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武陵寺塔位于咸阳城西北90公里处永寿县旧址原武陵寺内。旧县志载,该塔为后魏平阳王熙所建,约在北魏天兴年间(398-404年)距今1500多年,据清嘉庆元年(1796年)《永寿县志蒋志余》记载,该塔由于关中地震曾于明泰昌元年(1620年)修葺一次,民国十九年(1930年)陕西再次大地震,塔顶震毁,塔身向东北倾斜。1983年,省文物主管部门拨款维修,清理出塔门,建成四方塔院,并建古建房三间,供看管人员使用。拆除塔顶残砖时发现宋神宗“熙宁重宝”铜钱一枚,同时发现书有“大观元年五月重”字砖一块,认定该塔为北宋塔。塔周围曾有残砖断瓦,石佛像出土,塔下有清道光年间重修武陵寺石碑一通。武陵寺塔身高27.5米……[详细] |
![]()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45公里处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是在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领导下,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的名义,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区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举办的培训青年干部的重要场所。它是抗日青年的旗帜、革命青年的熔炉、中国青运史上的丰碑。2013年5月,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革命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长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约20公里的窑店镇三义村北。长陵又名“长山”,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年),字季,沛县(今江苏沛县)人。秦末率沛县子弟三千抗秦,后称帝,建立西汉王朝,是中国第一位“以布衣提三尺有天下”的皇帝。长陵的陵址选在咸阳原的最高点,即秦咸阳宫的旧址之上,远望就像是山峰兀立,气势雄伟。南与未央宫隔河相望,北倚九山,泾渭二水横贯陵区。在此可俯瞰长安胜景,自古以来就是关中著名的枢纽要地。1970年~1976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长陵进行了全面的勘查,发现了大量的实物遗存。长陵是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的合葬陵墓,陵园遗址至今尚存。陵园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0……[详细] |
![]() | 西汉帝陵,分布在陕西省咸阳市北原(亦称五陵原)上。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经历了11个皇帝,除文帝刘恒霸陵、宣帝刘询杜陵在西安效区外,其他9个帝王陵墓均在咸阳市北原上。自东向西依次为景帝刘启阳陵、高祖刘邦长陵、惠帝刘盈安陵、哀帝刘欣义陵、元帝刘渭陵、平帝刘康陵、成帝刘延陵、昭帝刘弗陵平陵、武帝刘彻茂陵。 帝陵园为方或近方形,四面各一门,门前有阙。霸陵因山为陵,其余帝陵有高大的覆斗形封土,底部方或近方形。如阳陵园边长418米,周围有墙,宽3.5米,陵墓封土底边170、高32.28米。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以造型逼真的陶人、动物俑以及精致生活用器、工具、车马器、武器等为代表。陕西咸阳……[详细] |
![]() | 袁家村全村共62户,286口人,是上世纪70年代农村建设的老典型,在原任村党支部书记郭裕禄同志的带领下,袁家村发展集体经济,大搞乡镇企业,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80年代,每户都住上了两层楼房,经济基础较好。进入新世纪以来,袁家新一代领导班子不甘落后,不断寻找带领群众致富的新路子。2007年初,县委、县政府大力倡导发展乡村特色旅游,袁家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积极响应,出资27万元在全省买点子,又借鉴成都锦里景点的经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袁家村景区于2007年国庆节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景区占地1000亩,是一个集关中民俗体验、休闲养生、餐饮娱乐、农业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文化景区。景区内含村史博物……[详细] |
![]() | 甘泉宫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淳化县的甘泉山南麓,是一处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的宫殿遗址。甘泉宫遗址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夯筑宫墙局部保留,最高处约5米,墙基宽约8米,城墙的西、南、北三面中部辟有城门。城址内发现有大型夯土宫殿台基8处以及部分宫室基址、水道等遗迹。城东北的通天台遗址内,发现有圆形夯土台基两座,高15~16米。台基周围还有宫墙,柱洞,门枢石,陶水管道等遗迹。遗址的西南部发现有陶窑10余座。遗址内出土有石柱础、铺地砖、空心砖、筒瓦、板瓦、瓦当以及陶器、铜器、铁器、货币等遗物。此外,遗址内的大型汉代圆雕石熊和宋代石鼓也很有特色。甘泉宫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秦汉乃至隋唐时期的……[详细] |
![]() | 安陵是汉惠帝刘盈的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韩家湾乡白庙村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盈,是刘邦和吕后生的儿子,生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二百一十年)。。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即位于汜水之阳,尊王后吕雉为皇后,在今临潼县武屯乡立王太子刘盈为皇太子,刘盈时年六岁。公元前一百九十五年,高祖崩,刘盈继皇位,是为汉惠帝,时年十七岁。惠帝在位期间,和亲匈奴,稳定边境形势,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修筑了长安城。长安城的修建工程十分浩大,以后又建了长安的主要商业市场--西市,还把皇宫从长乐官迁至未央宫,未央宫成为皇帝议事和居住的中央政府。惠帝为人仁弱,朝庭大权掌握在其母吕后手里,刘盈目睹母后囚禁戚夫人,残酷地把……[详细] |
![]() | 永康陵位于咸阳城东北55公里处三原县陵前镇侯家堡。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的陵墓。李渊建立唐王朝后,于武德元年(618)追尊李虎为太祖景皇帝,增修陵园,称永康陵。陵墓高7米,底部周长430米。墓南尚存刻字华表、石人、石马等具有初唐风格的石刻。永康陵前神道的石狮(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胸部壮硕,浅刻纹饰,与隋代造型相近。永康陵神道西侧仅存的天鹿,完全不同于东汉南朝的骇人猛兽,而是取近于鹿的蹄类动物形象,性格显得温驯。它们的设置职能是为了驱除邪祟,象征祥瑞。其形象模拟真实的鹿形,多了装饰趣味的翼状线刻。现在永康陵已经荒芜不堪,大部分被农田掩盖了,仅有几件残损的石雕,神道西侧的天鹿是永康陵仅存的一件比较……[详细] |
![]() | 郑家坡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47公里处武功县武功镇漆水河东岸。1980年发现的,面积2000平方米。发掘区分南北两个小区,中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壕沟。遗存主要有房基、灰坑、窑穴、陶窑,还有陶器、石器等物。房基的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是同一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文献记载周人早期活动在漆水下游一带,郑家坡遗址就处在这个范围之中,为探索先周文化提供重要的线索。遗址的出土文物佐证了《诗经》、《史记》等史料记载的真实性。它在讲解后稷农耕文明的同时,又向世界释放着先周文化的灿烂与辉煌,以及与西周文化一家亲的血缘关系。早期房基为半地穴式,门向北,门道为斜坡状,下端有台阶。门通道将房屋分作两室。陶窑为竖穴式,由……[详细] |
![]() | 彬县开元寺塔位于陕西省彬县县城内位于县城西南紫薇山下开元广场内。该塔创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塔体呈八角形,七层中空,塔高46.94米,塔底宽度14.04米。塔底层辟南北二券门,二层以上每层设四个券门,上下位置逐层相错,每层均作仿木结构三间,每层均叠涩出檐,塔顶为砖砌攒尖顶,上置铁质塔刹。每层有4孔拱状门洞,与长方形假门相间,逐层变换方位,叠涩出檐,腰檐上置平座栏杆,有琥珀枋、斗拱、撑檩和飞檐,也有瓦当、滴水,石作角梁,各悬风玲,外观凝重挺秀。塔内装置了放射性转角阶梯,铺有木板,可盘旋而上登临塔顶。整个塔体外观挺拔秀丽,显示了我国唐宋时期精湛、高超的建筑艺术。20……[详细] |
![]() | 唐贞陵位于泾阳县白王镇崔黄村东北,北仲山南麓。寝宫位于东、西陵沟之间的一座山头内。沟揽诤0�889米。墓主为唐宣宗李忱。1956年5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依山凿陵,陵周筑城垣,陵城占地629万平方米。1984年,县文教局在秦俑钻探队协助下钻探勘测发现,陵城形状不规则。南城垣走向平直,长1330米。东城垣南段平直,北段曲折。北城垣略呈弧形。西城垣依山势向西北逶迤而去。城基宽约3米。陵城设四门。四门左右各有一土阙,东、北两间土阙相距26米,南门两土阙相距仅67米,西门两土阙相距仅10米。陵城四角亦各有一土阙。陵内祭坛和石刻多件。……[详细] |
![]() |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周古邰国遗址在杨凌示范区李台乡圪瘩庙村、柔谷乡法喜村(柔谷乡原隶属宝鸡市管辖,2008年下半年划归杨陵区)以南,渭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有一处内涵极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西周—战国—秦汉等不同文化时期的大型居住遗址。传说曾是我国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之地。遗址内出土有大小不同的磨制石斧、陶碗、陶釜、陶罐、陶鬲、陶纺轮、骨锄、薄片小纽铜镜及铜戈等器物。在战国至西汉的8件陶釜、陶瓮上,发现有“斄(邰)市”、“斄(邰)亭”二字印文。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时代:宋至元安仁瓷窑遗址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110公里处旬邑县城关镇安仁村。宋代文化遗址。西临三水河,东依原坡,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1977年,咸阳地区文管会主持,发掘面积1261平方米,清理出瓷窑10处,出土遗物89101件,主要有碗、碟、罐、壶等。另外还探出暴露于一面的堆料场及晾坯遗址,并调查出窑址31处,炉灰渣瓷片堆积坑22处,坩土原生层7处。安仁瓷窑发掘的文物对研究我国古代北方窑炉史提供了新的依据。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昭仁寺位于陕西省长武县东街。昭仁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是玄宗李世民称帝后,为纪念在高墌(今长武县)与薛仁杲作战阵亡的将士而建立的寺院。寺院内现存的大雄宝殿,面阔三间,内无柱,为四根角梁挑起的梁架叠栱结构,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仅见的一例。山门、碑亭、东西厢房均是后来所建。寺内尚存唐碑一通,名“豳州昭仁寺碑”,由朱子奢撰文,传为虞世南书丹,笔力刚劲,流畅有力。全碑共有3000余字,保存基本完好。(国家文物局)……[详细] |
![]() | 北杜铁塔又名千佛铁塔,在距咸阳市15公里的北杜镇。塔方形十级,高33米,边宽3米,纯铁铸成,层层有窗,门南向,中空有梯可攀登,四角柱铸造成金刚力士像,顶立层楼,分外得体。各层环周有铸铁佛多尊,故名。间铸以奇花异草、珍禽怪兽,铸工精巧。 塔身有铭文:“大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南书房行走太监杜茂”铸造。一个宦官竟能出资铸造这样巨大的铁塔,其权势和富贵,盖可想见。塔身保护完好,唯塔刹稍倾斜。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
![]() | 沙河桥遗址位于咸阳市秦都区钓台镇资村西南的沙河枯河河道中,它是198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元月,在沙河古道先后发现两座罕见的秦汉时期的大型木桥建筑,这两座木桥遗址是咸阳秦都区钓台镇王道村农民在淘沙卖沙时发现的。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清理,一号桥现暴露出木桥桩16排,112根,每排间距3—6米,已经露出的木桩高2米左右,直径为40厘米。桥桩上端残缺不全,有火烧痕迹,桥面已不复存在。桥南端最末一排桥桩内外共发现7块约700×110×7厘米的巨型铁板,重约2-3吨。二号桥在一号桥东300米处,已发现5排41根木桩,排距8米左右,露出的木桩高2-3米,还发现9.5……[详细] |
![]() | 宏道书院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城北,是陕西省明、清四大书院之一,由三原人王恕之子王承裕(明嘉靖户部尚书)于弘治七年(公元1494)创办。书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8亩,院内栽植松柏,花木葱郁,现存日式教学楼一座,房舍建筑坚固,雕刻细腻,气势恢宏。清代,宏道书院更成为西北学界之旗帜,省学衙署设三原,府考亦在宏道书院举行。光绪26年(公元1900),书院改名宏道高等学堂,倡导新学,注重经世致用,造就了于右任、李仪祉、吴宓、张奚若、杨世昌范紫东、张季鸾等一批海内外知名的民主革命先驱及专家学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陕西派遣官费留日学生30名,宏道学堂即占半数。民国时改为陕西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后改称……[详细] |
![]() | 秦咸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15公里的咸阳塬上、渭河的北岸。秦咸阳城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都城,也是秦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后的都城。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商鞅首先在城内营筑冀阙,以后历代秦王又增建了许多宫殿。秦始皇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吸收了关东六国的宫殿建筑模式,在咸阳塬上仿建了六国的宫室,扩建了皇宫。滔滔的渭水穿流于宫殿群之间,就象是银河亘空,十分壮观。整个咸阳城“离宫别馆,亭台楼阁,连绵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各宫之间又以复道、甬道相连接,形成当时最繁华的大都市。195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对咸阳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1974~1975年发现了咸阳宫遗址……[详细] |
![]() | 雄伟壮丽彬州塔 彬县开元寺塔,也称"彬塔"、"彬县塔",俗称"雷峰塔",在陕西省彬县城内西南角紫微山下,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属于北宋时期建筑,塔高47.84米,塔底宽14.70米,塔身呈八角形,分别面向八个方位。塔内净空宽为4.5米,170级转角楼梯盘旋而上,每层之间架以木质楼板,可出四面门洞观光。 黄土高坡王侯陵:公刘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人祖坟"。位于县城东40公里的龙高乡土陵村陵滩。墓丘高北高约50米,长1500米,宽500米,占地500余亩。此墓系周先公公刘陵墓,南控泾水,北枕丘陵,……[详细] |
![]() | 碾子坡遗址位于长武县冉店乡碾子坡村的黑河(泾水支流)北岸,为先周文化遗址。总面积约0.5平方公里(不含墓地)。1958年发现,1980年以后连续发掘,发掘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古墓葬200多座。碾子坡遗址的文化层,是由仰韶居址和墓葬、先周居址和墓葬、西周居址和墓葬、东周居址和墓葬等多种不同的古文化堆积构成的,但主要内涵是先周文化遗存。先周文化的遗迹有房基址、窖穴、灰坑和烧陶窑址等数十座。其中房基址约有10多座,分为土窑式和半竖穴式两类。土窑式房子均属坑径5—9米的椭圆形深土坑,穴里一壁向外掏,利用窑顶作掩蔽。穴底有条出入的土坡道将住室分为两部分。半竖穴式房子有方形和长方形两种,房子出入口是斜……[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