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4A级风景区介绍

腾冲杜鹃王珍奇古木文化博览园
  腾冲杜鹃王珍奇古木文化博览园景区位于腾冲经济开发区,距和顺4A级景区仅6公里,距火山5A景区31公里。是连接德宏地区、猴桥国家级口岸的必经之路。中马路的通车,将和顺古镇——杜鹃王珍奇古木文化博览园——火山景区,串成一条新的旅游路线。辐射滇滩、自治口岸沿线各个乡镇。腾冲杜鹃王珍奇古木文化博览园是国内唯一一家以珍稀古木、古树根赏鉴为主的博览园。是集科普知识宣传、森林文化展示、古木艺术鉴赏于一体的多功能展馆。陈列的展品以不雕、不琢、不上色,保持原生态色泽纹理与奇特形态,彰显其自然美、古老美、奇拙美和生命美。2014年3月开工建设,2016年10月全面建成逐步开放。园区占地面积约5万多平方米。设有一个专馆——把根留住,一个产品展示馆——根艺天地,一个主题餐厅——杜鹃王府。……[详细]
西畴国家石漠公园
  西畴县山区面积高达99.9%,岩溶面积达75.4%,石漠化问题严重。近年来,西畴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石漠化山区建成国家石漠公园(三光)景区,生态环境得到较好恢复。白天的景区,满目青翠,青山延绵;夜晚的景区,漫天星光,夜空璀璨。曾经的石漠荒山如今已被千亩猕猴桃替代,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基地。该公园以西畴县兴街镇三光片区国家级石漠化治理示范点为核心,石漠化治理示范基地和“西畴精神”为主题,结合石漠生态休闲旅游开发为建设目标,目前,已完成投资3亿多元。将有名的“树林被砍光、水土流失光、姑娘全跑光”的“三光村”向着自然风光美、村貌新光靓、农户荣光现的新“三光”迈进,实现青山再回来、水土留下来、姑娘跑进来的华丽蝶变。……[详细]
班洪葫芦王地景区
  班洪葫芦王地景区位于班洪乡境内,距沧源县城31公里,坐落于南滚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周边,景区于2020年开业,占地面积共计63亩。包含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回信长廊、旅游厕所、感恩广场、玻璃栈道、班洪抗英纪念碑、纪念馆、班洪四大嫂饭店及其附属设施等,景区内佤族传统文化特色浓郁、红色旅游文化主题鲜明,主打“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全方位展示佤族风情习俗和红色文化的特色旅游景区。……[详细]
开远凤凰生态公园
  凤凰生态公园位于开远市南部新城与老城交接地带,地理位置突出,是开远市的中心腹地。凤凰生态公园内森林、湖泊、湿地综合项目建设与城市发展建设有机结合,是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凤凰山、凤凰湖、凤凰湿地三大生态景观组成“一山一湖一湿地”,置身凤凰生态公园中,让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推进公园建设中,开远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全方位、全覆盖”要求,以产业、城市、人文三者融合发展和经营城市的理念,高起点谋划凤凰生态公园整体城镇化项目,将凤凰生态公园区域作为开远第三产业发展的核心区,打造显山露水、风景宜人的景区,通过凤凰生态公园“产城一体”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开远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建设海绵城市”作为发展规划应用到公园的开发建设中。充分考虑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城市生态屏障作用,在实施游道铺设、观景平台等项目建设时,注重以“环保、低碳、节能、减排”建设绿色生态景区。在加强景区环境质量监测的同时,注重开展生……[详细]
105、多乐原景区 AAAA
多乐原景区
  多乐原风景区(海田花宫)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市富源城西部约10公里的多乐村,总面积1.41平方公里。景区以喀斯特奇景探秘和高端旅游体验为主,集奇景探秘、洞穴婚礼、住宿餐饮、极限娱乐、奇果品尝、当地美食、四季花海、摄影采风、民俗风情、景观农业、农耕文化、空中舞台、空中餐厅、空中泳池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式景区。景区距昆明机场170余公里、兴义机场100公里、曲靖市区40余公里,地处沪昆高速及在建的宣曲高速、宣胜高速所形成的“高速三角”中心区,有盘西铁路、沪昆高铁高速、国道320线相通,有着近2千万人口的周边潜在客源。景区由3宫(花宫、乐宫、-)6园(香园、丽园、秘园、馨园、幻园、梦园)组成。景区内有云贵高原迄今为止保存完好的国内外罕见的特大喀斯特溶洞群,由3座天生桥、4层主洞、10余个支洞、40个洞穴大厅组成。集奇景观光、住宿(木茅客栈)美食、奇果采摘、四季花海(999种殴季、千种名花)、摄影采风、洞穴婚礼、民俗风情、创意景观农业、农耕文化以及二期的前所未有的空中极致体验,720度无遮掩全视角的空中……[详细]
西双版纳融创乐园景区
  融创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位于中国西南的雨林圣地——西双版纳景洪市西北部,借助西双版纳独特的人文风情和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携手国际一流团队,以世界的高标准打造了西南地区迄今为止投资额最大、业态组合丰富的世界级傣文化旅游度假区。西双版纳融创乐园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西北部,距离景洪机场约4.6公里,乐园总占地面积为61.1公顷,设计年接待量约300万人次,总投资超过20亿元,由世界著名主题乐园设计公司担纲设计,设计理念结合傣族文化、国际级游乐项目、世界级规格表演剧场及彩车--表演等元素,是一座的热带雨林公园。主题乐园由丛林冒险、渔人码头、茶马古道和蝴蝶王国四大主题区构成,移栽至园内的大片热带雨林掩映着十四项大型娱乐设备,精美的东南亚风格建筑和充满奇趣的树屋、蘑菇房,形成一片梦幻般的雨林乐土。与融创主题乐园(陆乐园)一河之隔的融创水乐园以热带雨林植物和花朵为设计主题。各种戏水设施和滑道设计全部取自雨林植物的外观特征,鲜明的傣族风情贯穿其中。傣秀剧场的建筑设计由国际艺术大师,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开闭……[详细]
107、原乡栖花岭 AAAA
原乡栖花岭
  雅居乐腾冲原乡栖花岭项目占地约2500亩,位于云南省腾冲市曲石镇,坐落在高黎贡山山脚,是一个集花海观光、游乐体验、运动康体、亲子娱乐、田园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景区。景区包括有缤纷花海世界、悦动戏水乐园、运动拓展乐园、亲子乐活世界和田园牧歌乐园五大主题分区,7大湖泊如珍珠般散落,以爱情为主题的10大特色景观将会不期而遇,区间30个各具特色的景点错落分布,同时规划有5个以--雪月、四时流转为主题的特色文创商店和8个别有趣味的观光车站,让客人沉浸于高黎贡山下的花意爱恋,纵情在山林河湖间的妙趣画卷,成就一生乐活的人生理想。……[详细]
滇红第一村景区
  勐佑镇安石村--凤庆县“滇红第一村”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支点,以茶叶产业为基础,将原有的历史人文、产业基础和田园生态三大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了集茶园观光、休闲娱乐、茶叶生产加工于一体的精品茶旅田园综合体,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做大茶产业,做好茶“文章”。2022年9月,凤庆县滇红第一村景区拟确定为2022年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详细]
109、右甸河公园 AAAA
右甸河公园
  右甸河公园景区,立足于昌宁山水田园城市建设规划和成果,围绕“昌宁只建一个公园,这个公园就是昌宁”的思路,突出山、水、田、泉、茶特色,“环山脉水、田城相拥”的景区建设成效初显。昌宁县右甸河公园景区内主要包含传统农业种植、城市景观、传统商铺等资源,构成旅游区的城市景观与传统农业、人文景物、茶叶文化相映成趣、和谐统一,既为城市建设灌注了生命的灵气,又为人文景物寻到了历史岁月的痕迹,同时保留了传统农业的原野特色,区内山、水、林、溪、田园的有机构合,赋予了旅游区丰富的景观内涵。右甸河公园景区位于昌宁县城中心,自然环境与城市景观相融合,通过大力推进利用农田水系特色,打造特色鲜明、环境宜人的右甸河公园,形成了“城田相间、城林相映、城水相依”的右甸河公园城市景观风貌。公园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题,以“千年茶乡”为背景,通过自然、人文的有机结合,成为了昌宁县城“吹吹风、看看水、想安静、想放松”的好去处。……[详细]
司岗里崖画谷景区
  司岗里崖画谷景区,AAAA级景区,距沧源县城22公里,有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传说》人类再生之地的司岗里溶洞,有记载35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佤族远古先民生产生活的沧源崖画,有“天外来客的脚印”美称的天坑群,有巧夺天工的天然水墨丹青大峡谷——千米国画长廊景观,人文与自然景观交辉相映。沧源崖画谷旅游风景区位于临沧市沧源县佤族村寨勐来乡,因具有3500多年历史的古崖画而闻名海内外。目前所发现的崖画群共15处,古崖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佤族远古先民狩猎、放牧、村落、战争、舞蹈、杂技及宗教祭祀等活动,其内容丰富,构图简练,粗矿豪放,人物和动物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独具风格,形象地展现了远古先民的生活场景。对研究古代民族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等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自然风光秀丽,森林葱茏,植被茂密,岩壁林立,溪流潺潺,民风民情古朴浓郁。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是极具观赏性与娱乐性的旅游景区。沧源崖画谷旅游风景区位于云南省临沧地区沧源县以北20多……[详细]
111、建水学政考棚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水学政考棚
  建水学政考棚,也称提督学院考棚,是云南省最高教育行政长官提督学院定期到此集中滇南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普洱(今思茅地区)四府学子举行院试的场所。其明代旧址在府城西北,清康熙年间移至城东南隅,光绪年间迁建于今址。考棚坐北朝南,面宽40余米,纵深150米,占地6000平方米,房舍整齐对称,共百余间。整个建筑以甬道为中轴线,形成六进院落。其中,一进院为鼓厅、号门,二进院为龙门,三进院设有东西文场,四进院为致公堂,五进院为戒慎堂,六进院为钦命提督学政公署。现存建筑保留完好,是研究中国西南古代科举制度的绝好实物遗存,199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水学政考棚的院试,为科举前的预备考试。凡被院试录取者,便可获得优厚待遇,从此步入国家科举选士的途程。此后再经乡试考中举人,经会试、殿试高中进士,就可被委派为官员,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按照原貌保护恢复的建水学政考棚,布置了古代科举考试的相关内容,推出了“临安赶考”、“簪花礼”等实景活动,能让您回顾历史,体味……[详细]
112、湖泉生态园 AAAA
湖泉生态园
  湖泉生态园湖泉生态园占地面积达2000亩,是弥勒县城市建设和旅游总规中“一廊、一区、三带、三园”结构中的第一园,总体规划共有7个水面、5个景区。7个水面水域面积达1300余亩,蓄水200余万立方米,生态覆盖面积达90%。其功能除增加空气湿度、提高城市绿化率、提升城市空气质量外,还形成了近似天然环境,供人们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这也是近年来弥勒基础设施建设向生态环保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弥勒人自己打造出来的一件的佳作。整个园区湖光山色,绿草茵茵,树木成林,景色宜人,园区内人来车往,特别是“银沙滩”一带游人如织,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园中有天然温泉,池子不深不浅,人仰面躺下刚好,最适合“泡”,游人可享受真正意义上的闭目养神,悠然自得。在这里,或趟着温泉,或悠然躺卧,或读一本好书,或品一杯云南红,冥想中,感受弥勒佛祖的顿悟……地址:弥勒县城……[详细]
撒马坝万亩梯田景区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到撒玛坝,不知梯田大。”这不是文学夸张,更不是信口,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一千多年的史实。汉文史对哈尼梯田的记载已迟至明代,据1934年编的《五土司册籍》记载;洪武年中(1382—1398年)哈尼族头人吴蚌颇率众劈山开田,众推为长,成就卓著,被朝廷命封为当地第一任土司官,允许世袭,明清连续开山造田。这就是国史记载的千百年来哈尼梯田文化极其辉煌而又珍贵的一笔。撒玛坝梯田位于红河县中南部,宝华乡东部,离乡政府驻地2公里,距县迤萨37公里,撒玛坝梯田共有1.4万余亩,有4300多层梯田;海拔在600米-1880米,是汉文史记载开垦最早的哈尼梯田。四周有森林四千余亩,耕种和受益的有3个乡,21个自然村,3万余人,主要种植杂交稻,粮食单产量高,每亩产量达620公斤,是我县粮食主产区之一。撒玛坝梯田最高处,是落孔大尖山,海拔2436米,是眺望梯田的好胜地。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哈尼语称“鲁亏巴底”,海拔在1600米,在这里万亩梯田风貌尽收眼底。1368年-1399年吴蚌颇(嘎他佐能土司……[详细]
114、哈尼梯田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哈尼梯田
  哈尼梯田红河哈尼梯田是红河南岸哀牢山脉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开垦的上百万亩农业生态奇观,它既是人文景观,也是自然景观,是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巧妙结合的典范。红河哈尼梯田历史悠久,仅文字史料记载就有1300多年的历史,中国明代大农学家徐光启将其列为中国农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等县,具有令世人震撼的历史、科学、美学和实用价值。以耕作梯田著称于世的哈尼族,其农耕生产生活过程中用水的独特方式,对森林的深刻崇拜,以及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服饰、歌舞、文学均以梯田为核心,处处体现着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特点。哈尼族与其他各民族平等相待,和睦共处,亲如兄弟。这种人与人和睦相亲的特点,也是红河哈尼梯田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线。2013年5月,哈尼梯田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红河州红河县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详细]
115、坝美村 AAAA
坝美村
  坝美村位于广南县北部的阿科乡和八达乡交界处,属喀斯特地貌,四周被翠绿的群山环抱,境内一年四季流淌着一条名为“驮娘江”的清澈小河。这个村寨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进出村都需乘船经过幽深、昏暗的水洞。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来到坝美,靠潺潺的溪水指路,溯流而上,就会看到一个状若巨笔的石山(坝美村的入口)。只见这座“石笔山”的腹部开了一个巨大的石洞,洞上倒悬着无数如笋的石柱,成群的燕子正在四周翻飞盘旋,溪水便从这里流出并形成飞瀑。聆听着瀑布发出的轰鸣声,坐上晃晃悠悠的猪槽船,不一会儿就可来到洞中。突然之间,洞外嘈杂的人声、水流声会完全消失,只剩下燕子发出时有时无的呢喃声。当黑暗把人和猪槽船完全吞没时,你会产生进入“时光隧道”的感觉:一个现代、嘈杂的外部世界消失了,一个古老、神奇的小村在等待着你。在昏暗的水洞中沐浴了二十多分钟的凉风后,一束光出现了,接着便可看到洞口吱呀作响的水车、壮族少女婀娜的身姿,船到岸了。拾级而上,眼前顿时……[详细]
116、景东文庙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东文庙
  景东县文庙景东文庙位于景东老城中心地段,左邻景东最高学府——景东一中,是滇西南最大的孔庙,又叫黉学,它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总面积5292平方米,曾多次遭战乱焚毁,又多次重修。最近一次是1984年由国家拨款重修,整座建筑为多级台阶庭院式建筑群。文庙背靠巍巍无量山,面临滔滔川河水,五条蛟龙朝圣人,一只采凤拜先师。自然景观十分优美。在古梅、苍松、翠柏的衬托下,更富有诗情画意。文庙内有半池、棂星门、大成殿、厢房等建筑。其中半池是用条石砌成的一个月牙池,美观大方。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据说,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鲁国的学校叫泮宫,泮宫前一个月牙形水池,称为泮池,孔子是鲁国人,在鲁国讲过学,所以,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后来人凡修文庙时都要修个泮池。当时学生进学校读书亦称入池。泮池周围有45根石柱和41块板石组成护栏,池上的石拱桥两边有6根石柱和5块石栏板,凡入此庙得从桥上走过,意味着过了石桥就要抛去一切私心杂念,虔诚膜拜,方能登峰造极、金榜题名。棂星门亦称田星。凡祭天,先祭棂……[详细]
117、团山民居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团山民居
  团山民居团山民居位于建水县西庄镇团山村,距县城13公里,是建水的历史文化资源景点之一。团山张姓始祖,于明朝洪武年间(1390~1406)由江西侥州府鄱阳县贸易入滇,定居团山,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清光绪年间,村里的一批人走出家门,到个旧开发矿业,挣得钱财,便回乡建盖豪宅。以此光宗耀祖,辉耀门庭。现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有15处。古建筑7处,包括寨门3座、寺庙3座、宗祠1座。总占地面积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积16158平方米。整个民居建筑群的民居形式多样,占地不等,规模不同,大小不一,但都以其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外雅内秀的各式民居建筑凸现出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这些民居,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品遍布于房屋的梁檩枋拱、门窗隔板、雀替栏楣、槛墙花砖、石缸柱础、束腰(须弥座)石雕等构件上,其形式多样,图案繁多,雕刻精细,风格不一,各具特色。书画彩绘同样是团山民居建筑装饰的一大特点。据统计,团山村民居建筑中,有书法作品2977幅,绘画作品2617幅,书画作品合计达5594幅,其书体全……[详细]
118、松山大战遗址 AAAA
松山大战遗址
  松山战役遗址松山战役遗址位于龙陵县腊勐乡大松山,属横断山系高黎贡山山脉,由大小二十余个峰峦构成,海拔2200米的主峰顶上,北、东、南三面可俯瞰气势恢弘的世界第二大峡谷——怒江峡谷。怒江东岸的高山峭壁与西岸的松山对峙,形成惊涛拍岸、飞峰插云的怒江天堑。著名的滇缅公路经惠通桥越过怒江后,在该山的悬崖峭壁间盘旋四十余公里。大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势,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塞,被美-事家称为“东方直布罗陀”。二战时期,中国南方最大的战役——松山战役就在这里进行。现在的松山战役遗址,主要集中在腊勐乡大垭口村东、西两侧的松山山顶一带,范围约四平方公里。在大小松山、黄土坡等大小七个高地上,地堡、战壕、弹坑等随地可见。其中较重要的足迹有:松山主阵地我军坑道作业遗迹及大0坑;滚龙坡、鹰蹲山等战场遗址;日军发电站、抽水站和慰安所遗址等。龙陵县委、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对松山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极为重视,拨专款15万元修复抗日将士公墓,修建了3座标志说明碑、18座遗址说明碑和一条上山公路。1986年5月松山被列为……[详细]
可邑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可邑小镇)
  可邑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可邑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城北方,距弥勒县城21千米,距石林风景区40千米,辖区面积32平方千米,海拔1930千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奇峰异石林立,树木繁密,山峦叠嶂,森林覆盖率达80%。可邑村不仅是阿细跳月发源地,还是阿细创业史诗《阿细先基》最盛行的地方之一,是彝族文化的典型代表。阿细跳月、阿细祭火、阿细斗牛、阿细摔跤是可邑村旅游特色活动项目,古老纯朴的阿细婚俗、民风民俗和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能使游客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邑民俗文化生态村,意为吉祥之地。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红河州弥勒县城北端,地处东经10305,,北纬2402,。可邑村距省府132公里,距昆河公路5千米,辖区面积32平方千米,海拔1780米,属于封闭型岩溶发育的高山地区,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峰异石与多种植被相处共生,山林面积1920亩,森林覆盖率达80%。可邑村1564亩耕地被嶙峋乱石分割得零零碎碎,人畜饮水靠家庭水窖,主要经济收入靠种烟和核桃为主,这里聚居着彝族阿细支系……[详细]
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
  翁丁原始村落翁丁的“翁”为水,“丁”为接,翁丁,意为连接之水。该地有几条小河相互连接,以此得名。翁丁原始村落距县城30公里,属勐角乡管辖范围,共有98户人家,400多人。因为该村到目前为止还保留着许多佤家的传统习俗和信仰而称之为原始村落。寨桩是佤家的一种图腾崇拜,一般位于寨中央的打歌场,代表着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最高的那杆是用龙竹制的幡杆,顶部有几圈竹篾做的饰物,上部故意插些刺刺的篾条头子,这既是饰物,又是避邪的物器,就像汉人用艾蒿避邪,桃树驱鬼,门神护家一样。篾圈下面,有一尺长的木船,代表着一帆风顺,木船下面,有一条木鱼,代表年年有余,有船就有水,有水就有鱼,这预示着全村风调雨顺、万事大吉。幡杆旁,是棵人高的木塔桩,雕刻极粗犷,全是用斧头砍凿成的,塔身被生石灰刷过,洁白如银,木塔上还刻了一些特殊的图案,有圆点、方块、三角块、条块,分别代表世上人间赖以生存的天地山川和一草一木。木塔幡杆旁,还有一个木桩,顶上钉了个木盆,这是赕佛用的木盆。杆脚下有个鹅卵石代表着寨心。每逢节日吉庆还要在竹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