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南社古村位于茶山镇,为明清古村落。整体造型像一条船,节庆有传统婚庆表演。这里的交通也很方便,里面也有吃饭的地方。这里是有着800年历史的南社明清古村,雕花翘檐式古旧建筑栉次鳞比,古建筑群保存良好,没太多后期添加,小资情调兼顾,乍一看还真有时光倒流的感觉。古旧的深巷,看不见尽头,望不见出处。村道旁枝叶繁茂的古榕树下有一口大池塘,两旁是青砖建造的旧式老房子,小桥流水,杨柳依依,古建筑倒映在水中,池水不起一丝波澜,分外安详。古村内有许多古老的祠堂,雕工精细犹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每座祠堂都是家族对前人开枝散叶的感谢,及与对后人光宗耀祖的期待。走进细看那些浮雕,虽然颜色掉落的差多了,但却依旧栩栩如生,令……[详细]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位于越秀山西侧的象岗山上,是利用1983年在象岗发现的第二代南越王赵昧的陵墓而建成的,也是广东省第一座古墓博物馆。馆内可分为三部分,一是面向解放北路的综合陈列楼,主要陈列香港杨永德伉俪捐献的历代瓷枕和其他临时性展览。二是南越王墓墓址,按原状保存,并对外开放。三是于墓室西侧的主体陈列大楼,陈列南越王墓0土的文物珍品。1983年6月,在广州象岗发现了一座大型南越国古墓,同年8月25日至10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广东省博物馆联合组成象岗汉墓发掘队对该墓进行发掘,墓0土“文帝行玺”金印等一千余件珍贵文物,证明墓主就是第二代南越王赵?。发……[详细]
  塘尾明清古村落是东莞现存较好,规模较大的古代村落。古村内共有书院19间,古榕树21棵。李氏宗祠气势雄伟,历史悠久;建于明代的围墙,是东莞市现存最完好的古村围墙。塘尾明清古村落对研究明清时期珠三角的建筑风格、社会文化、风土人情,以至于岭南文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塘尾明清古村落依自然山势缓坡而建,围前三口鱼塘一大二小,分别代表蟹壳与两只蟹钳,围面两口古井代表两只蟹眼,仿生喻意一只巨蟹守护后面的村落和前面的千亩良田。古村落布局合理,由围墙、炮楼、里巷、祠堂、书室、民居、古井、池塘、古榕等组成很有特色的聚族而居的农业村落文化景观。塘尾村明清古村落格局保存完整,未经破坏的明清建筑比较……[详细]
  虎门炮台旧址分布在珠江两岸的大角山武山和大虎山等地。林则徐销烟后和水师提督关天培一道动员民众筹备防务,加固和新建11处炮台,设置大炮3O0多门。以沙角、大角炮台为第一重门户,威远、镇远、靖远、巩固、永安、横档前山月台为第二重门户,大虎炮台为第三重门户,组织3道防线。又在横档岛、武山之间的江西,设置木排2排,大铁链372丈,阻截敌舰,在-战争中,屡挫英国侵略军的进犯。现今的虎门炮台旧址除少数位于番禺区外,大部分归-战争博物馆管理,按地理位置的分布情况,分成相对集中的沙角炮台和威远炮台两组分别成立沙角炮台管理所和威远炮台管理所进行管理。炮台多为条石和灰、砂、黄泥砌筑,平面圆形或半月形分为露天台(即……[详细]
  石室圣心大教堂坐落于广州市区中心的一德路,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建于1863年,落成于1888年,历时25年始建成,至今有130多年的历史。由于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石砌造,所以又称之为“石室”或“石室耶稣圣心堂”、“石室天主教堂”。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教堂建筑总面积为2754平方米,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教堂属“哥特”式建筑,可与闻名世界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相媲美。石室天主堂四周,一年四季树木常青,鲜花簇拥,五彩缤纷。目前世界各地的信徒和游人都到石室观光。教堂正面是一对巍峨高耸的双尖石塔,高插云霄。石塔中间西侧是一座大时……[详细]
  马坝人遗址就在马坝镇狮子岩,是两座石炭纪石灰岩孤峰,远观如狮伏地,头低尾高。山中溶洞纵横交错,上下相通,底层终年积水,水清且洌。1958年在狮头山北面第二层溶洞中的一条裂隙发现人类头骨化石,粘接后,计有额骨和部分顶骨,右眼眶及鼻骨的部分,经有关专家鉴定是直立人向智人过渡的早期类型人类化石。马坝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在这一地区的活动和当时的地理气候及生态环境都有很大帮助,同时为进一步探讨人类演化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去韶关市区西南20公里,可见南北并列一高一矮两座玲珑秀丽的石灰岩孤峰,其形如狮,故名狮子岩。岩内洞穴纵横,遍布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底层终年积水,水质清洌;岩外草青木……[详细]
  大鹏所城位于龙岗区大鹏街道鹏城社区。亮点:一处访古凭吊、了解历史、领略明清古风的好地方。大鹏所城全称“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占地11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27年(1394年),是深圳目前惟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用条石和青砖砌建的东、西、南三座城门至今巍然屹立,雄伟壮观。城内有东西、南北向的街道各4条,古朴的清式建筑保存完好。鸦片战争时抗英名将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和福建水师提督刘启龙的“将军第”规模宏大,气势不凡。摸着这道已经被岁月侵蚀得斑驳的城墙,仿佛依稀听到几百年前阵阵的-声,那白色的城墙脚跟的墙砖是明朝的墙砖,青色的墙砖是清朝的墙砖。大鹏古城雄伟庄重风格古朴。大鹏古城位于……[详细]
  开元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区开元路。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元代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代成“开元镇国禅寺”,清代以后“开元镇国禅寺”与“开元寺”并称,该寺自建立以来,历代均有维修。现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香火鼎盛。“文革”期间,开元寺曾遭严重破坏,1982年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资,进行全面维修,使开元寺重现昔日风采。潮州开元寺开元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区中心。开元寺前身为荔峰寺,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建开元寺,元代改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称“开元镇国禅寺”,又称”镇国开元禅寺”,加额“万寿宫”,俗称开元寺一直……[详细]
  龟峰塔位于河源市源城区南堤路,面临东江与新丰江交汇之处,因其建在龟峰山上而得名。龟峰塔建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明万历三十年维修。塔为六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通高42.6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刹组成。外观七层,塔内分为一明一暗,计十三层。每层辟真门一个,穿门绕平座折上可登临各级。塔身每层外面都砌有仿木构件的柱、额、半拱和假门等。叠涩砖檐、平座,各层平座顶面宽度不一,平座上设有木制勾栏。一层塔檐上边有浮雕花纹,塔身自上而下逐级内收,塔下副阶周匝。龟峰塔纪年明确,为研究岭南宋塔提供可靠的依据。传说神仙因同情终年为水所害的河源人,萌发了恻隐之心,在新丰江与东江汇合的地方放了一只大水龟,让它变成一个山……[详细]
  这座绛红色的建筑就是镇海楼,它是广州文化史迹引人注目的一颗明珠,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景。镇海楼因其楼高五层而称其为“五层楼”。此楼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侯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楼”,后又题名为“镇海楼”,有雄镇海疆之意。1956年改为广州博物馆。关于镇海楼的兴建,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朱元璋得了天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之后。一天,他和铁冠道人同游南京钟山,游兴正浓之时,铁冠忽然指着东南方对朱元璋说,广东海面笼罩着青苍苍的一股“王气”,似有“天子”要出世了,必须立刻在广州建造一座楼镇压住“龙脉”,否则日后必成大明的祸患。朱元璋听后,游兴顿失,急忙派人到广东查询,发现广州的越秀山上现王者之气……[详细]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元帅府旧址为依托建立的遗址性纪念馆。大元帅府旧址坐落在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1917-1925年间孙中山曾两次在这里建立大元帅府,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纪念馆总占地面积为8020平方米,由南北两座主体大楼、东、西广场和门楼等组成;两座主体大楼为三层劵拱的西式建筑,南楼设“帅府百年”复原陈列,北楼有“孙中山在广州三次建立革命政权”的基本史料陈列和专题陈列。1981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请尽早维修座落本市河南的当年孙中山先生大元帅府旧址案。1983年,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被广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广州市第二批重……[详细]
  国家AAA景区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坐落在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大布村官禄布,位于新华镇西北面8公里处,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洪秀全成长、耕读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洪秀全故居纪念馆是洪秀全成长、耕读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原故居于金田起义后被清军焚毁。1961年广州市文物考古队发掘出房屋墙基,参照客家民居形制重建。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建筑为泥砖瓦木结构,一厅五房,六间相连,客家人称为“五龙过脊”;坐北向南,东西宽16.5米、南北深5.5米,每间房子约13平方米。西端第一间为洪秀全夫妇住房,室内陈设简陋,仅有仿客家样式的床、桌子和凳子。第二间房子正面挂洪秀全太祖洪英纶夫妇画像,画像有洪秀全的亲笔题诗……[详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芳(1825-1906),清政府驻夏威夷首任领事、中国首个华侨百万富翁,又是夏威夷枢密院的顾问和贵族王室成员。其故居建筑具中西合璧特色,现存祠堂、大屋、洋房、花厅等。地址:珠海市香洲区前山梅溪村珠海“梅溪牌坊”被视为中国第一牌坊,该文物群已经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溪牌坊位于前山镇梅溪村,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和十七年(1891年)。现存3座,是光绪帝为表彰清朝驻夏威夷领事陈芳及其父母等人造福桑梓而赐建的,于1987年被列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梅溪牌坊分别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和光绪十七年(1891年)。其中,两座八柱三间三楼,高12、宽12.2米……[详细]
  “人境庐和荣禄第”,是黄遵宪纪念馆的部分建筑,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人境庐建于1884年,荣禄第建于1881年,均由我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卓越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黄遵宪建造。人境庐,是黄遵宪的书斋,坐东北向西南,建筑面积为900多平方米,屋名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名句,门楣上“人境庐”三字,为日本书法家大域成濑温所书,是一座砖木结构园林式的建筑。内有厅堂、息亭、七字廊、五步楼、十步阁、卧虹榭、鱼池、假山和花圃等构成,它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荣禄第,是黄遵宪的故居。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内有31个房间。它保持了……[详细]
  肇庆古城墙位于宋城路,地处肇庆城区中心。据史料记载,肇庆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1113年)将土城扩大,并筑为砖城。该城墙历史上虽然历尽沧桑也经过20多次修葺,但城墙和城门位置未改。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国罕见。城墙周长2801.2米,高6.5—10米不等,宽8—18米,平面呈长方形,外为砖砌,内为夯土,是目前省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宋代城墙。宋代的城墙开四门:东曰宋崇、西曰镇南、南曰端溪、北曰朝天。城门之上各有城门楼1座,四门之外有瓮城,城墙四角各有角楼1座,城外还有护城河。明成化五年(1469年),知府李璲增厚了部分城墙,并亲自题书四门石匾额,改东门曰庆云、西门曰景星、南门曰……[详细]
  国恩寺位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集成镇,是中国佛教禅宗第六祖、中国历史上著名佛教高僧之一的惠能禅师出生和圆寂之所。它与广州光孝寺、韶关南华寺并称为六祖三大祖庭,在佛教界被视为“岭南第一圣域”。国恩寺原名报恩寺,是惠能禅师为报父母养育之恩,于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建造,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皇帝下诏赐名“国恩寺”,山门前“敕赐国恩寺”的匾额,为则天女皇手书。因其背靠风景秀丽的龙山,又被称为“龙山寺”。国恩寺主体为斗坎式三层次横列长方形巨石砌成的平台构筑,依着山势,次第增高。内分三进,即金刚殿、大雄宝殿、六祖殿。两廊还有达摩、地藏王、目莲、文殊、普贤等诸多佛殿和禅房,寺侧有观音堂、报恩塔等建筑……[详细]
  梁启超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茶坑村,坐落在美丽苍郁的凤山下,鱼塘、水网、沃野田畴环绕四周,大榕树、石板巷、青砖房有序分布,往来皆村野乡民,真淳古朴,这里便是梁启超先生出生和少年时期生活、学习的地方。梁启超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坐落在农舍之间,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砖土瓦平房,由一正厅、一便厅、一饭厅、二耳房组成,占地155平方米。故居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悉心保护,近20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多次拨划专项经费,由文物部门遵照“不改变原状”原则进行修缮,恢复原貌,1996年国务院公布梁启超故居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视点一:茶坑村的“护村符民国四年(1915年),梁启超回乡……[详细]
  大湾镇在郁南县南部,地处南江河畔,丘陵地带,距罗定市区仅9公里。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大湾民居群主要位于镇内五星村,2002年7月,经过县文化部门上报省,被划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居规模较大,布局较集中,建筑设计独特,具有浓郁的粤西地方艺术特色和民俗风格。该古民居建筑群包括其昌、其波大屋和李氏宗支众多祠堂和芳裕家塾等。10座:芳裕家塾、东风村祺波大屋、诚翁李公祠、拔亭李公祠、正村李公祠、十亩村学充李公祠、沙头村峻峰李公祠、锦村李公祠、介村李公祠、前进村李氏大屋宗祠古建筑规模大,布局集中,是具有浓厚粤西地方艺术特色和民俗风格的建筑群。大湾古民建筑群,保存完好,各具特色。主体建筑的梁、柱、斗拱……[详细]
  广州民谚说:“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广州光孝寺是羊城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佛教名刹。光孝寺坐落于光孝路,是广州市四大丛林(光孝、六榕、海幢、华林寺)之一,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最初是南越王赵佗(220一265)之孙赵建德的住宅。三国时吴国都尉虞翻因忠谏吴王被贬广州,住在此地,并在此扩建住宅讲学,虞翻死后,家人把住宅改为庙宇,命名“制止寺”。东晋时期,西域名僧昙摩耶舍来广州-时,在此建了大雄宝殿。唐宋时期,该寺改为“报恩广教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改名光孝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光孝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从昙摩耶舍在此建寺讲学以后,先后有许多名僧也来……[详细]
  康有为故居座落于南海区丹灶镇苏村,原名“延香老屋”,为清代三间两廊硬山顶建筑,建筑面积约81平方米。1858年3月19日,康有为诞生于此,至康有为出生时康氏家族已在此居住了五代人,康有为称之为“百年旧宅”。原建筑部分毁于抗战时期,1983年南海县人民政府拨款按原貌修复。1994年12月,康有为故居、纪念馆被公布为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康有为故居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康有为的堂侄女陈康静瑜女士将耗资400余万元重建的澹如楼、九曲桥、康氏宗祠、松轩等仿古建筑捐赠给南海区人民政府。康有为故居又名“延香古屋”,建于1858年,康有为诞生于古屋。故居为一间一厅两房两廊的青……[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