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会会址建筑面积679平方米,始建于1935年,原为伪满洲国陆军兴安军官学校礼堂。1947年4月23日至5月1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这里召开;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于此成立,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诞生地。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该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察汗不浪古城,古城规模较大,四面城墙都保存很好,平面呈长方形,方向为1550,南北长666米,东西宽636米,墙体基宽约20米,顶宽约6米,高约3米。东、南、西三面各有一座城门,无瓮城。2006年9月6日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是内蒙古自治区级(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阴山岩画阴山岩画位于磴口县沙金苏木境内。大都是由原始部落和匈奴、敕勒、突厥、党项、蒙古等各族猎人和游牧人刻磨在山岩上的石岩画。最早产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据专家考证,此处共发现一万余幅,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画廊之一。东西绵延千里的阴山山脉,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南部,它的南北草原广阔,气候条件宜人,是一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我国北方许多游牧民族,诸如:北狄、匈奴、鲜卑、突厥、回鹘(纥)、敕勒、党项、契丹、鬼方、山戎、蒙古等都有相继在这里生活过,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近年来,在阴山山脉西段狼山地区。发现了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灿烂古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岩画。岩画,顾名思义就是雕凿或绘画在岩石上的图像……[详细] |
![]() | 时代:旧石器蘑菇山北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1980年6月,考古发现有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石器,是研究大窑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依据。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马架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锡伯河北岸牛家营子镇,为新石器时代至周朝的文化遗址,是研究兴隆洼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城子山山城位于敖汉旗萨力巴乡哈拉沟村东南4公里的东山上,与玛尼罕乡交界处。因山之顶部有石砌围墙如城,故名“城子山”,山城之西北3公里处是萨仁诺尔月芽湖旅游区,东北10公里是辽代降圣州佛塔,南与旗政府所在地——新惠镇仅30公里。山城所在的主峰是松辽平原南缘海拔最高的山峰,其邻近山头环绕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般的遗址,以城子山为中心,形成了一个15平方公里的人文和山水风光旅游区。城子山山城为椭圆长方形,平面呈不规则的“亚”字形。城北、东、西三面略呈圆形,南侧略呈长方形,城顶地势较平,西北略高,东南略低,主梁总长2.2公里,呈西北至东南走向,西侧有7道山梁,东侧有3道山梁均与主梁相接,最宽约3公里,山……[详细] |
![]() | 时代:夏至商尹家店山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是夏朝至商朝的文化遗址,是研究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架子山遗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西北,是由架子山、大山前、城子顶等组成的大型聚落遗址群。分布在兴隆山、尖山、王勃脊山、东架子山、西架子山、张凤岭等山上。在30平方公里范同内分布有33个典型遗址,其内涵主体是繁荣发展时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年代距今约为4000—3500年。2001年,国务院正式把架子山遗址群公布为全国(第5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象教寺位于兴源寺东侧,与兴源寺仅一墙之隔。始建于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通称“上仓”(“仓”意为公寓、寓所),是札萨克达-居住的地方和办公的场所。象教寺的建筑格局与兴源寺不同,山门在围墙内,为一进院落,是-跳布扎的场所,山门为三间歇山顶式建筑,辟三个门,中间为大,两侧为小。进山门便是跳布扎的广场,广场前靠近围墙处有一面硬山式八字影壁,高一丈余,东西长约十余丈,犹如一扇高大的屏风与山门遥相呼应。二进院落的迎面便是象教寺正殿,三间单檐歇山顶建筑,殿内主供一人高的弥勒佛像,故又称弥勒佛殿。正殿后面为一堵花墙,正中为一座垂花门,步入垂花门便是第三院落,迎面为五间硬山式建筑,即无量寿佛殿,是札萨克达……[详细] |
![]() | 巴彦乌拉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驻地巴彦托海镇西南约110公里辉苏木巴彦乌拉嘎查西,古城东墙紧靠一条已干涸的河岔,为蒙古汗国古城之一。古城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20万平方米。城墙由土夯筑而成,残高约1.5米。四面正中各有一城门,宽约18米,无瓮城,城墙外护城壕不明显。东门内砖铺路长200余米,宽6米。四角有角楼址,残高2.5米。城内建筑布局,从南门到北门呈一条中轴线,主要建筑均贯穿在这条中轴线上。最大建筑在中央,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2米,东西宽约40米,高约3米,其前方有长约10米、宽约20米的台阶。中间的建筑址正对中央的最大建筑,与其同在中轴线上,其间有青砖铺砌的甬道,中……[详细] |
![]() | 世界遗产秦长城在固阳县城正北8公里处,一条宛若游龙的长城横亘在群山之中,这就是世界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长城。秦长城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是秦大将蒙恬率军30万北抗匈奴而筑。后来汉武帝又派卫青进行过修复,故又称秦汉长城,距今已有2200余年。登城而望,群山巍峨,城障壮观,遥想始皇当年,狼烟四起,号角连天,一统天下,真是气度非凡。秦长城西自狼山西端,东至呼和浩特北郊。经武川县出大青山,在呼和浩特北郊红山口东侧根底村与战国赵长城相接。固阳境内秦长城横穿固阳中部3个镇,蜿蜒于色尔腾山北坡上,自西向东走向,长度约为85公里。秦长城建筑就地取材,在石料丰富的……[详细] |
![]() | 福缘寺位于库伦旗库伦镇。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庙建成后乾隆皇帝赐名福缘寺。福缘寺一连四重殿宇,由山门寺、诵经殿、佛殿和老爷庙组成。锡勒图库伦历史上虽然以-旗著称,但是原来没有-教的学塾(喇仓)。1926年始设却伊喇仓(哲学学塾),并在山门殿前整修一处进行出题辩论的场所。最初聘请寿困寺迈达里呼图克到库伦做伊喇仓的主持大-。1929年从土默特聘请一位-做主持大-。后由修学于西藏哲蚌寺的毕力根继任主持大-职务。福缘寺在主持大-之下设德木齐-一名辅佐管理寺庙事务。此外还有尼日巴、包伊达等执事-。却伊喇仓设立初期与福缘寺没有隶属关系。1928年福缘寺与却伊喇仓合并到一起,共有-121名。福缘寺与……[详细] |
![]() | 大甸子遗址位于敖汉旗宝国吐乡大甸子村东1公里的二级台地上。面积为7万平方米,属于4000年夏家店下层文化城址,城内有居住房址和宫殿遗址,墙外有围壕,围壕北侧外为墓葬区。1974年至1983年社科院、考古所进行4次考古发掘,清理墓葬804座,出土1200余件精彩无比的陶器、玉器、漆器、骨器、铜器、金器等,倒影出这座城址昔日的繁荣。专家们说大甸子城址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枢纽和中心地区之一,就赤峰乃至东北地区的范围内的同类文化遗存,尚未有超过大甸子者,这里既有生居的城址,又有死葬的营区,被称为“海内外孤篇”。死人的墓地反映了活人的社会,大甸子所发掘的各类人物墓葬,给我们复原了三、四千年间的这座城内所住……[详细] |
![]() | 缸瓦窑遗址位于中国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是中国辽代(公元916~1125年)的著名窑场之一。缸瓦窑创烧于辽代早期。窑址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文化堆积厚达1~4米。该窑以出产品种多样、并具有典型契丹游牧民族特点的瓷器而著称。缸瓦窑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契丹社会、文化、经济以及制瓷工艺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文物局)……[详细] |
![]() | 位于库伦旗库伦镇。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为藏汉混合式藏传佛教寺庙,面积7000余平方米。分东西两院,东院为-住所,现已不存;西院为寺庙,有山门、大殿、天王庙、罗汉庙等建筑。大殿为汉藏混合式建筑,面阔、进深各9间,殿内有64根朱漆沥金龙大柱,梁、枋、斗拱、门、窗均为木雕并彩绘,雕梁画栋,图案绚丽多彩。殿前有钟楼,鼓楼已毁。库伦旗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正式确定为政教合一的特别旗,称为锡埒图库伦扎萨克-旗,兴源寺就是最高的政教权力机构,锡埒图扎萨克-在此坐床。现已修复为宗教博物馆。旅游时间:可选择正月或七月去当地旅游。因兴源寺每年会举行盛大的法会4次,届时全旗大小-全部参加。正月和六月的十四、十五……[详细] |
![]() | 居延遗址分布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的境内。居延遗址指的是包括汉代张掖郡居延、肩水两都尉所辖边塞上的烽燧和塞墙等遗址在内的遗址群。边塞遗迹自东北斜向西南,全长约250公里,始建于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废弃于东汉末年。这条防线是汉通西域的交通要道和河西走廊的屏障,也起到了切断匈奴与羌联系的作用,在汉对匈奴的战略上也有特殊的意义。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曾对遗址作过考古调查,发现了10000多枚汉简。1972~1976年,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又对遗址作了复查,并发掘了破城子甲渠候宫遗址、甲渠第四燧遗址和肩水金关遗址,新获汉简20000余枚,这三处是三个不同类型的烽燧遗址,通过……[详细] |
![]() | 宝山墓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台乡宝山村西1.5公里,是辽代(公元916年-1125年)贵州墓;罕苏木墓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东南约30公里的古日板呼舒牧村东北的“裂缝山”南,为辽代耶律羽之家族墓地。 宝山墓群长方形茔园,面积达3400平方米,夯土筑围墙,东、南各设一门,有瓮城。茔园内有10余座墓,至少列为三排。其中1号墓壁画题记为天赞二年(公元923年),是已知时代最早的契丹贵族墓。1、2号墓室内饰有精美彩绘壁画,以高逸图、降真图、寄锦图、颂经图等为代表。画面布局较好,用笔简练流畅,纤毫入微。特别是画面中众多盛装女子,无论从神态还是服饰都可窥见唐和五代遗风,充分展……[详细] |
![]() | 原为喀喇沁中旗王府札萨克家族家庙,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政府西院。原系元臣济拉玛之后裔、喀喇沁部落蒙古王公的旗庙。为清代较著名的十大黄教寺庙之一。2013年5月3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2.2万平方米,原有14幢主建筑,8幢辅助建筑。--寺最前面是一座长30米、宽20米的月台、月台两侧竖立旗杆。月台后紧接天王殿,天王殿建在方形石台基之上,单檐悬山三开间,内供四大天王塑像。天王殿东有护神殿3间,单檐硬山式。天王殿后之东西两侧有重檐钟、鼓楼,楼基是2米高的方形雨石台基天王殿下北是站禅寺,建在长方形台基之上,重檐歇山式,8开间,内供八大金刚塑像。站禅寺后是0-……[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