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旅游

山东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慈孝兼完石坊座落在济宁中区翰林街南首,门楼式,全石结构,3层圆透高浮石坊,系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为旌表诰封奉直大夫王怀远之妻孙氏敕建的“节孝坊”。第二层正中因有工部郎中史大伦所题“慈孝兼完”四字而得名。该坊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线雕等手法相结合,造型优美,内容丰富,做工精细,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慈孝兼完石坊座落在济宁中区翰林街南首,门楼式,全石结构,3层圆透高浮石坊,系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为旌表诰封奉直大夫王怀远之妻孙氏敕建的“节孝坊”。第二层正中因有工部郎中史大伦所题“慈孝兼完”四字而得名。石坊三楹四柱,面阔8米,进深2.7米,高7米,正中一层飞檐,两侧楹各为两……[详细]
  莱芜战役指挥所位于莱芜城东46华里的莱芜市莱城区辛庄镇石湾子村,东临沙河,与寄母山隔河相望,西为西风山,南靠包头山,北依青龙山。石湾子村拥有小桥流水,更有迷人的传说。村东河内有一巨石,上有一碗状坑,相传能积水成金。夜积水满,晨得一金。有人为得大金,便将坑凿大,不但未得大金,反而不再生金。因此,传说村子曾名金碗子,后演变为石碗子、石湾子。今有碗坑巨石仍存河底。1947年时的石湾子,通村的只有一条乡间小道,但50多米宽的干涸的沙河既可徒步行军,亦可驱车而行,华野将领当年便是沿河逆流而上的。到达石湾子后,陈毅、粟裕及其警卫员、总务人员等几十人住在财主李学文的四合院内,其余人员则分散入住农舍。石湾子村……[详细]
  在滕州城东郊,荆河西岸,高耸着一座巍巍古塔。每当斜阳西照,霞光万道,波水涟漪与塔影远山相映生辉,极为奇丽壮观,被古人命名为塔影高标(又称浮屠峙玉),为古滕八景之。古塔俗称龙泉塔,原是龙泉寺的一座佛塔。龙泉寺建筑规模宏丽,从远处便可望见那黄墙壁瓦,苍松绀宇。进寺四顾,但见正中大殿轩昂,两侧庑殿整齐,殿内供的佛像栩栩如生,碑房里各种碑刻琳琅满目、风雅古朴。清末民初,龙泉寺庞大的建筑群大都倒塌失修,仅存此塔。昔日辉煌壮观的龙泉禅寺已成为历史,但龙泉塔穿越历史的烟云巍然屹立。关于龙泉塔命名,据史书记载:又大泉水,时漂民居,故建塔以镇之,龙泉之名盖亦有自云。塔名的由来可能与水有关。龙泉塔建于何时?由于年……[详细]
  西炮台国防公园烟台西炮台国防公园位于芝罘区西北部的通伸岗上,最高海拔106米,面积10.7公顷,在西炮台公园的西侧垛山顶上,于1985年建有烈士纪念碑。园中建筑面积0.3公顷,城墙0.1公顷,乔灌木10万株,因山上建有护卫烟台的海防炮台,并与东炮台相对峙,所以得名为西炮台。西炮台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当时炮台上安装的是土炮,并修筑围墙、望楼以加强海防,光绪十三年(1887年),又增修炮台,共八座,现保存完整的有四座,最大的炮台周长31米,围墙高2米,城墙宽近1米,全长800余米,有射口200余个。西炮台由围墙、瓮城、大小炮台、演兵场、地下指挥所、弹药库等组成。随着烟台的对外开放,19……[详细]
  东海峪遗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石臼所东南海峪村西北。遗址总面积8万平方米,其东北部高出周围地平面2.2米,当地称为“鏊子顶”。1960年被发现,1973年以来曾进行过三次考古发掘。全国仅有的两件完整的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均出土于东海峪遗址,位居1992年中国文物精华展中200件文物珍品之一。该陶器高26.5厘米,嚣壁薄处仅有0.2—0.3毫米,每件重量仅22克,造型规整,质地细密,厚薄均匀,色泽光亮漆黑,代表了龙山文化制陶艺术的最高水平。此外,遗址还出土磨制石器等文物。东海峪遗址下层出土的陶器如黑陶高柄杯、细颈袋足、夹砂鼓腹罐以及鼎、壶、觯等,都具有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特征。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详细]
  坊子,是一个伴随帝国主义殖民扩张而痛苦诞生,畸形成长,迅速膨胀的百年古镇。十九世纪中叶前,坊子并不存在,原址周边只有前后张路院,南北宁家沟等,东西王家庄。自1898年3月,德国利用“曹州教案”,逼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依据这一不平等条约,德帝国主义获得了胶济铁路修筑权和沿线15公里范围内的矿藏开采权。同年4月,德国在前后张路院和南北宁家沟之间开凿煤矿,因矿井附近有一小铺名为坊子,德开煤矿便以坊子冠名。1902年的夏天,德国人修筑的胶济铁路修至潍县,由于德国觊觎坊子当地丰富煤炭的叵测居心,本应一路西行的胶济铁路在坊子不合逻辑地绕了个大弯转向了东南。随着德国在此开煤矿、修铁路、建车站、盖教……[详细]
  城子崖遗址博物馆位于章丘市龙山镇政府西1公里处,1994年,济南章丘共投资600多万元兴建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著名古建筑专家扬洪勋设计,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土堡式建筑,仿照原始社会土城之建筑风格。1928年,我国第一-古学者吴金先生,在城子崖发现了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于1930年、1931年进行了首次发掘,并定名为“龙山文化”。城子崖遗址成为龙山文化的命名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发现城子崖遗址存在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城,其城圈重叠的事实说明,城子崖在古代一直是筑城立国的理想……[详细]
  磁村古瓷窑址位于淄博市淄川区磁村镇磁村村。年代为唐-元。2006年12月7日,磁村古瓷窑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磁村古瓷窑址共包括3处窑址:南北窑洼区,苹果园区和华严寺区。(1)南北窑洼区,在村东约0.5公里处,面积约15万平方米。1976年《淄博陶瓷史》编写组在窑址北部发掘窑炉12座,采集了大量标本,按器型和釉色特征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以黑釉为主,次为青釉、酱釉、茶叶末釉,釉色较纯正,器物主要有碗、盆、瓶等。中期以白釉为主,有少量青釉,并施护胎釉,白度不高。胎以红胎为主,灰胎次之,很少白胎。以白釉加绿点彩的装饰居多,大都施在碗的内壁近沿处。出土器物以碗最多……[详细]
  导游会馆由山门、大福殿、后殿、戏楼和两厢五部分组成,山门是一座高大的木石结构建筑,主门3间,两侧次门各一间,外加两耳房,高约10米。屋顶由雕饰精美的斗拱托住,上覆翠蓝琉璃瓦。山门南面是大殿,为天后行宫的主体建筑。大殿正中供奉天后圣母塑像。看点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闽南特色,其雕刻艺术融东西文化与南北方风格于一体,堪称一绝。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尤其使人叹为观止的是,整座山门、大殿可以说是无木不雕,无雕不美。悬于山门梁枋下的花篮和乘莲珠,造型优美,镏金溢彩。福建会馆又称天后行宫,位于烟台市芝罘区南大街与胜利路交汇处。会馆所用的全部砖瓦木石,均从福建泉州一带精选,由良工巧匠就地雕琢、彩绘后运至……[详细]
  德华银行青岛分行旧址位于市南区广西路14号。建于1899~1901年,为典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宫殿风格,其设计者为海因里希·锡乐巴和路易斯·魏尔勒,建筑面积1562平方米,平面为矩形,采取独立式布局手法。占地8306.71平方米,建筑面积562平方米,建筑高约15米,连地下室三层,室内层高约4.5米。砖木结构。二层并设有半地下室,屋顶为青黑色、留有很小圆形老虎窗的蒙莎顶。西面和南面设两层通风的券柱式外廊(后改造封闭)。外墙为多孔式沙浆抹面,建筑四角镶有隅石。室内木地板、挟梯,楼梯间顶有―巨大的玻璃窗。房间高大敞亮,采光通风极佳。两面的入口均呈不对称状(这种非对称性也通过其屋顶边缘口栏杆的短分格……[详细]
  崔芬墓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冶源镇红新村海浮山南坡。1986年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清理。封土已毁,已探知1石室墓三座,当为一家族墓地。墓葬清理前已遭破坏,随葬的大批陶俑已毁,残存有瓷器、陶器、泥钱、铜镜等和墓志1盒。墓清理后就地保存。据墓志,此墓建于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墓主崔芬(503~550),字伯茂,清河东武城(今淄博市淄川区)人,仕东魏,累官威烈将军、南讨大行台都军长史。墓室呈“甲”字形,由方形墓室、甬道及生竖井式墓道组成。墓座北面,方条石垒砌,石灰勾缝,墓顶覆斗状,四角攒尖。墓室边长3.5米,高3.3米,墓室以条石叠砌。石灰抹缝,平面呈方形,四壁微弧,底铺石板。室内西半部有石棺……[详细]
  济南万竹园,坐落在趵突泉西邻。始建于元代,因园内有竹林而得名。明代隆庆年间,为内阁大学士、历城人殷士儋所有,改称“通乐园”,又名“川上精舍”。清康熙年间,济南诗人王苹典屋居于其间,取名“二十四泉草堂”,赋诗云:“百年竟落书生手,满郡犹呼阁老亭”,“乱泉声里谁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民国初期,被北洋军阀、曾任山东督军兼省长的张怀芝万竹园花园占有。张征召能工巧匠,重新修建,遂成现状。该园占地面积1.4公顷,在建筑风格上,吸取了北京王府、南方庭园、济南四合院的特点。在建筑布局上,采用对比、衬托、借景等手法,利用墙、廊、溪、桥,对空间进行分割,构成了层层迭迭的院落。计有13个庭院,186间房舍,分东、……[详细]
  白石村遗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新白石路西段北侧,专业上称为海岸贝丘遗址。白石村遗址是胶东史前文化序列中最早的一种文化。根据发掘情况看,白石村遗址所处时代的人们,其居室属于半地穴式的海草房,他们能够制作各种石器,如有石斧、白石村遗址石镰、石球、石箭头、石磨盘和石磨棒。从出土的石器看:“白石村人”制作器具从选料到成品,都十分用心仔细,付出了大量时间和劳动。他们在石器打制和磨光中,不仅对器物的形有充分的认识,而且对各种形式的审美能力也比较强。白石村遗址还出土了许多形式多样且美观的陶器。有钵、罐、三足钵、钵形鼎、筒形罐和斧形鼎等等。从这些陶器看:白石村文化并不落后于半坡文化。筒形罐的设计与制作,尤具……[详细]
  1987年,为纪念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50周年,省委、省政府在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前马头山建高23米的纪念碑,徐向前题写“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武中奇题写隶书碑文。1977年12月,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山东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黑石埠村大寺,地处泰山东南徂徕山麓。1937年10月初,日军进逼鲁境,局势严重。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组织发动泰安、新泰、莱芜、泗水等地群众和平津沦陷区的-学生,在此誓师,宣布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洪涛任队长,赵杰任副队长,黎玉任政治委员。徂徕山武装起义打响了……[详细]
  济北王墓位于山东省长清县城西南15公里处,为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诸侯王墓,由双乳山汉墓、福禄山汉墓及东辛汉墓组成。规模最大的汉王陵双乳山汉墓坐落在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双乳山村,从1995年底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根据史料记载和实地探勘探,专家认为,它的主人是西汉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济北国的最后一代王刘宽,因此它又被称为“济北王墓”。这座墓始建于西汉天汉四年,即公元前97年。令人惊叹的是,两千多年前,工匠们用简陋的工具,在一座坚硬的石头山上挖出了深达22米、面积约100平方米的墓室和一条八十多米长的墓道!双乳山汉墓依山为陵,凿岩成穴。一号墓座南朝北,……[详细]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内及其外围地区。鲁国故城是周代鲁国的都城,是周王朝各诸侯国中延续时间最长的都城。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周公旦于鲁,是为“鲁公”。成王时周公之子伯禽代父就封,在这里建立了都城,自此至鲁顷公-止,共历三十四代,建都时间达873年。西汉的三百余年间,这里继续是鲁国的封地。故城从西周到汉代共经过八次大规模的兴建修葺,后为县治。宋代迁县治于寿丘,城逐渐毁废。1940年日本人曾对故城遗址进行过勘查和小规模的发掘。1977年~1978年山东省博物馆又进行全面勘查和发掘,揭示了故城的概貌。故城周长11.9公里,城垣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2.7公里,城的四周围有城壕;东、西、北三……[详细]
  山东省青岛市台东区登州路。1903年英、德、商人合资开办“英德啤酒酿酒股份有限公司”,1916年转卖给“日本麦酒株式会社”经营,1945年我国收复。厂址早期建筑尚大部保存,具西式建筑风格。其前身为国营青岛啤酒厂,始建于1903年。青岛啤酒是享誉中外的国际知名品牌,从建厂至今囊活了无数国际、国内大奖,现已行销世界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青岛啤酒厂设立了专门的旅游接待室,主要面对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外国参观者和旅游团。每年除正规团体外,青岛啤酒厂的接待室还要接待慕名而来的外国留学生、自助旅游人员及过站外国来宾等。很多外国游客手持地图,历经多方打听询问,来到青岛啤酒厂,就为亲眼目睹一下这个百年企业的风采……[详细]
  在潍坊市广文中学和人民医院之间,散落着几座深灰色的19世纪末期的欧式建筑,有默然肃立的老教堂,还有青砖红瓦的乐道院,这里就是二战期间日本在中国建立的关押外国人的潍县集中营遗址。1941年12月,日军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日本政府将其侵占领土上的美、英等敌对国侨民强行扣押,设立集中营进行圈禁。南方日占区侨民强行集中到分布于上海和香港的10多个集中营,北方日占区侨民则囚禁在山东潍县的集中营。1942年3月,驻潍县的日本宪兵队长汤本宣典率日本宪兵和伪军强占乐道院,把所有人员赶出,将房屋和区域依次编号,并进行拆除改造,用以关押侨民。这就是日本人称之为“潍县敌国人集团生活所”的……[详细]
  西天寺造像位于山东省淄博市。西天寺是南北朝时期后赵皇帝石虎所建,初名为兴国寺,后改为广化寺,几经兴废。北魏时期达到鼎盛,寺院南北跨度1.5公里,是当时国内寺庙建筑中规模较大、佛像数量较多、香火较盛的一座。明初在广化寺旧址上重新建寺,更名为西天寺。西天寺造像5.6米,是华东地区现存最大的单体石佛造像,俗称“丈八佛”“无量寿佛”。寺内正殿九间,砖木结构,红砖绿瓦飞檐斗梢。正面供高达丈余的铜铸释迦牟尼坐像,旁立佛家众菩萨塑像,两侧序十八罗汉塑像,前殿供弥勒佛像,两庑为执事房,另有僧舍院落多重。院内钟楼,悬一口高约2米的铁钟。寺内钟楼旁有高两丈余的赑屃驮龙头碑两憧,记述该寺的兴建经过。大殿以东院落内,……[详细]
  东营傅家遗址位于广饶县城南1.5公里处,傅家村就坐落于遗址的中部。从遗址向东约200米是东辛公路,潍高公路从遗址中部东西穿过。遗址中部高,四周低,俗称“傅家顶盖子”或称“摩天岭”,是目前鲁北地区发现的最有代表性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该遗址平面为椭圆形,东西长750米,南北宽500米,总面积37万平方米,中心部分18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层厚约1-3米,内涵丰富。自1985年至1996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县博物馆的配合下,曾先后2次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共揭露面积707平方米,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508座,灰坑214个,水井4眼,出土石器、骨器、角器、陶器、玉器等各类文物400余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