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晋城市旅游

晋城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湘峪古堡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东南方向50公里的郑村镇湘峪村。湘峪,原名相谷,因为村被山水包围,故而在村名中加入了“氵”和“山”,是谓湘峪。湘峪城为蜂窝式城堡,全为砖石土木结构建造。东西长280米,南北宽100至150米,占地面积约32500平方米。该城由孙居相、孙鼎相兄弟主持修建,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竣工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于孙鼎相在孙氏四兄弟中排行第三,又曾担任过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他的府第便以“三都堂”为名,湘峪古城也因此而被称为“三都古城”。湘峪村,原名相谷村。为明万历年间户部尚书孙居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孙鼎相孙氏兄弟的故里。因孙鼎相在兄弟行第三,其故居便称“三都堂”……[详细]
  海会寺亦名龙泉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北15公里大桥村西,为阳城县境内主要寺院之一。该寺创建于唐,初名郭峪院,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赖赐名额为“龙泉寺”,后历代重修,增修,规模宏大,明清之遐迩闻名。海会寺亦名龙泉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北15公里大桥村西,为阳城县境内主要寺院之一。该寺创建于唐,初名郭峪院,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赖赐名额为“龙泉寺”,后历代重修,增修,规模宏大,明清之遐迩闻名。解放前后损坏严重,现存多为明清遗物。双塔为现存的主要建筑,由宋代砖塔和明代舍利塔构成。明代舍利塔,八角十三级,高约40米。下部三层围成八角城垛式,第十层支出平座,上置八根擎檐柱,成为高……[详细]
  柳氏民居内有典型的明清建筑及唐末至清代以来的古建筑群、木雕石刻、名人碑文、书画工艺、壁画、皇赐金匾、石器雕物等等。柳氏民居,位于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处历山脚下的土沃乡西文兴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永乐四年(1406),柳宗元后裔耕读发家,于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的文兴村修一进十三院的文人府邸,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其建筑工艺高超,建筑风格独特,融明清建筑艺术精华为一体,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身,同时异常巧妙地将皇宫建筑工艺运用到民间,真实记载了百世书香文人做官的历史,深刻地揭示了明代“官而商”到清代“商而官”社会发展的本质,实为中华古民居建筑艺术之绝品。柳氏民居建筑共分三部分。村东端为外……[详细]
  看 点: 城中遗存的明代建筑文昌阁台基上尚存“山城一览”碑刻,为砥洎城建筑规划平面图,是明崇祯十一年(1638)杨载简记。石碑高54厘米,长86厘米。图中详细标出城廓的地理方位及主要建筑分布、每宅占地面积以及巷道和设施。这种明代小城镇建筑规划图,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稀有的珍贵资料。 砥洎城是华北地区现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代表、建筑史上的稀缺实物资料。 介 绍: 位于阳城县城东13公里处的润城镇西北隅,当地百姓俗称之寨上,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砥洎城,建筑在一座小山咀上,其南接村镇,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远望其城,坚如磐石的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城。 城呈椭圆形,砖砌,占地面积约六……[详细]
  青莲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东南17.5公里的陵石山中。青莲寺下临丹河,背依高山而建,与中国古代“面山背水”的风水建筑观念十分吻合,整个寺院雄峻秀奇,别具风格,所临山崖的肢内的一池清水经年不涸不溢。摩崖上刻有东魏武定元年(公元543年)题记。寺院分为古青莲寺和新青莲寺两个部分。古青莲寺始建于北齐天保三年(552年),唐懿宗咸通八年(867年)赐名“青莲寺”。新青莲寺始建于隋唐,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赐名“福严禅院”。自唐代以后,历代均有所增建,院内古柏虬柯,银杏参天,幽雅素静。寺内的主要建筑有天王殿、藏经楼、释迦殿、罗汉楼、地藏楼及经堂、僧舍,高低错落,左右分布对称。释迦殿古朴大方,雄伟壮观……[详细]
  泽州县高都镇高都村的景德寺,曾与碧落寺、显庆寺、松林寺并称“古泽州四大名寺”。据史料记载,景德寺创建于唐代,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这座闻名于高都镇方圆百里的古寺,被用作国库储存了粮食。当时人们用砖瓦覆盖白漆刷其表面,让本来宏伟的建筑变成了一座座呆板的、四四方方的“白盒子”。半个世纪过去了,随着第三次文物普查活动的展开,隐藏在“白盒子”内的千年古刹才撩开了神秘面纱。在上世纪“文革”期间,景德寺所有裸露在外面的石刻石雕,都被人用斧头砍去,所以现在屋檐角上的石雕变得残缺不全。不过,景德寺被当做粮站使用后,整个外观被砖瓦和木板包围后,幸运地躲过了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么多年过去了,一些木板脱落后,可以清晰地……[详细]
  开化寺开化寺(第五批国保)时代:北宋至清地址:高平市东北20公里陈塸镇王村舍利山腰据寺内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大唐舍利山禅师塔铭记》,寺创建于唐末天祐年间(904-907年),初名清凉寺,宋改为开化禅院,后易名开化寺。宋、金、元、明、清历代屡有修葺。现存主要建筑,前有大悲阁为明代建筑、中为大雄宝殿宋代建筑、东隅观音阁为金代遗构,后院东配殿及东西角楼为元代建筑,余皆明、清建筑。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大悲阁、大雄宝殿、演法堂,纵向进深两院,前院设东西廊庑各10间,后院设东西配殿、文昌帝君阁、圣贤殿,演法堂两侧东为观音阁,西为维摩净室。观音阁为金代建筑,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大悲阁为二层楼阁,面……[详细]
  玉皇庙玉皇庙(第三批国保)时代:宋至清地址:泽州县东南13公里府城村庙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现存明代碑刻记载:“隋时居民聚之北阜,建庙宇三楹,内绘三清神像”。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在原址上重建,题名“玉皇行宫”。金泰和七年(1207年)庙宇多数坍塌,当地民众曾集资修复,金贞祐年间(1214—1216年)部分毁于兵火。元至元元年(1335年)又重建,明清两代屡次修葺,始成今日规模。现存主要建筑玉皇殿建于宋,汤帝殿建于金,后院左右垛殿和东西配庑为元建,余皆明清所筑。庙坐北朝南,建筑布局为三进院落,共有殿宇楼阁、亭榭厢房一百余间,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排列有头道山门、仪门、……[详细]
  建南济渎庙位于高平市建宁乡建南村翠花山巅。坐北朝南,南北长98米,东西宽56米,占地面积约3358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文记载,清康熙三十一年(1691年)重修。济渎庙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有一道山门、二道山门,献殿遗址、济渎殿、后宫,两侧为便门、夹殿、耳殿、钟楼、鼓楼、配殿等。一道山门,明代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筒板瓦屋面琉璃剪边,琉璃脊。柱头科五踩重昂,平身科五踩单翘单昂并出斜翘。二道山门,明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柱头施用大额,悬山顶,筒板瓦屋面琉璃剪边,琉璃脊。柱头科九踩单翘单昂并出45°斜翘,斜耍头作龙形;平身科九踩无斜翘。济渎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椽,……[详细]
  羊头山石窟(第六批国保)时代:南北朝至唐地址: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的羊头山南麓羊头山亦称首羊山,所谓“岭限二郡,麓跨三邑,山高千余丈,磅礴数十里”是也。地处潞、泽两郡,长子、长治、高平三县、市的交界处,相传为神农得嘉禾之地。羊头山是佛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寺院、石窟等建筑成组成群地散存于山上。山脚下为中清化寺,亦名莲花池、六名寺。山腰为上清化寺,现不存,遗址可见唐代基址及石佛像三尊,其建筑规模宏大。山腰至山顶共计有40余洞窟,雕凿于大型的砂岩上,洞窟大小不一,平面多为方形,一般为一石一窟,个别有一石二窟或三窟不等。其中第六窟最大。石窟内龛面整齐,四面满雕佛像,或一佛二弟子,或一佛二菩萨。洞外有许多……[详细]
  景德寺位于晋城泽州县高都镇高都村中坐北朝南,南北长80米,东西宽42.2米,占地面积3376平方米。景德寺在高都村中坐北朝南,南北长80米,东西宽42.2米,占地面积3376平方米,寺为二进院落布局。其院落的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一次为前殿、中殿和正殿,轴线西侧为厢房,东侧为廊房,正殿的两侧为耳殿。主殿又称法堂殿、三佛殿,里面曾供奉着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此殿的前檐柱上有宋元祐二年(1087年)及金泰和五年(1205年)的题记,对该殿的建筑年代提供了直接证据。主殿的南面是中殿,相距20余米。中殿又称转佛殿、大雄宝殿,里面曾供奉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观音菩萨。据记载此殿于明代重修。中殿的……[详细]
  河底成汤庙位于泽州县大东沟镇河底村村中,其始建年代不详,现存碑刻最早有宋徽宗大观元年重修的记载,后历明、清几经修缮,终呈今日风貌。成汤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庙门开于正南,平面布局规整。整个庙宇建于巨大砂石条砌筑的高台之上,两侧对称设台阶可登临,是典型的唐代寺庙建筑台基风格。在此高台上南端又支出-台一座,同样两侧设台阶,亦属唐代遗存。-台北则为汤帝庙的山门,三开间门廊式,现存为明建。汤帝庙主要建筑是正殿汤帝殿,宋建。殿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前檐柱四根,青石质,四棱抹角,方形覆莲柱础,殿下建一石砌台基。檐柱微有卷杀,角柱生起。檐下斗栱权衡较大,布置亦较疏朗,柱头斗栱七铺……[详细]
  龙岩寺龙岩寺(第五批国保)时代:金、明地址:陵川县城西10公里礼义镇梁泉村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文记载,寺原名龙泉寺,为当地百姓祈雨求福之所。唐总章二年(669年)称龙严寺,殿内“家具熔金作像”。金天会七年(1129年)僧惠耀主持修建过殿,天会九年(1131年)增修法堂。大定二年(1162年)改额“龙岩寺”。明万历八年(1580年)又大兴土木,葺补修缮。现存过殿建筑为金代遗物,其余皆为明代建筑。寺坐北朝南,分为上下两院,总占地面积1832平方米。上下两院拾级而上,各院建在平台之上,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山门(仅存基址)、过殿、正殿,东西两侧为垛楼、耳殿、禅房。寺内主体建筑过殿为金天会七年(1129……[详细]
  怀覃会馆时代:明、清地址:晋城市水陆院市场内怀覃会馆位于晋城市水陆院市场内,坐北朝南,一进院落。怀覃会馆占地面积1841平方米。东西长41.6米,南北宽44.2米。创建于清早期。现存中轴线上为献殿、正殿,两侧为耳楼、廊房,献殿前存石狮一对。大殿为面阔三间,进深七椽的悬山建筑,梁架采用八架前廊式结构。献殿为面阔三间,进深六椽的歇山顶建筑,梁架结构采用七架无廊式。2019年10月7日,怀覃会馆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高平市马村镇大周村,位于距离高平西南40里处,南和泽州县大阳镇为邻,是个方圆百里内无一个村·镇·城可比拟的古民居·古庙宇最多的地方,它的建筑按照五行八卦方位排列,五行按照东南西北中五门楼排列,八卦按八门增修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门,表现了我们的祖先为大周的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宁·和谐费尽了心,大周古庙最多有全神庙村的美称(大小72神庙)。但是,由于地处偏僻,引不起各方的重视,许多古建筑·庙宇被人为破坏或者倒塌,不过剩下的也还不少,只是年久失修,抢救这些文物刻不容缓。大周村,古称周纂镇,相传是古代选修县城的地址之一,故修有城隍庙,称周纂镇果然是名不虚传,从他的现存遗址来看,正东:有城门楼,正……[详细]
  泽州岱庙泽州岱庙(第五批国保)时代:宋至明地址:泽州县南村镇冶底村西隅据碑文记载,庙创建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金、明、清历代曾多次补葺。现存建筑天齐殿为宋代原构,余皆明、清遗物。庙坐北朝南,由两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3720平方米。庙最前端的山门,内有东西廊庑,中有一方形水沼,沼北建舞楼一座,楼北后院正中为天齐殿,两侧东西配殿、东西垛殿各三间。天齐殿是寺内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平面正方形,建筑面积190.2平方米。前檐设廊,施方形抹角石柱四根,柱础为覆盆莲瓣式。大殿明间设板门,次间设破子棂窗。门周围的立颊、门额、地栿、门槛等都为青石雕花,图案为牡丹、宝相、荷花、化生童子等……[详细]
  崇安寺,古称凌烟寺,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崇文镇西北的卧龙岗上,大有居高临下,俯瞰全城的雄伟气魄,先有崇安,后有陵川的远古说法在当地流传甚广。崇安寺的创始年代已无从稽考,唐初原名为丈八佛寺,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敕命为崇安寺,此外古代并有凌烟寺之称。由于历代重修和增建,从现存建筑来看基本上都是明代改建的,但也部分地保留着宋、金原作。主要建筑山门、钟鼓二楼。山门位于中轴线前,系明代建筑,面宽五间,进深六架椽,平面形制为长方形,屋顶形制为二层三重檐歇山顶,房坡为灰色筒板瓦铺制,正脊为彩色龙吻图案对峙,彩色琉璃剪边。山门一层檐下,南面悬有行山钟秀四个大字,北下悬有留月栖云四个大字。此楼虽改建于明代……[详细]
  姬氏民居姬氏民居(第四批国保)时代:元地址:高平市城东北18公里的陈塸镇又称姬氏老宅,是迄今全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建在一高0.42米的砂岩台基上,平面呈矩形,面宽三间,进深六椽,悬山式屋顶。屋顶举折平缓。屋面覆以板瓦。明间辟门,内框向内收缩半架,横向与内柱列成一线,装板门,上有门钉五路,六枚。两次间于槛墙上置窗,窗棂为方格形。建筑除前檐四柱露明外,其余全置于墙内。露明柱及柱础皆为砂石质,柱础为素面覆盆式,柱子平面呈抹角方形,抹角处皆作外凸弧形。柱头无砍刹,收分、侧角明显。斗栱仅装于前檐,为四铺作单抄计心造,耍头作麻叶形。无补间铺作,泥道慢栱为隐刻,斗之欹幽十分明显。梁架为彻上露……[详细]
  时代:金至清该庙坐落在晋城泽州县高都镇西顿村东,修建于(北)宋、金交替之时,庙内存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及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碑各一通。西顿济渎庙坐落在泽州县高都镇西顿村东,修建于(北)宋、金交替之时,庙内存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及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碑各一通,该庙的修建,不仅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崇拜的延续,而且对研究当地宋、金社会变迁有一定的意义。该庙最有价值的是正殿,正殿创建于宋徽宗宣和四年,砖木结构,梁架纵横,斗拱搭牵,美不胜收。古人为防虫蛀风蚀,在上面涂刷了黑色墨汁。西顿济渎庙修建于宋宣和四年,已存世近千年,建筑形制独特,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反映了宋金时期程灏……[详细]
  西溪二仙庙(第五批国保)时代:金至清地址:陵川县城关镇西溪村亦称真泽宫,据碑文记载,寺创建于唐乾元年间(758-759年),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加封“真泽宫”,金皇统二年(1142年)扩建,后历代皆有修葺。现存建筑后殿、东西梳妆楼为金代遗构,余皆明清所建。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整个院落呈长方形。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拜亭、中殿、后殿,山门和中殿之间的东西两侧设廊,中殿至后殿之间的东西两侧建梳妆楼及配殿,后殿两侧各置耳房三间。山门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前廊式悬山顶,上建戏楼三间。中殿重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清乾隆年间重修。面宽三间,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