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侗族生态博物馆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是一座以县城侗族博物馆为中心,以独峒座龙至高定沿途15公里包括9个侗族村寨为辐射面,集侗族寨门、鼓楼、风雨桥、民间艺术、民风民俗与田园风光为一体,采取“馆村结合、村馆互动”的保护方式,是国内外所有生态博物馆中的新模式。保护区内有侗寨9个,鼓楼28座,廊桥13座,寨门13处。座龙寨,始建于1487年,自然协调地分布在舒缓的斜坡上,村前村后绿树成荫,清澈的苗江河从村前蜿蜒而过,如玉带飘拂,似飞龙摆尾,风景优美,民风淳朴。远看,山寨分聚两处,形如蟒龙双眼,注视远方。近看,寨中融风景林、寨门、鼓楼、吊脚楼、戏台为一体,是个典型的侗族村寨。全寨共有住户150户,人口688……[详细] |
![]() | 永福县博物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据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现有藏品5000件/套、珍贵文物43件/套,举办展览6个,开展教育活动5次,参观人数6万人次。地址:桂林市永福县凤城路凤山公园大门左侧。……[详细] |
![]() | 合浦汉墓博物馆合浦县博物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廉州镇中山路中山公园内。合浦县博物馆的陈列以《合浦汉代墓葬出土文物展》为主。展厅以木制展板分隔成四个展室,展览面积238平方米,展品250件,以青铜器、陶器和琉璃、琥珀、玛瑙、水晶和金银玉石等制品为主。其中,铜凤灯、铜屋、铜提梁壶、三足铜盘、铜魁等具有南方青铜器精巧细致的地方特色。带有干栏式结构特征的陶楼,显示出当地的气候环境和日常居住条件。展品中有一件东汉早期的铜提梁壶,内盛液体至今仍保存。博物馆馆藏有文物3150件,以汉墓出土文物、清代书画和扇面为主。其中,以汉墓出土的完好的玻璃杯、玻璃碟、铜屋、铜井、铜灶、金带钩、玉壁和传世的铁斗、铜钟等……[详细] |
![]() | 玉林市博物馆位于玉林市玉东大道南侧(新市政府对面),是玉林市唯一一座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总投资11271万元,总建筑面积13981㎡。玉林市博物馆的前身是组建于1978年的玉林县文物事业管理所,于1989年更为现名。玉林市博物馆是玉林市唯一一座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肩负着保护玉林历史文化遗产、展示和传承玉林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是开展国民教育、科普宣传、历史文化和艺术熏陶的神圣殿堂,是展示玉林各市(县、区)及桂东南地区历史发展变化和独特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窗口,是玉林的城市文化名片。目前,玉林市博物馆馆藏文物3000多件,文物藏品类别包括石器、铜器、铁器、银器、陶瓷器、砖瓦、书画、织绣品、竹木雕……[详细] |
![]() | 横县博物馆坐落在风景优美、绿树成荫的横县县城西郊海棠历史文化公园内。馆址曾是淮海书院(明代为纪念北宋著名词人秦观在横州设馆讲学、施教敷文而建)旧址,故博物馆同时冠名淮海书院。横县博物馆于1991年7月动土始建,1992年5月建成开放,是南宁市第一个县级博物馆。该馆为二层半钢筋水泥结构仿古建筑,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内设办公室、陈列厅、文物库房,是横县文物收藏、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2009年5月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10年被评为南宁市文明单位。横县博物馆馆内收藏有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的各类珍贵文物及标本近千件,主要包括石器、骨蚌器、陶瓷器、金属器、……[详细] |
![]() | 博白县博物馆于1993年5月由县文物管理所与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合并为县博物馆,是兼有保护管理全县辖区内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职能的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隶属县文化和体育局管理。县博物馆位于博白县人民公园内,始建于1986年7月,占地面积540平方米,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为两层仿古悬山顶吊楼式结构。县博物馆现设置有白州历史记忆、八桂先驱朱锡昂、南流烽火等三个基本陈列展厅(室)。博白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3226件(套),其中有96件(套)为国家珍贵文物。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84件。在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博白县被国家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确定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为135处……[详细] |
![]() | 靖西县城的壮族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壮族博物馆,早在原始社会壮族先民就在靖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劳动、生活。1969年考古学家在靖西县新靖镇的宾山,发现了属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牙齿化石,其体质属晚期智人阶段。境内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斧、石铲、石锛等劳动工具,说明这一时期的靖西已经出现了锄耕农事,人们的社会生活已从狩猎、渔猎和采集经济发展到与农业经济并存的时代,部分人类已从洞穴中来到山坡或平原地带建筑村落。展示着壮族民俗文化腹地的深厚文化积淀和无穷魅力。博物馆区域内的壮族原住居民已在这里生活了一千多年,其特有的自然遗产和鲜活的文化特色,为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特殊环境。馆内展示壮族居民的概况、服……[详细] |
![]() | 防城港市博物馆(北部湾海洋文化博物馆)位于防城港市行政中心区西南部,南临市文化艺术中心,北临市行政办公主体建筑群,东临北部湾广场,西临金海湾住宅区。展览内容以海洋文化为主题,辅以本土历史民族民俗,由“海洋生态陈列”、“海洋文化陈列”、“防城港市历史民俗陈列”等三部分组成,建成后将成为广大市民、游客学习海洋知识,认识本土历史,感受地方文化的重要场所。醉美边海—悠久丰厚的防城港历史与民俗防城港市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的西南端,临海沿边,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优良港湾。开阔广大的北部湾海洋,孕育了防城港市人民勤劳、朴实、勇敢、包容的优秀品质。站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起点上,防城港市正在朝气蓬勃的走……[详细] |
![]() | 金秀瑶族博物馆1991年建成,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博物馆的主体建筑融瑶族民居的吊楼、谷仓、竹瓦等风格为一体。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为博物馆题写了馆名。2001年12月被命名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金秀瑶族博物馆主体分上下两层。下层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主要介绍大瑶山的历史沿革、概况,陈列瑶族古老的生产生活用具和石牌等。上层主要展示瑶族服饰、手工绣品和银制饰物等。宽敞明亮的展厅,展示了一个远古的世界:木耙、开山锄、铁锹、禾剪、长砍刀是瑶族刀耕火种的工具。弩箭、铁猫、竹鱼夹、猎锹、鱼筌、捞绞、-、鸟盆是瑶族狩猎和捕鱼的古老武器。纺车、纺织布机、舂坎、石齿轮、竹饭盒、背篓、撩锤等瑶族的生产和生……[详细] |
![]() | 广西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坐落在南丹县里湖乡怀里村,覆盖十一个自然村屯四百四十二户两千一百六十六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里湖乡怀里村,距南丹县城33公里,有四级油路直接通达。生态博物馆区主要分为展示馆及原始村落两部分。展示馆以实物、图片和景像资料展示白裤瑶的历史发展过程及民风民俗。蛮降、化图、化桥三个原始村落为白裤瑶原住村落,当地属岩溶峰丛地貌,海拔800多米,村寨依山而建 。一条百年古道将相邻的三个村寨相互联结,山野景致四季如画。 村落内白裤瑶民风民俗保存完整,村落特点突出,被此间历史学家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如今,白裤瑶男女恋爱唱的仍是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瑶族“细化歌”,治病由鬼师念咒,一……[详细] |
![]() | 铜鼓文化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铜鼓是东兰民族文化中的奇珍异宝,在东兰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红水河沿岸的壮家,几乎村村有铜鼓。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要打铜鼓,喜庆吉祥,沿红水河两岸村寨是东兰壮族铜鼓文化艺术的深厚积淀区。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馆藏传世铜鼓2400多面,其中我国馆藏量1400面,广西馆藏量900多面,而东兰县现存量就达612面。铜鼓是东兰壮、瑶人民心中的神物。铜鼓文化流传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世所罕见。近年来,东兰铜鼓也走出山门,曾多次在县、市、自治区舞台表演。先后参加《中国有条红水河》、中央电视台《壮锦献给毛主席》等电视剧和电视专题片的拍摄,还在第四届全国-会开幕式、……[详细] |
![]() | 始建于1985年的右江民族博物馆坐落在广西百色市后龙山顶。博物馆建筑面积4261.8平方米,主楼采用壮族古典廊院重檐的建筑形式,独具民族风格。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少数民族历史文物,设有8个展厅,展出面积1507平方米,展品400多件(套)。2001年12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陈列”和“民族民俗文化陈列”是右江民族博物馆的两大陈列内容。历史文化陈列的主要内容包括百色从80万年前一直延续到近代的乡土历史。它反映了自远古以来百色的文明发展进程。馆内陈列的旧石器时代的砍砸器、石核、石片、尖状器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详细] |
![]() | 田东县博物馆是一家综合性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2009年实行免费开放,2013年5月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馆内基本陈列分为“化石探秘”、“石出天惊”、“烈火熔铸”、“横山古韵”、“瓷器拾零”五个部分,田东县博物馆在宣扬田东的历史文化,促进田东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田东历史文化宣扬教育的主要前沿阵地。开放时间8:30—17:00(周一闭馆)……[详细] |
![]() | 合浦县博物馆成立于1978年9月20日,馆区占地面积2344平方米,综合大楼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收藏出土、传世文物5000余件,其中铜凤灯、铜仓、铜方匾、三足盘等5件随“国家出土文物展览“先后到日本、加拿大等国展出。博物馆馆藏有文物3150件,以汉墓出土文物、清代书画和扇面为主。其中,以汉墓出土的完好的玻璃杯、玻璃碟、铜屋、铜井、铜灶、金带钩、玉壁和传世的铁斗、铜钟等更是珍贵。曾出版《合浦文物简介》、《合浦文物古迹》、《合浦汉墓出土文物讲解》。合浦县博物馆的陈列以《合浦汉代墓葬出土文物展》为主。展厅以木制展板分隔成四个展室,展览面积238平方米,展品250件,以青铜器、陶器和琉璃、琥珀、玛……[详细] |
![]() | 京族博物馆位于广西省防城港下辖东兴市东兴市江平镇万尾京岛风景名胜区,2009年正式开馆。这是我国首个京族博物馆,集中展示了海洋民族——京族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京族,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滨渔业少数民族,同时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历史上曾被称为“安南”、“越族”,1958年5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东兴京族生态博物馆占地26亩,馆内布展总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是一座以收藏、保护、研究、征集、展示京族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性民族博物馆。其中文化展板块分为六大篇章,即展示京族人民居住环境、民族服饰特色和语言文化习俗等内容的“临海而居”;体……[详细] |
![]() | 容县博物馆是一座以古建筑文物为主,兼备园林风光的园囿式博物馆,占地18,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80平方米。南临绣江,遥对都峤山,环境幽美。园内气势雄峻,高出河岸20米的经略台真武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围有创建于唐代的面面亭和钟亭,还有明、清时代的游廊、碑栏以及民国时的凉亭等附属建筑。经略台相传为唐代著名诗人元结任容筅经略使时所建而得名。馆内有藏品5357件,以地方历史文物为主,其中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大石铲和成批出土的滑石网坠。有战国时代的铜斧、铜凿和颇具特色的南方少数民族乐器羊角钮铜编钟。有秦代半两钱和汉至南北朝的铜鼓。有唐宋时代的各式铜镜、石砚和陶瓷器。有明清以来的铜器、瓷器、玉……[详细] |
![]() |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位于崇左市城南新区石景林路西段,2012年10月正式开馆,是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务于一体,以展示崇左壮族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全国首家地级市壮族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广西特色博物馆。全馆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展区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外形融入了花山岩画、铜鼓、壮锦等典型的壮族文化元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一楼设大厅、报告厅、办公区及配套的游客休闲场所,二、三楼均为展区。目前,本馆藏品5300件(套),包括历史、民俗、革命三大类,其中珍贵文物近二百件(套)。常设展览有“百里岩画骆越神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陈列”、“壮族历史文化展”,不定期推出主题鲜明的临时展览……[详细] |
![]() | 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在八步区莲塘镇白花村,是广西10个生态博物馆加一个民族博物馆“10+1”工程中的一项民族文化保护工程,也是中国首座客家文化生态博物馆。投资180万元,它由工作站、信息中心、展示中心和保护区四个部门组成,其中工作站、信息中心和展示中心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保护区由白花村和仁冲村组成。客家围屋作为客家人独有的建筑形式,馆区内有大大小小的客家围屋近600间,主要是府第式、锁头屋和围龙屋三种形式。在展示区摆放有客家人-或生产用具以及客家人的-习俗展览,具有特殊的科研价值,是一个全方位了解客家文化的生态博物馆。……[详细] |
![]() | 地点:广西南宁市。简介:广西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为广西地质陈列馆,1986年扩建后改为现名。该馆总面积2182m2,馆藏各类地质标本万余件,其中有国内罕见的“水晶簇”、广西稀有的“狗头金”、天外来客“铁陨石”、“硅化木”、“鱼龙”、“贵州龙”、“蜥蜴”、“印痕古鳌”、“鹿角”、“亚洲象”、“磷氯铅矿”及独具风格的观赏石标本等;各类岩(矿)石、矿物标本较为齐全,部分古脊椎动物化石保存完整、矿物单晶及晶簇晶体保存完好。馆内设有序厅、地学科普厅、矿产资源厅、古生物地史厅等。……[详细] |
![]() | 贺州市博物馆是一座收藏研究展示贺州市境内的历史文物,民族民俗文物,革命文物,纪念性文物的综合性人文类博物馆,馆中藏品十分丰富,历史文物上到中生代脊椎动物化石,下迄清末,时间跨度近三百万年,且历代不断。民族民俗文物类,以瑶族为主,包括其他一些有特别文化内涵的群体,能充分反映贺州市的民风民情。革命文物类从太平天国家民起义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能见证勇敢的贺州人民在革命年代不畏牺牲敢于流血的献身精神。地点:灵峰山西麓的体育路65号……[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