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伊尔蒂斯兵营旧址】位于市南区香港西路2号。建于1899~1901年,为德占青岛时三大兵营之一。座落在太平山南麓,依山面海。占地面积65932平方米,有兵舍、官舍各两栋,平房20栋,总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德国军官米勒上尉设计。主建筑为兵舍,坐北朝南。地上2层,地下1层,平面呈围字形,中轴线式布局,中部和两翼凸出。花岗石砌基,清水勾缝粉饰,隅石勒墙角,石条嵌券门、窗套,大斜坡屋顶,檐口伸出墙外间距大,属南欧式建筑风格。正门南向,精美刻花石柱支撑挑台,屋面中部高起大三角山花墙,左右斜坡顶下一、二层露木敞廊走道与两边翼楼相接。侧翼的北面有尖椎形塔楼。主建筑建在山坡上,背依翠花茂林的……[详细] |
![]() | 时代:周、汉防山墓群位于曲阜城东8公里、防山西麓。墓群分布在东西3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的山丘上,原有坟冢22座,现仅存10座。封土最大的一座东西为71米,南北达75米,斜面高40米。最小的径lO米,斜高4米。墓前无碑,亦未经发掘。据已暴露的墓葬可知,墓室均依山势直凿穿石而下,前有墓道,上为封土,多为夯筑。从采集到的鼎、豆、盘等陶器残片和几何花纹方砖判断,为东周至汉代的墓葬。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张裕公司原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大马路108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2年6月12日,授予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详细] |
![]() | 洄村古楼位于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年代为明。2013年,洄村古楼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洄村有一个雄伟奇妙的四合院式古楼群,她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远近闻名,在洄村广大村民的心目中更是一座神圣的宫殿。古楼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楼群,青砖青瓦,整个浑然一体。说她雄伟,是因为主楼高耸、0紧依两旁;说她巧妙,是因为楼厅搭配、四合院式布局。主楼在北,3间4层,11.5m×6.1m,每层高低不同,全楼高20米。在一楼与二楼中间设置露天楼梯,配有护栏和月台,直接登上二楼。二、三楼均石质地板,四楼木质地板。内楼梯极为狭窄陡峭,只能容一人上下。四楼空间宽大,向上可看到楼……[详细] |
![]() | 鳌头矶座落在市中区会通河分叉处,是京杭大运河上一处著名的名胜古迹。鳌头矶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年),占地1200平方米。此处原为元代运河与明代运河交汇处的一座石坝,其形状如鳌头,两支运河上的四处河闸象鳌的两对足,广济桥在鳌头矶后面象其尾,后因此地风水极佳,始建宗教建筑“弘芸庵”,成为建筑群。明代书法家、临清人方元焕为鳌头矶题字“独占”二字,意味“独占鳌头”之意。明代大学士、著名诗人李东阳有诗《过鳌头矶》曰:“十里人家两岸分,层楼高栋入青云,官船贾舶纷纷过,击鼓鸣锣处处闻。”这首诗绘声绘色的描绘出当年临清繁盛的运河风情。想当年,高官士贾、文人骚客乘船途径临清,多登楼临阁,眺望运河,寄情抒……[详细] |
![]() | 临沂大青山突围战遗址背景是发生在1941年的大青山胜利突围战,是山东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一次突围战。为缅怀英烈,2012年11月,大青山胜利突围七十二年后,纪念馆在大青山下落成。大青山现在已建设成集纪念广场、纪念馆、纪念碑及抗大碑林于一体的红色党性教育基地。2019年10月7日,临沂大青山突围战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
![]() | 胶济车站旧址位于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车站街东侧,欧式建筑。站房大楼于1914年动工,19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1898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其中允许德国在山东建造由青岛经潍县、博山和经沂州、莱芜到济南的两条铁路。1904年,胶济铁路自东向西铺到济南,不久由英、德两国出借款项建造的津浦铁路也铺到济南。因统辖权不同,两座颇具规模的车站相距数百米独立设置,均为欧式风格。20世纪30年代以前,两座火车站曾经同时使用。直到1937年底侵华日军占领济南时,为了配合分区管理,将两座车站进行改造和扩建,第二年将胶济铁路济南车站并入津浦铁路济南车站。1939年两条铁路接轨,胶济铁路济南站被改……[详细] |
![]() | 刘台子遗址位于姜集乡刘台村西。从1957年发现到1985年,国家曾组织省地县三级考古和文物部门进行过多次挖掘。先后从5座古墓中挖掘出青铜器、玉器、陶器、瓷器、玛瑙、编织品、骨器等两千多件。经专家研究考证确认为西周早期贵族墓群。墓地的主人是“逄公”(相传为周文王的表叔)的家族。“逄”姓就是“姜”姓。今日姜集乡是由周代“逄”姓演化而来。2019年,刘台子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战国北沈遗址是一处龙山文化至岳石文化,延续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遗址,面积约28万平方米,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2001年4月15日起,山东大学考古系及市、区文物部门联合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近300平方米,出土商周时期房址2处,商周、战国时期墓葬6处,道路1条,出土陶器、骨器、石器20多件,并发现骆驼、野猪完整的尸骨。从清理的战国时期墓葬来看,葬俗奇特,墓葬方式不同于中原地区及临淄地区发掘的同期墓葬,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为研究齐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梁堌堆遗址位于曹县侯集镇梁堌堆村北,西距曹县约17公里,遗址东南部被供销社门部占压,东紧靠南北向大路。经钻探的知,遗址范围南北92米,东西124米,平面呈一东南—西北略长的椭圆形。由于群众多年来取土,使地面以上堌堆大大缩小,形状极不规则。现堌堆南北约33米,东西约39米,总面积1287平方米,高约5米,土色黑灰,上植有柏树数株。保存基本完好。1976年春,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曾在遗址的西侧试掘,开了一个25平方米的探方,出土了大量的各时期陶器残片。从这些标本看,龙山时期的遗物有泥质方格纹灰陶罐、凿形鼎足、器盖、釜、罍、陶纺轮、石镰;商周有夹砂粗绳纹袋状鬲足、夹砂细砂红陶罐、夹砂细砂灰陶缶、甗、罐……[详细] |
![]() | 恤养院旧址,2006年12月7日被列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恤养院旧址位于烟台市牟平区东楼路39号,现为无线电一厂厂址。烟台恤养院自1929年世界红十字会烟台分会开始筹办。建有砖石结构的四层楼房三座,三层楼房两座,系中西合璧式的学校建筑。分为东、西两院,垣墙以东属家务部,为女孤儿和婴儿部分。西院则为教养部,全部为男孤儿所用。中门四扇大门上前后两面分别镌有“整齐严肃、庄重端正”8个大字。整个恤养院旧址的建设,从1929年始建,1932年冬竣工。历程世界红十字会烟台分会成立于1925年,1926年3月正式开幕,首任会长是澹台玉田。1929年筹建孤儿院,1930年春正……[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