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奎光塔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区奎光路中段,是我国现存层数最多的古塔,清道光年间县令周因培为点缀江山、振兴文风而建。塔坐南向北,为密檐式六角砖塔,高十七层52.67米;塔内1~5层置塔心室和观景回廊,有螺旋石梯可登。在2008年512大地震中,由于之前保护措施得当,基础稳固,塔体虽有部分受损,但主体结构完好,震后依然耸立不倒。奎光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已成为都江堰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保护范围:以现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东面围墙外边缘外延20米,南、西、北三面围墙外边缘外延5……[详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市古镇盐码头。盖因过去的釜溪河流经这里时有一个长长的石滩,因这里湾急滩多水浅,致使运盐船只上下颇费时力,盐船至此无法直接下行,许多盐船在此候着过滩或停泊起载,只能将盐包先卸在上码头,由纤夫将船拉过滩区后,再将盐包搬到下码头重新装船外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盘滩过坳”。古镇的构建是以山水为依托的。沿河建有三个古码头,开出了三条进出仙市的水上通道。街坊就河而建,其主要街道直通码头。……[详细]
  沃日土司官寨经楼与碉位于小金县沃日乡驻地。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由沃日安抚司所建。民国重建。楼临沃日河,石木结构,为五层三重檐、四角攒尖顶的单体建筑。坐西向东,呈长方形。占地79.5平方米,通高22.5米,系汉藏风格合一建筑,内有佛教壁画,但毁于-,今仅存残块。经楼旁紧贴一碉,平面呈长方形,整体由下往上收,呈台锥形,通高19米。隔河望碉及经楼,被围于新建房屋中,外有良田环抱。保护范围:以建筑四周外缘为基线,南面以乡政府右侧田地边为界,北面以陈代全房屋墙为界,南北通长24米。东面以乡村公路……[详细]
  包座战役遗址位于若尔盖县求吉乡和包座乡交界处,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6公里。分上、下包座,多为高坡、森林地带,扼松(潘)甘(肃)故道要冲。遗址现存有国民党军修筑的地堡、战场及国民党军指挥部达戒寺。 1935年8月29日红三十军和红四军发动包座战役,经过一天一夜的英勇奋战,歼敌四千余人,俘敌八百余人,缴获大量的枪枝弹药和物资,取得重大胜利,打开了北上的通道,使红军北出四川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计划得以实现。……[详细]
  阆中永安寺位于阆中市水观镇东五里的黄泥岗上(今水观镇永安寺村),距阆中市30公里,黄泥岗群山环抱,处大巴山余脉大仪山系中诸葛山尾部,形如黄龙之头,永安寺恰好建在龙头上,有龙滩河绕寺而流,寺后岩石隆起若龙额,一石若舌,长丈许,直伸龙滩河,甚为奇怪。河对岸是一座高山,名叫冠子山,山巅面寺一方,晨晖晚霞,交相辉映,宛如一顶金色的僧冠。永安寺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现存为元代和清代建筑组成的古建筑群,是一座重檐悬山式建筑。寺中所有建筑、藻饰、石雕、木雕、泥塑、绘画六种技艺,均臻上乘,构成……[详细]
  “尧坝古建筑群”位于川、黔、渝三省市结合部的四川省合江县西南的尧坝古镇内,地处川黔交通要道,有“川黔走廊”之誉。其中,东岳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中期数度扩修,其主要建筑为明代珍品,该庙建筑风格为川南一绝,布局得当,雕刻精美,明清建筑特色交汇,气势雄伟;古街道民居群部分为明代原始建筑,多数为清代重修,历史原貌保存十分完好。古街长1000米,民居2000余间,总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尧坝镇座落于川南黔北的古驿道上,此道也是夜郎古道之一。自古以来,川南黔北往来商贾、官方均在此停歇,官方因建尧坝驿站,……[详细]
  会理松坪关(会理县)松坪关为会理县境内南方丝路的重要关隘,因当年辉煌一时的南方古丝绸之路出川入滇的最后一必经驿站,是马帮重要歇脚地,因背负土产杂货的商贾而成型,随后又不断发展,形成至今的格局。明代状元杨升庵贬谪途经会理松坪关,吟诵出“蜀云滇月共青山”的千古名句,因此,松坪关也有了“蜀云滇月”的美誉。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详细]
  樊敏阙及石刻位于四川省芦山县城南2公里的沫东乡。樊敏字叔达,芦山县樊家寺人,生于东汉安帝永宁元年(120年),卒于献帝建安八年(203年),生前曾任职永昌郡的长史。樊敏阙始建于东汉建安十年(205年),后来塌毁,1958年把左阙修复。阙为南北向,阙前有两个石兽,一个是天禄,一个是辟邪,保存完好。五脊阙顶,斗拱处雕刻有双手托拱的力士像。檐下有“龙生九子图”的浮雕,龙矫首昂尾,身上附有九子,各具姿态。樊敏碑在阙的旁边,高2.5米,宽1.7米,碑顶为圆形,二蟠龙首为圭首。碑的中部有篆书“汉故领校巴郡太……[详细]
  川王宫位于大邑县新场镇虎跳河村境内。系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庙宇。始建于明万历48年,清末毁于火,“民国十五年孟秋谷旦重建”(三清殿及楼阁梁均有墨书),占地面积2534.7㎡,建筑面积1464.6㎡。川王宫有照壁、灵官殿、张飞殿、关羽殿、长廊、八角亭及大殿组成。整体建筑因地势造建,层层增高,布局紧密而富有变化,打破了一般庙堂建筑的对称结构,为成都地区一处罕见的近现代寺庙建筑。2003年在柏树下出土石头像20余尊。200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场川王宫为研究川西平原近代寺庙和木构建筑特点提供了……[详细]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2013年3月5日,茶马古道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邛崃段(含平乐骑龙山古道、临济拴马岭古道、天台山土溪、紫荆村古道、夹关宫殿古道、油榨古火(盐)井遗址)保护范围:现存古道占地范围外延1……[详细]
  明蜀僖王陵位于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大梁村8组。修造于明宣德十年,陵园面积近50亩,墓向310度,有地面建筑和墓葬两部分组成。地面建筑为近年修建的仿古建筑,有陵园大门、牌坊、六角亭等。墓葬有封土、地宫构成,总长53.95米。封土近圆形,可见直径约15米,高3.6米。地宫分墓道、墓门、墓室;墓道上方搭建有保护棚,墓道为阶梯状,长约25米;墓门为仿木样式,斗拱、筒瓦、庑殿顶;墓门外有八字墙;墓室为直通筒拱券,前部拱券进深6.7米,高4.8米,后部拱券进深21.8米,高5.55米,宽7米。入墓依次为墓门甬殿……[详细]
  文星庙位于安家镇鹅溪村五社,建于明代,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630平方米。呈长方形布局,面阔三间,通面阔12.3米,进深12.5米。前殿有垂带式踏道10级,殿内有壁画一幅,题为雍正四年(1726年)十一月四日画。抬梁式梁架,檐下存斗拱七朵,前后有乳栿搭牵,木结构歇山式顶,顶上覆盖小青瓦。2012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将文星庙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盐亭文星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东至坟嘴山30米,南至外墙外延100米,西至村道路,北至外墙外延50米。……[详细]
  中江民间流传着一个优美的故事。传说,宋代有兄妹一人修道得法,神通广大。一日,兄妹云游至中江,正值江河洪水泛滥灾祸连绵。为了拯救百姓,兄妹决定各建塔寺镇水,保一方平安。他们议定:兄建灵皈寺,妹建北山塔,为了不让凡人看见,都在鸡叫前把塔和寺建成。兄妹俩各施法术,连夜动手建造。兄长做事粗心,忙天慌地把寺建好,就到北山去看妹建塔。他见妹正在建成的塔顶上装点奇花异草,知道妹的本领已超过自己,顿起嫉妒之心,便学雄鸡啼鸣。妹听见鸡叫,吓得身子一歪,手中花草抛向凯江,这些花草后来成为中江的特产菊花石,而北塔也随……[详细]
  天梯古道位于山腰禹王宫至天盖寺,有1456级石阶,沿30°-50°的坡度上升,古云:“云梯可到天”,故名天梯。相传昔日大禹治水成功,率众登蒙顶祭天,曾历经此道。2007年6月1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天梯古道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天梯古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澜旧居位于南充市顺庆区人民南路南充市建华职中校内。建华职中前身为私立南充建华中学,由张澜等创办于1940年,张澜任校长。当时学校利用大西门外“三圣宫”和南充县苗圃作校舍,张澜住宿和办公均在四合院式的“三圣宫”内。因此,“三圣宫”便成为张澜旧居。张澜旧居为清代建筑,由前殿、后殿、左右厢房等建筑组成,建筑面积438平方米,小青瓦屋面,悬山式屋顶,穿斗结构。后殿现有木刻一通,记述“三圣宫”的历史沿革。“纪念室”分为“陈列室”和“建华园”两部份,陈列室设在三圣宫内,共六间,建华园在陈列室左侧。纪念室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