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圣公会基督教堂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沙面街鹅潭社区沙面南街60号,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是遗存至今、难得的沙面早期建筑物。教堂坐北朝南,砖、木、钢结构,局部钢筋混凝土结构,仿古罗马式风格,占地面积310平方米。教堂的大堂平面为大长方形,长边南北向。塔楼首层平面为小正方形,以上各层为八边形。大堂在北,塔楼首层是大堂的门廊,东、西、南三面都有拱门出入。大堂为一层,双坡屋顶,屋顶下有夹层。塔楼有四层,顶层原是钟楼,现大钟已不存。塔楼的第三层有洞口通向大堂的夹层,夹层有洞口爬到祭坛上面较低的夹层。大堂内部空间较大,两侧墙各开5个高大的半圆拱顶的长窗。大堂前后墙和侧墙转角处都有高大的古典爱奥尼……[详细]
  春园,位于新河浦路22~26号,坐北向南,为一式三幢并列的3层砖石混凝土结构的洋房,楼高13.5米,每层深19.1米、宽9.8米。24号楼顶天台建有一座混凝土结构的八角亭。四周有围墙,每幢间可以相通。围墙门口向南,左右两条柱子上各有一座石狮子,门楣上刻“春园”两字,院内有水井。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广州,春园即为党中央的活动地。中共三大期间,是大会代表居住的地方,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出席会议代表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住在春园24号2楼。现建筑物外貌保存完好。1993年,作为旧民居建筑,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新河浦路24号类型:……[详细]
  南越国水关遗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63号光明广场负一层。南越国水关遗址是南越国都城南城墙的“水关”(水闸)遗存,发现于2000年,水关仅存木构水闸,坐北朝南,距今地表约4米,其上叠压有东汉、晋、南朝和唐、宋等晚期的建筑遗迹。水闸位于当时的珠江北岸,南北向,闸口宽5米,南北长35米,水闸的闸口的南北均呈“八”字形敞开,面积约903平方米。南越国水关遗址是目前水关遗址是我国城市考古发现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木构水遗址。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前史书记载只知道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将任嚣在番禺建城,史称“任嚣城”。公元前204年赵佗创立南越国后……[详细]
  肇庆堂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百侯古镇约一公里处侯南村,紧靠省道“茶上线”公路旁,远观白墙黑瓦,清淡素雅;近看雕龙画凤,工艺精湛。肇庆堂,又名敬修衍庆,是杨敬修之子杨荫恒斥资所建。生于1878年的杨荫恒20岁时到汕头经营药材,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积聚了一笔钱财,在离祖屋不远处的地方购得一块地。先后共历时五年,花耗银元一百万之多,大屋终于落成。建成于1919年的肇庆堂,占地近3200平方米。平房为中式结构,包括中堂、下堂和禾坪,左右各有横屋一排,共12个房间6个厅。厅堂大的有30多平方米,小的也有20多平方米,中堂则有近百平方米。屋内抬梁、斗拱、屏风严谨精密,并彩绘有山水、花鸟、人物,雕凿有龙……[详细]
  三元里抗英斗争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园西路三元里村北面。馆内陈列三元里抗英的文物史料,系统地介绍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史实,有三星旗、缴获的英军军服。大刀长矛、伍紫垣印章等文物与资料。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次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侮辱妇女,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组成反侵略武装抵御英军,打死英军200多人,大获全胜。1958年月11月,当年三元里人民抗英的三元古庙遗址被辟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陈列馆,附近立有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1950年广州市政府在三元里村口,立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正面刻着:“一八四一年在三元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详细]
  长岗坡渡槽位于罗定市罗平镇,距镇中心约1里路,有“广东红旗渠”之称,素有“北看红旗渠,南看长岗坡”之美誉。渡槽起点位于罗定市罗平镇长岗坡,终点位于双莲村天堂顶,全长5200米。渡槽自南向北横亘大片农田之上,于天堂顶通过隧道引入金银河水库,渡槽东西两侧分布村落,渡槽管理所建于天堂顶半山,自罗平镇沿村路穿过双莲村可抵达渡槽管理所。渡槽又称高架渠、输水桥,通常架设于山谷、洼地、河流之上,用于通水、通行和通航,用来把远处的水引到水量不足的城镇、农村以供饮用和灌溉。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国内水利设施落后,直接影响了农村的发展。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引水灌溉就成为一项突出的民生工程。渡槽作为一种水利设施,就……[详细]
  邹堂郑氏祖祠俗称“始祖祠”,位于揭阳空港经济区地都镇乌美社区,于明朝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建成,是邹堂郑氏之11世祖郑旻告假回乡修建祖祠时所建的。郑旻是明嘉靖丙辰年(1556年)进士,授官兵部主事,曾任贵州布政司、四川按察等职,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有口皆碑。其祖祠几经焚毁再建再重修,如今依然屹立在邹堂山下,古风依旧。“科第世家”石牌坊坐落在祠外,为二层式石基的三门四柱全石结构,高约5米,宽约7米;此乃郑旻的五世孙郑其崇中举之后归故里修祠所立,这石牌坊见证了邹堂郑氏一族的荣耀与辉煌,自郑旻首中进士之后,五世之中就有四代科甲,确实不得不令人称赞。据说邹堂乡曾产生了1名进士、5名举人、40名贡生……[详细]
  陈白沙祠系为纪念明代理学家陈献章(白沙先生)诏建于万历二年(1574),建成于万历十二年(1584)。该祠为四合院式布局,共四进,依次为春阳堂、贞节堂、崇正堂、碧玉楼,每进之间有庑廊相连接,山墙搁檩,青砖土瓦,绿硫璃剪边。梁架结构严谨,造工精细,各朝代均有修葺。贞节牌楼位于江门市郊区白沙村仁贤里白沙祠正前方的木石牌楼。是明成化十三年(1448年)新会县为表彰陈白沙母林氏的贞节事迹而建,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奉旨重修。贞节牌楼是一座十二柱三间三楼的木石结构牌楼。明楼为布瓦庑殿顶,次楼为布瓦歇山顶,均为绿琉璃剪边,均以四跳如意斗栱出檐。明楼正面上悬竖刻阳文“圣旨”二字的木匾,枋额厚板横刻阴文……[详细]
  六榕寺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的六榕寺内。寺塔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420年-479年)。梁大同三年(537年),诏许昙裕法师在此兴建一华丽的木塔,供奉从海外迎回的佛舍利,赐名宝庄严寺舍利塔。北宋初年,焚于火,寺仍存而塔已湮灭。宋端拱二年(989年)重修寺院,改称净慧寺。绍圣四年(1097年)主簿林修与信士王衢归沙门道琮于舍利塔故址重建宝塔,下瘗佛牙舍利,龛藏贤劫千佛像,故易名千佛塔。元符三年(1100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来寺,见塔畔植有苍翠的榕树6株,欣然手题“六榕”寺榜,后来遂称六榕寺。千佛塔于清初重修后,因塔身檐壁色彩斑斓而有花塔之称。1987年建的大雄宝殿内的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详细]
  南越文王墓是迄今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的汉代石室彩画墓,其与后来发现的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等共同组成最重要的南越国时期考古遗存。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成为广州首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之一。南越文王墓于1983年被发掘,其墓主为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约前137年至前122年在位),墓室主体按挖竖穴的方法构建,东、西耳室掏洞而成,整体平面呈“士”字形,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选用粗加工的750多块红砂岩筑成。墓室共有七室,前部有前室、东耳室、西耳室,后部有主棺室、东侧室、西侧室和后藏室。前室石门南端有一4.12米外藏椁,椁南为斜坡形……[详细]
  却金亭碑位于今广东省东莞城区光明路与教场街交叉的街角处,却金亭碑立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根据碑文的记载,当时广东一带有些地方对外通商秩序混乱,贿赂和乱罚问题严重,甚至还有对外商拉差、劳役的现象。兼管口岸的番禺县尹李恺上任后,对外商“不封舟者,不抽盘,责令其自报数而验之。无额取,严禁人役,勿得骚扰。”外商非常感激他,由暹罗商人奈治鸦看邀集外商,筹得一百两白银,送给李恺,李恺坚决不受。奈治鸦看无法将银子退回给外商,就到广州找到李恺的上司,请求将这笔钱建个亭子,以表彰李恺的廉政。得到批准后,奈治鸦看便在当时东莞最热闹、人流最集中的地方之一——演武场筑亭、建坊、立碑、挂匾,名却金亭,碑即……[详细]
  顺德糖厂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顺峰居委沙头村。1934年陈济棠兴办地方实业时,投资330万元建成。捷克斯可达工厂连工包料承建,制糖设备来自捷克。尚存四栋早期厂房:制糖车间、压榨车间和成品糖仓库两间。制糖车间长35米,宽20米。钢框架结构,共用32根工字钢柱,把厂房分成宽4开间,长7开间。钢柱上有圆头铆钉。大跨度钢桁架上盖铁皮顶。空心红砖上有“永”、“广州小港”、“永利砖厂”等铭文。成品糖仓库两间,各长22米,宽40米。压榨车间长24米,宽45米。均为钢框架结构,以空心红砖砌墙。建筑作为全国第一批现代化甘蔗糖厂,并保存了助晶箱、桔水罐等早期设施,是见证广东近现代工业发展史的珍贵实物。顺德……[详细]
  “父子进士”牌坊,又称“丝纶世美”牌坊,位于大埔茶阳镇大埔中学校门口,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距今390余年,为纪念当时父子同中进士,父亲饶相(江西按察副使),儿子饶与龄(中书舍人)所建。整座牌坊为花岗石预制件叠架而成,高12.5米,宽4.65米,共为三层檐顶。四根正柱、八根附柱并列四排,支撑石梁、石匾、顶盖,形成中间大门、两侧对称小门的布局。坊顶亭盖为仿木古雕凿件。中间一横匾,正反面分别雕刻“父子进士”、“丝纶世美”。亭盖、横匾石梁饰以“双龙腾云”、“双龙戏珠”、“双龙衔花”等图案。两侧小门顶端饰以“双狮滚球”、“花鸟动物”图案。石梁顶端均镶有一块麒麟石雕匾。整个牌坊结构严谨……[详细]
  揭阳关帝庙位于揭阳市区天福路。也称“武庙”,是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万历29年。关帝庙祀关云长,褒其忠义。庙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布局,正殿为重檐歇山顶。屋脊有花鸟嵌瓷,工艺十分精湛。前厅有八卦形藻井,雕刻有“桃国三结义”等题材的人物画,为广东省同类建筑所罕见,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中厅两边墙壁上嵌有石碑多处。其中有光绪初年福建巡抚丁日昌疏奏慈禧及光绪帝为该庙赐盈额的碑文,对研究关帝庙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古榕武庙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保存了粤东地区唯一的清中期神庙戏台,是潮汕地区历史悠久,影响较为深广的重要的古代宗教建筑,特别是获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颁赐的“威宣南海”匾额,……[详细]
  广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广州市中心区越华路小东营5号(现已经改为15号),是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决战的总指挥部。这次起义孙中山先生给予高度评价:“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愤怒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制。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建筑为坐北向南的青砖大屋,原是清朝官员的住宅“朝议第”,四进三开间,单层、两面坡顶素瓦,大门是岭南建筑中典型的趟栊门;院内每进之间均以天井、花园相隔,均配属晚清岭南典型的民居建筑形式。在20世纪20年代被同盟会员李章达先生……[详细]
  南汉二陵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汉二陵包括南汉烈宗刘隐的德陵和南汉高祖刘岩的康陵。五代时十国之一。曾称大越国。唐末,岭南士人云集,有的是为了避战乱,有的是被流放岭南的名臣后裔,还有因战乱阻隔不得北返的任满地方官。刘隐收用这三类士人为辅佐。他遣其弟刘岩(889~942)率兵平定岭南东西两道诸割据势力,控制了岭南;西与楚争容桂之地,攻占了容、邕两管(今广西西部、南部及广东部分地区)。干化元年(911)刘隐卒。刘岩继立,先后改名为陟、龚、□。都广州番禺(今广东广州),称兴王府;盛时疆域有六十州,约为今广东、广西两省及云南的一部分。历五主,共六十七年。后梁贞明三年(917)刘岩称帝于番禺,国号大越,次年改……[详细]
  岭南第一楼因楼上悬挂一口明代青铜钟,又名禁钟楼,位于广州市惠福西路五仙观大殿之后。明洪武七年(1374年)行省参知政事汪广洋建。后毁。万历年重建,现存上层的木构架是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的遗构。清代著名诗人屈大均把它与镇海楼、海山楼和拱北楼合称为四大崇楼。钟楼坐北朝南,通高17米,首层用红砂岩石砌筑台座,仍为明代遗存。宽13.9米、深11.9米、高6.8米,中开一宽3.8米、深5.7米的拱券形门洞,前后贯通。二层为木构建筑,四面敞开,重檐歇山顶,正脊饰鳌鱼宝珠。面阔三间11.8米、进深三间39.73米,13架梁用4柱,梁柱用材粗大,风格古拙简朴。正檩底部书“时大清乾隆岁次戊申季冬吉旦”、……[详细]
  华表塔,原名黄猄社塔,位于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墩头村。古时,因坐落在华表自然村,世人为了方便称呼,故更名为华表塔。它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是由当地村民集资建造,清乾隆6年重修,民国26年续修。华表塔是和平县最古老的建筑之一。1955年被列入和平县第一个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传说华表塔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塔的兴建,当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200多户人家在彭寨这里休养生息。可是天不照应,这里连年遭-袭击,好端端的山镇,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在废墟上叹息着,只好打起背包,准备到外地去讨饭过日子。这时,一位自……[详细]
  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位于东皋大道一号(现东皋大道礼兴街6号)。在这座宽敞、幽静的大院中,有一幢整齐美观的米黄色楼房,这座楼房原是广州商团副团长陈恭受的花园别墅。在大革命时期,它曾经是广东80万农会会员的战斗指挥部——广东省农民协会(简称“省农会”)的所在地。1924年10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政府镇压了商团叛乱后,将此楼房没收充公。1925年,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由越秀南路惠州会馆(现越秀南路89号)迁到这里,续办了第三至第五届。省农会自成立后至1927年“四.一五”国民党反革命政变前,便以此为大本营,率领全省农民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1925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东省第一……[详细]
  长围村围屋长围村围屋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罗坝镇燎原行政村长围自然村。由围楼和民居组成,坐北向南,建于清代。面阔52米,进深92.2米。围楼呈长方形,四层高15米。门楣“人文蔚起”,大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乙卯岁柱吉旦曾盛堂立。整座民居为河石瓦木构筑。围内中间天井,二层四周出靠栏(走廊)。有木梯可登楼。围墙牢固结实,底层外墙厚1米。民居青砖瓦木构筑。中间祖堂,三厅二井。两侧民居,二厅四房组合,地面铺薄青砖。长围村围屋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罗坝镇燎原行政村长围自然村。由围楼和民居组成,坐北向南,建于清代。面阔52米,进深92.2米。围楼呈长方形,四层高15米。门楣“人文蔚起”,大清咸丰五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