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旅游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首都饭店旧址位于中山北路178号。该建筑有2幢主要楼宇,分别为西楼、东楼。西楼建于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由华盖建筑事务所童寓设计,大华复记建筑公司和成记营造厂联合建造,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竣工,该建筑坐北朝南,钢混结构,西式风格,中间四层,两翼三层,十分壮观,建筑面积。东楼高五层,面积约(目前还没有资料明确认定此楼是民国建筑,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有此楼的相片,但没有文字交待。此次调查时,据华江饭店旁的居民和华江饭店现负责人介绍,此楼也是民国建筑,是民国首都饭店的一部分)。两处建筑面积共计约。该处原为民国的首都饭店,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曾为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部。解放后,一度为南京……[详细]
  史良故居位于和平南路143号,史良,女,抗日救国会七君子之一。解放后任-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等职。故居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伫立在和平南路这庭院的天井里,看着这座老房子,就想到史良的童年,仿佛看到她夜晚温习功课的灯光,看到她从这里走出去读政法大学的身影……,这座老房子的一砖一瓦、一柱一梁都曾经呵护过史良的成长。现今看到这座故居多年没有修葺,至今还挤居着几户居民,家具杂物挤满了空间。我曾想,常州这座人文荟萃的古城,是因为出了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包括史良这些人物,才显出她的历史价值和灿烂光辉,现在常州出生的0领导人的故居大都修茸一新,并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而……[详细]
  祝大椿故居位于无锡南城门外的清名桥东侧伯渎港117号至122号。故居整个宅邸规模较大,部分建筑做工精致,是无锡清名桥历史街区保护和修复的最完整的清代名人故居,也是目前街区内的故居中规模最大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也诞生了许多民族资本家,祝大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从经营煤铁五金起家,到投资航运业和房地产,经历十三年的艰苦创业,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52岁后受聘为英国洋行总买办,并借助自身特殊的身份在江沪地区大力兴办民族产业,对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创建近代民族工业有功,清朝光绪皇帝还御批特赏他为二品顶戴官衔,并聘他为清政府农工商部顾问,使他成为近代……[详细]
  五丰德记面粉厂旧址,位于昆山市朝阳街道小澞岸社区小西门。昆山制粉工业化始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有识的粮商张国梁等筹集资金于民国31年(1942)建集丰面粉厂,同年,五丰面粉厂于正阳桥建成开业。民国33年7月,五丰面粉厂迁至小西门新建三层楼厂房,扩大生产,单磨增至7部,日产面粉500包。现存的五丰德记面粉股份有限公司旧址,四层砖混结构,建于民国33年(1944),建筑面积552平方米,主体结构保存较好,基本保持了民国时期的建筑特点和风貌。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对中国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工业遗产就是这一影响的历史见证物。五丰德记面粉厂旧址是一处具有一定价值的工业遗存,它给后人留下……[详细]
  广肇公所,是江苏省镇江市著名的近代历史建筑物,位于镇江市城西伯先路,对面便是镇江市历史博物馆,为江苏省文保单位。广肇公所,是古时广东广州、肇庆两府商旅来镇江经商的同乡会建筑。它原在中华路菜场南面有其基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现址。公所面积约600余平方米。朝西大门,用磨砖砌成,上有挑檐,饰“五福盘寿”雕砖,白石横额镌刻“广肇公所”四大字,落款为“前护川督陈燏书”。并有浮雕砖饰的“福禄寿”三星、“琴、棋、书、画(四乐图)”及“渔、樵、耕、读”等民间习俗装潢,大门两侧磨砖倚柱底部为石刻蝙蝠等。进入大门另有向北的二道门,亦有砖雕纹饰。公所大厅面阔三间。厅南侧厢房内壁嵌一“广肇公所记”碑,记载……[详细]
  榜眼府第在木渎镇下塘街,为林则徐弟子、晚清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的故居。其宅坐南朝北,门对胥江,前宅后园结构,具有典型的清朝早期江南宅第园林建筑风格。前宅为门厅、大厅和楼厅。出大厅西折有花篮厅和书楼。花园则以池为中心,亭、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绿树掩映,充满了诗情画意。整个园宅占地近十亩,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冯桂芬(公元1809-1874年),字林一,又字景亭。苏州府吴县人,晚年归隐木渎。冯桂芬自幼聪明颖异,二十岁时补县学生员,后为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识拔,招入抚署学习,赏识有加,称冯为“国士”、“一时无两”。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冯桂芬中庚子科一甲二名进士,从……[详细]
  刘志洲山宋金交战战场遗迹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岗嘴村和酒店村之间的刘志洲山、夹山、哑吧山。遗址有船画石刻7处,刻船20艘,船的尺寸在30—300厘米之间;有巨石垒成的戍守城垣,残长约500米,宽4.7米,残高约2米,并有马面。另外在夹山、刘志洲山北坡还有当年士兵留下的“招信军”、“招信前部”、“苏总管”、“安淮军”、“金人”、“金国”及人物、动物、建筑、钟形画像等众多石刻。其中文字字径约6—15厘米,字体有楷书、行书;画像尺寸在15—100厘米之间。从刘志洲山岩画的船的形制、夹山戍守城垣、哑吧山炮台以及众多石刻等大量宋金遗迹来看,刘志洲山即为宋金对峙时期双方交战的战场,船画石刻可能与《宋史》……[详细]
  魏源故居位于南京龙蟠里20、22号。魏源(1794——1857年)道光进士,我国杰出的思想家、史学家和诗人,爱国名臣林则徐的挚友。其巨著《海国图志》最终由60卷扩充至100卷,充溢着强烈的爱国热忱,对后来的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曾产生过积极影响,成为我国不朽的文化遗产。魏源故居,原称“湖干草堂”,后改名“小卷阿”,取《大雅》的篇名“卷者曲也,阿者大也”。砖木结构,三进九间,魏源后半生居此著书立说,完成《海国图志》。魏源家族先后有80余人在这里住过。太平天国失败时,相传天王洪秀全的一位王妃熊氏逃难至魏宅,三年后引渡佛门,法名“觉义”,以魏宅的一半设庵堂,取名“普渡庵”,又俗称为“皇姑庵”。后魏氏……[详细]
  大雾崖石城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朝阳街道南山大雾崖下。城南为悬崖,西、北两面皆为巨壑,惟东面是缓坡,可通行人,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石城是张百川祖父为防埝军而出资修建,今唯有石墙尚存,高1.2-3米不等,宽0.9-1.1米不等,南北长约1000米。城内南面有一块巨石上的石刻,上刻张百川的《雾崖石城记》,共计708字,内容从侧面反映了地方官绅为抵御刘天福的捻军起义而筑此城,记此城筑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告竣。该建筑对研究捻军活动情况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现基本完好,是研究太平天国运动历史及抗清历史的珍贵资料。1995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1……[详细]
  心经碑位于江阴市城区中山公园东侧艺园观音殿内。心经碑,为唐代异僧道松所书,碑原嵌砌在乾明广福禅寺弥勒殿大铁佛神龛后墙壁间,于明万历年间毁于大火,今碑为清嘉庆三年(1798)照摹本重刻,现保存在江阴市城区中山公园东侧艺园观音殿内,嵌砌于北壁间。该碑由6块长方形大青石拼组而成,通高2.87米,宽5.12米,上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卷,计279字,分13行坚刻,字体为狂草,笔走龙蛇,气势恢宏,结构严谨,字形多变。其中“多”字一撇长2.07米;“声”字径横宽达55厘米,最细一笔宽仅1厘米,粗笔宽达7厘米;全文有6字一笔长度均超过2米。各字上下左右大小斜正,相互呼应,一气呵成,书写刚劲有力,字体雄健古……[详细]
  神墩遗址神墩遗址位于仪征市陈集镇丁桥村高塘组8号居民房以北34米,泗大线以东700米,高塘埂西南280米。遗址地处蜀岗丘陵地带,位于台形高地之上,自北向南倾斜。遗址的北、东、西三面有河道及水塘环绕,现存面积约1万平方米以上,北侧最高处面积约1000平方米。1973年发现地表和剖面有大量夹砂红陶、几何纹硬陶、黑皮陶、红烧土块、动物骨骼、磨制石器等。1995年9月至12月南京大学历史系在此进行发掘,揭露遗址面积464平方米,发现一组西周、春秋时期的大规模红烧土建筑居址,地层中陶片等包含物较为丰富,上层文化层以夹砂灰褐陶、泥质红褐陶占多数,下层文化层中泥质黑皮陶明显增多,器形有鬲、豆、罐等。神墩遗址……[详细]
  分布在连云港市连云区、海州区云台山脉,为明清时期重要的海防遗存。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为防备倭寇与海贼,在沿海设烟墩14墩,后又增设4墩。至清嘉庆年间,仍有烟墩10座,守兵30人。2015年明清海防调查中共发现烟墩13座,成线状分布于连云区、海州区云台山脉南北两侧,形成两条由沿海至海州城的传递线路。其中南固山烟墩、北固山烟墩、宿城炮台顶烟墩、大村烟墩保存较为完整,其余烟墩破损较为严重。其中南固山烟墩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街道南固山烟墩山北侧断崖,东北临海,由三层人工台地构成,直径约10米、残高2米,外有护墙一围,直径约40米、高1.5米、厚1米,皆由石块垒筑。连云港明清烟墩是重要……[详细]
  五人墓位于阊门外山塘街775号,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墓门朝南,前临山塘河,壁嵌《五人墓义助疏》碑,时在崇祯七年,参加义助者有吴默、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瞿式耜等人。门后立双柱出头石坊,义风千古字额为杨廷枢所书。过石坊是享堂,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明间立五人之墓碑,高约2.2米,1981年整修时自墓门移至此处。东次间立《五人墓碑记》石刻和清代书条石10块,堂后即五人墓冢,一字横列,围以条石,东西长16.87米,南北宽6米,高1.35米。正面嵌五人名碑。五人基原已荒芜不堪,经两次修葺始成现状。五义士明代苏州市民反对魏忠贤斗争中殉难的颜佩韦、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等五位义士之墓……[详细]
  叶楚伧故居位于周庄镇西湾街,建于清末同治年间,由叶楚伧祖父修建,叶楚伧曾祖父叶杏江为清朝官吏,祖父叶原甫无意于仕途,在周庄开设叶太和酱园,家道比较富裕,修建了这栋老宅,叶楚伧故居前后五进,1100多平方,是典型的苏州庭院建筑,它的建筑特色是清砖小瓦硬山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是一个仿明的格式。在周庄,基本上所有的建筑都是前厅后堂的格式,因为古时“男女授受不亲”,必须分别招待,因此都是这样一个特色,叶楚伧故居也不例外,第一进门口木匾上的“叶楚伧故居”五字为民革中央副主席贾亦斌手迹,第二进为轿厅是叶家招待一般宾客的地方,墙上有一幅对联是这样的“青鞋布袜寒哉儒,内涵劲气雄万夫”,这是当年国民党-院长于右……[详细]
  仪征东门水门遗址东门水门遗址位于仪征市区前进东路东岳庙东南50米处,清真寺排水沟河床上。水门现存水下石工建筑,其上半部砖砌券顶建筑已毁。水门的平面呈〕〔形,东西走向,主体部分由南北两厢的石壁、进出水口两侧的四摆手、门道及残存的夯土城墙等组成。水门全长17.5米,西面进水口宽12米,东面出水口宽11.5米。南北两厢石壁长13.4、宽2.2米、高3.8米。摆手长3.16米,与厢呈45°夹角。水门门洞宽7.7米,过道地面用青石板平铺而成,下为密集的木桩。水门上券顶及墙体与主城墙连为一体。东门水门始建于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元、明、清三代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缮和加固,一直沿用至民国。作为仪征唯……[详细]
  傅抱石纪念馆傅抱石先生早年因国画大师徐悲鸿的引荐,留学日本,进人东京帝国美术学校学习,1937年归国后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他一生孜孜不倦探索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俯瞰六朝,学习石涛、米芾、扬州八怪等名师画技,创造出独树一帜的“抱石皴”山水技法,寥寥数笔,即可取得群峦竞秀、气象森蔚之效果,尤其是画瀑布、雨景,更是技高一筹,有“傅氏风雨下钟山”之美称。傅抱石故居主楼为依山而建的两层西式别墅,耸立于青松翠竹之间,环境幽雅,庭院中有傅抱石先生汉白玉半身雕像,主楼内已辟为陈列室,主要陈列傅先生各个时期的照片、理论著作、画集、印谱、部分画稿。同时陈列傅先生生前画室(复原),室内的画案、青铜笔架、博古架等……[详细]
  童寯故居位于秦淮区文昌巷52号。东依五老村,南连红花地,西靠太平路,北接大行宫。虽在闹市,别有洞天。童寯故居是其本人于1947年自行设计建造的。故居宅院共占地414平方米,北院墙中部设铁制双开大门,坐南朝北,临街面市。三米左右高的水泥素粉院墙,不加修饰,匀称简朴。院门右侧墙上,砌有“童寯住宅”铭文石碑一方。院内水泥地坪,扫洒洁净,纤尘不染。院之中央,植有一株火焰松,老树新枝,青翠欲滴。东院墙根,一排约二米高的朱兰树,蓊郁芬芳,生机无限,英国别墅风格的故居主体,位于院内西南部,建筑面积133平方米。砖木结构,局部两层,屋外楼道。大面积红色平瓦斜屋顶,红砖清水外墙,毛石墙基座,整个建筑典雅简洁,经……[详细]
  邓廷祯墓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邓廷祯墓清代南京麒麟门外灵山位于南京城东仙鹤门外灵山下邓家山。邓廷桢,是中英鸦片战争中力主禁烟抗英的民族英雄,与林则徐齐名。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卒于西安任所,归葬灵山。墓西南向,背倚灵山。墓前原有邓廷桢夫妇两块墓碑,一刻“皇清诰封荣禄大夫振威将军显考解筠府君之墓”,一刻“皇清诰封一品夫人显妣张夫人之墓”,皆篆体阴刻,下款均刻“男尔晋咸巽敬立”、“道光贰拾陆年”。两碑于1958年兴修水库时湮没。现墓碑由南京市文管会于1962年10月重立,碑座高0.28米、宽0.95米;碑身高1.34米、宽0.6米、厚0.19米,正面刻“清两广……[详细]
  罗廊巷太平天国建筑及壁画在南京罗廊巷17号,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在太平天国东王府遗址范围内,原有平房三进,现存第二进面阔三间,大梁和月梁上都有刻花,南西北三面墙壁上有绘画。罗廊巷太平天国壁画于1955年10月被发现,南京市建邺区侯家桥派出所一名户籍员调查户口时注意到罗廊巷17号正厅右侧的墙壁上石灰剥落之处隐约有朱红斑点,因为他和居民们都参观过相距很近的堂子街壁画,他们就联想到此处是否也有被涂盖的太平天国壁画呢?大家很兴奋地把表层石灰剥去一小块,露出了有叶状的图案,一共发现了9幅壁画,长宽均在二米以上,题材内容为花卉鸟兽,画面自然损毁严重,艺术水平较高,雅俗共赏。其中可辨的《三狗打斗图》、……[详细]
  汤沟酒厂老窖池位于灌南县汤沟镇汤沟酒厂院内,始建于明代,清代陆续扩建,占地200平方米。现有房屋6间,内有老窖池口10个,每个窖池南北长3米、东西宽2米、深1.6米,是酿造汤沟优特美酒的最佳曲种之源。在窖池西5米有一井,名曰:“香泉”,这是最早酿酒的水源,井旁遗存大形石碾、石磨各一。在酒窖西南约50米,有一形似鳖状的池塘,名曰:“鳖大汪”,后因酿酒用水不足,又采用该地池塘水酿酒。汤沟大曲醇美甘芳,久负盛名,早在清初已闻名于世。清康熙年间著名戏曲家、诗人洪升为汤沟酒写下了“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的名句。该酒窖现仍在使用生产优质曲酒。该酒窖是研究我市酿酒技术及工艺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具有重要的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