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体现南京南朝古都神韵的艺术瑰宝——南朝陵墓石刻,在江苏省内共有32处,其中南京地区有19处,分布在江宁、栖霞等处,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约1500年,19处陵墓石刻中,帝陵共3处,另有失考墓7处。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石刻距陵墓约千米左右,一般都包括镇墓神兽、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几种。镇墓神兽分双角天禄、独角麒麟与无角辟邪三种,形态基本相似,均体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张齿露,目含凶光,腹部两侧刻有双翼,四足前后交错,神态威猛庄严。天禄与麒麟仅限用于帝陵,辟邪则专用于王侯墓前。位于栖霞区狮子冲陈文帝陈倩永宁陵前的天禄、麒麟,是帝陵石兽的代表作。它们相向而立,造型矫健灵活,雕刻手法细致圆熟……[详细] |
![]() | 导游应天府的正南门——中华门,古称聚宝门,是南京城墙上最大的一座城门,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座城堡。瓮城工程雄伟,结构复杂,城分两层,门有四重,建有27个藏兵洞,能藏兵3000。它是我国最大的瓮城,现设有瓮城历史陈列室。南京城墙全长33.5公里,高度为12米以上,厚7.62米至12.19米。城以花岗石为基,巨砖为墙,每砖侧石均有造砖者的府县官衙和年月日,规格一致,筑成时用石灰、桐油、糯米汁混合夹浆,十分坚固,屹立数百年,巍然无恙。城墙上有碉堡2000座,城门24个。保存比较好的有城南中华门、西北挹江门、城东北玄武门、城东的中山门等。交通游2、游4、2、16、26、33、49、88、101、102、1……[详细] |
![]() | 舍利塔位于栖霞寺藏经楼南侧。相传隋文帝曾遇神尼,得舍利数百颗。登基后有意重兴佛法,乃两次下诏,要天下八十三州各选一有山水之寺或清静寺院建舍利塔。并派高僧等分道将舍利子送往各地置于塔。特诏令首先送往蒋州(隋时南京为蒋州)栖霞寺,舍利塔由此而建。隋时,原塔系一座木塔(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建成),因岁月剥蚀而毁。至南唐时,佛教又兴,南唐杰出文化名人高越和林仁肇主持重修栖霞寺时兴工重建,成为今日仿木结构的石塔。高越为之写了《舍利塔记》一卷。死后亦埋葬在寺院山外的坡地上。舍利塔系石塔,规模虽不大,但造工十分精致,由各种不同形状的石灰岩与大理石相结合垒砌而成。其结构采取先制就所需石料配件,然后接……[详细] |
![]() | 南京太平天国壁画南京太平天国壁画位于汉中门附近堂子街88号一座古宅,太平天国时壁画比较盛行,每攻下一城一县,都在墙、门、梁、枋上作画。这座建筑第三进的墙壁与屏风门和第五进的木板壁与门楣上,保留下来18幅墨迹清晰、色彩艳丽的壁画,经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鉴定,确认为太平天国时期的艺术作品。太平天国壁画存于绩溪县旺川村曹氏支祠(九思堂)共七幅。内容为攻城、进军、神怪故事、俚歌、题字等。其中一幅主画称《攻城胜利图》,长2米、宽1.5米。据考证,是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二月二十日太平军首次攻克旌德县城的-。壁画如实地再现旌德县城特点。壁画之内容:城西北两面负山,北门外有七级浮屠。城内有孔庙、文昌阁……[详细] |
![]() | 普哈丁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伊斯兰教先贤古墓。俗称“回回堂”,亦名“巴巴窑”。在今扬州市解放桥南堍、运河东岸回回堂内。据传,普哈丁系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女婿阿里支系第16世裔孙。南宋咸淳年间(公元1265年—1274年)来扬州传教,德祜元年(公元1275年)7月20日病逝于由天津南下的舟中。遵其嘱葬于扬州城东古运河畔高岗。墓园原是专为安葬普哈丁的,后又陆续安葬了一些阿拉伯人。墓园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初建于公元十三世纪的我国南宋时期,明永乐皇帝视墓园为国宝,下诏予以保护。清政府也对墓亭进行了多次修建,亭壁上还嵌有光绪三十四年重修墓园时建立的“先贤历史记略碑”,碑文用汉字刻定,简要……[详细] |
![]() |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扬州老城区及西北郊,为隋、唐、宋时期扬州城池遗址,面积约16平方公里。扬州历代城池相互叠压,隋、唐、宋城遗址保存相对较好。1987年以来,经过科学、系统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基本查清了隋、唐、宋扬州城遗址的规模、布局、建城年代及其沿革关系。隋代扬州城位于蜀冈之上平山乡,系利用汉广陵城基础修筑而成,由隋江都宫城、东城组成,另毗邻蜀冈可能存有罗城。江都宫城平面近方形,地表以下夯土墙体保存高度达4米,周长5.1公里,面积约1.8平方公里。南城墙西起观音山向东至董庄,西城墙由观音山向北至堡城村西河湾,北城墙由西河湾向东经李家庄再折向至杨家庄,东城墙界址未探明。东城平面呈不规……[详细] |
![]() | 瑞光塔是位于苏州盘门内的一座宋代古塔。始建于247年(东吴孙权赤乌十年),13层。宋代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重建时改为7层8面。高约43米。瑞光寺塔习称瑞光塔,位于城西南盘门内,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瑞光寺初名普济禅院,据志书记载为三国吴赤乌四年(241年)孙权为迎接西域康居国僧人性康而建。十年,孙权为报母恩又建十三层舍利塔于寺中。而根据先后在塔内发现的宝幢木函、佛经、石佛、石础、塔砖等文物上的纪年文字,与塔的平面、结构、外观综合考证,今塔系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至天圣八年(1030年)所建,当时佛寺名为瑞光禅院。寺院里历经毁……[详细] |
![]() | 环秀山庄,原为唐末吴越王钱元璙的金谷园故址,宋代文学家朱长文在此设药圃,明万历年间为大学士申时住宅,清代相继为蒋楫、毕沅、孙士毅所有,辟为家宅。道光年间,改称环秀山庄。环秀山庄今为苏州刺绣研究所,19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一座以假山为主的古典园林,假山和房屋面积约占全园四分之三,水面占四分之一,园西北部为精巧的石壁,北部是临水的“补秋山房”,东北部为“半潭秋水一房山亭”。叠山大师戈裕良在园中叠有的一座假山,为园中瑰宝,环绣山庄因其而名声大增。园林大师陈从周称:“环秀山庄假山允称上选,叠山之法具备。造园者不见此山,正如学诗者未见李杜,诚占我国园林史上重要一页。环秀山……[详细] |
![]() | 孔望山摩崖造像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南2公里的孔望山南麓西端。相传孔子曾登临此山以望东海,故名孔望山。依山岩的自然形势,共雕刻出1贴躯各种形态的造像。分成13个组体,刻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峭崖上。最大的图像高1.54米,最小的头像仅10厘米。历史沿革造像群的题材,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古圣贤遗像”,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认为是“诸贤摩崖像”,《汉代画像全集》认为是“人事起居”,还有人认为是“士大夫阶层的人物和武士”,或“供人作乐的被剥削者”。1980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史树青首次指出有佛教内容。概括起来约有三方面内容:一曰佛教造像。像群中有高肉髻、顶光、莲花、施无……[详细] |
![]() | 将军崖岩画镌刻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南郊锦屏山马耳峰的西崖上。马耳峰西崖的形状为椭圆形,长22米、宽15米,面积约330米,表面稍凸,岩石呈黑色。将军崖岩画发现于1979年,刻画在将军岩西崖的坡面上,画面高20余米,宽11米左右,以敲凿、磨刻手法刻于平整黑亮岩石上。岩画分三组,在三组的中心位置,矗立着三块脱离山林的自然巨石,石面分布着对称的圆窗图案,窗径在3~7厘米之间。第一组位于西部,在长4米、宽2.8米的范围内,雕刻有类似人面的图案十幅,类似兽面的图案两幅,类似草或禾苗的图案十三幅,还有九个符号不识其意;第二组位于遗迹南侧,长8米、宽6米,这组岩画中有的类似兽面,但无轮廓,只有眼、鼻、口等,其……[详细] |
![]() | 先蚕祠AA ![]() 时代:清地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五龙路口在古代,蚕神有着重要的地位,汉族劳动人民为了向蚕神表示敬仰,并表达蚕农对来年丰收的美好希冀,所以蚕农们对蚕神进行祭祀,并衍生出许多风俗。先蚕祠是汉族古典庙堂式建筑,正面门楼飞檐斗拱,气势轩昂。旁侧是八字形清水砖壁,朴素雅洁,再前过栅门是小广场,原是香客集散处。三座拱门正中竖匾为祠名,两侧上方分别书写“织云”和“绣锦”是为当年盛泽丝绸业繁荣的写照。过门楼不远就是戏楼,戏楼两侧与厢楼相通,戏台朝北,下面的石板广场延至正殿前,场地开阔,可容万人。正殿雄伟高敞,供奉中中华民族人方始祖轩辕、神农和嫘祖三座塑像,各位都知道轩辕就是黄帝,神农是我国的农业祖先……[详细] |
![]() |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批1982年2月太平天国天王府1853年南京市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292号。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一带在明朝时曾为汉王府,清朝时为两江总督衙门所在地。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之后就定都于南京,改称天京,并在两江总督府衙旧址的基础上,修建宫室,作为天王洪秀全的王府。1951年,在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一百周年之际,由郭沫若题写碑文的“太平天国起义一百周年纪念碑”,立于天王府的照壁前,供游人缅怀凭吊。太平天国天王府是太平天国的宏伟建筑,规模极大,周围十余里,重墙两道,每道围墙都高达二丈多高。建筑分外城、内城两部分,两城分别名为“-”和“金龙城”。-的正……[详细] |
![]() | 寄畅园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东麓惠山横街的锡惠公园内。寄畅园又名“秦园”,园址在元朝时曾为二间僧舍,名“南隐”、“沤寓”。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得之,并在原僧舍的基址上进行扩建,垒山凿池,移种花木,营建别墅,辟为园,取名为“凤谷行窝”。秦金死后,园为其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继承。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秦瀚加以修葺,并改称“凤谷山庄”。秦梁卒后,园改属其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秦耀所有。秦耀系东林党人,万历十九年(1591年),秦耀因其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归乡,回无锡后,因朝政失意,罢官回乡,心情郁闷,所以就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改园名为“寄畅……[详细] |
![]() |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于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长690公里,约占大运河总长的五分之二。从北到南依次流经: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无锡市、苏州市8市,分为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三段。淮安以北为中运河段、淮安至扬州为里运河段、镇江以南为江南运河段。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北起苏锡两市交界的望亭沙墩港,南至苏嘉两市交界的油车墩,全长82.35公里,占江南运河(208公里)的40%。可分为西、中、南三段,西段自望亭的五七桥至枫桥,称为苏锡段,河线顺直,水流偏东西走向,长约18公里;中段原自枫桥经绕苏州古城阊、胥、盘三门外的闹市区,穿觅渡桥南下宝带桥,称为市河段,河线弯曲,……[详细] |
![]() | 东山雕花楼(春在楼)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紫金路58号。雕花楼,是这座宅院的俗称,它的正名为“春在楼”,因宅院座西向东,大门朝东开设,故取“向阳门第春常在”之意而命名。宅院面积5500多平方米,有照壁、门楼、前楼、后楼、附房等建筑组成,并呈纵轴线对称布列。前、后楼之间,有厢房和回廊联结,成走马楼形式。主楼三层,设计者充分考虑到天井和主楼的采光与通风,三楼收身两檩而呈“假三楼形式”,显得尤为科学。主楼设有中式和西式客厅。中式客厅采用传统风格,有鹤颈椽卷棚轩顶,立屏风,配红木条几及靠椅。西式客厅枭混线泥幔顶,镶红、橙、黄、绿、蓝五色玻璃隔扇,门窗均按西洋做法,厅内设沙发茶几。以便楼主按不同身份、不……[详细] |
![]() | 南京浦口火车站南京浦口火车站又称南京北站,为上海铁路局区段站和南京铁路分局一等直属站。于1911年建成通车,车站地处南京长江北岸和宁连、宁通高速公路,312、104国道相连,与南京港二、三公司相邻,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在中国近代史上,浦口火车站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地名,宋教仁遇刺、孙中山灵柩运达南京、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朱自清《背影》中的镜头皆发生于此,具有独特的民国特色,蕴含着深厚的民国历史底蕴。近年来逐渐成为以民国为背景的电影及电视剧的重要外景基地。热播一时的《情深深雨蒙蒙》、大制作《国歌》等均在此拍摄过大量场景。车站下辖的货客车间、浦镇站、梅桂营站、林场站、永宁镇站、东葛站,以及经济开发公……[详细] |
![]() | 国立美术陈列馆旧址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266号,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今江苏省美术馆的前身,于1936年建成,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美术馆,它代表着中国美术馆事业正式开始,1960年更名为江苏省美术馆并沿用至今。国立美术陈列馆曾经举办过很多影响力很大的展览,包括好几届全国美展以及各种国画、油画、版画的大展。1937年举办的“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从南京图书馆保存至今的《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专集》看,该展筹备会委员和审查委员艺术身份之显赫,参展艺术家作品分量之重,展览规模之大,在整个20世纪,没有一次美展能够超越。2018年11月24日,国立美术陈列馆旧址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详细] |
![]() | “千墩墩上塔层层,高入青霄碍野鹰。我欲登之四海,秋风病骨未堪胜”。这是明代正德时期,昆山的一任知县方豪登千灯秦峰塔后发出的感慨。秦峰塔,位于昆山千灯镇市河尚书浦西岸,塔为砖身木檐楼阁式,方形七层,总高度为39.5米。每层绕有腰檐、平座,塔顶部设有塔刹。塔刹以覆钵、承露盘、五重环“相轮”及“宝瓶”组成,均为铁制,高7米,重近3吨。塔刹顶端四根“浪风索”同塔顶层的四翘角紧紧相连,牢牢稳住整个塔身的重心。秦峰塔,外为方形,内壁底层为八角形,二至七层同为方室,各层的高度和平面逐层收缩。塔内设有楼板木梯,可登至顶层,每层四面均设有壶门,可探身塔外,远眺四周风景。该塔原属波若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详细] |
![]() | 学政试院时代:清地址: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泰州的“学政试院”,也就是过去考秀才的场所。试院为一大的古建筑群,大门前有一座青砖砌成的高大照壁,“学政试院”四个端庄厚重的金色大字在阳光下更外夺目。灿灿的光辉,仿佛是千年前的儒家思想仍在闪耀它的光辉;照壁背面是青石浮雕《观榜图》细细看来有趣极了,榜前簇拥的观榜者,有老有少,他们在寻找着自己或他人的名字。不用说,笑逐颜开者定是那金榜题名的人,而名落孙山者则显出垂头丧气的样子。更有意思的是农家的小狗和大白鹅也大摇大摆在这观榜的人流中,乡土气息呼之欲出;广场东西两侧耸立着四柱三门的东西辕门,门额上分别刻有“腾蛟起凤”和“紫电青霜”我虽不知道它的用意何在,但我……[详细] |
![]() | 栖霞山千佛崖石窟是南京唯一的一处六朝佛教石刻遗迹。栖霞山千佛崖位于栖霞山纱帽峰到虎山峰的山崖上。栖霞千佛崖造像始于南齐。相传当年明僧绍舍宅入寺后曾梦见栖霞西峰石壁有如来佛光彩,乃立志在此岩壁上开凿佛像,不料未及实施而终。其子临沂令明仲璋为实现父亲遗愿,出资鸠工,与法度禅师一起于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在西峰石壁上开凿佛龛镌刻佛像,即千佛崖上无量殿。无量殿的大佛造像设计人为齐梁时期建康著名的高僧僧佑(445-518年),无量寿佛像坐身高三丈一尺五寸,总高近4丈。观音、势至两菩萨之像分侍左右两侧,各高三丈三尺,这三尊佛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因此该龛又称为三圣殿,俗称大佛阁。这三尊大佛和菩萨,体形巨……[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