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晋城市旅游

晋城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时代:元至清该庙位于山西晋城泽州市以西约二十余公里的川底村中,现存一座狭小的四合院,正殿最古,两厢为清代建筑。这座佛堂没有留下有价值的创建碑刻题记,正殿根据建筑形式推断为金代建筑。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九脊顶,建在高于地面的台基上,檐柱全部采用四楞抹角石柱,阑额和普拍方过柱相交出头,柱头铺作四铺作单假昂,令栱、短替木托橑风槫,柱头铺作里转为一跳华栱上托压跳,四面各在当心间各用一朵补间铺作,四铺作单昂,用真昂,前后檐昂尾抵平槫,两山昂尾抵于平梁下。转角铺作正出为一跳华栱,斜出为一跳假昂上加一道由昂。2013年5月,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村里老乡介绍土改时庙里两厢的房子分给村里两户人……[详细]
  郭壁村古建筑群位于山西省沁水县东沁水西岸郭壁村。在明代,村主街即长达五里,有“金郭壁”之誉。坐西向东,背山临河,呈带状。村东沿河石砌护坡,村西山上筑有夯土城捕。村内分坊区,以“坊”、“里”命名,如“宁远坊”、“三槐里”等。村内现存多座内门楼、过街楼。过街楼下行人,楼上则作寺阁、戏台。山坡上有一座内门楼设“丁”字形门洞,十分奇特。村内有一座纪念清官崔钰的“崔府君庙”,庙中有建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的乐楼。村中民居为典型的晋东南风格,以二三层的四合院为主,大多为明末、清代遗构。村北民居、古街保存相对较好,建筑和装饰水平亦较高。村内建筑较豪华的“进士第”保存数座,砖、石、木雕装饰精美,有的门楼外……[详细]
  时代:清地址: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城北10公里处的金村镇府城村府城村关帝庙位于泽州县城北金村镇府城村,它坐落在村东的青岗上。系由上、下、外、中、前院组成的一组庞大建筑,占地数十亩。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戏台、关帝殿、三义殿,西侧建筑有廊庑、钟鼓楼、僧楼。正殿为关帝殿,面阔三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顶。庙宇应该在深山高崖之上,云雾缠绕,烟霞相伴。府城关帝庙却不然,它在村庄外,大路旁。环绕它的自然是一片繁杂喧器。关帝庙至少有800年的历史,最有名的就是石雕。关帝庙石雕,每个院落都有不同。二进院的石雕最富童趣,北过亭的廊柱柱上刻着山羊和骏马。吃奶的小羊羔和啃脚丫的小羊羔,特别吸引来这里游玩的小朋友。门道两……[详细]
  古中庙古中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高平市城东北10.5公里的下台村西北的高地上该庙创建年代不详,坐北朝南,分为上下两院,建筑规模宏大。下院建筑有舞台、看楼、香积厨等。上院有山门、太子殿、正殿、耳殿、厢房等。山门为三道门洞,在西面的拱券式门洞上方,有明代石刻一块,上面刻有“古中庙”三个大字。太子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平面方形,单檐歇山顶。殿内无梁,所以亦称无梁殿。周檐施大额枋,殿内施八角藻井,中悬垂莲柱,柱头斗栱为五铺作双下昂。建筑形制独特,是我国有关祭祀始祖炎帝现存最早的建筑。正殿为清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悬山式屋顶。殿内东山墙上,有一块清康熙年间的碑刻,记叙了始祖……[详细]
  陈廷敬故居时代:明、清地址: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陈廷敬故居为清代名相陈廷敬及陈氏家族的故居,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至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是一处城堡式古代官宦家居建筑群。故居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内城为明代建筑,是陈氏家族的故居,城墙周长466.55米,占地11565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城墙、河山楼、藏兵洞、陈氏宗祠、树德居、世德居、容山公府、御史府及麒麟院等。外城为清代建筑,是陈廷敬的私邸。城墙周长313.75米,占地11583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相府、书房、花园、管家院、内宅、城墙、御书楼及功德牌坊等。陈廷敬墓位于皇城村北2000米处静坪山上,占地16000平方米。有保存完好的康……[详细]
  开福寺开福寺(第六批国保)时代:金至明地址:阳城县城内始建于北齐天保四年(553年),后历代均有修建。开福寺原为三进院,现存大雄宝殿、献殿、戏台,占地面积1095㎡,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大雄宝殿为金代遗构,献殿为元代建筑,余皆明清所建。献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檐,单檐悬山顶。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寺内建筑琉璃脊饰独具特色,除献殿因天灾而塌毁了部分琉璃外,其余琉璃脊饰均保存较好,尤其是戏台的琉璃有明嘉靖年号及工匠题记,从琉璃烧造工艺看,大雄宝殿和献殿均早于戏台,……[详细]
  阳城寿圣寺及琉璃塔时代:明地址:阳城县城西北20公里芹池镇阳陵村简介:据清同治年旧志记载,寺建于后唐,原名福庆院,宋代改为泗州院,毁于真宗年间。天禧年间(1017——1021年)僧人法澄等重建,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赐额为“寿圣禅院”。寺内布局为二进院落,现存主要有大雄宝殿和琉璃塔,大雄宝殿为清康熙36年所建。琉璃塔为寺内主体建筑,八角十级,高约27米。塔身平直,收刹甚微。塔基为两层,皆为砂石岩。上有浮雕花饰,角上雕侏儒力士。塔身各层皆为琉璃构件镶嵌,外壁嵌满佛教故事琉璃浮雕像。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塔内中空可登。塔身一层后门洞左侧,嵌琉璃题记一方,上刻“大明万历三十七年五月二十二日阳城琉璃……[详细]
  崇寿寺崇寿寺(第二批省保)时代:宋地址:泽州县城北25公里西郜村寺始建于北魏,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重修,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119年)重建,金、元、明、清屡有修建。现存建筑布局山门内为天王殿,两侧有钟、鼓楼,中为释迦殿,东西配殿为地藏、罗汉殿,最后为雷音殿。殿旁东西各有小院一区,东为菩萨院,有三大士殿,西为关圣院,有关帝殿。释迦殿为宋代遗构,殿身三间见方,单檐歇山顶,檐下斗栱古朴,为五铺作双下昂,前檐石柱有宋宣和年间题记,门额石上有金正隆年间刻字。寺内有唐代八角形石幢两座,通道4米,须弥座上雕宝装莲瓣及石狮,幢身刻陀罗尼经,宝盖为璎珞花纹,镂刻精细。寺内还保存有北魏造像碑一通,雕屋形龛及……[详细]
  小会岭二仙庙小会岭二仙庙(第五批国保)时代:北宋至清地址:陵川县城西南17公里附城镇小会村庙内奉冲惠、冲淑二仙女,故名。庙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正殿为宋代遗构,余皆明、清所建。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占地面积为1254.96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献厅、正殿,东西两侧分布有垛楼、廊庑、配殿、耳殿。献厅为清代建筑,台基高0.41米,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单檐卷棚顶。正殿面宽三间7.75米,进深六椽7.45米,平面方形,单檐歇山顶。屋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檐下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梁架结构简洁严谨,用材粗大,主体梁架为五椽栿对后搭牵通檐用三柱。门窗设格扇门,显为后人改制,但原有榫卯仍可寻见。……[详细]
  晋城二仙庙晋城二仙庙(第四批国保)时代:宋地址:泽州县东25公里金村乡南村创建于宋绍圣四年(1097年),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除正殿外,余均明、清所建。庙坐北朝南,东西长44米,南北宽28米,占地面积为1232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基址)、过厅、献殿、正殿,两侧为东西厢房、垛殿。正殿为庙内主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l26﹒9平方米,单檐歇山顶。檐下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无补间铺作。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为后三椽栿对前搭牵通檐用三柱。前檐柱间后人装隔扇门四叶。殿内木制“天宫楼阁拱桥壁藏”,雕刻精致。后槽神台上塑二仙姑泥像,两侧立胁侍四尊,为宋塑中的佳作。殿的东西两侧存有……[详细]
  清梦观清梦观(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高平市城东北12.5公里的铁炉村东据清《高平县志》记载:“金姬志真,号洞明子,皇统中游五岳,归语所亲曰‘人生一梦耳,’舍宅作观名清梦”,清梦观即由此而得名。该观创建于南宋景定六年(1211年),现存主要为元明建筑。观坐北朝南,二进院落。现存建筑有:山门、三官殿、阎王殿、三清殿、玉皇楼,两侧有厢房、钟鼓楼、耳殿等。三清殿为观内主体建筑,为元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式屋顶,琉璃剪边,屋顶琉璃脊饰。前檐斗栱四铺作单下昂,梁架结构为五椽栿对前搭牵通檐用三柱。殿内四壁满绘壁画,内容为道教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绘制而成。观内现存有元中统二年(1261年……[详细]
  三圣瑞现塔三圣瑞现塔(第六批国保)时代:金地址:陵川县西河底镇积善村西的昭庆院内俗称积善塔,距县城西南三十五公里。据塔内第三层所嵌碑文记载:“大定六年,舜都骷髅和尚行化至此,曾从昭庆院西掘出一只石龟,中藏肉鬓珠一粒,背刊‘古禅寺三圣瑞现塔’,复刊‘隋仁寿元年僧丰彦藏字’。于是骷髅和尚便将旧得舍利和石龟同藏于下,并建塔在其上面。大定九年工程告竣”。由此可知,此塔原为藏舍利而建,创建于隋而再建于金。塔平面形制正方形,共十三层,高约30米,为密檐式砖塔。每边长为6米,第一层塔身为平素的砖墙砌筑,每层迭涩出檐,各层逐渐缩小,从第五层收分较大,从第三层仰视塔内,像是一个倒悬之井,空洞直达顶端,塔正面各层……[详细]
  大阳汤帝庙大阳汤帝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泽州县大阳镇西街始建年代不详,据《山右石刻丛编》载“大阳成汤殿自乾德五年(967)我祖刘公之所建也”,现存为元、明、清时期建筑。汤帝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中轴对称布局,南北长64.95米,东西宽46.75米,占地面积3037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为:戏楼、山门、中门、成汤殿,两侧分别为东西耳楼、东西耳房、东西掖门、三嵕殿、虫王殿等。成汤殿,元代建筑,是庙内主要建筑。其构造充分体现了元代减柱造、移柱造的风格特征。面阔三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顶。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蚂蚱形耍头,重栱计心造。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前后乳栿通檐用四柱。庙内现存明清重修碑……[详细]
  郭峪村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时代:明至清地址:阳城县北留镇是一座城堡式古老村落,依山傍水,现存建筑大多是明、清之遗构。郭峪城是为避难自保而修的防御性建筑,修建于明崇祯八年。城中央有防御建筑“豫楼”,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计七层,高33.3米。每层五间;西城门内有元至正年间创建,复修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规模宏大的汤帝庙;还有保存较好的40多幢明清古宅。城墙雄伟,雉堞林立,豫楼高耸,古庙森严,官宅豪华,民居典雅。各种建筑在郭峪村小小的乡间聚落中形成了有机的系统,成为独具特色的北方乡村古代建筑群。村中现存碑碣一百余块,不仅文字精美,而且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史实。……[详细]
  嘉祥寺(第三批省保)时代:宋地址:高平市城东北10公里的赤祥村始建于五代后周年间(951—953年),宋元明清各代屡有增修。寺建于村西,地势较高,环境幽雅,“寺为降祥之区,村为受祥之地。”坐北朝南,三进院落,现存建筑有观音殿、前殿、三佛殿、东西配殿、厢房等,前殿为宋代遗构,余皆明清所建。前殿亦名转佛殿,台基高0.85米,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式屋顶,琉璃脊饰,四铺作单昂斗栱,殿内四壁满绘壁画,被白灰覆盖,内容不详。殿前竖有经幢两座,皆建制于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年),一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为佛说阿弥陀佛经。2013年5月,高平嘉祥寺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窦庄古建筑群窦庄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时代:明至清地址:沁水县嘉峰镇窦庄村窦庄古村落,西依榼山,三面环水,风景秀美,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于崇祯二年(1629年)历时九年告成。现存古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80%的古建筑保存完好。建筑除大量民宅外,还有庙宇、楼阁、祠堂、书房、校场、法庭、地牢、城墙、城门楼、牌坊、店铺和大量的碑刻等。除佛庙主殿及配殿为元代遗构,其它多为明、清建筑。建筑脉络清晰,特色鲜明,被前来考察的专家学者誉为研究明清时期北方民居建筑的最具典型代表作。窦庄古城堡开启了乡村城堡建筑的先河,它是乡村城堡建筑的代表作,是研究当地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民俗民风的重要物证。……[详细]
  碧落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南北朝至民国地址:泽州县巴公镇南连氏村创建于北朝时期,后经多次鼎新扩建,名列古泽州四大古寺之首,其“碧落卧云”为古泽州八景第一景。现存北齐石窟一座、唐代石窟两座。唐代及武周石龛10余龛、明代古桥两座。北魏至民国历代摩崖题记、碑刻百余方。现存最早为一方“北魏太和元年”(477年)的摩崖题记。碧落寺古建筑保存不多,且多为清代建筑。石窟分布在山崖间,东西走向。西窟为“大齐武平七年”开凿,内雕佛、菩萨、弟子、供养人等;中窟开凿于初唐,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东窟凿于唐代中晚期,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共有小龛64个,大小雕像102尊。雕工洗炼,隽秀精美。……[详细]
  文庙时代:明、清地址:阳城县城内东南隅文庙始建于宋,明洪武年县令李芾重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大成殿灾毁,道光十九年(1839年)进行了修缮,扩建大成殿为五间,增修了崇圣祠、东西庑和戟门等,包括孔圣庙、明伦堂和文昌宫。现仅存孔圣庙、房屋二十余间,为明清建筑。孔圣庙为二进院,面积约1000平方米。前院有畔池、戟门、名宦祠、乡贤祠,后院有大成殿、东西庑。主体建筑大成殿,重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石砌台基,面宽五间,进深八椽,重檐歇山顶,施琉璃瓦脊。九檩前廊式构架,下檐柱头斗栱五踩双翘,上檐平身科斗栱三踩单翘。脊檩下有道光十九年郭扬、王业重建题记。2019年10月7日,阳城文庙入选第……[详细]
  时代:元、清地址: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石末村石末宣圣庙位于高平市石末乡石末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230平方米。据庙内碑文记载,创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中轴线上建有山门、正殿,两侧为妆楼、配殿、耳殿。正殿为元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筑。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殿顶黄绿琉璃脊饰。殿内柱网减柱造,只在后檐用内柱,内柱间用大额枋及绰幕枋纵向联构。柱头铺作为五铺作双昂重栱计心造。各间用补间斗栱一朵,明间一朵五铺作双杪重栱计心造,并出45°斜栱;次、稍间一致,五铺作双抄重栱计心造里转出双杪。补间斗栱里转皆用挑斡和鞾楔。山门亦称倒座戏台,面阔五间,五间无廊,悬山顶。一层为进出庙宇的通道,二……[详细]
  崔府君庙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城西20公里处的礼义镇北街,又名显应王庙,是我国现存仅有的汉唐高台式建筑。据庙内民国年间《重修府君庙碑》及《长治县志》载,府君姓崔,名珏,字元靖,唐贞观进士,为长子县令,有功德于潞地,故建庙祀之。庙创建于唐,金大定二十四年(1148年)重修,明洪武二年(1369年)及清末民国初年均有修葺。现存山门为金代遗构,余皆明、清建筑。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3456平方米。为两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戏台、拜亭、府君殿,东西两侧为掖门、配殿、垛殿。府君殿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顶。殿前有卷棚式拜亭一座。檐下斗拱踩双下昂,梁架结构为七架梁对前双步梁,通檐用三柱,为清代所建。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