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玉章故居AAAA ![]() 吴玉章故居位于荣县东南,距县城约15公里的金台乡蔡家堰村,今尚存土木结构房屋三间,其中两间有楼,占地面积96平方米。1958年,吴主章回县,将旧宅捐赠办师范。1983年师范搬迁后,办起蔡家堰中学(今名玉章中学)。1988年吴诞辰110周年,国家拔款,在紧连旧居之西重建吴玉章故居,整修至双石乡的道路,及蔡家堰大桥。修葺后的吴玉章故居,占地15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大门门楣悬挂国家主席-的题匾“吴玉章故居”。门内两边柱上刻有对联:“荆树有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院坝正中安放吴玉……[详细] |
![]() | 夕佳山古民居AAAA ![]() 夕佳山民居位于宜宾江安县夕佳山境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万历40年,清代扩建竣工,建筑面积10056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开合有序,富丽堂皇。古民居深院高墙,飞檐黛瓦,古木参天,景色秀丽,属保存完整、国内罕见的川南古民居。民居四周分布大量桢楠,并群居着上万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鹭鸶鸟,形成我国罕见的“天然鹭鸟公园”。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起免费对外开放。民居座南向北,平面为组合“四合院”式,中轴线上呈三进四合院。大门、书库、前厅组织成第一四合院……[详细] |
![]() | 宝箴塞AAAA ![]() 广安宝箴塞民俗文化村简介宝箴塞位于武胜县宝箴塞镇方家沟村,依山而建,闽南团城建筑风格,有江南民居特色。房屋设计精巧,重叠有序,古色古香,独具特色。占地26000多平方米,8个天井,108道门,塞墙高6.5米,宽0.4至1.5米,长560米。宝箴塞始建于清朝宣统辛亥(1911年)秋至今已有93年历史。前后分二期工程修建,先建正塞,然后建尾塞,历时40多年。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塞内房屋属穿木结构,板壁,椽顶,雕刻、绘画着各种花、鸟、龙、凤、云彩等图案。存8个天井,108道……[详细] |
![]() | 金沙遗址博物馆AAAA ![]() ![]() 博物馆由陈列馆、遗迹馆、金沙剧场等建筑组成。从南大门进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型雕塑“中国文化遗产纪念雕塑”,雕塑外形就是源于出土的那件“太阳神鸟”黄金饰品。陈列馆分为五个展厅和一个4D电影院。集中展示了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器、铜器、石器等精美文物,通过这些器物,展现出古蜀文明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展品中,最富盛名的是太阳神鸟金箔,金箔呈圆形,由内圈的太阳和外圈的神鸟构成,是古蜀国黄金工艺的代表。现在,太阳神鸟图案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陈列馆地下1楼的4D影院,每天循环播放4D影片《梦回金……[详细] |
![]() | 燊海井AAAA ![]() ![]() 最令盐都人引以自豪的,是这口被称作世界上第一口最早由人工钻凿的超千米深井。它在钻井技术之上,堪称世界之最。这口井座落在大安区阮家坝山下,占地面积3亩,井位海拨341.4米,处在一口叫做长堰塘的堰塘旁边。该井开钻于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历时3年,方始凿成。井深1001.42米,既产卤,又产气。当时,卤水自喷量每日约14立方米,并且能日产4800-8000立方米天然气,可供14吨盐的燃烧。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海井钻成11年后,俄国的谢苗诺夫都于1846年钻成了口浅井,采出少量井油。再过13……[详细] |
![]() | 遂宁广德寺AAAA ![]() 广德寺位于遂宁城西1.5公里的卧龙山麓,是川中佛教胜地,系唐开元以来著名古刹,被誉为“西来第一禅林”。全寺占地47666.67平方米,古建筑面积8350平方米。寺依山而建,方向300o,座西北朝东南。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分布,自麓至顶,揭殿九重:圆觉桥、哼哈殿、圣旨坊和碑亭、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法堂、三官殿、佛顶阁;中轴线之东有千佛楼、燃灯殿、千手观音殿等;中轴线之西有观音殿、轮藏殿、善济塔、玉佛殿等。大小殿舍二十余幢,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有唐宋建筑布局风格。广德寺,原名石佛寺。唐代宗大历二年(……[详细] |
![]() | 飞仙关旅游景区AAAA ![]() 飞仙关旅游景区位于雅安市东北部,东距雅安市区约11公里,北距芦山县城约17公里,西距天全县城约21公里,是G318川藏线第一关和川西旅游环线必经之地,史上是“川藏文化走廊”、“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被誉为川藏线陆地“第一咽喉”。“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飞仙关旅游景区启动了灾后重建规划,按照“文旅结合、镇村一体、产城相融”的思路,突出景区整体提升战略部署,以南北场镇建设为基础,结合茶马官道、二郎古庙、南天新镇的建设,打造为集生态观光、乡村游憩、古镇休闲、文化体……[详细] |
![]() | 乐山郭沫若故居AAAA ![]() 乐山郭沫若故居是一代文豪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位于沙湾城区文豪街315号,背负绥山,面向沫水,故居名由启功先生题写。距成都150公里,乐山市35公里、峨眉山市25公里。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一座中式穿斗结构平房,由四进三井和一个后院组成,有大小房间36间,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占地面积2148平方米,至今保留古朴风貌。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8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乐山郭沫若故居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沫水街中段,这里是郭……[详细] |
![]() | 阿坝卓克基土司官寨AAAA ![]() ![]() 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317国道旁,距离马尔康市城8公里的卓克基镇,地处梭磨河与西索河交汇处的高地上,也是马尔康至成都、小金两条公路的交叉点,距离成都354公里。土司官寨,亦称土司署或土司官邸,为土司管辖境内的政治中心,是土司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卓克基土司官寨始建于清代,官寨座东北向西南,总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系典型的嘉绒藏族建筑物,其布局仿汉式四合院结构,北部正屋为假六层,东西厢房为五层,中为天井,共有大小房间63间。1988年,卓克基官寨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详细] |
![]() |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前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也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工程位于都江堰市城西的岷江干流上。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详细] |
![]() | 内江隆昌石牌坊群AAAA ![]() 隆昌石牌坊位于四川省隆昌县金鹅镇南、北二关,现存清代时期的石刻牌坊群堪称中国石牌坊之冠。现存石牌坊共17座,石碑4座,其中13座呈念珠状坐北向南一字排列在纵贯县城的巴蜀古驿道南北两端总长600米路段中央。另有4座分别在县境响石、石燕、渔箭三镇。计有德政坊5座、节孝坊4座、功德坊2座,贞节坊、孝子坊、百寿坊、山门坊、镇山坊、嵌瓷玩赏坊各1座。每座牌坊的正门上面分别刻有不同的碑文。上下、左右两侧也分别刻有善长芳名、立坊年代以及象征“善”“福”“寿”等浮雕。无论是功德牌坊、警示牌坊、节孝牌坊还是百寿牌……[详细] |
![]() |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AAAA ![]()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北4公里的嘉陵江东岸。千佛崖造像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宏伟的石窟群,在长约420米、高约40米的崖面上,龛窟密布,重重叠叠,多达13层。根据清咸丰四年(1854年)所立的石碑记载,全岩的造像有一万七千余座。但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炸崖开路,一半以上的造像被毁。现存大小龛窟四百多个,造像七千余尊。根据《广元县志》的统计,有唐刻二十七段、五代刻五段、宋刻二十六段、元刻二十六段、明刻八段、无年号者四十一段,另有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文字题记和摩崖碑刻一百多通。千佛……[详细] |
![]() | 长青春科尔寺AAA ![]() 长青春科尔寺又称理塘寺,于1580年由第三世0喇嘛索南嘉措创建,是康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黄教寺庙。长青春科尔为藏语译音,“长青”意为弥勒佛(即未来佛)“春科尔”意为0,“长青春科尔”意为弥勒佛0(标志着0常转、妙谛永存)。寺庙占地500余亩,坐北朝南,背靠崩热神山和多闻正神山。相传三世0索南嘉措在安多地区(青海)传经返藏经过理塘时,按途中巧遇的诸多吉祥征兆,在这里看到一处奇境——背面(北面)山势特高,像一尊财神盘腿而坐,手持珍宝;右面(西面)山岳十分壮观,像一只巨鹏展翅欲飞;左面(东……[详细] |
![]() | 千佛寨AAA ![]() 千佛寨位于安岳县城西郊2.5公里的大云山上,因山顶四周天然形成的岩寨的崖壁上雕刻有大小佛像3千余尊而得名。四川省人民政府于1956年公布千佛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寨第24号西方三圣窟千佛寨,唐代名“栖岩寺”,清代康熙年间更名“千佛寺”。千佛寺原有殿宇5重,千百年沧桑,几经兴废,至1974年,一精神病患者又将仅存的大雄宝殿付之一炬。现在这里没有了寺庙,只留下了寨崖上那几千尊造像,故群众又称它为千佛寨。 千佛寨的石刻造像,规模恢宏壮观,共有造像105龛,大小佛像3061尊,分布在南北两岩,整个……[详细] |
![]() | 孔雀洞AAA ![]() 在安岳县乐阳镇南55公里的双龙街附近孔雀山。原有清建寺庙,现仅存部分房舍。寺后岩壁间,凿有大小佛像10龛,现存摩崖造像70余躯。其中宋代孔雀明王造像龛高4.7米,宽4.3米,深2.7米。正中雕刻立体全身孔雀,高2.3米,羽翼丰满,形象逼真。孔雀背驮八叶莲花,上坐孔雀明王菩萨,头戴宝冠,身穿白轻衣,左手执开莲,右手握雀羽,雕工精细,秀丽大方。左右臂间有两组孔雀明王经变像。正壁上方两侧刻10礼佛人,眉清目秀,文静雅致,双手合十,呈虔诚礼佛之态。整个龛窟造型巧妙,布局合理,雕技精湛。洞后半山有唐代“报……[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