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寿安陈家大院(俗称陈家桅杆)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百花社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同治三年(1864年)扩建,是一座集住宅、宗祠、园林于一体的综合性庭院式建筑群。整个建筑占地15亩,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大小12院,组合精巧紧凑,布局大方合理,具有清代特色,院内建筑为穿逗木结构,门前竖立双斗桅杆,故俗称为“陈家桅杆”。陈家桅杆院内建筑分为三组:第一组是正中三重大院及拜台,第一、二重为家族议事、执行家规等重要活动场所;第三重是祠堂经管人居住场所;拜台用于放置祖先灵位及祭祖。第二组是北侧小花厅,前有……[详细]
  红军烈士墓位于红原县与黑水县交界处的亚克夏山北坡的桠口上,距红原县刷经寺镇约13公里,是阿坝红军长征遗迹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亚克夏山又名长板山、马塘梁子,海拔4800米,高耸云天,山势陡峭,沟壑纵横,终年积雪,气候多变。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于长征途中连续翻越的第三座大雪山,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往返翻越次数最多的一座大雪山,不少指战员在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雪山上留下了他们的铮铮铁骨。1952年,奉命前往黑水剿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线部队轻骑兵师137团进驻桠口,在其营地附近发现了……[详细]
  茗山寺,又名虎头寺。该寺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顶新乡民乐村的虎头山巅。距安岳县城60公里,因“唐道佛骨禅宗更播于名山”造寺得名,该寺始建于唐元和年间而盛于北宋。是集石刻文化、登山观景、求知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虎头山脉层恋叠翠,群山拱衬,独虎头山雄踞其中,形似猛虎视诸峰。山上古道壁立,环山佛像林列。现寺存唐、宋摩崖造像63尊,共13窟,圆雕石像31尊,其中5至7米的8尊,1至4米的造像50余尊,碑刻19通,题记4处。造像数目虽不很多,但规模十分宏大,皆雕刻于顶峰绝壁,雄伟壮观,艺术精湛,是极……[详细]
  镇南塔,俗称白塔,巍然屹立欲城南500米的龙头山巅。镇南塔建于宋代,保存基本完好。塔为砖石仿宋结构。外观近似密檐塔,实际为楼阁式塔。塔基为方形须弥座基,高2米,每边长7.8米。塔身四方形,外表塑有罗汉、寺庙、匾哦之类。外看诗十一层,层层上收,各层均开窗。塔内五层,有实心柱。66级踏道绕实心柱盘旋至顶,底层有拱门,装饰着仿木的斗拱12朵。塔顶呈覆盆。塔体通高21.6米。荣城唐宋时是荣州州署所在地。“城抱五川,廓濒二水”,塔名镇南,确“为山川之镇”。有装点江山的作用。“白塔冲霄玉削峰。”若登临塔顶可……[详细]
  西充文庙庙‍始建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间(公元1241年至1245年),经元明清三代的修葺,颇具规模。在南充各县(市)的文庙中,西充文庙保留较为完整。西充文庙建筑精巧别致,院内绿树成荫,颇具园林风格。1983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原址位于县城内象溪和虹溪交汇而形成的半岛上,2000年前后,因城市规划需要,‍文庙被整体搬迁至纪信广场莲花湖畔,完整地保持了其旧有风貌。山门为牌楼式建筑,原名“灵星门”,前有11级石阶,屋架为小式穿斗石木结构。大门两边施有护柱石,屋顶呈歇山式结……[详细]
  雅安高颐阙简介东汉益州太守高颐及其弟高实的墓阙,四川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石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雅安市姚桥镇汉碑村。高颐阙:gaoyique位于雅安市城市建设新区,成都至雅安高速公路金鸡关出口处,雅安汉阙博物馆所在地。汉阙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建筑设施,是汉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一种表示尊严的装饰性建筑,每阙由主阙和子阙组成,一般有阙墓、阙身、阙顶三部分,既是一种古老的建筑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石刻珍品,是研究当时历史文化、建筑、雕塑、美术的重要实体。汉时,官至年俸2000石以上者,墓前立阙,是身份……[详细]
  鱼嘴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管理局内、东距城区1500米,为战国末期秦昭王要位后期(公元前277年前后)蜀郡太守李冰率众所筑。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水利灌溉工程之一。它包括引水、分洪、排沙相结合的渠首工程和有分有合、排灌兼用的渠道体系组成的水工建筑,以及相关的纪念性古建筑、古遗址。鱼嘴分水堤是地形特点在岷江干流的江心修筑的无坝引水堤,因其象鱼头,故称“鱼嘴”。它把岷江一分为二,右侧为外江,即岷江正流,主要功能为泄洪排沙;左侧为内江,主要用于灌溉。它利用弯道环流的原理,巧妙的分流引……[详细]
  时代:唐至民国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此为滇越茶马古道),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滇藏道起自云南西部洱海一带产茶区,经丽江、中甸(今天的香格里拉县……[详细]
  老君山硝洞遗址是四川地区明清时期的采硝、炼硝矿冶遗址。位于四川省江油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的龙门山脉中段。遗存主要分布在严家岩、大坪山、魔芋山、藏王寨山、寨子山、贺家山、梨树坪峰等山峰溶洞内,分布范围南北延绵21公里,东西宽14公里,山岭面积300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345.7米,相对高差1676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4'11"-104゜57'47、北纬32゜00'52"-32゜03'41"。2004年,文物部门发现并对硝洞遗址群进行了调查。经对地层叠压关系考察分析,硝矿开采在清乾隆二十……[详细]
  茶马古道邛崃段(含平乐骑龙山古道、临济拴马岭古道、天台山土溪、紫荆村古道、夹关宫殿古道、油榨古火(盐)井遗址)临邛茶马古道与秦汉的南方丝绸之路线路基本重合,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境内现存的古道遗迹长约30公里,周边的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包含有古遗址、古建筑、摩崖造像、古墓葬等。邛崃境内主要道路分为大邑至临邛、新津至临邛,再由临邛分为南、西两路。南路由临邛经孔明、平乐(骑龙山)、临济(至名山)、夹关(至名山)、太和至雅安(上里);西路由临邛经马湖、水口、油榨(古火井县),往西北至芦山(大川)。往西南经高何……[详细]
  洛带会馆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包括广东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川北会馆。洛带会馆建筑群宏伟壮观,布局考究,既反映移入民原籍的建筑风貌,又结合川派建筑特色,内部构件细腻精巧,各种雕饰图案栩栩如生,技艺精湛。为研究会馆建筑的珍贵资料。2006年,洛带会馆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末清初,四川因战乱、灾荒而人烟稀少。统治者为鼓励移民入川,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移-动,持续时间达一百多年。四川是中国大陆客家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入川落籍的客家人以会馆为中心,是客家同乡聚会议事和祭祀……[详细]
  峨眉山古建筑群(峨眉山市)1.报国寺保护范围:以建筑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圣积铜钟保护范围:钟亭占地范围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2.伏虎寺保护范围:以建筑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3.清音阁保护范围:建筑占地范围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4.洪椿坪保护范围:以建筑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5.万年寺保护范围:东至万年寺东侧山门,南至大雄宝殿南道路南侧、行愿楼南墙及法物流通处南墙,西至围墙,……[详细]
  麻浩崖墓座落于四川省乐山市郊1公里的麻浩湾。麻浩崖墓是一座东汉的崖墓,墓室由墓门、享堂、墓道和棺室几个部分组成,深29.93米,最宽处10.9米,最高处2.8米。第二穴墓道口的右边门柱上刻有“武阳掾”,左边刻有“阳嘉三年”,入内门框上左刻“邓景达冢”,均以阴文,汉隶书写,笔势雄劲奔放。“武阳掾”是汉代的一个官职,可能是墓主生前曾经担任过的职务。墓内的石刻图像丰富,墓门上刻有飞檐、瓦当、斗拱。墓的门楣上左右各刻有一羊,同列的还有三幅浮雕的人像,左墓门飞檐上刻一虎、豹形的动物。享堂的三方都刻有檐、瓦……[详细]
  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进行了首次发掘,发现了文化堆积非常深厚的巴人文化遗址,文化堆积为11层,文化层最深达2.75米,涵盖了两汉、周、商、夏、新石器时代晚期。这次发掘,使罗家坝遗址名声大振,并和成都金沙遗址、成都商业街古蜀大型船棺独木棺葬遗址一道,被称为“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古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至2004年,已发现生活遗址区和墓葬区共2万多平方米,灰坑24处,墓葬23座,这些墓葬具有典型的巴人墓葬特点:集中排列有序,墓向或坐北向南偏东,或坐南向……[详细]
  旧州塔在距宜宾城北约3公里的旧州大坝上,于北宋崇宁元年至大观三年(1102-1109年)所建。为十三重密檐式方格砖塔,通高29.5米。塔身用砖在平地建砌,没基脚,底层特别大,檐部用叠涩砌法,向外层挑出。自第二层开始,塔身逐渐收杀,愈上愈急,直至第十三层止,转而收分成梯形的平台两重,形成优美流畅的轮廓。檐上塔身四周开中线窗,窗两边塑小塔,凹砌有破子棂窗。塔内有五层,每层皆有心室。室顶为藻井天花。四角砌斗拱,结构简练朴实,室内小龛供佛像。塔壁有“大观四年中元日设水陆大会斋......”、“进士廖铎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