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 > 宁化县旅游

宁化县红色旅游景点

宁化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暨中共宁化县委、宁化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宁化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暨中共宁化县委、宁化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刘氏家庙位于宁化县淮土乡淮阳村南大街97—102号。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宁化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巩固宁化苏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加快了宁化建党建政步伐。1931年10月,中共宁清归工委从曹坊上曹迁驻淮阳刘氏家庙,筹备召开宁化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1931年11月,中共闽粤赣省委委员、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鼎丞亲率工作团进驻宁化淮阳,指导建党建政和建立地方武装工作。在张鼎丞的亲自指导下,宁化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宁化县淮阳区淮阳乡(今淮土乡淮阳村)刘氏家庙顺利召开,张鼎丞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出席这次大会代表100多人(其中妇女代表2人),大会选出执行委员30多人、主席团成员15人,大会选……[详细]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凤山街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凤山街位于宁化县淮土乡凤山村。1934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国民党东路军汤恩伯、孙元良、王仲廉、李默庵部相继攻占沙县、将乐、泰宁、归化,红7军团、红34师及其他红军部队被迫向西退守建宁、宁化一线。是年5月中旬至6月初,国民党东路军孙元良部、第52师、第3师相继攻占建宁、永安、连城,红1、红3、红7、红9军团从东北一线向南退守宁化、石城、长汀、宁都、兴国一线。6月后,国民党东路军蒋鼎文部由永安、连城一线向长汀、宁化进逼,国民党北路军陈诚部的第三路军由广昌进取石城,国民党第六路军薛岳部从龙冈向古龙冈推进,对中央主力红军实行分割“围剿”。长征出发前夕,驻守宁化的中央主力红军约1.4万人,占中央主力红军总兵力的16%强,其中,红3军团第4师及军团医院驻守宁化淮土凤凰山(今淮土乡……[详细]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部旧址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部旧址安俊公厅厦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下曹村坑头片24、25号。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并得寸进尺,频频挑起事端,进犯我华北地区,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慨,全国各大城市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日侵略大--,要求国民党当局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但国民党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继续重兵“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各红色苏区。为了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掩护红军主力战略转移,中革军委决定组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1934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寻淮洲、粟裕等领导的红7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7月6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余人,在中央代表曾红易、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率领下,由瑞金出发北上,经长汀进入宁化,在曹坊上曹、下曹宿营,……[详细]
河龙红军兵站旧址
  河龙红军兵站旧址伊氏宗祠位于宁化县河龙乡河龙村上伊自然村(乡集镇所在地)。1933年7月,红军东方军取得泉上土堡战斗胜利,解放了宁化东北片。为加强党对新区的统一领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是月22日决定增设彭湃县(今宁化县安远乡),是年8月设立河龙区(今宁化县河龙乡),隶属彭湃县。河龙位于宁化与彭湃之间,南距宁化县城30公里,北距彭湃县城15公里,西南距江西石城县城约60公里(经岩岭),是闽西通往闽北的必经之地。国民党军队进犯中央苏区,地处中央苏区东北战略前沿区的建宁、泰宁是其必犯之地。中央主力红军从中央苏区战略中心区(瑞金、长汀)、纵深区(宁化、石城)驻地前往建、泰作战,作战后撤回休整,必经河龙。中革军委为确保这一交通线安全畅通,于1932年12月在河龙伊氏宗祠设立红军兵站,主要负……[详细]
红军独立第7师2团驻地旧址张氏家庙
  红军独立第7师2团驻地旧址张氏家庙位于宁化县石壁镇石壁村上圩、火烧坪,省道307线从南侧经过。1932年8月,红军独立第7师在宁化县城成立,由陈树湘任师长、范世英任政委,辖两个团,每团4个连,共700余人,第1团由宁化城关、曹坊、禾口、淮阳的游击队改编而成,由邱国元任团长,第2团由独立7团改编而成,由石壁人张瑞标任团长,隶属福建军区。其中第2团主要驻防在石壁村上圩张氏家庙(上祠)、火烧坪粉厅厦等处。独立第7师在宁清归地区打击地方刀团匪-武装斗争中打出了军威,令敌闻风丧胆,当地群众广为传诵一首顺口溜:“红独7师,猛如雄狮,当者披靡,顽抗伏尸。”1933年3月,独立第7师在上杭石圳编入红19军55师;1933年6月,在上杭旧县红19军整编为红34师,时归属红12军建制,编入红一方面军战斗序列。红……[详细]
中共三黄支部旧址
  中共三黄支部旧址风车庙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三黄村。1929年4月下旬,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对闽西对敌斗争工作指示“尽可能向新的区域发展(如宁化等县)”,中共长汀临时县委指派中-员、省立七中(设长汀)学生徐赤生(曹坊根竹人,宁化第一个中-员)回宁化开展革命活动。徐赤生回宁化后,首先在曹坊进步青年、觉悟农民中发展农会会员,组建秘密农会,接着在县城连岗中学进步学生中发展党团员,成立地下党团组织。为了让革命火种迅速播撒宁化全县,在徐赤生、包浩(中-员)的指导下,宁化地下党决定把建党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党员分头到有关乡村开展革命活动。徐赤生、曹国昂(连岗中学入党的曹坊籍中-员)回到曹坊后,吸收了一批农会骨干加入党组织,于是年8月下旬,在三黄风车庙成立中共三黄支部,由廖毓金任支部书记、马良才任组织部长、刘家祥任……[详细]
棠地河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
  棠地河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宁化县水茜乡棠地村河下塅坳子山上。1934年10月,中央苏区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至1934年12月,宁化、泉上、彭湃苏区相继沦陷,闽赣省转入游击战争。1935年1月31日,中共闽赣省委、闽赣省苏维埃政府、闽赣军区1000余人从归化枫溪原计划转战安远,在途经水茜棠地河下塅时,遭到国民党军第52师的合围伏击,红军部队拼死突围成功,但伤亡百余人,另有中共宁化县委书记张荷凤等六七十人被俘,全部被敌杀害。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棠地大队于1958年10月在棠地河下塅战斗旧址西南260米处建成棠地革命烈士纪念碑。棠地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建立,成为当地群众凭吊革命英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棠地革命烈士纪念……[详细]
水茜革命烈士纪念碑暨“邱山惨案”旧址
  水茜革命烈士纪念碑暨“邱山惨案”旧址位于宁化县水茜乡邱山村南凹坪。1934年12月,宁化、泉上、彭湃苏区相继沦陷。国民党-派对苏区实行血腥--,勾结地主、恶霸和团匪,疯狂镇压苏区人民,大肆捕杀红军战士、苏区干部和革命群众,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苏区干部和群众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1934年12月,泉上县巫坊区石下乡(今湖村镇石下村)红军后方医院的百余名红军伤病员和医护人员转移至泉上县店上区邱山乡(今水茜乡邱山村)时,当地刀团匪将手无寸铁、完全失去抵抗能力的红军伤病员及医护人员全体刺杀活埋在南凹坪,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邱山惨案”。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邱山大队于1966年8月在邱山惨案南凹坪原址北侧20米处建成邱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成为当地群众凭吊革命英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详细]
秘密农会旧址
  秘密农会旧址曹氏宗祠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上曹村上曹自然村。1929年4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指示中共闽西特委,对敌斗争工作尽可能向新的区域发展(如宁化等县)。根据省委指示,中共长汀临时县委指派中-员、省立七中(设长汀)学生徐赤生(曹坊根竹人,宁化第一个中-员)回宁化开展革命活动。徐赤生回曹坊后,利用亲友、同学关系,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提高群众思想觉悟,很快发展了曹延勋、曹正刚、曹国昂、曹盛仁、曹罗保等进步青年、觉悟农民为首批农会会员,并以禁,-戒烟为名,于4月下旬在上曹曹氏宗祠办起了同福社,实为秘密农会,成为宁化第一个秘密农会。农会成立后,在觉悟农民中不断发展农会会员三四十人。农会计划于6月在曹坊发动第一次农民武装暴-动-,因暴-动-计划泄密受挫。曹坊秘密农会的成立,为翌年夏举行曹坊农民武装暴-动……[详细]
北山革命纪念园
  北山革命纪念园景区座落于城区的北山公园内,面积5万平方米,它集古宁化微缩风景和革命历史文物于一体。现保存为数可观的革命历史文物和革命遗迹,如庄严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无声的诉说着当时宁化11万人口就有1.3万人参加红军,0.33万人为革命牺牲壮烈故事;气宇轩昂的毛泽东《如梦令·元旦》铜雕,深动地再现了1931年毛泽东率红四军在宁化写下了光辉的《如梦令·元旦》词篇时,那战马啸啸,红旗猎猎的动人场面;革命纪念馆内陈列着的梭标长矛、土枪土炮、号角大刀等革命文物和众多革命烈士英勇业迹的介绍,则无不令人肃然起敬。还有明代鲤鱼跳龙门壁雕、古宁化微缩景观寿宁屋桥等。园内湖光山色,树影婆娑,融古代建筑与现代园林于一体,风采别具。……[详细]
石壁红军烈士纪念碑
  石壁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宁化县石壁镇石壁村干山排,一条小路从纪念碑前经过,与石壁烈士陵园路相接,省道307线从北侧约350米处经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石壁优秀儿女为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毅然告别亲人,踏上革命征程,先后有数百人参加革命,经历次战争,大部壮烈牺牲,新中国成立后仅列入国家民政部在册烈士就有90名,是三明市革命烈士最多的村。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宁化县老区办、石壁镇人民政府于2001年10月建成石壁红军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为砖石混结构,坐南朝北,主碑高1.5米,碑堂通面阔4.6米、通进深7米,占地面积35平方米,由碑座、1个主碑、2个侧碑及3级台阶组成,大理石主碑身正面阴刻行书“烈士忠魂千古”六个大字。石壁村委会于2008年1月铺设石壁烈士……[详细]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旧址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旧址敬湖公祠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下曹村庄下,省道205线从西侧约200米处经过。1934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寻淮洲、粟裕等领导的红7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7月6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余人,在中央代表曾红易、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率领下,由瑞金出发北上,经长汀进入宁化,在曹坊上曹、下曹宿营,抗日先遣队一部宿营下曹庄下敬湖公祠内。为响应中央号召,宁化筹备大批物资支援抗日先遣队,再次扩红数千人,随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旧址系曹氏后裔宗祠——敬湖公祠,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667平方米,清代所建客家典型古建筑,为抬梁穿斗式前厅带戏台砖木混合结构,下厅两侧厢房木结构部分霉烂,上厅左内壁尚存2条红军标语,整体建筑保存较好。红军北上抗日先……[详细]
石下红军烈士墓
  石下红军烈士墓位于宁化县湖村镇石下村(集镇所在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村境内建立了县、区、乡苏维埃政府和党群组织,常有红军部队驻防和行军作战途经湖村,设有多家红军医院和兵工厂,在建立和保卫新生红色政权、保护红军医院和兵工厂的对敌战斗中,许多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和苏区干部牺牲。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湖村镇人民政府将多处掩埋的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和苏区干部牺牲烈士遗骸,重新集中掩埋在该址,于1999年4月建成红军烈士墓。烈士墓建成后,成为后人凭吊革命英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石下红军烈士墓为水泥底瓷砖面,坐北朝南,墓高约8米,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由墓前通道、前大坪、中墓台、两侧高台阶、墓体、墓碑、石栏杆等组成,平台四周有栏杆围筑,左右两边各有19级台阶。基座正面……[详细]
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群
  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群位于宁化县淮土乡上街镇凤山村,年代为1934年。简介:由红军街(凤山村24-30号、31-33号、23、34、39、3、17号等7处古民居)和五通庙、王宅、红军井、红军看病所等四处建筑构成。1931年至1934年期间,红十二军、红三军团第四师等多支部队驻扎在凤凰山今凤山村等地,不少红军伤病员在红军看病所疗伤。凤凰山红军街,明末清初始建,沿街两侧现存59栋土木结构传统建筑,建筑临街一面均设有店铺、作坊等,街面以卵石铺设,设排水沟。1929年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从江西入宁化,路经凤凰山并在此处安营扎寨。1934年中央红三军团第四师及驻宁化各部队1.4万多红军在此集结待命,10月初踏上两万五千里长征。保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凤凰山红军长……[详细]
石寮红军兵工厂旧址
  石寮红军兵工厂旧址邱氏民宅位于宁化县水茜乡石寮村大屋下3号。为保障红军及游击队弹药供给,中革军委要求中央苏区各省军区及军分区建立兵工厂,尽最大努力生产武器弹药、维修损伤-械,保障参战部队的作战需要。福建军区第三军分区(即宁清归军分区)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于1933年秋在彭湃县河龙区石寮乡(今宁化县水茜乡石寮村)大屋下设立兵工厂,厂房设在邱氏民宅。兵工厂建立后,主要为参战部队生产-、手-、维修损坏-械。1934年5月彭湃县划归闽赣省苏维埃政府管辖后,该兵工厂隶属闽赣省苏维埃政府。1934年12月,彭湃苏区沦陷后,兵工厂人员随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及所属红军部队一并转移。石寮红军兵工厂旧址邱氏民宅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117平方米,为抬梁穿斗混合木结构,左右厢房局部损坏改为砖混结构,整体建筑保存较……[详细]
石碧红军独立第七师旧址群
  石碧红军独立第七师旧址群位于宁化县石壁镇石碧村,年代为1932年。简介:由张氏家庙(下祠)、三圣庙、维藩桥与玉屏德润亭组成。1929年,石碧村建立党小组,村民纷纷入农会、闹暴-动-、建政权、当红军、支前线、打土豪、分田地,积极投身革命。1932年8月,红军独立第七师成立,第二年在石碧村张氏宗祠设立红军独立第七师野战医院,得到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保护范围:张氏家庙(下祠):东至32米外水塘,南至山墙滴水外10 米,西至围墙滴水外10 米,北至辅房滴水外10 米。三圣庙:东南至32米外水塘,西南至张氏家庙(下祠)矮围墙外10 米,西北至后屋滴水外10 米,东北至砖混建筑墙基外10 米。维藩桥与玉屏德润亭:建筑滴水向外延20米。2018年,石碧红军独立第七师旧址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详细]
宁化西南五乡(曹坊)农民武装暴动指挥部旧址
  宁化西南五乡(曹坊)农民武装暴-动-指挥部旧址曹氏家庙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上曹村上曹自然村。1930年初,毛泽东、朱德率红4军千里回师赣南途经宁化,对中共宁化地下组织作出明确指示,要迅速发动工农武装暴-动-,领导农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中共宁化地下组织及时研究部署了暴-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各党支部分头行动,做好暴-动-前的对敌分化瓦解、购买武器及对民团武装策反等准备工作。1930年夏,正直青黄不接,贫苦工农食不果腹。中共宁化地下组织审时度势分析了当时形势,认为人民反压迫、反剥削、求解放的情绪高涨,而且经过半年多的充分准备,红1军团和红12军正好在长汀整编,暴-动-能取得红军的支援,于是决定发动宁化西南五乡农民武装暴-动-,由曹坊先行,其他各地按计划相继进行。徐赤生、曹延勋等到长汀请求红军支援。是……[详细]
红军桥遗址
  红军桥遗址位于宁化县石壁镇立新村五组,系县道石(壁)淮(土)线南北横跨禾口溪处。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化县禾口区(今宁化县石壁镇)是宁化县最早建立的苏区之一,一直有中央和地方红军驻防。1933年农历五月,宁化县禾口区立新乡(今宁化县石壁镇立新村)渡头桥被洪水冲毁。为解决军民通行所需,驻禾口红军与当地群众共同新建了一座多孔石拱桥,于1934年春建成,在桥栏护壁上题有“红军万岁”和“一九三四年宁化工农群众仝造”字样。1977年6月17日,石壁降特大暴雨,将红军桥冲毁。禾口公社管委会于1977年秋在原址开工重建一座石墩水泥砼面桥,是年冬建成,在桥栏护壁上重题“红军万岁”和“一九三四年宁化工农群众仝造”字样,新题“1977年重建”字样。……[详细]
宁化革命烈士纪念碑
  宁化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宁化县翠江镇北山顶峰,县革命纪念馆右侧。宁化革命烈士纪念碑高18米,用青白色花岗石成。碑身正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共15个鎏金大字。碑座前面刻有碑文一块,并建有上下两层平台,上层长20米、宽15米,下层长40米、宽30米。平台紧接100级石阶,为瞻仰者上步行之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宁化县是中央革0据地组成部分、二万五千里长征起点县之一、0闽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军区后期所在地。全县有1.3万多人参加红军,其中3000多人为革命献出生命。1977年,建此纪念碑以资纪念。福建三明市……[详细]
宁化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
  宁化:有红五军团主力,中央纵队,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约2万人。1934年10月10日,独立第七师(红五军团34师前身)从宁化湖村出发抵城关后,编入红五军团,开始向西转移;12日,红三军团主力部队根据中革军委命令,将防务交地方红军接管,彭德怀率主力部队撤出防御阵地,在凤凰山进行了短时间休整后,开始向西转移;同日,红九军团后方机关和中革军委直属炮兵营奉命从宁化的曹坊、滑石、淮阳等地向集结地出发。中革军委直属营和红三军团后方医院从宁化方田出发;独立第七师、红三、红五军团以及部分后方医院也于10月12日分别从城关、湖村、方田等地出发,开始长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