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是集北宋针灸铜人、惠民和剂药局、中医药械、中医遗迹、名中医博览、中医药文化学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于2013年3月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目前二期工程于2014年10月完成。2015年9月18日,大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命名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博物馆建筑面积为1800m2,陈列展出面积约980m2。展览厅以北宋至今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为主线布展,共分为朝尚医药专设机构、针灸大成空前绝后、汇聚方药济世惠民、分科论病承古创新、文化繁荣儒医辈出、继承创新续写辉煌六大部分,另在馆内特设宋代名医馆和针灸铜人文化墙等。展厅收藏宏富,计有文化展板2……[详细] |
![]() | 焦作市博物馆成立于1965年4月,同年7月郭沫若先生为焦作市博物馆题写了“焦作市博物展览馆”馆名。原馆址位于焦作市人民公园内,占地2275平方米,展室仅有403平方米,已远不能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1996年国家投资1000余万元人民币的今址新馆落成,改变了焦作博物馆馆舍及设施的落后面貌。新馆坐落在建设中路万方立交桥东侧,现代化白色建筑群体占地24325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该馆基本陈列为《焦作市改革开放成就展》及《历代石刻艺术展》等。基本陈列《焦作改革开放成就展》位于主展厅一楼,展区面积近千平方米,展线110米,陈列有400余副图片和实物,展览共分9个部分:1、“党和国家领导……[详细] |
![]() | 古色古香的南书店街路东,坐落着一家独特的民办博物馆——开封年画博物馆。该博物馆是由任鹤林父子创办的,馆内展厅里陈列着包括史料文献(复印件)、年画藏品以及印版在内的300件藏品,系统地展示着年画的“前世今生”及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封年画博物馆馆长任鹤林告诉记者,木版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自北宋都城开封年画岁首“行贩不绝”。年画承载着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到了宋代,年画创作日益成熟,逐渐从民族传统绘画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种。宋代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的稳定、繁荣和雕版印刷的广泛运用,使年画得以兴盛和发展,并在宋代文化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开封年画博物馆自创办以来免……[详细] |
![]() | 汝州青瓷博物馆位于汝州市广成中路金鼎时代广场八楼,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设有藏品陈列展览区、藏品库房区、文物保护技术区、公众服务区和办公区。藏品陈列展览区分三个展厅和一个文化走廊。3展品陈列汝州青瓷博物馆一号展厅,以耀州窑系、临汝窑系、钧窑系、越窑系和龙泉窑系为主,兼藏部分原始瓷、搅胎、三彩陶器和汝、官、钧瓷片标本;二号展厅,以磁州窑系、定窑系、建窑系、耀州窑系和影青为主,兼藏部分玉器和造像;三号展厅,以邢窑系、磁州窑系为主,兼藏部分龙泉瓷和鲁山瓷。文化走廊以宣传汝州三宝文化为主,兼藏部分窑具和钧瓷修复器。馆藏藏品共计1980余件。4所获荣誉2012年汝州青瓷博物馆被中华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详细] |
![]() | 开封市可望黄河农耕文化博物馆,位于开封市龙亭区北官庄可望庄园园内,占地1000平方米,馆内面积500平方米。开封市黄河农耕文化博物馆,以黄河农耕文化为主题,全方位、多角度、立体生动展示了开封黄河地域文化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博物馆开办宗旨在通过将农村、农业、农民的各种元素汇集起来,进而全方位勾画出近现代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全景图,再现农耕发展的历史画卷,完整展示农耕文明向现代农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节点,把久远的黄河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传承和弘扬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传承黄河农耕文化。开封市可望黄河农耕文化博物馆应时代发展而建,其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共设4个展厅12个部分,较为详细地展现了黄河农……[详细] |
![]() | 开封市电子显微镜博物馆,是中国首家电子显微镜博物馆。由于电子显微镜对现在科研分析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介绍了早期电镜的由来、中期的创造与近代的改进,从电子显微镜分析中衍生出成物制样、材料制样,在试验中改进,在改进中进步。一些老一辈的科学家们,基本将一生投入电子显微镜视野当中,他们不求荣华富贵,只求能慢慢推动电镜事业的发展。如今的社会,只有较少数人知道什么是电子显微镜,那么认识这些默默无闻的贡献一生的大师们更是少之又少,开封市电子显微镜博物馆不仅向世人们展现电子显微镜的历史,更要展现在电子显微镜事业中不惧艰险、贡献一生的老前辈们。将他们的名字与故事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电子显微镜,让电镜事业更加辉……[详细] |
![]() | 唐河县博物馆位于唐州广场东大楼一楼,建筑面积4560平方米,展厅面积3300平方米。主要由主展区、临时展区组成,主展区为基本陈列:《唐地长河--唐河历史文化展》,以翔实、丰富的历史资料为依托,以本县馆藏文物为基础,反映唐河的文明进程和文化成果,再现唐河的延续性、包容性和影响力;一楼西北部为专题展区,主要是展出唐河县具有历史特色的实物、故事等地域文化以及现有的社会文化活动,拓展了博物馆的空间理念。唐河县博物馆举办了“唐地长河--历史文化展”基本陈展,该展览以唐河出土的历史文物为依托,汇集石器、陶器、青铜器、瓷器、金银玉器等文物,辅助以场景复原、图文展板、数字多媒体等展陈形式,主要展示唐河的历史文……[详细] |
![]() | 河南博物馆旧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三胜街31号,是河南博物馆(现河南博物院)创建及在开封发展的所在。其所在地开封三圣庙街(今开封三胜街)31号原为河南法政学堂和河道总督衙门旧址。现存的前院过厅、后院展厅、办公用房等建筑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列入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河南博物馆是中国近代较早创立的博物馆,藏品主要来自二十世纪初洛阳、三门峡、辉县、新郑、安阳等地的考古发掘,藏品数量丰富,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二十世纪前半期在开封期间,是亚洲乃至全国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在海外也享有盛誉。历史沿革1927年,河南博物馆在此创建。1928年,河南博物馆改名为“民族博物馆”。1930年,……[详细] |
![]() | 光山县佛教艺术博物馆位于光山县城西南22公里处的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净居寺的东侧,用地面积约32800㎡,总建筑面积约1410㎡。建筑采用清式徽派建筑风格,融入宗教的艺术特色,加之空灵清幽的自然生态环境,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理想的超凡,心灵的洗礼,是一个集休闲、娱乐、观赏为一体的旅游度假风景名胜区。光山县佛教艺术博物馆分为东厅、西厅和露天部分。东厅为佛教文物展示以及佛教文化展演;西厅为佛教文化体验和佛教八大宗派文物的陈列、各种佛教的经典和相关宗派的内涵讲解,以及佛教知识和乡土文化的传播;露天部分的北面为展示释迦牟尼佛从出生到涅槃一生辉煌经历的文化长廊和二十四孝图照壁樯,长廊与照壁樯之间矗立一尊2米……[详细] |
![]() | 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依托洛阳山陕会馆而建。山陕会馆建于清康熙、雍正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对面即是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山陕会馆由当时的秦、晋富商捐资修建,是一个“叙乡谊、通商情、敬关爷”的社交性公共场合。会馆坐北朝南,布局前密后疏,建有照壁、山门、舞楼、正殿、拜殿,门前还有两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照壁高12米,由青色雕砖砌成,正中用彩色琉璃方砖镶成3块方形壁面,上面雕凿着二龙戏珠、花卉、人物等。这是豫西地区最大、最完整的琉璃照壁。山门与琉璃照壁相呼应,面阔三间,东西两侧八字墙分别与东西仪门衔接。正门上镶“河东夫子”石匾一方。舞楼与山门之间隔着天井,处于正南方,坐南朝北。舞楼面阔五间、……[详细] |
![]() | 黄河博物馆位于郑州紫荆山路4号。成立于1955年,隶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作为世界上最早建立的水利行业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以黄河为主题陈列内容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黄河博物馆占地7000平方米,现有建筑约29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1200平方米。黄河博物馆前身是“治黄展览会”。1955年4月17日,展览会首次在郑州举办“治黄成就和黄河规划展览”。1957年,改名为“治黄陈列馆”。六十年代初,因国家经济困难而闭馆。1972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二十周年而重新开馆,并举办“治理黄河成就”展览,并改名“黄河展览馆”,郭沫若题写馆名。1987年6月,正式更名为“黄河博物馆”,馆名由舒同题写。黄河博……[详细] |
![]() | 开封市至道书画博物馆,自2012年开始筹备,经过长达3年的时间,整理、收藏了一定数量的、具有较高价值的河南名人名家书画。于2014年8月,向开封市文物局正式提出申请,开始启动建设开封市至道书画博物馆。2015年3月,正式投资建设,投资金额五十万元。于2016年2月26日获得开封市文物局批准。开封市至道书画博物馆收集了众多历史久远、具有较高收藏意义的河南名人名家书画藏品,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宋代书画艺术为目标,努力打造成为开封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新平台。同时,通过名人字画的历史故事,名人字画的收藏,以及名人字画的画家简介等,充分展示名人字画的独特魅力。博物馆展区分为八个部分,楹联掇萃、翰墨……[详细] |
![]() | 漯河市德泽陶瓷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漯河市泰山路北段,占地面积670平方米,是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成立的漯河市首家私人古陶瓷博物馆。馆内藏品资源丰富,目前已达1200余件(套),藏品以古陶瓷为主,亦有青铜器、战国和汉代砖瓦器及玉器等珍品,全年对外免费开放。漯河德泽博陶瓷物馆是经省文物局批准成立的漯河市第一家民办博物馆,它的成立填补了漯河市市在博物馆开办领域的空白,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不仅为广大文物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研讨、培训的场地,更为漯河人打开了一个历史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窗口。德泽博物馆馆藏近1000件藏品,以陶瓷为主,其中有独具魅力的汉绿釉、举世闻名的唐三彩、美妙绝伦的彩绘……[详细] |
![]() | 济源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12月,现位于济源市天坛中路1087号,是济源市唯一一家国有文物收藏、保存、展示宣传、研究和教育的社会公共机构。位于,年代为占地面积7330平方米,建筑面积3770平方米,展厅面积为1400余平方米,库房面积为900平方米。馆藏文物丰富,有靑铜器、陶器、瓷器、碑刻、货币、玉器、石器、纸质文物等多门类3万余件藏品,其中国家珍贵文物3298件,尤以汉代釉陶冥器最具地方特色。济源市博物馆于2009年5月18日对社会实现免费开放,年平均免费开放时间达310天以上。2013年9月2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济源博物馆馆藏文物绝大多数是济源境内出土的两……[详细] |
![]() | “光山中国茶具博物馆”位于光山县新老城结合部的紫水河畔紫水塔旁,以清代光山县衙和学宫(孔庙)为原型。南北长210米,东西宽110米,占地35亩,是县城的中心地带。中国茶具博物馆是凭着对茶具和茶文化的热爱及敬业精神,依托本地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发展起来的。中国茶具博物馆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是光山文物旅游局茶具博物馆。博物馆自开馆以来,一直关注回流茶具的征得,通过各种渠道搜索精美茶具,其数目与日俱增。今选其中部分精品茶具介绍,从中我们可领略古代茶具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博物馆下设茶文化陈列馆和茶艺表演厅两个部门。2008年光山县文旅局又成立了一支由12人组成的紫水千金文艺表演队,并从郑州、信阳、武汉等……[详细] |
![]() | 嵩山地质博物馆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座北朝南,四周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是一座充满着璀璨宝矿的宫殿。博物馆把嵩山地区浓缩在不足20平方公里范围内,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5亿年、18.7亿年、5.43亿年的构造形态遗迹;在嵩山不到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完整出露着全球绝无仅有的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时期的变质岩和沉积岩地层序列精华,被地质学家誉为“五代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嵩山地质博物馆分为前庭院、展厅和后庭院。前庭院由花园、广场、灯光喷泉和停车场组成。中间是博物馆主体建筑,内设有三个展厅,日前对外开放两个展厅:地球科普厅和嵩山地质公园厅,……[详细] |
![]() |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是一家专业化的博物馆,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设立,位于郑州市金水区顺河路36号,博物馆院内环境优美,展馆庄重美观。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主体建筑为二层中式建筑,外墙面用唐代鲁山段店窑址瓷片镶嵌,使陶瓷博物馆整体特色突出,风格独特。馆内有2个固定展厅,展出陶瓷700余件。馆藏陶瓷一千五百余件,陶瓷标本三万余件。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基本陈列以北方陶瓷为主,展示了中原釉陶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再现了中原陶瓷的繁荣鼎盛,并形成了具有独自特色的馆藏。办馆宗旨:“藏品立馆、学术强馆、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就业创业基地、中国博物馆学会……[详细] |
![]() | 中国是酒的故乡之一,是酒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同步而行。酒器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酒文化的实物载体,专门的酒器出现正是酒成为一种文化的典型特征。开封市酒文化博物馆位于开封市向阳路军分区对面,紧邻开封城墙景区,由河南省仁俊文化传媒公司注资打造,是中原地区首座以宋代酒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整体建筑风格仿照宋代建筑格局,真实全面再现宋代酿酒工艺及五千年华夏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根据现有条件,本馆推出了常设五大展区:酒的起源、酒器展示、酒与收藏、酒与诗、酒与开封。其中酒器展示分为“青瓷与青花瓷瓶展示”、“现代造型专题展示”、“茅……[详细] |
![]() | 开封盛泉民国纸币博物馆是我市一家以收藏展示民国钱币为主的非国有博物馆,2017年3月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成立。民国是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时期,时局动荡。民国时期,纸币发行中的无政府状态相当明显。当时国家银行,商业、特种银行,外国、中外合办银行,官银号和省、市银行,乃至不少店铺商号均可发行纸币。吴钟煌指出:“清以前,钞券散漫,固无制度可言。即民国成立,亦无确定之制度。”仅民国时期所发行的官方纸币就达3000 种以上,发行纸币的种类有军用票、关金券、金元券、银元券、铜元券、法币、商业银行与特种银行票,及各省地方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券等很多种。民国时期,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重大变革时期,该时期独……[详细] |
![]() | 开封宋都木版年画博物馆是河南省首家木版年画专题博物馆,坐落于开封市历史文化名街----书店街,博物馆由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任鹤林先生创办,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展馆设两个展厅、一个多功能厅面积近800平方米,陈列收藏明代至今的开封及全国木版年画作品1500余件,为观众全景展现了开封木版年画的起源、产生、变迁、发展的过程,充分证明了八朝古都开封是中国木版年画艺术发祥地的历史地位,并搭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平台,通过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和传统技艺实验室的建设,为保护传承提供更有利的支撑,为年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先后获得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