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旅游

甘肃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胡氏古民居建筑位于天水市秦城区。是明代秦州举人、中宪大夫、山西按察副使胡来缙的私宅。俗称“南宅子”,因与胡来缙之子胡忻的北宅子隔街相望,故名。占地面积2350平方米,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约36米,坐南向北。五进式庭院布局。现存房屋建筑8座26间、垂花门1座、影壁3座。一进院由大门、东西垂花门和影壁组成。大门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明间向外伸出成垂花门式样,檐下雕饰富贵华丽,瓜栱和栱垫板透雕云纹花草,横批和雀替均浅浮雕海云、牡丹、凤凰等吉祥图案,外门额书“太学生胡松秀之妻蒲氏”,由此,大门明间为一节孝坊;内门额书“副宪第”;脊饰龙吻和雕花脊筒子。由大门进入天井,正面立一座清代重修的一字影壁,东西……[详细]
  张掖会馆位于甘肃张掖市甘州区,耸立在著名的大佛寺旁,是清朝时期山西、陕西商人在张掖经商期间所建的活动场所。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会馆是一个集山门、高阁、戏楼、看台、牌坊、钟楼为一体的建筑群。分为前后两个院落,山门内前院南北构成为对称的看楼各7间,牌坊后的南北两面各排列5间厢房。布局严整,错落有致。大殿是会馆的主体建筑。古朴斗拱,保存完整。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布着牌坊,钟鼓楼,大殿,配殿,厢房等,既对称,又陪衬,高低错落,气势雄伟。木牌坊为四柱三门,正楼大、左右次楼小,总面宽11.2米,歇山式顶,券口上雕刻二龙戏珠、大象、海马、麒麟,神态生动,正楼正面刻行书“福阴苏山”,背刻“膏流瀚海”,……[详细]
  陈家洞石窟为甘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庄浪县城东北30公里处,利用天然崖坎凿造而成,有窟龛9座,内多为宋代以后的泥塑和彩绘。其保存最完好、最有艺术和文物价值的,是成像于晋太和年间、镌刻在一巨石上的三尊摩崖雕像,带有浓厚的西部民族特色。而屹立于另一巨石上建造于唐代的七级玲珑宝塔,则与三巨佛相为映衬。该景区内景色秀美,林木葱郁,一条源于关山分水岭的清溪从洞窟前流过,北崖峭壁高耸,危石凌空;谷底流水淙淙,幽冥渺远。夏秋之际,轻风徐来,松涛阵阵,志书所载“洞峡松风”即属此境。现在免费游览。联系电话:0933-6820880……[详细]
  环县塔位于环县环城镇红星村北关组环江东岸第二级阶地上。建于元世祖中统五年,即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 环县塔为八角五级仿木构楼阁式砖塔,向上逐层微敛,顶有塔刹,通高22米。塔身青砖镶砌而成。底层较高,超过塔高的四分之一,内外无台基。每面宽3.13米,向南有门,其内辟八角形塔室,每面宽1.20米。各层塔檐出双杪华拱,每面补间斗栱两朵,上承替木,再上出叠涩若干层。每层间隔一面设有门或雕刻版门和直棂窗,分层变换方向。门单砖券顶,两侧浮雕莲花饰。各级塔檐上部施平座,下施斗栱,上设栏杆,人可通行。塔顶为镀金铜质塔刹。 环县砖塔保存完整,对研究宋代建筑形式和建筑工艺、风格等具有较高价值。……[详细]
  锁阳城古渠道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桥子村南坝二队正南8千米处的戈壁荒漠中,分布于锁阳城东南。1987年当地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从航片上看,各种渠迹如干渠、斗渠、支渠、毛渠等俱全,呈树枝状展布,有各种渠迹100余处。在锁阳城遗址南侧及东侧遗留的古渠遗迹比较清晰,今残存古拦水坝址一道长百余米,还有一条底宽16米、口宽20米的支渠。锁阳城古渠道遗址地面遗存数量较多,对水利史、建筑史、农业史的研究,瓜州古代渠系网络遗址都具有重要价值。锁阳城古渠道遗址归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锁阳城遗址。用时参考1小时交通建议包车前往门票40元/人,学生半价景点位置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东南约70公里……[详细]
  大黑沟岩画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东约40公里处的大黑沟,绵延3.5公里,分布零乱,位置高低不一,最高处距地面100多米,最低处只有两三米。岩画共有34组,图案190多幅。画面多采用凹刻和凸刻形式,大部分刻画在避风向阳的山坳陡峭的花岗岩和石灰岩上,大部分内容为射猎、放牧、练武、乘马作战等场面。图中动物有梅花鹿、大角羊、野牛、野骆驼、象、虎等动物,形象生动,时代为战国至汉代。大黑沟岩画是这一地区游牧民族的文化遗存,是了解河西走廊西段古代游牧民族历史的重要形象资料,它与内蒙、宁夏等地的其他岩画组成了我国北方岩画圈,是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生活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2013年5月,大黑沟岩画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详细]
  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狼叫屲遗址位于武山县鸳鸯镇苟家山村南1千米处大沟西坡山塬上,面积50万平方米。遗存以旧石器时代为主,兼有新石器时代遗存。1984年发现。遗址文化层厚约1米,距地表3米。1984年和1987年分别采集到原始人头骨化石、颈骨化石、肋骨化石以及打制的石弹、尖状器等遗物标本。人头骨化石经测定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是与河套人同时期的古人类,距今3.8万年,被命名为“武山人”。遗址断面上暴露有白灰面、红烧土等遗迹。地表散布有大量彩陶片、泥质红陶片,出土过双耳红陶罐、磨制石杯等。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酒泉鼓楼位于酒泉市肃州区老城区四大街中心位置。据《西凉旧事》记载,鼓楼原为东晋时酒泉郡福禄县城东门楼,系前凉永乐元年(346年)酒泉太守谢艾主持重修的福禄城的东门楼,时称“谯楼”。清同治四年(1865年)遭兵变焚毁,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修三层木楼。鼓楼分台基与木楼两部分,通高24.3米。台基呈正方形,内部夯土版筑,外包青砖,高7.4米,底边长26.33米。十字形相交的四个砖券洞门从台基四面正中穿过,十字中心为穹窿顶,倒悬伏羲八卦板。四面门楣上部皆嵌有突出壁面的砖雕仿木斗拱彩建门楼,其下各有一幅砖刻神瑞图。台基上建三层四角攒尖顶木楼,抬梁结构。一楼每面三开间,内阔9.6至9.6米,边柱……[详细]
  圣容寺,位于民勤县城西南隅,明洪武九年(1376)修建,成化五年(1469)移建今址,俗称“大寺庙”,寺院南北长约118米,东西宽约56.5米,占地面积6667平方米。坐北向南,由山门、大雄宝殿、中殿、藏经阁组成一条中轴线,分前、中、后、观音堂、圣母殿等五个院落,各院均有陪殿和斋房等,共计房屋163间,总建筑面积248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殿内顶棚由船底式方格天花板构成,其斜面与平面上满绘佛像彩云,曰:“千佛顶”,这在园内较为罕见。其整体建造布局合理,设计精巧,造型别致,巍峨壮观,是县内外主要的旅游景点。2013年3月被定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电话:0935-……[详细]
  在武威城西北2.5公里处,也有人称海藏(Cang)寺,因寺院周围林泉茂密,犹如海中藏寺,故名。创建年代现在无从考证,是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处古建筑,占地11,600平方米,是河西的名刹古寺,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山门、大殿、灵钧台、天王殿、无量殿等保存完整。海藏寺面南而开,红色宫墙外,一座四柱三间三层的木构牌楼,古朴玲珑,巧夺天工,颇具民族特色。走马板-有“海藏禅林”4个大字,恣意而辉煌。每至日出时分,牌楼东侧一缕青烟袅袅直上,盘旋缭绕于白杨、垂柳之间,缥缥缈缈,给海藏古刹增添了一种神奇绝妙的气氛,人称“海藏烟柳”、“日出寒烟”,为海藏寺一大奇景。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北2公里处类型:寺……[详细]
  汪氏家族墓地位于甘肃省漳县城南2.5公里的徐家坪,是元代陇右王汪世显及其后裔的墓地。从公元1243年至1616年间,有汪世显及其后裔14代200余人葬此地。该墓面积约3万平方米。墓葬为带竖井墓道的砖构单室墓,墓室平面方或长方形,墓壁嵌有模印人物、花卉、鸟兽纹砖。随葬品丰富,以哥窑烧制的青花大碗、雕漆供桌、御赐金牌、彩陶侍俑等最为珍贵。汪氏家族墓地是甘肃省一处保存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的元、明时期家族墓地。墓葬和出土随葬品为研究元、明时期丧葬制度及其演变提供了完整资料,是研究当时政治、军事、社会习俗的重要文字资料。(国家文物局)……[详细]
  王母宫石窟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东南75公里处的泾川县泾、内两河汇流处,在王母山东北面,距泾川县不到1公里,建于北魏永平三年(510年)。王母宫石窟依山开凿、呈略长方形,形若“凹”,高达12米。窟内造像分三层,中有方体塔柱,直连窟顶,中心柱及三面窟壁均有石雕佛像,有千佛、力士、菩萨以及驮宝塔的白象,多为北魏作品。顶部建造物脱落几尽,现存造像百余尊,主佛像居中,其他依次排列两旁。窟外为清代重修的依山楼阁。经重修后的王母宫大殿,及通往大殿的台阶和盘山公路,成为道教信徒朝圣的重要场所。……[详细]
  小川瓷窑遗址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宝积镇小川村北的瓷窑沟内,西距城区15公里。遗址沿瓷窑沟北岸自东向西分布,由依山而建的直烟窑向平地而建的馒头窑过渡,规模渐次宏大,分布面积达60万平方米。窑址主要由黑石岘遗存、大水沟遗存、老瓷窑遗存和靖远陶瓷厂旧址4部分组成,堆积层厚度达6—10米。小川瓷窑创烧于北宋,其剔刻花瓷器烧制或早于其他西夏窑址,对研究西夏窑的起源和兴衰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烧窑史历经宋、西夏、元、明、清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没有中断,有深厚、完整的文化堆积层,对研究北宋以来北方民窑体系具有重要价值。2019年,小川瓷窑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保护标志碑为基……[详细]
  正宁文庙位于庆阳市正宁县永和镇城关村正宁二中院内。初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25-1368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知县郭均重修,明末毁于兵燹,清顺治年间(1643-1661年)重修,康熙、雍正、乾隆曾进行维修,庙前保留汉柏一棵。文庙大殿坐南朝北,面阔五间长16.5米,进深8.5米,高6.2米,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歇山顶,两端有吻纹,柱头斗拱为双抄下昂,甚长;斗拱形体粗壮,柱头有卷刹。200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正宁文庙大成殿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牛门洞新石器遗址牛门洞新石器遗址位于县城西北头寨子镇牛门洞村,面积约16平方公里。牛门洞周围的大地梁、庆条湾、清明湾、中湾顶、华岔阴山等山梁的阴面,多为墓葬区。1920年当地秦安移民垦荒时首次出土彩陶罐。70年代农田基本建设中,发现在上述山梁深1米处,每间隔1米,即有墓穴,内有大量壶、瓮、罐、钵盆等彩陶及骨球、石器、刮削器、纺轮等随葬品;并在生活区出土大量陶器,制罐工具、生活用具、石祖、石、权杖头等。文化层厚1—2米,鉴定属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类型。1982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栗川砖塔位于徽县栗川镇郇家庄东侧台地上。始建于宋,第一层镶清道光十二年(1879年)所立《修补塔序》。栗川砖塔为八角九级空心楼阁式砖塔,通高25米,塔基用石条砌筑。塔身自底部向上逐渐缩小。第一层最高,约7米,残存仿木斗栱。第二层以上均施平座,勾栏、塔檐,出檐深度由下至上逐渐递减。四面雕菱形窗,塔顶坍塌无刹。各层塔檐均施三朵双杪华栱,转角出双杪挑角斜栱上承替木,有残木构痕。再上雕出檐椽,椽上铺二层砖。栗川砖塔设计科学,造型优美,其仿木结构砖雕精美逼真,是研究宋代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实物资料。……[详细]
  张掖东仓位于张掖甘州区马神庙街东仓巷内。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清代沿用并增建,民国时期屡有修葺。又名永丰仓、甘肃仓。现存9座,仍沿用为粮仓。仓房为土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每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2.5米,宽3.65米,墙为土坯砌筑,门边用青条砖砌筑。仓房底层为木板,高于地面,板下有通风孔。东仓设计科学合理,自修建时起,就为我国巩固西北边防作重要贡献,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粮仓之一。2019年10月7日,张掖东仓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文殊寺石窟群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藏族乡境内,距酒泉、嘉峪关市二十余公里,交通极为便利。文殊寺石窟群建于东晋明帝太宁时期,经过魏、晋时期的建设修缮,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声名远扬。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殊寺石窟群始文殊寺院,藏语称“嘉木样贡巴”,汉语意即“文殊大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据传说和《安多政教史》载,文殊菩萨曾显灵于此,故名为“文殊寺”。随着中外游客的逐年增加和旅游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这个千年古刹又呈现出勃勃生机。地址: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藏族乡电话:0936-6164852开放时间:旺季(4月1日-10月31号)8:00-……[详细]
  延恩寺塔,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区东宝塔梁上。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正德十年(1515年)、天启七年(1627年)及1985年重修。该塔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石质塔基,通高33.5米,底座用长36.64米。第一层朝南开券门,门楣上方嵌有楷书“大明”匾额。从第二层起,四面开门龛,有仿木窗棂、围栏、斗拱。琉璃瓦盖顶为覆盆式,顶端立有小铁塔一座,形体与主塔相仿。2006年5月,延恩寺塔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仙人崖,是麦积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五大子景区之一,位于麦积区东南距城区45的公里秦岭山脉,距麦积山石窟17公里。由三崖(东崖、西崖、南崖),五峰(玉皇峰、东崖峰、西崖峰、宝盖峰、献珠峰)、六寺(木莲寺、石莲寺、铁莲寺、花莲寺、水莲寺、灵应寺)及仙人湖组成。三崖五峰之上现保存有明、清殿宇27座,房屋54间,南北朝、宋、明、清等朝代塑像197尊,壁画82平方米。西崖长约90米,深10米,崖中起平台,建殿宇楼阁14座36间,以“仙人送灯”尤为著名。地址:天水市麦积区泉湖路2号麦积山风景区内类型:山古迹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电话:0938-2731407开放时间:8:30-16:30门票门票40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