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十堰市旅游

十堰市红色旅游景点

郧阳革命烈士陵园
  郧阳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十堰市郧县城关镇杨家岭1号兴郧路社区杨家山。郧县地处鄂西北,地跨汉水南北,地势显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党的领导下,郧阳相继有4万多人参军参战,2000多人壮烈牺牲。郧阳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0年,由原中共郧县县委、郧阳专员公署、郧阳军分区为悼念解放郧阳而牺牲的烈士所建造的。原址坐落于郧县老城沧浪山(又名虎山)。1951年7月1日落成,占地25亩,建筑面积10亩,东西长400米,南北宽125米。主体建筑有三层砖木结构的六角形主亭,层层竖有镌刻褒扬烈士之文和烈士英名的大理石石碑。南北辅亭各一,对称竖立刻有烈士英名的石碑,主亭正前方有仿古精雕牌坊,牌坊书“郧阳烈士陵园”六个大字,主亭前的映壁上仿书毛泽东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园内绿荫夹道,百花争艳。主……[详细]
东沟红色旅游区
  东沟村是一片红色的革命土地,1931年贺龙所率的红三军曾转战与此;1946年新四军中原南路突围部队在此建立了均郧房县委、县政府等红色革命政权。在此,也洒下了时年仅28岁的均郧房县委书记朱正传等革命先烈的热血。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自1994年以来,该革命旧址经省、市、区和社会各界的捐资修缮,已建立了四个展厅、一个电教厅、一个烈士墓群,并被市、区确定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逢“清明”、“五·一”、“七·一”、“十·一”和“双休日”前来瞻仰先烈的人们络绎不绝,现已成为鄂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的“红色旅游区”。……[详细]
赛武当东沟红色旅游区
  赛武当东沟红色旅游区】国家AAA级旅游区。赛武当东沟红色旅游区位于茅箭区茅塔乡东沟村,距十堰中心城区18公里。这里有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十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均郧房县委县政府旧址、有保存完好的近2000平方米明清时期古宅院、革命文物陈列馆、党史陈列室、国防教育展示厅、戏楼、学堂私塾文化展览馆、革命烈士陵园以及念情谷猕猴园、杜鹃岭、荷塘、体能拓展长廊、烧烤露营区等。景区电话:0719—8457770景区地址:茅箭区茅塔乡廖家村购票须知:无门票,停车收费小车10元,大车20至30元,能同时容纳几百辆车。交通指南:乘坐2、9、59路车到东汽铸造二厂(50厂)下车后到茅塔河桥头转乘景区专线车。在火车站乘坐66路车到茅塔乡东沟景区。……[详细]
郧西县王家坪烈士陵园
  王家坪位于郧西县城以北三公里,这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就在王家坪中心小学后面五十米处,长眠着陈(赓)谢(富治)兵团4纵12旅为解放陕西山阳县、湖北郧西县、郧县的战斗中,从各个战场送到王家坪后方医院治疗,困当时医疗设备极其简陋,药物奇缺,无法抢救而光荣牺牲的黄君才、付金贵和年仅17岁的小杨等24上位烈士。自1985年,这24位烈士的墓地被郧西县人民政府定为“郧西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后,24位烈士墓地不断得到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墓地的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同年由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王家坪村委会通过多方筹措资金10万余元,用石头和混凝土重修了24座坟茔,增建了纪念碑和烈士亭,时任县委书记王华滔为墓碑题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而且在王家坪小学内部始创了一个简陋的陈列室……[详细]
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园
  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园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南化塘镇,距县城东北70公里。1986年修建。主体建筑有纪念碑1座:纪念亭2个,纪念碑高11米,宽2.2米,纪念亭面积为32平方米。1987年扩建陵园,改建纪念碑,扩建后的陵园占地6亩,改建后的纪念碑高15米,宽2.75米;新建碑文斋,长8米,宽6米,高5.7米,面积为48平方米。碑文斋内竖纪念碑1块,宽2.5米,高1.3米,用万山红大理石精刻而成。1987年6月,国家主席-亲笔为南化塘革命烈士纪念碑撰写碑文。-元帅亲笔书写“南化塘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1988年2月,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园竣工,成为人民群众缅怀先烈,教育后代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南化塘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位于鄂豫陕三省交界的南化塘,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是著名的鄂豫陕革0据地和游击区的组……[详细]
郧西县革命烈士陵园
  【郧西县革命烈士陵园红色旅游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郧西县城以北三公里,这里长眠着陈(赓)谢(富治)兵团4纵12旅的黄君才、付金贵等24位烈士。经过多次扩建和修缮,现已建成由烈士陵园和传统教育纪念馆组成的红色教育基地。陵园以24座烈士墓为基础,墓前建有雄伟的纪念碑。场地实行层面开发,主层是24座烈士之墓。传统教育纪念馆在材料上,使用了比较流行的KT板和钛金板;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立体和橱窗式;在色调上,革命历史故事以黑白照片为主,新郧西以彩照为主,突现了郧西的特色,选用“郧西之最”和“湖北省十堰地区之最”。展现了红军在郧西、新四军在郧西、郧西的解放、郧西的今天共四个阶段近300幅照片。同时还收集了手榴弹、医药书、战刀等军用实物近百件,同时采用音像投影设备,把历史资料与纪念馆中的内容有机……[详细]
关防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1935年1月,中共鄂豫陕省委负责人程子华、徐海东等率领红二十五军主力进入鄂陕边界开辟新苏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月22日,红军主力由郧西湖北口大、小新川进入关防庙川的一、二、三天门,丁家坪等地开展活动,省委及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机关驻关防乡丁家坪村。自1935年1月至1935年7月(红军主力北上),红二十五军主力在郧西境内三进三出,迂回辗转于鄂豫陕边界,通过张贴、刷写标语,散发传单,召开群众大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政策和红军宗旨,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组建抗捐军和游击队,先后建立两个县级苏维埃政府和13个区、46个乡、314个村苏维埃政权,苏区人口近50万人,为建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重要基础。当年,红军在彭祥贵等居民房屋墙上刷写了“没饭吃的穷人快来赶上红军”“苏维埃新中……[详细]
万寿寺村烈士纪念碑
  万寿寺村烈士纪念碑1948年2月,鄂陕第四军分区(后更名陕南军区第四军分区),为全面夺取陕南解放区剿匪灭敌的胜利,及时补充军区武器弹药的空缺,在郧西县观音镇万寿寺村(原五顶乡)建兵工厂,生产、维修武器弹药。1949年4月清晨,遭遇国民党胡宗南驻白河县 33 师一个加强营与鄂保四团夹河关地方反动分子300 余人,兵分三路包抄偷袭,双方浴血奋战 2 个多小时,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守,当场 9 人光荣牺牲于此地,他们均龄 20 余岁,最小的仅 16 岁,大多来自黄河北岸,不远千里为郧西及全中国彻底解放牺牲了年青的生命。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优良传统,按照《全国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行观音镇万寿寺村烈士纪念碑动通知》要求,郧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重新整修了烈士纪念碑。联系方式:兰军 1……[详细]
中共鄂豫陕省委郧西会议旧址
  中共鄂豫陕省委郧西会议旧址—涝池大院位于湖北口回族乡虎坪村三组。1935年1月19日,红25军主力由陕西洛南进入境内,在大小新川、庙川、虎头岩、泗峡口、红岩、东西川等创建25个乡、村苏维埃政权。同年2月17日,鄂豫陕省委率红25军军部驻扎在虎坪涝池大院。2月19日,省委在涝池大院召开了中共鄂豫陕省委第二十次常委会,会议通过了《鄂豫陕省委为完全打破敌人进攻,争取春荒斗争的彻底胜利,创建新苏区的决议案》。当天在涝池大院东侧的后坪召开万人大会,选举成立鄂陕边泗峡口苏维埃政府,回民魏茂顺任主席,下辖虎坪、泗峡口、龙王滩、董家川、后峡、坎子山、湖北关等12个村苏维埃政权。地 址:湖北口回族乡虎坪村三组保护范围:以旧址外墙为基准,东、北各向外延伸5米,西向外延伸11米,南向外延伸1米。建设控……[详细]
“湖北解放第一县”展览馆
  土门镇“湖北解放第一县”展览馆位于土门镇土门村彭家大院,这里曾是解放战争时期豫陕鄂第四分区司令部旧址所在地。1947年11月16日,陈谢兵团十二旅三十四团解放了郧西县城,因此,郧西成为“湖北解放第一县”而载入史册。1948年1月1日,豫陕鄂第四分区司令部、地委、专署等机关在土门镇正式建立,分区先后下辖郧西、郧县、山阳、上关、山商、镇安、均县、白河八县。1949年1月5日,更名为两郧分区。1月12日,地委、分区机关由土门镇迁至郧西县城。2021年春,郧西县委、县政府决定修缮土门镇原豫陕鄂第四分区司令部旧址,建设土门镇“湖北解放第一县”展览馆和解放广场。202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竣工。联系方式:薛莉莉 13872790291地 址:土门镇土门村六组……[详细]
红二十五军小阳坡干训点旧址
  小阳坡位于湖北口回族乡虎头岩村四村的柳池。1935年,红25军为了贯彻鄂豫陕省委第二十次常委会的决议,在鄂陕边区共举办了三期干部训练班,其中,小阳坡干训班为首期。1935年3月13日,首期干部训练班开班,为期3天。参加训练的有各路游击师和各级苏维埃政府干部、游击队长、“五抗”队长和积极分子等近百人,鄂陕游击军总司令部司令员陈先瑞、政委郭述申分别作动员、总结报告,主要内容是红军的宗旨、游击斗争策略、土地分配等。培训班的举行,培训了各级苏维埃政府和地方武装队伍干部,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为深入开展对敌斗争,巩固革命根据地打下坚实基础。联系方式:张约平 15586969906地 址:湖北口回族乡虎头岩村四组……[详细]
中共鄂豫陕省委旧址—何家大院
  何家大院位于湖北口回族乡小新川村六组。1935年1月9日,红25军主力由陕西洛南进入郧西境内大、小新川一带,军部和鄂豫陕省委驻扎在小新川何家大院,成立大、小新川苏维埃政府。1935年2月14日,大、小新川苏维埃政府划归镇安县地方苏维埃政府管辖。1935年2月,鄂陕游击军总司令部整编大、小新川的抗捐队、游击队和地方武装组织,组建鄂陕第七路游击师,师长阮士春,副师长毛全秀,政委张祖祥,在大、小新川及相邻的山阳、镇安一带,开展革命斗争,打土豪,分田地,镇压恶霸地主,保卫根据地。联系方式:张衍梅18772935677地 址:湖北口回族乡小新川村六组……[详细]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是为纪念和缅怀在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斗争中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位于郧西县城关镇王家坪村小区90号,是原陕南军区总医院的旧址,距县城中心3公里,距高速路口1公里,总占地面积60余亩。主要纪念设施有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解放第一县古城楼、红25军长征故事园等,集红色教育、瞻仰悼念、陈列展览三大功能于一体。被授予国家AAA级红色旅游景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等称号。地址:城关镇王家坪村90号……[详细]
李先念讲话旧址纪念馆
  李先念讲话旧址纪念馆位于小新川村,面积约11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人参观,纪念馆通过图文展板、实物展示、口述历史、场景复原等形式,生动地展现了革命战争年代,李先念率领部队在小新川村开展革命工作的光辉事迹,老百姓和人民军队之间同心协力、唇齿相依的鱼水之情,也从侧面反映了小新川村革命事业的艰苦卓绝和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联系方式:张衍梅 18772935677 地 址:湖北口回族乡小新川村三组……[详细]
均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均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旧址位于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1931年,第一届均县、官山区、吕家河乡三级苏维埃政府设于此。旧址外墙保留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大跃进时期的标语。旧址原为泰山庙,建于清道光年间,四合院布局,两进三开间,占地面积130平方米,砖木结构。该旧址对研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北省三级革命政权发展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第五批)……[详细]
上关县“纪念馆”
  上关县“纪念馆”位于上津古城北门内200米处,距离郧西县城40公里,距离福银高速上津出口15公里。2005年9月,郧西县人民政府在原址设立:湖北省第一个解放的县级人民政权上关县“纪念馆”。2007年被十堰市人民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系方式:李晓 13477318046地 址:上津镇上津古城北门内200米处……[详细]
房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房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十堰市房县城关镇西街27号。房县人民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与斗争精神,历史上曾爆发过100多次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势力。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房县人民的革命斗争也随着进入了新的阶段。1926年3月,房县籍进步青年李明铨等人,先后在襄阳、武汉等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鄂北特委派李明铨回房县开展地下斗争,1929年3月成立中共房县特区委,李明铨任书记。1931年6月8日,贺龙、邓中夏、柳直荀等率领红3军(原红2军团)主力,攻克房县,与李明铨接上关系,并以各级政治机关为核心,组织大批干部、战士深入各地,开展地方工作。为了加强对地方工作的统一领导,在房县成立了以柳直荀为书记的中共鄂西临时分特委。随后,成立了中共房县县委。柳直荀兼任县委书记,李明铨任副书记,召开县委扩大会……[详细]
均郧房县委县政府旧址
  均郧房县委县政府旧址位于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东沟村。1946年6月,均郧房县委、县政府设此,朱正传任县委书记,胡恪恭任县长。同时,鄂西北第三军分区司令部亦设此。旧址原为周家老屋,建于清咸丰年间,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25平方米,砖木结构。该旧址是中原突围的重要实物见证。(第五批)……[详细]
许明清烈士墓
  许明清烈士墓许明清烈士墓位于城关镇北大街走马岗,烈士原名陈玉虹,浙江平湖县人,1946年6月随中原突围部队到竹山县留任为竹山县地下县长,同年10月在房县麦浪坪与-军激战中被俘,后被活埋于走马岗。县政府曾于1966年、1981年两次对烈士墓进行改扩建,并建纪念碑。1983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房县红军烈士纪念塔
  房县红军烈士墓(又名红塔)座落在城南凤凰山上,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圣地。陵园内山峰耸峙、苍松挺拔、墓碑林立、庄严肃穆,贺龙亲笔题词的红军烈士塔和十八烈士墓巍立山间、光彩夺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