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周社山头遗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五都,社山头文化遗址距今约有5000多年,属典型台地遗址,面积约1.1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3.3米,分七层。1983年至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先后被3次发掘,共出土文物2000多件。其中,两只完整的瓷,朝天式流口,空心肥袋足,饰有凸旋纹,流口由平而扁逐渐朝上捏成鸟喙形,是我国目前出土最大最完好的瓷,也是我国最古老的瓷,即由陶到瓷过渡时期的原始瓷。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总平巷是安源煤矿一个总的井口,里面有东平巷和西平巷,矿井是平巷,故称总平巷。井口上方的徽帜是由斧头和铁锤组成,斧头代表井下工人,铁锤代表机械工人。井口两旁的亭子是当年监工用来专门检查工人的。1921年秋,毛泽东来安源考察,曾七次从这里到矿井与工人接触。李立三、-在安源工作期间也多次下矿井考察。1922年9月,这里是工人-斗争的重要场所。总平巷现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电视剧《毛泽东去安源》中多次再现了“总平巷”场景。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安源煤矿总平巷矿井口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境内……[详细] |
![]() | 时代:战国界埠粮仓遗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界埠镇袁家村,遗址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经科学发掘,初步查明了其中两栋粮仓的结构和规模,平面呈长方形,长61.5米,宽11米。其规模之大,为江南仅有,国内罕见,是战国时期最大规模的粮仓。该粮仓遗址地处赣江边上,它较好地解决了防水防霉等技术难题,因而具有很高的科技研究价值,对于研究江西乃至全国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尤其是粮食生产、运输、中转、仓储管理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对古粮仓进行了试掘,在试掘区内查明了两栋粮仓的结构和规模。粮仓平面呈长方形,长约61.5米、宽约11米,坐东朝西。粮仓内发掘出大量炭化粳米和战国铁斧。数量惊……[详细] |
![]() | 美孚洋行旧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滨江路77号,1986年被列为九江市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以“九江美孚公司旧址”之名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美孚洋行旧址及相关建筑共有四处单体建筑,分别是美孚洋行旧址、美孚油库旧址、美孚油库办公楼旧址和美孚别墅旧址,其功能的完整性和保存的完好程度在国内同类建筑中都不多见。这些建筑反映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建筑古典复兴的思潮,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详细] |
![]() | 罗田岩石刻 罗田岩石刻是于江西省于都县县城贡江南岸楂林村罗田岩景区内一处,重要的人文景点,据文献记载,在罗田岩四周约2平方公里的悬崖峭壁上分布着唐宋以来历代名人题刻100多品。但因年代久远,不少石刻风化、剥落,加上“文革”期间又人为破坏,现能辨认、保护较好的只有57品。主要分布在寺东悬崖和观善岩悬崖上。寺东悬崖上能分辨的有15品,宋代石刻最多,目前发现最早的石刻宋皇祜三年(1051年)石刻,就在这里悬崖上。……[详细] |
![]() | 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位于江西靖安县水口乡水口村李家自然村,2006年12月30日发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07年1月6日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靖安县博物馆正式发掘。李洲坳东周墓葬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埋葬棺木最多的一坑多棺形墓葬。墓葬形制奇特,埋葬风格独具特点,为全国仅见。出土的丝织品文物,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数量最多的丝织品,其中的染色织锦服饰,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服装,可以改写中国纺织织造历史和文化史。……[详细] |
![]() | 南窑遗址位于景德镇市乐平市接渡南窑村东北面。遗址的考古发掘获评“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研究表明南窑烧造历史悠久,距今有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是瓷都景德镇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窑业遗存,对探索瓷都景德镇早期窑业的技术源流、传播与影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不仅填补了景德镇地区唐代瓷窑遗存的空白,而且把瓷都景德镇的制瓷历史向前推进了200年,是瓷都景德镇“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先声,为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019年,南窑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乐平市接渡镇南窑村开放信息:开放……[详细] |
![]() | 上饶县应家乡龚氏宗祠两牌楼及石刻浣纱记位于应家乡安坑村,在龚氏宗祠后门西侧两块各长3.2米、宽1.7米的大青石板上,刻有昆腔传统剧目《浣纱记》。据《龚氏宗谱》记载,该石刻刻于明末。石雕共刻有人物240个、战马18匹、纨扇10对、案桌10张,还有刀、枪、剑等道具,刻工严谨,造型生动,神形兼备。经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该石刻是研究中国戏剧历史和戏剧表演艺术极其珍贵的资料,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保存价值。……[详细] |
![]() | 蟠龙岗“明园”明代建筑群有七栋主体建筑,均为明代中晚期民俗建筑遗存。建筑群于1979年11月迁建,1987年竣工,建筑占地总面积2649平方米。七栋明代民俗建筑遗存时代风格突出,地方特色鲜明,建筑类型有闾门、宗祠和民居。有关专家评价,蟠龙岗“明园”明代建筑群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珍贵的艺术价值,是我国古民居易地保护并采取较大规模的群体性组合的一个最早的成功例子,值得推广。……[详细] |
![]() |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牛角坡52号。原为湖北同乡会会址,1922年5月1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租用此地,安源路矿工人大-指挥部也设在此处。1922年,由毛泽东领导的湘区委员会派李立三、蒋先云到安源地区开展工人运动,同年3月,成立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筹备委员会,5月1日俱乐部正式成立,李立三、-先后担任俱乐部主任,并建立党团组织和工人纠灿谟。因为路矿当局长期拖欠工人工资并压迫工会,9月14日俱乐部领导路矿工人17000多人举行大罢工(即著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并取得了胜利,使当局接受了工人提出的各项谈判条件。1923年,安源矿工集资兴建了一所新俱乐部,俱乐部各机构也迁……[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