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旅游

牡丹江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渤海是中国唐代在东北地区以靺鞨族的粟末部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政权,前后设有“五京”,上京龙泉府为其首府。古城四面环山,三面濒临牡丹江。唐玄宗天宝末年,文王大钦茂自旧国迁都到此,但贞元初又迁往东京龙原府。贞元十年(794年),成王大华玙迁还上京,此后一直作为首都,直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天显元年(926年)灭渤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963~1964年对此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和发掘,进一步探明了都城的形制和布局。上京城的建制和规模完全是仿唐都长安城而兴筑的,分内城、外城和宫城三个部分,全城的平面呈长方形,外城周长17.5公里,城墙……[详细]
  小四方山城址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穆棱市福录乡高峰村北的小四方台山。山城构筑奇特,从战国时起,至渤海、辽金时期一直沿用。城址由石城和土城组成。石城踞于山顶,依山势用天然青石筑就,呈不规则形,周长880米,城北墙、西墙、南墙外侧均为悬崖峭壁,唯东墙外侧为缓坡山岗,城内有居住址、小广场、水井等遗迹,东城墙中部有一个城门,宽4米,高4.2米。从城门两侧可见到墙底部宽11米,城墙的最高处在城门一带,城门外有通向山腰土城的道路。土城在东侧山腰上,与石城相连接,呈不规则形,分南北两个城区,北城区周长904米,南城墙东南部有一个瓮城,周长70米,城南区周长440米。城内出土文物有唐、辽金时期铁器、陶罐、纺轮及北……[详细]
  五排山城遗址东宁县五排山城遗址位于道河镇五排村,距道河镇15公里,距东宁县城65公里。是隋唐以前所筑。山城经历了几千年,虽有所破坏,但仍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1986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区,2006年5月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五排是因早年伐木人在绥芬河里放木排,一下子能放下五个木排而得名。现居住着30几户人家,方圆几十里内没有其它村屯,由于人烟稀少,这里原始的自然风光和环境都保护的很好。绥芬河环绕着景区流过,河两岸奇峰突起,怪石林立,古树参天,著名景点有大峡谷、鹰嘴峰、乌龟石等。在古城遗址至小地营村约十几公里的水域段非常适宜开-流,林业公路至五排村水泥硬质路面今年开工修建。五排的上游……[详细]
  牡丹江边墙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城区北25公里的边墙岭,全长66余公里,是在山顶、山坡上或谷底自然原生地面上顺山势就地取土堆筑或就地取石垒筑而成的。墙高1.8~2米,存有马面46个。出土鸾凤花鸟铜镜和“古州之印”铜印。边墙由牡丹江段边墙、江东段边墙、镜泊湖段边墙三段边墙组成,分布于牡丹江市爱民区北部山地中、宁安市江南乡江东林场南部山地中和宁安市镜泊乡江山娇林场北部山地中。三段墙体整体均呈东南——西北走向,构成了由南向北的三道军事防御线。牡丹江边墙是唐朝渤海国时期为防御北方黑水靺鞨而修筑的一条防御体系,是和中国长城具有同等性质的军事防御工程。2011年,牡丹江边墙被国务院正式认定为中国长城的一部分……[详细]
  时代:清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境内,是我国清朝政府设置在盛京(沈阳)以北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的东北边疆著名重镇。宁古塔将军的驻地和治所两经迁移,易地三处,依次为宁古塔旧城、宁古塔新城、吉林乌喇。1636年梅勒章京吴巴海监造宁古塔(旧)城。1640年以后,宁古塔将军取代奴儿干都司行使对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管辖权,宁古塔旧城成为盛京以北的保卫东北边陲的军事中心。1666年(康熙五年)宁古塔将军迁往新城(宁安市境内),宁古塔旧城作为梅勒章京(后为昂邦章京)的驻地历时30年。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旧址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年代为1946~1955年。2019年10月7日,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团结遗址,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大肚川镇境内,约13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唐朝渤海国时期的文化遗存,下层为战国至两汉时期居住在东北地区东部的“沃沮人”的物质文化遗存遗址。 团结遗址沃沮人房屋遗迹虽然仍为半地穴式,但已经出现了围绕穴壁而筑的火墙,它是黑龙江地区已发现的最早取暖设施,也是东北地区广泛使用的火墙、火炕的雏形。团结遗址出土有大量和中原地区类似的古代文物,特别是原始社会的陶豆、陶瓶、穿孔石刀、石镰和铁镰。这些中原地区古代的器物应是起源于山东半岛,越过海洋,到达辽东半岛,再由辽东半岛经长白山地、图们江一带来到绥芬河流域。团结遗址的发掘对研究东北古代民族分布、迁徙以及“沃沮人”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