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旅游

湖北省红色旅游景点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孝感市大悟县城关镇澴河东岸江岗山西麓。鄂豫边区,虎踞中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的革命斗争如火如荼,风起云涌,仅大悟县内就爆发了汪洋店、夏店、芳家畈农民暴-动和宣化店起义,随后建立起苏维埃政权。红四方面军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先后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红四方面军主力西进后,边区人民先后配合红25军和红28军,又坚持了5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人民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李先念-率领新四军第5师和鄂豫边区党委、行政公署移驻大悟山,在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下,5师健儿战胜了敌伪顽的夹击、包围和经济-,取得了反磨擦、反“扫荡”斗争的节节胜利,先后歼灭了大量日伪军,开辟了以大悟山为中心的纵横千里的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为夺……[详细]
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孝感市大悟县白果树湾,距大悟县31公里。村庄因有一棵大白果树-银杏树而得名。此村坐东朝西,门面整全,南面可见巍峨的大悟山和小悟山,如两头雄狮,守候村庄;北面是泉水岭,酷似一条卧龙,傲视苍穹;东面是奇石怪林,陡壁悬崖,形成天然屏障;西面有一条峡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村庄周围,环境非常清幽。1939年3月,李先念--率抗日军队鄂豫挺进纵队,来到白果树湾,创立以大悟山为中心的鄂豫皖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春,纵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委,白果树湾成为五师司令部和鄂豫边区党委及行政公署驻地。周边农村还建有印钞厂,弹药厂、印刷厂、造纸厂、卷烟厂等一系列行政、军事、经济机关。复原了五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村庄南头,砖木结构,外间为正厅,中央……[详细]
郧阳革命烈士陵园
  郧阳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十堰市郧县城关镇杨家岭1号兴郧路社区杨家山。郧县地处鄂西北,地跨汉水南北,地势显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党的领导下,郧阳相继有4万多人参军参战,2000多人壮烈牺牲。郧阳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0年,由原中共郧县县委、郧阳专员公署、郧阳军分区为悼念解放郧阳而牺牲的烈士所建造的。原址坐落于郧县老城沧浪山(又名虎山)。1951年7月1日落成,占地25亩,建筑面积10亩,东西长400米,南北宽125米。主体建筑有三层砖木结构的六角形主亭,层层竖有镌刻褒扬烈士之文和烈士英名的大理石石碑。南北辅亭各一,对称竖立刻有烈士英名的石碑,主亭正前方有仿古精雕牌坊,牌坊书“郧阳烈士陵园”六个大字,主亭前的映壁上仿书毛泽东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园内绿荫夹道,百花争艳。主……[详细]
李宗仁长官司令部旧址(老河口市博物馆)
  李宗仁纪念馆全称“李宗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旧址纪念馆”,座落在老河口市北京路中段东侧。现保存一院,有砖木结构房屋9间,里面展出李宗仁及五战区史料300余件。现除有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旧址和李宗仁故居外,还存有“中山纪念堂”、“德龄厅”、“抗日将士阵亡纪念碑”、李宗仁题书的“中山公园”、白崇禧题书的“清真寺”、李宗仁创办的“平民医院”、“四维小学”、“德龄小学”等。李宗仁,字德龄,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统、代总统等职,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抗战时期,李宗仁担任国民革命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在指挥了台儿庄战役后,将司令长官部迁至老河口,此后,李宗仁在老河口指挥鄂、豫、皖三省军民抗战达6年之久,留下了一批宝贵的历史遗迹和珍贵史料。1939年,抗日战争正处于最严峻、最残酷、最关键的时期,爱国……[详细]
郧西县王家坪烈士陵园
  王家坪位于郧西县城以北三公里,这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就在王家坪中心小学后面五十米处,长眠着陈(赓)谢(富治)兵团4纵12旅为解放陕西山阳县、湖北郧西县、郧县的战斗中,从各个战场送到王家坪后方医院治疗,困当时医疗设备极其简陋,药物奇缺,无法抢救而光荣牺牲的黄君才、付金贵和年仅17岁的小杨等24上位烈士。自1985年,这24位烈士的墓地被郧西县人民政府定为“郧西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后,24位烈士墓地不断得到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墓地的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同年由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王家坪村委会通过多方筹措资金10万余元,用石头和混凝土重修了24座坟茔,增建了纪念碑和烈士亭,时任县委书记王华滔为墓碑题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而且在王家坪小学内部始创了一个简陋的陈列室……[详细]
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容美镇八峰山脚下,满山盛开的杜鹃花中,这是一片英雄的热土,这里长眠着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湘鄂边苏区牺牲的红九师师长段德昌、第九师参谋长王炳南、重要军事干部贺英等英雄儿女的忠骨。1962年,为纪念在湘鄂边苏区战斗和牺牲的革命先烈,修建了鹤峰革命烈士陵园。又名满山红烈士陵园。陵园内主要建筑有纪念碑、陵墓和博物馆,纪念碑在山腰台地上,高15.4米,宽2米,碑身系青石和钢筋混凝土空心建筑,正面镌刻“湘鄂边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碑文为:“湘鄂边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0领导下,由贺龙同志开创的。”陵墓位于山顶,1962年将段德昌、王炳南、贺英等人的忠骨移此而建。革命博物馆在山麓,陈列有革命文物。从山麓至烈士墓,筑有石质台阶,左右遍布苍松翠柏,整个陵园庄严明丽。19……[详细]
徐海东故居及亲属烈士陵园
  徐海东故居位于大悟县新城镇江冲村徐家窑,房子为砖木结构,三间两进,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海东(1900—1970),原名徐原清,湖北黄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28、25军军长,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故居为四合院式布局,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砖木结构。徐海东故居是其早年生活、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徐海东大将亲属烈士陵园位于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严河村。徐海东将军亲属烈士陵园建于1970年,徐海东大将的30多名亲属为革命牺牲,遗骨就安葬在这里,由徐向前亲手题写“光荣流血”的烈士纪念碑耸立在陵园内。纪念馆位于新城镇严河村,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陈展面积160平方米。馆内有徐海东亲属烈士墓、纪念碑及……[详细]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纪念馆位于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汀泗桥(集镇)。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分三路从广州誓师北伐。北伐军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系军阀吴佩孚节节败退。8月25日,由共产党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先遣队叶挺独立团进占蒲圻(今赤壁)中伙铺车站,切断了驻湘吴军沿粤汉铁路北撤之路。吴佩孚急忙纠集2。6万余顽敌重点驻守汀泗桥。此时,正逢秋汛,汀泗桥三面环水,东南靠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北伐中路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命令第4军主攻汀泗桥,第7军第一路直插蒲圻会攻汀泗桥,第8军一路沿长江南岸夺取嘉鱼侧击汀泗桥。8月26日凌晨4时,第4军从汀泗河南岸向驻守在北岸的塔垴山、石鼓山吴军阵地发起进攻。激战至中午12时,进攻受阻。午后,吴军1000余人在炮火掩护……[详细]
沙洋烈士陵园
  沙洋烈士陵园由两处烈士公墓合并而成,一处位于原下河街东侧一片荒地上(后属金星农业社—今汉江实验高中北面税务宿舍处),掩埋着1948年5月16日解放军汉江三分区部队攻克沙洋时牺牲的部分烈士;一处位于原电信公司台基(今交通管理站)上,数十位1949年夏南下时因病去世的第四野战军战士长眠于此。1957年清明节前,沙洋镇人民0将两处烈士遗骸清理后合葬于后处,并修建院墙,树立墓碑,院门两侧刻写着沙洋镇镇长吕时松书写的“万古千秋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墓碑上刻着“革命烈士之墓”六个大字,并附诗二首。1962年陵墓迁至城西燕家山(现沙洋电信局处),由沙洋镇人民0管理,1988年沙洋区人民0成立后交区民政局管理。1989年11月11日,经荆门市人民0批准列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0沙洋县委、县0投资……[详细]
团风渡江战役纪念公园
  团风渡江战役纪念公园位于鄂东门户——素有“小汉口”之称的团风县城,座落在举水大桥东侧,为纪念1949年5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在团风至武穴长江段上发起的渡江战役而兴建。渡江战役纪念碑、纪念馆及渡江广场等构成团风渡江公园主要景点,是团风红色旅游新名片。其中渡江战役纪念碑为全红钢结构,形似鼓动船帆,象征红色团风将建成中国中部钢结构产业基地,底座“江”字造型,代表浩瀚长江,桅杆“1”代表百万雄师过大江,帆型“3”代表四野30万大军,桅杆与帆造型“β”象征团风38万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乘风破浪、开拓奋进!纪念碑高25.2米加地面海拔23.8米,恰好是49米,暗合1949年渡江,拾级而上共16节台阶象征团风各项事业一路顺风、蒸蒸日上!基座两侧为渡江战役大型浮雕,前后分别为原-副主席-……[详细]
柳关烈士陵园
  福田寺镇柳关红军无名烈士墓碑旧址位于原柳关管理区机关所在地(原双红村)。无名烈士墓碑是1930年后逐渐形成的,这里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苏区洪湖根据地腹心地带,红军第一、二、三医院曾设于此。1931年3月,中央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代表夏曦来到洪湖根据地,推行左倾错误路线。5月又发起大规模的“肃反”运动,即抓“改组派”,苏区有75人被诬蔑为“改组派”而遇害。共产党员张永忠(监利县委组织部长)、柳杨景(荆门游击大队长)、刘革非(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副主任)等也在此遇难。1932年春,红三军团以贺龙为总司令、邓中夏任政委率领的红军精锐在襄河(含汉水)北岸瓦庙集,长时期与敌军英勇作战,重创国民党军,但我军也有伤亡。入夏后,又与蒋介石调集的数倍于我的敌军对垒,大批受伤官兵转到柳关一、二、三医院治……[详细]
张自忠纪念馆
  张自忠将军纪念馆位于宜城市襄沙大道55号,由张自忠将军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组成。其中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展示了张自忠将军艰难曲折的经历、良好的从政治军风范、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张自忠纪念馆建于1991年,张将军殉国50年之际,馆内以张自忠将军生平事迹陈列为主,辅助于名人题词碑刻展览.革命烈士纪念馆的陈列较为全面.系统,真实地的反映了我市的革命斗争史.两馆均位于烈士陵园内,居于市区,是省政府核定公布的省级纪念馆1940年5月,日军发起了随枣战役,集结重兵西进。张自忠将军留下遗书,率部截敌,浴血奋占,身中数弹,战死十里长山。张自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牺牲最高将领,国共两党分别在重庆和延安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张自忠将军纪念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详细]
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
  汤池,因李白“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的诗篇而闻名遐迩。抗日战争初期,陶铸及一批0人在此举办汤池训练班,由此点燃鄂中抗战烽火,更使汤池成为一座拥有重要革命斗争历史和地位的圣地。1984年,-主席题写了“汤池是发动鄂豫边区敌后抗日战争的战略支撑点之一,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的题词。1988年,时值纪念汤池训练班创办五十周年之际,经中央领导明确指示,在汤池训练班旧址上正式兴建具有一定规模的纪念馆。10月28日,纪念汤池训练班创办五十周年大会在汤池召开,同时举行纪念馆竣工落成典礼,由曾担任新四军第五师政治部主任的任质斌题写馆名——“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座落于汤池风景旅游景区内。走进一座“工”字形的庭院,在院门前驻足,只见婆娑树影环绕花墙,将它掩映得极为幽静雅致。跨过门槛,绕……[详细]
襄阳烈士陵园
  襄阳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襄阳市襄城区铁佛寺路60号。襄阳市革命烈士陵园是1950年为缅怀在解放襄樊战役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修建的。园内有烈士纪念碑一座,碑后建有革命烈士墓,墓中安葬的是解放襄樊战役中英勇牺牲的103位无名烈士以及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先烈们的遗骨。半山腰安葬有社会主义时期因公牺牲的先烈。园内还建有烈士亭等10多处建筑物。襄阳革命烈士纪念馆是烈士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烈士陵园广场东南侧。该馆建于2001年,设有襄樊战役史迹陈列厅。1948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根据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决定以桐柏军区司令员王宏坤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桐柏军区28旅、陕南军区12旅等主力部队发起襄樊战役,消灭盘踞在江汉之间重要战略要地——襄阳、樊城的……[详细]
三烈士亭
  三烈士亭在武昌解放路南端,原清湖广总督署大门前(今武昌造船厂东门内)。1911年10月8日,武昌起义的机密泄露后,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3人在执行任务时先后被捕,1911年10月10日凌晨被杀于此。1931年在烈士就义处修建纪念亭。1956年进行维修。武昌造船厂扩建时将亭划进厂区,1981年迁建于距原址20米处,保持原亭形式。亭为木结构,八角切尖顶,亭额匾为“三烈士亭”。亭内立“彭刘杨三烈士就义处”石碑,碑阴镌刻三烈士生平事迹。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解放路南端武昌造船厂东门内(原清湖广总督署东辕门前)。系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纪念设施。1911年(宣统三年)10月9日,即武昌起义前一天,因设在汉口、武昌的起义机关相继败露,党人彭、刘、杨三人被捕。在当晚的刑讯中,三人痛斥时政,慷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