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日本领事馆旧址坐落于鹿礁路24、26、28号,旧址包括领事馆及-本部3座建筑。1874年,日本政府派“台湾总督”率陆军少佐来鼓浪屿筹建领事馆,办公地暂设于日本在鼓浪屿的大和俱乐部内。1896年3月,日本领事上野专一正式在鹿礁路兴建馆舍,1898年竣工落成。1915年,日本领馆在馆内附设了警所。1928年,日本领事在馆舍右侧增建两幢楼房作为-本部,内设刑讯室和监狱。从1928年至1945年期间,-署的地下监狱内曾关押过无数爱国者和无辜百姓。建筑特点日本领事馆: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930平方米。地上二层,地下一层。砖木结构,平面呈前廊式布局,拱券宽廊,为仿英国维多利亚式别墅建筑。墙体勒脚下为花岗岩……[详细]
  采陔公祠位于连城县庙前镇庙上村,年代为清。简介:建于清代,坐南向北,占地面积约4865平方米,建筑面积4311平方米。公祠前落为斯馨堂、后落为聚欢堂。斯馨堂由门坪、门楼、门头房,院坪、石构牌楼、下厅、上厅及两侧横屋组成;聚欢堂由门坪、门楼、门头房、围屋、院坪、下厅、中厅、上厅及两侧横屋组成。建筑做工考究,雕饰精美。保护范围:四周围墙各向外延伸10米。2018年,采陔公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采陔公祠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建瓯孔庙建瓯孔庙位于建瓯市城区东北隅的孔庙,始建于宋神宗年间(1068-1078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这个拥地10亩有余的庙宇有棂星门、步云桥、伴池、前殿、大成殿、明伦堂、藏经阁、崇圣祠等建筑10余处。这些建筑均仿山东曲阜孔庙的建制,分三进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长达800米的中轴线上。庙的周围筑有高墙,配以门坊,黄瓦红垣,金碧辉煌。虽说比不上山东曲阜孔庙,但也确实是八闽府级孔庙之冠。明太师杨荣曾誉此为“东南伟观”。……[详细]
  大田县地处八闽中心,东与德化毗邻,南与永春、漳平接壤,西同永安、三元衔接,北靠三明、沙县,东北与尤溪交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多文化交流、碰撞、衍生、传播,成为历史文化交汇中心和中转站。由于大田特殊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促使元、明时期的先民们夯筑具特色土堡,以抗击匪寇,此类建筑受到了海内外的密切关注。大田土堡始于宋元时期,盛行于明清时期,其建筑风格的唯一性、构筑体系的独特性、整体保存的完整性、环境风貌的原真性、成组聚集的区域性、建筑艺术的合理性、抗争自保的社会性均独具闽中特色,极具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大田土堡区别于闽西、闽南的土楼,江西赣南的围屋,广东的围拢屋和碉楼,四川、西藏的碉房,是一种土生……[详细]
  建窑遗址位于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是宋代福建烧造黑釉茶盏的著名窑场。窑址有芦花坪、牛皮仑、大路后山、营长乾等处,遗物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窑烧造的瓷器品种有青釉瓷器、黑釉瓷器,以黑釉瓷器为主。黑釉瓷器又以兔毫盏为主,是宋代最佳“斗茶”用具之一。此外,还有油滴、鹧鸪斑、曜变等釉。均是宋代黑釉瓷器的代表作。建窑黑釉瓷盖一度曾是贡品,受到宫廷青睐,并还流传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当地人民欢迎,在中外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地位。(国家文物局)……[详细]
  林工忠平王祖殿 林公忠平王祖殿位于周宁县玛坑乡杉洋村村尾。相传,林公原名林亘,生于宋宁宗庆元3年(1198年),其威猛善战,悬瓶济世,除兽安民,还会斩妖除魔。在闽东民间,林公是百姓心中的保护神,与妈祖、陈靖姑同为民间三大信仰。宋度宗咸淳5年(1270年)林公逝世,当地百姓盖白马塔纪念他。明成化7年(1466年),宋宪宗帝敕封林公为“杉洋感应林公忠平候王”。明正德8年(1514年)始建林公宫,至今仍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且保存完好。……[详细]
  天主堂坐落于鹿礁路34号。1842年,西班牙天主教会来厦门传教,初在鼓浪屿田尾租民房设礼拜堂,后迁入鹿礁路西班牙领事馆内。1858年后,西班牙天主教会先后在厦门磁安路兴建天主堂及主教署各一座。1917年,主教马守仁在鼓浪屿西班牙领事馆旁兴建了鼓浪屿天主堂,并将主教署迁至鼓浪屿。时厦门天主教教区管辖范围包括闽南、闽西及闽中25个县。建筑特点该建筑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西班牙建筑师设计。教堂坐西北朝东南,建筑面积232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平面布局前为方形,中部长方形,后部半圆形。前部为钟楼,共三层,一层为入口,二层为歌经楼,三层为钟塔。中、后部单层,中为礼拜大厅,后为祭台。大厅内两排列柱纵分,柱间设……[详细]
  时代:明地址:中国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水北街镇曹村西北侧约两公里的山坳中云峰寺位于浦城县水北街镇曹村北面约二公里的山坳中,四周群山环抱,风景秀丽。云峰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当年被唐太宗李世民御封为“安禅奉佛祝圣道场”。宋、明、清历代均有重修,现存大殿建筑重修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完整保存了明代建筑原构,是寺内文物价值最高的建筑。大殿坐南朝北,重檐歇山顶,高11.6米;面阔三间9.89米;进深四间10.88米,占地面积171.94平方米。大殿的大木构架属殿阁式抬梁造,为前后七檩,殿身分心槽加副阶周匝类型。同时大殿之中还有许多唐、宋时期的建筑手法的遗留。如在阑殿,柱头之上置普柏枋,普柏枋上放栌……[详细]
  坂埔古厝位于南安英都镇良山村。13幢清代中叶的红砖古大厝,静静地守候在山间,向世人展示着几百年前最具传统风味的农村样子……名为“顶点金”的古厝,棋盘式的建筑、五开间的大厝处处精致,砖厅石埕、光厅暗房,砖雕、石雕、木雕样样都有,柱子上依旧保留着清朝时期留下的对联,大厅对称的内十二扇红窗看似一样,却尽是不同的花纹,“出砖入石”工艺更是令人叹为观止。2019年10月7日,坂埔古厝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时代:宋至明中村窑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回瑶果场。通过调查资料可知,窑址分布于十余座山岗坡地上,有大小龙窑数十座,面积数十万平方米。由于三明市饮水工程建设需要,1993~1994年对中村窑址中的草寮后山窑址进行了两次较全面的发掘,揭露出较完整的龙窑、陶洗池、制坯作坊、神龛等重要遗迹。中村窑址以烧造青白瓷为主,兼烧酱黑釉器,极少青瓷器。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芳联堡,又名芳联堂,位于大田县许思坑村,是大田县现存古堡之一,规模较大。,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共有房间160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北朝南,有三明土堡群中唯一的双重外凸碉式角楼,属前方后圆殿堂式土堡,平面讲究对称、建筑风格独具匠心、生活功能区分明、防御功能强大、装饰艺术精美、建筑风水讲究,显示出了古代民俗建筑的独特技艺。整个土堡分二十二栋组成,房间总计160间。堡后呈半圆形;前为二层,其他三面为三层;底层共48间,左右共设三门,两边各一角楼。外围墙体石基厚达2.3米,土堡二层走廊长达230米,围墙共有40余个窗口,可凭窗自卫和通风;内有水井、粮仓、猪……[详细]
  安良堡位于桃源镇东坂畲族村,始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当地熊氏先民为了防范盗匪的骚扰,在坡度陡高的大山余脉上建设的抵御性营垒住居。这里有清代古民居建筑“巫大夫第”,天闻殿、祖源殿、龙源宫、安坤桥、田一俊书堂等道教和民间信仰场所,有千年水杉、数百年历史的红豆杉和大片青翠的竹林,还有竹林庙会、过火砖等民俗活动。……[详细]
  时代:明至清地址: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水门乡半岭村东300米。观音亭俗称官路亭、半岭亭。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寨堡依山势,沿东北方向筑寨墙,用条石和乱毛石砌筑。残墙尚存118米长,高5.4米。只设东寨门,门楣石刻楷书“观音亭寨”4字,每字2尺见方。亭门外,竖有16块碑刻。清代福宁总兵曾派士兵在此驻守。1986年,霞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湄屿潮音景区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地处湄洲岛最北端。因其独特的风蚀、海蚀地貌,在潮汐浪涌作用下,如管弦细响、似钟鼓齐鸣而得名。“自古宫商传水乐,几如风雨作龙吟”,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篇。这里三面临海,山峦起伏,层林叠翠。园内有1亿多年的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辉绿岩等,经过长期的风涛剥蚀,形成飞鹰岩、群仙赴会、海马望月、少女戏狗等20多处海蚀奇观。地址:莆田市秀屿区湄洲镇湄洲岛类型:地质地貌岛屿/半岛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无需门票。……[详细]
  元妙观三清殿,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办事处英龙居委会梅园路东路391号,是道教玄妙观建筑群遗存下来的一座宋代古建筑。现存三清殿、三门、东岳殿、五帝庙、西岳殿、五显庙、文昌三代祠、福神殿等,占地面积6168平方米,建筑面积3587平方米。三清殿古建筑系重檐歇山顶,坐北朝南。原先面阔五间,后代扩建为七间,进深五间。元妙观三清殿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魁星岩摩崖造像又称魁星岩西方三圣造像,位于泉州市永春县石鼓镇桃场社区魁星山的崖壁上,雕于南宋。依天然巨石琢高浮雕立佛三尊,中为阿弥陀佛,左为大势至菩萨(即弥陀之右),右为观音大士(即弥陀之左),均赤足立于莲台上,通高3.4米。造像雕工精湛,线条流畅,造型优美,是研究宋代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贵资料。2019年10月7日,魁星岩摩崖造像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位于太华镇小华村,始建于清咸丰丁已年(1857年),共3层,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处在动荡不安社会中的人们,非常渴望国泰民安的景象,建堡时取名“泰安堡”,寓意“国泰民安”之意。此堡的三重堡门、三个大小相间的碉式角楼、中天井为最大特色,含有土楼的一些建筑元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谢姓民居,又名瑞云楼,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坐北朝南,内包外联式生土夯筑方围土楼。分前、后主楼二部分,占地面积2526.71平方米。前楼2层,高6米,设大门3;后楼4层,高13米,设大门3。该楼墙厚0.55米,前后楼由2侧门相连,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前楼大门、天井、侧道、后楼大门、廊道、天井、中堂、后楼祖堂。全楼共有房间126、祖堂1、厅堂44、水井6、楼梯6。楼内装饰别致,庭院分隔有序,是区内现存最华丽、最完善的方围土楼。保存基本完整。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列宁台位于龙岩市上杭县才溪镇。列宁台是才溪人民于1930年4月为纪念列宁诞辰60周年在才溪马道坝建造的。才溪区、乡苏维埃政府常在这里召开群众大会,进行政治宣传活动和欢送参军参战的工农子弟兵。1934年11月,国民党军队-复辟,列宁台遭到破坏。解放后,福建省政府拨款维修,恢复了原貌。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位于建设镇建国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因形如落地琵琶而得名。土堡族人游氏祖先信奉儒释教道,故将土堡建成含有宗教色彩的琵琶形。该堡由堡前代表琵琶琴弦的小溪沟、高石墙高夯土的厚实堡墙、石垒坚实的门洞、畅通无阻的跑马道、应急的逃生窗、三圣祠、观音阁、中、后楼等组成,是典型的依山形、重风水、喜宗教的异形土堡,全国仅此一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