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崇武古城AAAA ![]() 崇武古城: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花岗岩滨海石城-崇武古城,位于惠安崇武半岛上。是我国古代东南海疆的一座抗倭名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武半岛在我国古代的海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为防备海盗倭寇,江夏侯周德兴在崇武建造城池。初筑时,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倭寇攻城六昼夜,城被攻陷,百姓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鉴此教训,劝募大修。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四月,福建总兵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屯兵在此,兴修城防,演武练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军事制度和城防设施。清代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这时全城周长2567米,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基宽5米,墙高7米,有窝铺26……[详细] |
![]() |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洛阳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也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北宋泉州太守莆田人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寰宇。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详细] |
![]() | 时代:明至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南沿海山霞镇青山村以北500米处的青山南麓这里海滨地势峭拔、层峦叠翠、林木苍郁。青山宫即“灵安王庙”,是为道教宫观,青山王祖庙,供奉着五代人物神——张悃。它与湄洲岛上的天妃宫、龙海的慈济宫一起闻名遐迩,被同称为“闽中三宫”。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宫祀唐五代闽将张悃,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封“灵惠侯”,赐额“诚应”;景炎年间(1276~1278年)晋封“灵安王”,赐额“敕封灵安王庙”,清·嘉庆《惠安县志·卷3》载:“旧传初置县时,陈震卜地螺山之阳,迁五代时灵安王张悃坟于青山,今邑即其地也。”青山宫背靠青山,面对浩海,有青山虎……[详细] |
![]() | 崇武城墙位于福建省惠安县南70里濒海的尖岬上。崇武城背靠大陆,其余三面临海,古又称“小兜寨”。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在此设置了军事机构——“小兜巡司”。明初又在此设“守御崇武千户所”,开始用“崇武”之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奉命经略海防,始建城池。崇武城是中国至今保存较完好的古代滨海石城之一。崇武城墙是用花岗岩石砌筑的,城周长2456.7米,城基宽5米,高7米,四面均设有城门,城门上建有门楼。东、北、西三面有月城,东、南、北三道城墙上各设有烽火台一座。永乐十五年(1417年),又将城墙增高了1米多。崇武城建筑后的百余年中,倭寇未能入侵,海防平安。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详细] |
![]() | 百崎郭氏墓群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百崎回族乡下埭村、里春村。墓群系福建省唯一的回族自治乡——泉州台商区百崎回族乡郭氏的一至七世祖墓。墓群皆为石构,墓盖座为伊斯兰教须弥座塔式结构,墓穴的选择和墓区的建筑基本取法汉式。它们是数万百崎郭氏后裔的精神依托,是中国与阿拉伯文化交流和我国回汉文化交融的具体表现,象征着中、阿民族的友谊和文化艺术的交流,是研究回汉文化交流、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实物资料。……[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