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树博览园位于风光秀丽的南湖湖畔之南湖南广场,同时还是应急事件处理的训练场地,是南宁市政府和市民捐款780多万元,共同兴建的标志性园林广场。2002年11月17日建成开放,是南宁市着力打造‘中国绿城’的重点景观工程。园区总占地面积30.1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2636平方米,草地面积22万平方米。园内引进有21种名贵大树455株,包括如佛肚竹、南洋衫、台湾相思等名贵竹木。另有乔木3919株,地被植物63万株。所种植的大树主要以乡土树种和亚热带地区植物树种为主,其中胸径达1米以上的树有170多株,大规格的棕榈科植物有300多株。盘根错节的古榕、庄重神圣的菩提、奇特而华贵的佛肚……,无一不突显出古……[详细] |
![]() |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市区中山北路96号(原桂北路138号),是一幢面积800多平方米的中式两层木楼房建筑。过去是黄旷达住宅及“万祥坊”。1938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派李克农到桂林建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租下这幢房子作为办公用房。楼下为警卫室、值班室、办公室、救亡室;楼上为秘书室、会议室、机要室、电台以及周恩来等同志来桂指导工作时的住房。办事处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遵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政策,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团结抗日爱国人士支援抗日,作出重要贡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中山北路96号(原桂北路138号)。坐东朝西,3开间2进,长方形2……[详细] |
![]() | 文辉塔位于兴宾区政府迁江镇扶济村南面约100米的红水河北岸边。相传为明万历年间(1573年一1620年)武举黄文辉重建,故名文辉塔。属县级文物保护点。塔系八角八面七层平座空心砖塔。塔高35米,内径2.72米,壁厚3米。从底层向上逐层收窄。塔顶以铁铸锅为盖。二层以上每层都有南北对开风门,其余各面均有衬托假门。底层除南北对开的风门外,西面还有一风门,其余五面亦是假门。底层风门高2.2米,宽0.84米。塔基用宽大石板构筑,呈八角形,大于塔座,塔内一至六级设有佛龛。第一级有五龛,二级以上为六龛,现塔内均无梯子可攀登。塔身及龛内,雕龙画凤,缮花缀鸟,色彩斑烂,使塔显得巍峨秀丽,工艺精巧。传说建文辉塔时,……[详细] |
![]() | 七百多年前,静江府(桂林)开启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筑城,以抵御来势汹汹的蒙古军队。此次筑城,历经四任主管,耗时十四年之久。扩建后的城墙北起铁封山、鹦鹉山,沿宝积山向南至今翊武路南端榕湖北岸,折而向东接漓江,再转伏波山、叠彩山链接铁封山,全长6000多米,高6-9米。静江府城池依山而筑,以山为壁,因江为池,灵活应变的特定技法体现了“以水为固、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筑城原则。其立体纵深,虚实结合,以防御为主的设计布局,代表了当时军事营垒技术的最高水平。2019年10月,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静江府城墙名列其中。……[详细] |
![]() | 容县图书馆旧址容县图书馆始建于1921年,现馆舍面积1850平方米,图书总藏量16.5万册。开设有图书流通室,少儿阅览室,报刊阅览室,地方文献室等多个服务窗口,各窗口均实行全开架借阅服务。1982年曾获团中央、文化部、国家教委等部门评为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先进集体,1987该馆代表广西出席“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工作经验交流暨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和论文交流。1994年、1999年,评为“广西一级图书馆”和“国家二级图书馆”,是玉林市市级文明单位,2007年被定为玉林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详细] |
![]() | 柳宗元衣冠墓,是柳州百姓为了纪念柳宗元在原来柳宗元灵柩停放之地建立的衣冠冢。位于柳侯祠后。元和十五年(820年)柳宗元灵柩北归后,柳州百姓在原来灵柩停放之地兴建柳侯衣冠冢。。《柳州县志》记载:“宗元原厝于古州治,其榇虽扶归,而封土尚存。”这封土就是现在的柳宗元衣冠墓。原毛石砌墓是清代重建的,墓碑题“唐刺史文惠侯柳公宗元之墓”,有对联“文能寿世,惠以养民”。历代多有维护。民国24年(1935年)覃连芳主持修整时,使用大块料石围砌,碑边缘雕花,碑上方为石兽头,题“唐刺史柳侯之墓”,署款“邑人覃连芳重修并书”。文革时墓被毁平,1974年重修。郭沫若书碑“唐代柳宗元衣冠墓”。墓高2米,直径4米,墓为圆……[详细] |
![]() | 会仙山摩崖石刻会仙山摩崖石刻位于我市城北会仙山。摩崖石壁上有历代碑刻六十块,涉及重要人物有宋代的徐嘉宾、岳和声、张自明、史少南,明代张烜、彭举、胡智、孔孺、刘良彦、蔡文、郭子卢,清代杨彪、昭沈、石达开等。其中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唱和诗碑》为全国仅存的太平天国诗文石刻;宋代《五百罗汉名号碑》是全国现存最早的五百罗汉名号碑;此外还有婺州双林寺善慧大士《化迹应现图》、徐嘉宾《述职碑》等。会仙山摩崖石刻,对研究宜州的历史文化以及太平天国历史有重要的价值。2013年5月,会仙山摩崖石刻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凤腾山古墓群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堂八村西北部凤腾山东南面斜坡上,距堂八村2.3千米。墓群南北宽103米,东西长200米,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墓群从山脚排向山顶,不规则地分布有大小墓体一千二百余座,分有碑文墓和无碑文墓两种,均坐西向东。无碑文墓年代上限有待考证,有碑文墓绝大多数为清代不同时期所葬,毛南族谭氏始祖谭三孝就安葬于此。石砌的墓群用料讲究,墓冢形状或圆或方,均为青石砌筑,有单体墓、连体墓,形式多样;墓前大都设置有墓碑与护碑石,碑顶是造型各异的石刻,表面雕饰各种动植物图案,动物有蝙蝠、凤凰、仙鹤、神鹿等,植物有梅花、寿松、仙桃、水仙、吊兰等。雕饰工艺融合了圆雕、浮雕、镂雕、线雕、阴……[详细] |
![]() | 南宁育才学校旧址南宁育才学校旧址参观。这是一座清代道光年间建造的黄氏祠堂。半个多世纪前,这里曾是越南在南宁设立的革命干部学校驻地——越南中央学舍区,对外称广西南宁育才学校。代表团副团长、越南胡志明共青团委员邓英荣参观后十分感慨地对记者说,2010年是中越建交60周年,同时也是中越友好年,能在这个特殊时刻来到革命旧址,缅怀中越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重温中越两国共产主义革命的历史和兄弟般的深情厚谊,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2013年5月,南宁育才学校旧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江氏客家围屋位于贺州八步莲塘镇,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古建筑之一。该围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整个围屋占地三十多亩,分北、南两座,相距300米,围屋四周有3米高的围墙与外界相隔,屋宇、厅堂、房井布局错落有致,井井有条,上下相通,屋檐、挡风板、回廊、梁柱雕龙画凤,富丽堂皇,是典型的客家建筑文化艺术结晶。2019年10月7日,江氏客家围屋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
![]() | 北海近代建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这些近代建筑旧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经济史、建筑史、宗教史及对外开放史等领域的历史见证,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贵史料。北海近代建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北海被列为对外通商口岸。2001年06月25日,北海近代建筑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
![]() | 广西省立艺术馆兴建于抗日战争时期。在这座被誉为“中国第一个伟大戏剧建筑”里,曾经有众多的文化人用心去呼唤民众尚未清醒的灵魂,为祖国的尊严战斗呐喊,展现了中国戏剧人抗日救亡的文化担当。它在全国抗战文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一直被后人所铭记。现如今,它依然发挥着文化艺术精品“大舞台”的重要作用,更成为了“文化桂林”的全新地标。2019年10月,广西省立艺术馆旧址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草鞋村遗址位于北海市合浦县廉州镇草鞋村,西临南流江分支—廉州西门江,20世纪80年代发现。草鞋村遗址考古的重要收获是城址的确认及大规模、完整的汉代制陶作坊遗迹的发现,在我国南方地区汉--古上较为少见。遗址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2007年至2008年,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遗址分布面积13,310平方米。发现陶窑、砖窑共22座,建筑遗址5处,水井5口及一批作坊遗迹,呈环状分布于小岭的坡坎四周。出土云树纹和兽面纹瓦当、几何印纹陶片、陶器及大量的筒瓦、板瓦残片,也有米字纹、方格纹及方格带戳印纹陶罐,水波纹陶钵,瓦当,陶垫,陶拍、网坠等。初步确定为汉代岭南地区重要的官营手工业作坊,为……[详细] |
![]() | 乐湾村古建筑群·清至民国乐湾村位于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城西南方,有陈、罗、钟、詹、江、黄等几姓,其中陈氏人口最多,村庄历史约210多年。乐湾村村中有大量清末古建筑遗存,主要为地主大宅和氏族宗祠,以村西南的“大屋”为标志,高墙飞檐,青石大柱,镂花壁画,香堂正殿,颇具岭南风格。2019年10月7日,乐湾村古建筑群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
![]() | 乌雷炮台位(连城要塞遗址和友谊关)于钦州市三娘湾旅游管理区乌雷村委香炉墩岛,年代为清代,类别为非文物建筑。乌雷炮台遗址位于钦州市犀牛脚镇乌雷村南2公里的一个孤岛上。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建。炮台依岛而筑,以石块、青砖、灰浆垒砌成。原炮台“高一丈四尺,周围四十四丈”。现在,炮台四周围墙多已毁坏,残存的最高3米,多数为一两米。为控制入钦水路第一道门户。……[详细] |
![]() | 感驮岩遗址位于那坡县城人民公园内后龙山脚下的一个洞穴内,洞内南侧有一泉水流出,每天清早都有很多人在这里游泳。遗址所在洞穴洞高1—20、宽20—70、进深30—50米。洞室南部近洞口处为清代土司衙署遗迹。洞内和洞外现存遗址面积约1200平方米,保存较好的文化堆积约400平方米。有台阶直达山顶,可以俯瞰那坡县城。汽车站到感驮岩遗址大约15分钟步程。……[详细] |
![]() | 秦城遗址位于县城西南约25公里的溶江镇境内,灵渠与漓江交汇处,是秦戍五领时的屯兵之所。2006年4月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城遗址分“大营”和“小营”。大营北起马家渡,南至灵渠口,东濒灵渠,西临溶江,纵约6公里,横约2公里,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其间尚存马家渡、七里圩、太和堡等城垣遗址。七里圩南有一处称为“王城”的长方形土城,被视为秦兵营地指挥部,东西横距300米,南北纵距200米,城墙高2~4米,厚约6米。内城之外有外城,外城埂高、厚均约1米,尚有马厩。整个遗址,地势平坦,两边高山绵亘,四面江流环绕,地理位置十分险要,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是宿营屯兵的最佳选择。现尚存遗址4处。一处在马家……[详细]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蒙山县(古称永安州)城区、321国道旁,距桂林市143公里。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在桂平金田起义之后攻占了第一个州城——永安州。太平军在永安州留驻了半年,他们在此开创新朝,分封诸王,制订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项制度,粉碎了清军数十次武装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永安州因此留下太平天国遗址26处,太平天国文物1500余件。这里是全国太平天国文物储存真品最多的地方,是中外学者旅游、考察、观光太平天国历史必到的理想圣地。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历史人文景观特色突出,分布集中。以天朝遗址(今蒙山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为中心,由永安州古城墙所环抱。古城墙始建于……[详细] |
![]() | 布兵盆地洞穴遗址群位于田东县与田阳县交界处,发育于喜马拉雅运动阶段的布兵盆地,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2公里,为平行于百色盆地的小型附属盆地。田州岑氏土司墓和人类远祖住过的么会洞就在盆地中部的石山上。2001年3月,广西自然博物馆考古队在调查时,发现么会洞保存有较为丰富的堆积物,并在地层中采集到小猪、猕猴等一些哺乳动物牙齿化石,以及一枚硕大的灵长类牙齿化石。这枚灵长类牙齿化石与巨猿和猩猩存在差异,而与直立人接近,但尺寸又明显超过直立人的变异范围,似乎与印尼发掘的“魁人(巨人)”牙齿化石相似。之后,广西自然博物馆考古队两次在么会洞进行发掘,又发现一些高等灵长类化石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品,包括小……[详细] |
![]() | 那赖遗址位于田阳县田州镇兴城村那赖屯西约200米的山坡上,分布范围约5平方公里。该遗址于2003年发现,为旧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距今约80.3万年。遗址内散布着丰富的打制石器及加工碎片,器型有手斧、手镐、砍砸器、刮削器等,同时在遗址内还可采集到玻璃陨石,遗址的最高处有一约50平方米的核心区,石制品分布密集。那赖遗址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提升田阳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名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3年,该遗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