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禹迹山摩崖造像,又名禹迹山大佛。位于县城东16公里的碑院镇大佛村。大佛刻凿在海拔667米的禹迹山腰,背岩而立,面南稍偏西。佛高18米,腰宽6.1米,下肢宽5.2米,脚掌长宽均1.3米。面颊丰腴,两耳齐肩,面容端庄,双目微启平视,表情于静穆威肃中寓慈祥。头饰螺髻,袒胸束腰,左手平举与胸齐,掌心向上,右手施“说法印”状。内着僧衣,薄而贴体,外为袈裟罩体,僧衣末端略显飘逸,袖长过膝。大佛头部与下肢皆镂空圆雕,仅腰背与山石相连。佛像雕凿造型严谨,唯头部稍大,远视略有比例不适之感,但近视则不失其古朴自然之……[详细]
  龙泉驿江西会馆位于龙泉驿区洛带镇江西馆街,因主供许真人,又称“万寿宫”。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为清填川江西人联络据点,亦即同乡信馆,曾作为交易场所和镇政府办公场所。会馆坐南朝北,由门厅、前后厅及厢房构成,四合院布局,总占地1185平方米。门厅八架椽,屋前后用四柱,卷棚硬山顶,面阔5间23.7米,进深3间6.3米,通高8米。前厅硬山顶,面阔3间14米,进深5间10米;前厅后有戏台,卷棚歇山顶,长宽相当4.3米;后厅卷棚顶,面阔3间14米,进深2间6.5米。各殿均有雕花木构件,浅基,踏道已改修。200……[详细]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位于四川省宜宾市李庄镇上坝村月亮田,为两个相连的小院,占地面积1480平方米,建筑面积349平方米。包括学社办公室、梁思成先生办公室、卧室及莫宗江、刘致平、罗哲文等人的居室。营造学社的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陈明达、刘致平、莫宗江、罗哲文等中国建筑史学界的前辈在1940~1946年期间,都曾在此工作、学习和生活,他们以先进的研究方法和严谨求真的治学精神,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营造学社的李庄经历,对我们研究中国建筑史和抗战文化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2006年,中……[详细]
  孔家大院 为明代孔子第七十六代孙所建的住宅,已有400多年历史。该院坐南朝北,由正院10间房屋左右对称组成。中间为主庭,东西两侧为花厅,占地300余平方米,建筑布局为四合院小天井双坡青瓦屋面的穿逗结构,门窗雕花,正庭大梁上有太极图与龙纹彩绘,是典型的川北古民居大院。该大院院侧为古百花庵。明宪宗十四年(1478),新都才子杨廷和(状元杨升庵之父)赴京应考路经阆中,应僧人之请为该庵题写“云林”大匾,此匾保存到民国时期。后,庵毁于大火。孔家在庵侧修建了这座孔家大院。明、清时,孔氏为大户人家,以教书为生……[详细]
  座落于在自贡市自流井区解放路乐段的西秦会馆,后倚风景秀丽的龙凤山,前临繁华热闹区,殿阁巍峨,造型奇特。1988年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设在馆内。西秦会馆,寺名武圣宫,主供关帝神位,亦称关帝庙,俗称陕西庙。清初,陕籍商人来自流井经营盐业,发家致富。为了“款叙乡情”,并显示豪华富有,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动工兴建,历时16载,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竣工。道光七至八年(1827-1828),又进行大规模培修与扩建,“较旧地址拓出十数丈,依山另辟一正殿”,“壮丽倍前……[详细]
  四川大学早期建筑包括华西校区文物建筑群和四川大学第一行政楼。其中华西校区文物建筑群由华西校区办公楼、华西校区第一教学楼(嘉德堂)、华西校区第二教学楼(苏道璞纪念堂)、华西校区第四教学楼(赫斐院)、华西校区第五教学楼(教育学院)、华西校区第六教学楼(万德门明堂学社)、华西校区老图书馆(懋德堂)和华西校区钟楼等8栋建筑组成。怀德堂是此批川大重点文物中最古老建筑,1915年动工,1919年建成。由美国纽约罗恩莆为纪念白槐民所捐建。砖木结构,该楼外观表现中国古典建筑的特征。嘉德堂、苏道璞纪念堂、赫斐院、……[详细]
  五龙庙文昌阁位于四川省阆中市河楼乡白虎村五龙山麓。元至正三年(1343年)建,依山向南,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原位于庙中轴线北端,阁平面正方形,面阔、进深均为10米,歇山顶。梁架为四椽栿前后对箚牵用四柱,额枋采用弯木作成月梁状,檐柱侧脚明显。前檐斗拱用六铺作三抄。后檐不设斗拱,仅用箚牵挑出支承挑檐枋。殿堂出檐达1.5米,翼角微翘,形态舒展。整个建筑,既具宋代《营造法式》中某些建筑特点,又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其“叉手”用料为同期建筑所罕见,左右次间还保持“草袱”及圆木椽子。建筑造型优美,大式作法,与……[详细]
  光明古道,位于泸县福集镇工矿社区。东南—西北走向,建造年代最早为唐代。光明古道现存长1091米、宽1.7米—2.9米,光明古道东南端为石龙场的一段古街,两侧古建筑保存较好。光明古道为川南地区茶马古道重要支线的一段,是泸州地区的茶马古道接通茶马古道主干道的重要支线,可以通过隆昌县和富顺县汇合处在茶马古道上的内江市和自贡市。泸县的茶马古道,同整个茶马古道一样,它是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交通要道的组成部分。通过泸县到内江成都,进入茶马古道—川藏道古道主道,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线……[详细]
  王建墓史称“永陵”,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国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坐落于成都市中区繁华大街抚琴东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建墓室由14道石券构成,分前、中、后三室,室与室之间有木门间隔。王建的棺木置于中室棺床上。棺床的东、西、南三面石壁上刻有乐伎24人,分别演奏琵琶、筝、鼓、笙、钹、箜篌等乐器,人物造型优美,神态逼真,是目前全国发掘出唯一完整的唐朝宫廷乐队形象,对研究唐及五代时期宫廷乐队的建制、音乐史、乐器史等都有很高价值。永陵博物馆(王建墓)是国家专题性博物馆,园林环境优雅、鸟语花香。陵……[详细]
  彭州有一个巨大的佛塔群,多数隐立于深山密林之中。其中云居院塔、正觉寺塔、镇国寺塔被列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塔都因寺得名,在历经千年风霜和人为破坏之后,寺庙已经不在,只剩这些幸存的塔子,长满荒草的塔身仍然庄严屹立,默默地代言着北宋时期辉煌的建筑艺术和彭州那段兴盛的历史。彭州佛塔位于四川省彭州市。彭州佛塔众多,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三座:正觉寺塔、云院寺塔、镇国寺塔。彭州佛塔建筑构思巧妙,在注重实用价值的基础上,更注重装饰风格及艺术造型,既有北方佛塔壮丽恢弘的建筑风格又糅合了川西精……[详细]
  时代:新石器时代哈休遗址位于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县沙尔宗乡,是四川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地处茶堡河北岸三级阶地之上,东西长约380、南北宽约260米,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遗址的文化堆积可分为秦汉时期遗存和新石器时期遗存,其中秦汉时期遗存主要位于遗址南部台地边缘,破坏程度严重;新石器时期遗存分布面积较广,其中心部分位于遗址西北部台地上,面积近1万平方米,局部因晚期改土受到破坏。遗址0土了四川地区最早的陶塑人面像、涂朱双孔石钺、穿孔凹背玉刀以及四川最完整的陶小口尖底瓶等各类文物上千件。哈……[详细]
  冕宁雅砻江古道(冕宁县)(1)南河段保护范围:南端以娇子沟向北500米处大石为界,北端以满家沟九道拐终点为界,东以雅砻江江边为界,西以四湾岩山崖边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2)锦屏点保护范围:以玉皇殿四周外墙体为基线,东以东面基线向东外延260米至挖金梁子为界,西以西面基线向西外延180米至牛滚塘为界,南以南面基线向南外延120米至石灰窑沟为界,北以北面基线向北外延30米至观音殿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3)新兴段保护范围:东端以山顶小路火石子堡为界,西端以雅砻江……[详细]
  广安白塔又名舍利宝塔,南宋淳熙至嘉定(公元1174年~1224年)年间建。位于广安城南2公里渠江聋子滩侧,四方形,通高36.7米。俯瞰渠江一线收。雅倩人工扶地脉,巍巍文笔壮千秋。白塔凌云名列广安旧志十六景之首,明代吴中龙赞道:浮图高耸接天幽,素影层层映碧流。竹径斜穿通古寺,柳丝轻曳拂渔舟。遥瞻雉堞重云合.塔身为砖石结构,仿木楼阁式建筑,共9层。1层~5层为石结构,6层~9层为方砖结构,彩裱3层。塔中空,层与层之间有阶梯,可登至塔顶。无塔刹,顶部四方相通。1层~4层塔门两侧挂有石雕佛像88尊(今无……[详细]
  坐落在雅安市县前街106号的观音阁,旧名“月心阁”,据留存的明清碑记载,该庙始建于南朝梁(502-557年),明洪武甲子(1384年)、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间曾培修、改建、扩建。寺庙坐南朝北,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全部结构不见钉铆,工艺十分精湛。旧有三重殿及楔房数十间。现存大殿(观音殿)内有一“龙井”,其水甘洌。1954年9月,原西康省民政厅、文化处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月,雅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向北外延100米,向西外延45米,……[详细]
  江口崖墓位于四川省眉山地区彭山县江口镇岷江东岸上。该墓的时代上限为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晚期,下限不晚于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以东汉(公元25年-220年)时期崖墓为大宗。崖墓以江口镇梅花村为中心,在塞子山、高家沟、盐井沟、打鱼沟、油房沟等地点都有分布,面积30.4平方公里,现存崖墓4580座。江口崖墓的墓葬形制有6种类型,包括船形室墓、竖井横室墓、岩室与砖室结合墓、天井墓和异型墓。墓葬的雕刻画像和出土文物为研究当时的道教和佛教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江口崖墓以其数量多、保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