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旅游

三明市红色旅游景点

三明毛泽东旧居
  位于建宁县濉城镇。毛泽东旧居又叫“红军楼”,分为毛泽东同志旧居和建宁县革命斗争史陈列馆两部分。该馆是一幢德国式建筑,1969起年对外开馆。旧居分为楼上、楼下两层和一个会议室。楼下右起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传达室;第二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副官室。左边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作战室;第二间是-总司令住处。二楼右边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谋室;在其对面有一间简陋朴实的小屋就是毛泽东同志的寝室。左边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卫员住处;对面是红一方面军秘书室。总司令部会议室原为教堂,面积大约240平方米。旧居带有防空洞。门票/开放时间5元福建三明市……[详细]
红4军13师工作团旧址
  红4军13师工作团旧址永安堂位于三元区岩前镇白叶坑村。1931年6至7月,根据毛泽东在建宁发出的三封指示信的精神,红4军以归化为工作区,在闽西北广泛进行分兵、筹粮筹款和建立政权活动,红4军13师进入明溪西南的白叶坑、胡坊、岩前等地开展抗租抗0-斗争。7月初,红13师工作团100多人,进驻白叶坑永安堂,在此发动白叶坑乡群众,开展筹集粮款、军事斗争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红4军13师工作团旧址永安堂坐东朝西,由前大坪、前廊、正堂几部分组成。面阔3间,进深4间,石基,砖铺地面,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为悬山顶木石结构。……[详细]
红军兵工厂旧址
  红军兵工厂旧址位于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村部西面50米处的墩厚脑南侧。1934年5月建宁县城失守后,中共建宁县委、建宁县苏维埃政府迁驻升东区罗源村,其管辖区域划归新设立的闽赣军区第二作战分区。6月下旬,闽赣军区第二作战分区在客坊水尾村墩厚脑南侧设立兵工厂,主要进行-械维修、-翻修和马尾手-制造等军工生产,为红军、中共建宁县委、建宁县苏维埃政府及闽赣基干游击队在建宁西南、西北的客坊等地坚持斗争提供武器装备保障。红军兵工厂旧址为坐西朝东的木结构民房,占地面积460平方米,由门楼、庭院、门厅、天井、上厅组成。现为建宁县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之一。……[详细]
宁化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
  宁化:有红五军团主力,中央纵队,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约2万人。1934年10月10日,独立第七师(红五军团34师前身)从宁化湖村出发抵城关后,编入红五军团,开始向西转移;12日,红三军团主力部队根据中革军委命令,将防务交地方红军接管,彭德怀率主力部队撤出防御阵地,在凤凰山进行了短时间休整后,开始向西转移;同日,红九军团后方机关和中革军委直属炮兵营奉命从宁化的曹坊、滑石、淮阳等地向集结地出发。中革军委直属营和红三军团后方医院从宁化方田出发;独立第七师、红三、红五军团以及部分后方医院也于10月12日分别从城关、湖村、方田等地出发,开始长征。……[详细]
宁化革命烈士纪念碑
  宁化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宁化县翠江镇北山顶峰,县革命纪念馆右侧。宁化革命烈士纪念碑高18米,用青白色花岗石成。碑身正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共15个鎏金大字。碑座前面刻有碑文一块,并建有上下两层平台,上层长20米、宽15米,下层长40米、宽30米。平台紧接100级石阶,为瞻仰者上步行之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宁化县是中央革0据地组成部分、二万五千里长征起点县之一、0闽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军区后期所在地。全县有1.3万多人参加红军,其中3000多人为革命献出生命。1977年,建此纪念碑以资纪念。福建三明市……[详细]
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大布旧址
  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大布旧址李氏民宅位于泰宁县大龙乡(原大布乡)双坪村下坊自然村。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大布旧址原为双坪村下坊自然村李氏民宅,属于硬山式木构架砖瓦建筑,面宽约12米,进深10米,为二进式厅堂。旧址已经无人居住。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机关旧址同为李氏民宅,木制结构,面宽约15米,进深约12米。当年,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机关工作人员迁移到双坪村时,生活起居就在此屋内,现在仍有村民居住。2006年5月,双坪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机关旧址李氏民宅成为大龙乡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中央苏区泰宁红色饭店遗址
  中央苏区泰宁红色饭店遗址位于泰宁县杉城镇和平街中段现新华书店处。苏维埃政府着力发展苏区商业贸易,鼓励搞活商品流通。由于市场经济的活跃带来了旅店、饮食服务业的发展。泰宁县苏维埃政府贸易处由此在城关开设了红色饭店,以接待过往的红军战士、伤病员和红军家属。同时,繁荣了苏区市场,满足了群众日用消费需求,也为苏区饮食服务行业的生意兴隆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央苏区泰宁红色饭店遗址原建筑为两层砖瓦结构楼房。1960年后,由于城市建设需要,和平街被拓宽为12.5米,旧街道两旁建筑物全部拆除新建。泰宁红色饭店因此被拆除,未予以保留。……[详细]
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旧址
  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旧址位于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李家排32号东侧。1932年红军第二次进驻建宁时,指挥部设在客坊乡水尾村李家排。1934年5月建宁县城失守后,建宁县基干游击队在水尾村与广昌、宁化边界游击队合编成立闽赣基干游击队,此处成为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驻地,直至被国民党军占领。现旧址两侧墙上保存红军用墨水绘制的宣传漫画两幅。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旧址坐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88平方米。旧址由围墙、庭院、门廊、正厅、上厅组成,为抬梁穿斗式,歇山顶。现为民房,也是建宁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详细]
红军无名烈士冢
  红军无名烈士冢位于三元区中村乡杜水村老村部后。1934年5月28日,红7军团在进行强渡沙溪战斗后,向沙县、明溪转移时经杜水村,有3名在战斗中负重伤的伤员,因伤势过重,抬至杜水村时壮烈牺牲。在杜水村邓仰云、张高地等多位村民的帮助下,就地葬于杜水村后山。当时,红7军团为3名红军战士举行了简单的告别仪式后,继续向筠竹村进发。由于当时红7军团未留下任何线索,不知道这3名牺牲红军的姓名。至今,当地百姓为了纪念牺牲的红军战士,自发在红军战士埋葬地立了简易纪念碑,在清明及中秋时节,组织村民和中小学生前往祭扫。……[详细]
大源红军标语旧址
  红军标语旧址位于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下大源自然村村民住宅内。1931年6月至1934年7月期间,红军频繁往来于大源村,红军政治部在村中积极开展宣传,揭露国民党的丑恶嘴脸,号召村民们起来参加红军,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村中民房、大门口、围墙上,现在还保留着十几条红军标语及部分革命文物。标语的内容有“红军是工农的军队”、“打土豪,分田地”、“战匪救民”、“打倒国民匪党”、“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匪党”、“撤销一切苛捐杂税”、“武装暴-动-起来,实行土地革命”等。因年代久远,且受风雨侵蚀,红军标语大都模糊不清。……[详细]
红军标语万应庙旧址
  红军标语旧址万应庙位于大田县屏山乡内洋村文化大院旁边。8月22日,朱德率领红4军第2、第3纵队进入屏山,红军驻扎在万应庙及周围,红军在庙的墙壁上刷写了“男女平等”、“买卖公平”、“打倒土豪劣绅”、“人人有田种”等6幅标语,红军出击闽中,在闽中留下了革命火种。万应庙为纪念抗元英雄苏十万,由其后代内洋村民所兴建,始建于清乾隆丙辰年(1736年),坐南朝北,建筑占地面积300平方米。2005年重修,整体建筑保存完好。万应庙于1991年1月被大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大田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水尾红军医院旧址
  红军医院旧址位于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墩厚脑8号北侧。红军医院是1934年5月建宁县城失守后,闽赣军区第二作战分区为救治战斗中负伤的红军战士在客坊水尾设立的,为红军、中共建宁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及闽赣基干游击队在建宁西南、西北的客坊等地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红军医院的医疗设备很差,经常缺医少药。红军医院的医务人员自己采挖草药,自制医疗器械,同时利用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药品,采取中西两法治疗伤病员。红军医院旧址为坐西朝东的木结构民房,占地面积1036平方米。现为建宁县革命传统教育场所之一。……[详细]
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暨周恩来旧居
  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暨周恩来旧居位于建宁县濉溪镇新生社区民主街12号建宁县政府大院北侧与中山北路9号荷花大酒店南侧的结合部。1932年10月,红一方面军在朱德、周恩来的指挥下,趁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部署未完成之际,发起建黎泰战役,于18、19两日连克建宁、黎川、泰宁三座县城,恢复和巩固了建黎泰苏区。18日攻克建宁后,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率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总司令部、中革军委进驻建宁,将总政治部设于旧县衙后院,周恩来也住在这里从事革命实践活动长达一年多。楼上大厅为会议室,楼上东侧前部大间为周恩来办公室兼卧室。在1932年10月到1933年底的一年多时间里,周恩来虽不时到前方指挥红军作战,但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基本都设在这里。周恩来在这里指挥红一方面军恢复、巩固了以建宁为中心的建黎泰苏区,在……[详细]
宁化县革命纪念馆
  宁化是著名的中央苏区县和红军长征出发地,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红军提供大量粮食,被誉为“苏区乌克兰”。宁化县革命纪念馆位于宁化县城关北山,建于1977年5月,由革命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毛泽东《如梦令·元旦》铜雕、《军号嘹亮》石雕、革命纪念园、宁化县第一个党团混合小组活动旧址等组成。馆藏文物1861件(套),其中包括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等一批珍贵革命文物。1996年被命名为首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苏区银行旧址
  苏区银行旧址位于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村里10号侧。水尾苏区银行是1934年5月建宁县城失守后,闽赣军区第二作战分区为稳定建宁西南、西北的客坊等苏区的金融、发展苏区经济、筹备军粮保证革命战争的供给在客坊水尾设立的,为红军、中共建宁县委、建宁县苏维埃政府及闽赣基干游击队在建宁西南、西北的客坊等地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尾苏区银行旧址是一处坐南朝北、面阔3间、二进三厅的木质结构民房,建筑中轴线上包括下厅、下天井、中厅、上天井、上厅,占地面积570平方米。现为建宁县革命传统教育场所之一。……[详细]
王稼祥旧居
  稼祥旧居邓氏宗祠位于三元区岩前镇乌龙村西坑。1934年6月,王稼祥率领红7军团1000多人,从黄沙口由官道往明溪,经乌龙村、岩前村到明溪苏区,回到中央苏区。在途经乌龙村时,王稼祥在乌龙村西坑邓氏宗祠住了一夜,并利用傍晚时间,在宗祠前大坪召集群众大会,宣传革命思想,进行社会调查。王稼祥旧居原为岩前镇乌龙村邓氏宗祠。该建筑建于清代,面阔10米,进深18米,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多平方米。整座宗祠由前水池、大坪、正厅、后厅、两边厢房组成。……[详细]
157、红军井
红军井
  红军井位于梅列区洋溪镇上街村凯头。1934年1月,红军东方军在攻打沙县期间,红军东方军一部向沙县南面进击。当时红军东方军一部就驻扎在上街村民房内。在紧张的战事中,红军战士不但秋毫无犯,而且还帮助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村民担水、砍柴。他们与村民共用一口水井,为解决饮水问题,红军扩建该水井。为纪念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铭记军民鱼水情,村民们将这口水井命名为红军井。红军井建于明末清初,井口为圆形,直径1.38米,井底直径约为2.5米,属上小下大结构,井深8米,受益人口1000多人。……[详细]
李坊红军桥遗址
  李坊红军桥遗址位于清流县里田乡李坊村口。1930年9月,清流李坊农民在红军的帮助下联合其他五村群众举行武装暴-动-,随后建立起清流第一个地方苏维埃政权──李坊乡苏维埃政府。嗣后,红14军、红军独立第7师等部多次在李坊一带活动。当红军知道李坊农民常为村边李坊河泛滥所困时,全体将士便齐心协力在村口修建了一座石墩木桥。村民将此桥命名为“红军桥”,以纪念军民鱼水情深。李坊红军桥于20世纪70年代末重修。2004年春,又在原址上重建,现为宽4.5米、长162米可通重型车辆的钢混桥面拱桥。……[详细]
闽赣军区司令部遗址暨叶剑英旧居
  闽赣军区司令部遗址暨叶剑英旧居位于建宁县濉溪镇复兴社区民主街南街弄4号税务住宿楼所在地。1933年11月,闽赣省机关经建宁的楚上溪口迁驻建宁县城后,闽赣军区司令部驻南街弄丁家屋。时任闽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叶剑英,亦在此居住,直至1934年3月离开建宁前往闽西就任福建军区司令员,闽赣军区司令员由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邵式平兼任。1934年5月,建宁县城失守,闽赣省机关迁驻建宁西南部的伊家都上村。闽赣军区司令部遗址暨叶剑英旧居原为民房丁家屋,20世纪90年代在旧城改造中被拆除。……[详细]
红军战地医院旧址
  红军战地医院旧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北52号。1934年4月,红7军团解放忠山,以忠山一带为红色根据地,攻打永安县城,到星桥消灭大刀会-组织,建立忠山党支部和苏维埃政府,开展土地革命。在此期间,红7军团和红军独立第9团战地医院设在忠山村北52号,收治数十名红军伤员和受伤赤卫队员,忠山村姜顺仪、卓月仔等到红军战地医院参加护理伤员,并在外面井边为伤员清洗绷带等医疗用品用具。该建筑为清代民居,通面阔14米,通进深20米,面积近300平方米,由上厅、天井、下厅、院坪组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