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仁和区旅游

仁和区十大旅游景点

1、迤沙拉景区 AAAA
推荐1
迤沙拉景区
  迤沙拉村迤沙拉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自然村,素有“天下彝家第一村”之称,位于四川攀枝花南端金沙江畔的大山深处,居住着600余户人家,其中有400多户人家高度集中在一处小山坡上,修建着相似风格的苏皖民居木瓦房,错落有序,高墙深巷,仿佛置身于江南小镇。迤沙拉村至今约有600来年历史,是汉族与彝族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群体,既传承了古老彝族的民族特性,又融入了汉族的文化元素,现在这里居住着1500多人,有起、毛、纳、张四大姓,民间有“起家车轮子,毛家笔杆子,纳家包谷子,张家酒坛子”之说,据考证他们的祖先是明朝南京人,是“洪武开滇”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据当地提供的资料显示,明朝初期,朱元璋派兵30万远征云南,军队以南京人为主,另有部分江苏、江西、安徽人,后来明朝政府鼓励汉族士兵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并规定:娶了彝族妇女的,士兵改归彝族;娶了纳西妇女的,改归纳西族。迤沙拉彝族自然村落就这样一代代渐渐形成现在的规模。据介绍,迤沙拉村民居是苏皖民居与彝族民居的巧妙组合,是经过苏皖建筑师改造的彝族民居。生活在这……[详细]
推荐2
混撒拉旅游新村
  这里,曾经是一片秃岭。而今,村委会办公楼、芒果技术研究培训中心等漂亮建筑矗立村头;整齐排列的新村别墅镶嵌在万绿丛中;宽阔干净的水泥路蜿蜒延伸……这就是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村。混撒拉村以混撒拉水库为中心,由村委会出资补助农户,在中心村首批打造出5个农家乐,1处接待山庄,每天接待能力500人。同时,组织实施100户民族特色风貌民居打造,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新村建设中,混撒拉村依托芒果产业,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围绕混撒拉水库、大生地山坪塘、芒果产业,打造混撒拉山庄、农家乐,建造成产村共融、旅游发展的生态度假区。2012年,混撒拉村乡村游为当地带来200万元的收入。村党总支打算在基础设施建设好后,依托芒果产业和自然风光、原生态田园风貌,打造出连片发展、设施完备、特色突出的旅游村庄,让阳光变财富,将山乡变乐园。……[详细]
推荐3
板桥旅游新村
  在仁和区总发乡板桥旅游新村,大竹河水库成为该村最大的旅游资源。村里依托水库修建了观景亭、花园、观光道路等设施,形成了秀丽的亲水景观。板桥村党支部书记彭金成告诉记者,板桥旅游新村下一步准备打造水库旅游环线,开发骑游等特色项目。……[详细]
推荐4
立新旅游新村旅游景区
  立新旅游新村旅游景区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总发乡立新村。新村村支两委以创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力争让村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2017年对仅有的2户精准脱贫户危房进行了改造,现在村里已无特困户和危房户家庭,村民生活得到保障;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电入户率达100%,自来水、电视入户率达100%,村民生活得到改善。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传统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并不断转型升级,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花卉、苴却砚、土地流转等各种新业态不断涌现,为立新村产业兴旺繁荣奠定了基础。下一步,该村计划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网络推销当地的优质芒果及康养旅游,让村民过上更富裕的生活。……[详细]
推荐5
班庄旅游新村旅游景区
  班庄旅游新村位于仁和区大田镇,是仁和区重点打造的旅游新村之一。2012年7月,班庄村新村建设正式动工。今年年初,新村一期77套民居建成。班庄村有四个村民小组,388户农户,现在全村种植青皮软籽石榴面积达1870亩,年产石榴150万公斤。班庄正打造以石榴产业为依托,集瓜果采摘、生态休闲、阳光康养和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现代旅游新村。班庄旅游新村聚居区内还设游客接待中心、乡水人家酒店,周围农家乐遍布,还有极具本地特色的烧烤和中餐。“通过乡村旅游产业的培育,一产带动产,三产促进一产,项目区建成后,项目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将高出全区平均水平15%以上。”……[详细]
6、仁和公园 AA
推荐6
仁和公园
  仁和公园位于顺义城区南部,总占地面积22.77公顷,其中水面积0.92公顷,绿地率高达75%。该公园以原有杨树林为基础进行建设,以“园林街区,绿色生活”为理念,运用内“静”外“动”的空间设计手法,着力突出公园生态、文化、多彩、功能四大特色。同时,仁和公园还将具有顺义地方特色的“村名”、“潮白河”等元素融入公园设施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详细]
推荐7
鑫岛欢乐世界
  鑫岛欢乐世界是一座融“参与性、观赏性、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现代主题游乐公园。一期项目为大型陆地乐园,景区大门造型独特,大门建筑造型充分吸收了美国迪士尼主题公园的设计理念并结合本项目的特点,通过色彩斑斓的整体包装、丰富细腻的-元素、设计巧妙的建筑造型结合五光十色、美轮美奂的灯光效果,形成了项目的中心景观区,使游客置身于梦幻般的童话世界,形成了地标性的视线中心。激流勇进又称飞越亚马逊,它集水面漂流与高空滑行于一体,水道全长约106米。第一次提升高4.5米,第二次提升高14米,是第一提升站高度的三倍,游船慢慢提升到最高点后,顺滑道以10米/秒的速度快速下滑,冲起巨大的浪花。游船外观新颖,船内有很好的安全装置,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可以放心的去体验热情,还有那种历尽艰险后胜利返航的喜悦。乐园内的摩天轮高达100多米,一次性可以将三百多人送上高空。每个吊篮内均装有冷暖空调,舒适的六人透明吊箱带您进入一览无遗、极目天舒的蓝天之上。携亲朋,邀好友,坐在舒适透明的吊篮内,欣赏攀枝花美景,不论白天还是……[详细]
推荐8
大田会议会址
  大田会议会址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镇,现为攀枝花市武警教导队所在地,占地3750平方米,是攀枝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为拉姑林业局机关所在地,是1962年修建的林业局机关办公楼,四合院,砖木结构屋架、土坯墙,小青瓦屋面,白泥、白灰浆抹面起保护土坯墙和美观作用,为当时仁和区最好的建筑楼群。1964年9月9日,冶金、地质、铁道、交通、邮电、粮食等18个部委和云、贵、川三省的有关领导共计180余人在大田拉姑林业局机关办公楼召开现场联席会议,会议传达周恩来总理关于基地继续选点和进一步规划的指示并作出具体安排,史称“大田会议”中共中央于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上,从中央领导到各省、市、中央各部门思想认识都统一在下决心建设三线,建设攀枝花。会后,周恩来总理指定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程子华为西南工作调查组组长,率领吕正操、王光伟、徐驰等会同西南局和云、贵、川三省的同志,全面负责调查规划组织工作。8月18日,调查组向周恩来总理、李富春副总理汇报攀枝花调查规划情……[详细]
推荐9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攀枝花市是一座因三线建设而诞生的城市,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龙头、核心和成功典范。波澜壮阔、热情燃烧的三线建设给攀枝花镌刻上了火红的时代烙印,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红色遗产。为了全面反映和展示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三线建设历史,弘扬“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三线建设精神,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于2010年正式立项,2015年3月3日建成并对外开放。2016年4月11日,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正式冠名为“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目前,博物馆共接待国内外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全国各地三线建设老同志、学生及其他各类观众上百万人次,影响巨大,已成为“中国三线建设研究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展陈最全,藏品最多的三线主题博物馆。博物馆目前已收集了中央和全国十三省区各类三线建设文物20000余件(套),图片2万余张,其中包括60余位中央领导同志亲临三线建设指导的文献、图片资料及文物;采集了国家相关部委、……[详细]
推荐10
成昆铁路仁和段
  成昆铁路仁和段(拉鲊——花棚子段)成昆铁路仁和段(拉鲊——花棚子段)是成昆铁路攀枝花南沿线段,位于大龙潭乡,1970年7月1日建成通车。全程约13公里,现隶属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西昌段管辖。该路段设有莲地、红光、前进、红卫等4座长度一千米以上的隧道,其隧道的洞口建筑、路标、路牌及附属建筑是典型的20世纪60、70年代建筑风格,极具三线建设的时代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以前进隧道和红卫隧道最具代表性。前进隧道与红卫隧道庄重典雅的洞口、充满革命气息的浮雕、富有时代感的隧道名称牌匾、苍劲有力的革命标语等这些精美的图腾,象征着筑路军民在贫瘠荒凉的金沙江峡谷中改造自然的动力源泉与建设祖国的信仰所在。半个世纪以来,这条修建于艰险复杂地理环境中的高标准山区铁路为服务国防战备、支援边疆建设、巩固民族团结和助力地方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五十年后的今天,成昆铁路四川攀枝花至云南元谋的金沙江与龙川江沿岸部分地段,因国家重点水利工程——乌东德水电站蓄水淹没影响,拉鲊-花棚子-新江-师庄-大湾子-……[详细]


全部仁和区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