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乾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AAAAA ![]() 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环其东,漠水绕其西,乾陵玄宫即位于北峰之上。梁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历史沿革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武则天任命吏部尚书韦待价负责乾陵的工程,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后乾陵工程继续进行。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5月,中宗李显下令将武则-入。此前一年,唐中宗还赦免了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因为政治问题而被破孩致死的皇族,并且将他们重新厚葬,其中包括永泰公主李仙蕙、懿德太子李重润、章怀太子李贤三人。除此之外,神龙二年(706年)……[详细] |
![]() | 汉武帝茂陵AAAA ![]()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41年)武帝刘彻在此建寿陵,公元前87年武帝死后葬于此。汉武帝刘彻是历史上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论的很有才略的封建帝王,他在位时,是汉帝国的鼎盛时期,他采用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抗击匈奴的宏伟战略,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同时,在经济上实行煮盐、冶铁、运输和贸易的官营制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开展对外贸易;在军事上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牢固的控制了河西走廊,向南直抵海南,基本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格局,从而使汉帝国以统一、繁荣、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详细] |
![]() | 马栏革命旧址AAAA ![]() ![]() ![]() 马栏革命旧址属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栏是陕甘边革0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在马栏成立并举行了授旗仪式;1937年4月,0关中特委和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机关迁驻马家堡村,-任特委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马栏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关中分区机关所在地,是关中地区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中心。1941年底至1949年4月,0陕西省委迁驻马栏,汪锋、张仲良、赵佰平、高锦纯、文年生、王世泰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长期工作和战斗过。红色马栏——革命圣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南大门,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性实践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成果,是……[详细] |
![]() | 咸阳昭陵AAA ![]() 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2.5公里的九峻山主峰上。九嵕山,山势突兀,峰峦挺拔,沟壑纵横,山环水绕,有泾水环绕其后,渭水萦带其前,海拔1888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对峙。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为建立统一强盛的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高祖李渊立嫡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太子嫉妒世民之功,屡次陷害,欲置之于死地。唐德祖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及四弟齐王元吉,迫使李渊让位,当了皇帝,是为唐太宗。第二年,改元“贞观”。唐太宗在位23年,励精图治,任用贤良,善于纳谏,发展经济,国力昌盛,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为盛唐经济、文……[详细] |
![]() | 郑国渠AAAA ![]() ![]() 郑国渠首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泾阳县,郑国渠是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始建于公元前246年的秦代。郑国渠全长300余华里,灌溉面积达280万亩,至今已延续使用了2000余年。郑国渠首遗址内现已发现有3个南北排列的暗洞,即郑国渠的引泾进水口。每个暗洞宽3米,深2米,南面洞口外还有白灰砌石的痕迹。此外,遗址内还发现有各种渠口、渠道、拦河坝等遗迹以及大量反映古代水利的历代碑刻。其中的郑国渠夯筑拦河大坝,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坝之一。郑国渠遗址历来享有中国水利史“天然博物馆”的盛誉。它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水利方面的成就,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文物局)……[详细] |
![]() | 三原城隍庙AAA ![]() 三原城隍庙位于咸阳三原县城内东渠岸街中部,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距今600多年,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代整体建筑群之一,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原城隍庙是宫廷式建筑,整个建筑群由五重院落组成,沿中心左右对称分方式把楼、殿、庑、坊、亭等四十多个单座建筑按主次布局在纵横轴线上。五个廊院相套向纵深和两侧伸展。中轴线上布着三道门、四重牌坊、五座重檐殿楼。应门、戏楼、钟鼓楼、献殿、拜殿、陪殿、寝殿等主体建筑各具特色。坐北朝南的庙门前,高达10米的照壁用水磨砖砌成,正中镶有鲤鱼跳龙门砖浮雕。三原县博物馆设在城隍庙内,收藏了近三千件珍贵文物和一百多通碑刻,其中岳飞手书的前、后《出……[详细] |
![]() | 安吴青训班纪念馆AAA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45公里处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是在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领导下,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的名义,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区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举办的培训青年干部的重要场所。它是抗日青年的旗帜、革命青年的熔炉、中国青运史上的丰碑。2016年12月,安吴青训班革命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位于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为抗战需要,在泾阳县云阳镇筹建旨在培养青年干部、发展抗日力量的训练班(简称青训班)。青训班第四期以后迁至安吴镇安吴堡村,时称安吴青训班。青训班以吴氏庄园为活动中心,其前部为青训班领导机关班部……[详细] |
![]() | 杨贵妃墓AAA ![]() 杨贵妃墓,位于兴平市西12.5公里的马嵬坡。杨贵妃,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后迁至蒲州永乐县(今山西芮城)。小名玉环。其父杨玄琰。玉环早年丧母,其叔父将其养大,她通晓音律,能歌善舞,原为唐玄宗李隆基十八子寿王李瑁妃。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武惠妃死。唐玄宗将其召入宫中,为女官。在初次见玄宗时穿道士服。故号太真。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封为贵妃,受到玄宗宠爱,父、兄、姐妹皆因之显贵。堂兄杨国忠被封为宰相,操纵朝政,势倾天下,使唐政府政治腐败,国势渐微,唐天宝十五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叛军陷洛阳,破潼关,京师震动。玄宗带杨贵妃逃往四川。途经马嵬坡,以右彪武军大将军陈玄礼为首的随军将……[详细] |
![]() | 大佛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彬县城西约10公里的泾河南岸。大佛寺旧称“庆寿寺”,始建于唐贞观三年(629年)。这一带山川交错,风光绮丽,岩洞深壑,古刹因山就势而建,望之巍然。大佛寺石窟主要由大佛窟、罗汉洞、千佛洞等组成。大佛窟是全寺的中心,窟内平面呈半圆形,半径约21米,高达30米。正中有三尊石雕佛像,大佛高24米,依岩趺坐,佛肩宽厚,披衣袒胸,腰系佩带,造型自然丰满,面容端庄典雅。头部的周围有19个飞天和7尊坐佛浮雕环绕,背光花纹装饰精美,体现了初唐的艺术风格。四壁遍凿佛龛,雕刻有大小佛像、菩萨像400余尊。窟前有楼三层,可以登临眺望。罗汉洞在大佛窟的西侧,共有四个石窟,规模较小。第三窟的内壁浮雕有……[详细] |
![]() | 隋泰陵是隋王朝的创立者——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氏的合葬陵,位于杨陵区五泉乡王尚存东北200米处,当地叫三峙塬,群众称泰陵为“杨家陵”,杨陵地名由此而来。陵冢封土为覆斗形,东西横距166米,南北纵距160米,高27.4米。1957年5月31日,隋文帝泰陵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顺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东北20公里处渭城区底张镇韩家村。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杨氏死于咸亨元年(670),先以王礼安葬。天授元年(690)武则天称帝,遂追封其母为孝明高皇后,改墓称陵。中国唐武则天(武曌)之母杨氏墓冢。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北18公顺陵里的陈家村南(唐时称洪渎原)。杨氏死于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九月,年92岁,以太原王妃礼葬。武则天即位后,于永昌元年(689)尊母为忠孝太后,改墓为明义陵。天授元年(690)九月又追尊为孝明高皇后,改称顺陵。196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顺陵进行勘察。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园平面略呈长方形,占地……[详细] |
![]() | 唐献陵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徐木乡永合村西,该陵为唐代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公元566—公元635)的陵寝。唐贞观九年(公元635)五月,李渊卒,十月葬,唐太宗李世民依东汉光武帝原陵之规格修筑献陵。该陵座北朝南,封土为陵,呈复斗形,长宽约100米,高13米,平面呈长方形,陵园为夯筑城恒,四面各壁一门,门外各置石虎一对,前饰有大型华表、石犀,特别是石虎、石犀,体态雄建、沉毅、昂扬,除其中一石犀、石虎已移入陕西省博物馆石刻室外,其它均保留在墓前。陵墓陪葬区位于陵园东北,现存有封土67座,除襄邑李神符在三原县境内外,其余均在渭南市富平县境内。史载有楚国太妃万氏、馆陶公主、河间王孝恭、襄邑王神符、清河王诞、韩……[详细] |
![]() | 报本寺塔 位于今武功镇武塔村,塔在寺内。据《长安志》记载,报本寺建于唐文宗大和元年(827),据发现塔下地宫所藏文物考证,报本寺塔建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六月以前。报本寺是以唐高祖李渊故宅改建而来,由释家住持、掌管。寺内建浮屠(即寺塔),因寺名“报本”,故取名“报本寺塔”。报本寺塔为楼阁式砖塔,七级八面,面阔4.7米,基地面积50余平方米,高39.66米,第一层高十余米,往上各层的阔面与高度逐级递减。每层上檐呈叠梁式,柱额上置砖雕转角,衬间排列斗拱。每层设三门,圆形券式洞门,真假相间,变化有序,塔身中空,施旋木梯可登临远眺。塔势雄伟,高耸云空。每逢春季,总会飞来一群胡燕嬉戏于塔顶周围,视……[详细] |
![]() | 汉云陵位于淳化县城北8公里铁王乡大圪埏村西处,是汉武帝爱妃、汉昭帝之母赵婕妤(勾弋夫人、赵太后)之陵墓,云陵又称“阳陵”、“思合墓”、“女陵”。史书记载很多,且详尽。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记载:“钩弋夫人姓赵氏,河间人也,得幸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括地志》记述云陵:“陵在云阳县西北五十里”(指唐云阳县,治所在今泾阳县境)。《三辅黄图》又记:“昭帝母赵婕妤云陵,在云阳甘泉宫南,今人呼为女陵。”《关中胜迹图志》记:“钩弋夫人墓在淳化县北三十里。乾隆《淳化县志》记载;“旧志昭帝发卒二万人筑陵,号云陵,自汉始元迄今一千七百六十余年,遗冢巍然,俗呼大疙瘩(音)”。史书记载与云陵的现状相印证,云……[详细] |
![]() | 清梵寺塔 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来东土,徒经陕西省兴平市时,两位高僧在此驻锡止步,为大众宣讲<佛说四十二章经>.大众受此法化,为纪念二位高僧及佛法东来,特建清梵寺以纪念.梵即指天竺. 寺内有南北双塔,原为清梵寺内建筑,塔建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塔随寺名,初称清梵寺塔。梵清寺宋代改称保宁寺,塔亦遂称保宁寺塔。寺、塔历经唐、宋、明、清各代多次修葺。塔为砖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残高38.6米,楼阁式。塔身每层南、北面辟券门或假券门,真假逐层上下相间。塔壁作仿木结构,以砖砌出角柱、阑额、……[详细] |
![]() | 咸阳文庙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城区中山街。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四年,据明代万历《咸阳县新志》载:“明洪武四年(1371)县丞孔文郁主持修建。”,经过明天顺三年、万历四十三年、清康熙二十年、嘉庆二十年、同治五年、光绪十四年多次重修。现存古建筑12栋,占地12.78亩,被辟为咸阳博物馆。据《咸阳县志》记载:文庙宫墙七十丈,占地3364平方米。墙内房屋布局由南向北,依次为大成门,有左右两门,左为金声门,右为玉振门;棂星门,有左右两坊,左坊书“德配天地”,右坊书“道贯古今”;戟门,门前有伴池,东厢为名宦祠,西厢为乡贤祠;戟门北有东西两庑,庑北为大成殿。宫墙以外南有大成坊;东有文昌阁、崇圣祠;北有明伦堂、尊经阁;……[详细] |
![]() | 霍去病墓位于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约15公里处。这一带共有汉帝陵五座,故此地称为五陵原,以茂陵规模最大。霍去病墓是西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 霍去病是西汉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18岁就率轻骑八百,进击匈奴,歼敌两千,-为“嫖姚校尉”。此后六次率领大军出击匈奴,击败匈奴主力,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以功受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因其早逝十分悲痛,下诏令陪葬茂陵。为了表彰霍去病河西大捷的赫赫战功,用天然石块将墓冢垒成祁连山的形状,象征霍去病生前驰骋鏖战的疆场。入葬时礼仪极其隆重,浩浩荡荡的军阵自都城长安一直布列至茂陵。 ……[详细] |
![]() | 金川湾石窟位于淳化县石桥乡金川湾村,是唐代初期建造的刻经石窟。石窟面临冶峪河,背依仲山,山清水秀,林木丰茂,幽谷雅静。唐代以后,这里是一处佛教胜地,宗教文化色彩非常浓郁。在1981年文物普查时,当地文物部门发现了这一刻经石窟。石窟由一石窟室构成,石窟窟形结构为简单长方体,口小内大,顶部为平顶。南壁为正壁,中有大佛坐像一尊,东西两壁满壁刻经。刻经为佛教史上已湮灭的三阶教教徒所为。其所刻经典,有三阶教祖信行所撰之数种经典,为存世孤本。据《陕西淳化金川湾三阶教刻经石窟》简报论述,金川湾石窟为三阶教的刻经石窟,窟中刻经对研究缺乏历史资料记录的三阶教有重要意义。由于石窟中刻经十分珍贵、数量较多,也使金川……[详细] |
![]() | 武功城隍庙又称都城隍府,城隍作为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宗教信仰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位于陕西咸阳市城西47公里处。坐落在关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武功镇东街中段。西辅稷山,南临漆水。2013年5月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功城隍庙始建于北周,以后唐宋各代均有修葺。重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嘉庆、道光年间重修。结构独具明代建筑风格,是一组集历史、人物、文化、风水、传说完整的古建筑群体。其坐北朝南,附阴抱阳。有灰瓦顶献殿、浮雕琉璃歇山顶正殿和歇斯底里山顶寝殿。占地面积5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56平方米。原有建筑颇多,经修缮,恢复门……[详细] |
![]() | 唐崇陵在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0公里嵯峨山上,崇陵依山为陵,居高临下,山环水抱,墓冢高突,全用方型和长方型青石迭砌而成,石块凿出凹槽,卡有铁拴板,浇灌铁汁,极为坚固。陵园有四门,均有石狮一对,朱雀门外有石人十对,华表一对,翼马一对,鸵鸟一对,仗马五对。玄武门有仗马三对。在朱雀门外还有立人石像八尊,均系王宾,现只存下一人。石刻虽遭破坏,但大部分仍存,十分雄伟壮观。史载崇陵陪葬墓43座,今名位均无可考。近年在其陵区边缘发现奉诏出使过黑衣大食的宦官杨良瑶墓神道碑。公元779年,唐代宗病死,李适继位皇帝,历史上称为唐德宗。德宗是一个很想有作为的皇帝,代宗时他曾为兵马元帅,讨史朝义,平定河北,即位初罢免地……[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