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博物馆景点介绍

  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烹饪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长垣市食博园内,2012年12月底建成开馆。馆内共展出文物240余件。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的建设,不但填补了中国烹饪文化主题博物馆的空白,更是长垣市文化事业、烹饪产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总投资5000万元,是中国大陆首家以中国烹饪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总面积5400平方米,占文博中心南半部的第一、二、三层楼。共分为五个展厅,第一展厅:烹饪文化的历史发展厅;第二展厅:烹饪文化的味觉艺术厅;第三展厅:烹饪文化的科学厅;第四展厅:烹饪文化的筵席艺术厅;第五展厅:烹饪文化大师厅,馆内布展以烹饪历史为主线,以声光电、三维动画、视频播放、电……[详细]
  河南驼人医学史博物馆,由驼人集团2010年开始筹建,2015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是一所独立的、非盈利性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已于2017年3月取得正式注册证。该馆共设有“医学历史馆”、“中国--博物馆”、“中国护理史馆”、“医学专题馆”、“中国医疗卫生发展史馆”、“血液净化史馆”及“企业文化馆”七个分馆。展馆总面积6000平方米,馆藏展品近20000件。它旨在挖掘、抢救、保护中国医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物证史料,弘扬博大精深的医学文化,致力将其打造成中国医学培训、医学教育及医疗行业交流的平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目前,驼人“--”创新奖、驼人“护理”创新奖相继设立。作为该创新项……[详细]
  •这里复原了二十余座各个朝代的墓室,能够在这里了解到各个时期的墓葬风俗。•行走在低矮昏暗的墓道中,穿行于各个时代的墓室前;沿着长长的甬道,走到北魏皇帝的棺椁前一探究竟。•欣赏墓室和壁画馆中的墓葬壁画,如“打鬼图”和“升仙图”,形象清晰,题材内容宽广,是古代艺术的精品。景点介绍洛阳市郊北邙山的古墓博物馆(现在已经改名为“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古墓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分为历代墓葬区、北魏帝王陵墓和壁画馆三大展区。历代墓葬区位于博物馆的东部,分为地上、地下两个部分,是古墓博物馆中最有特色和最吸引游客的部分。墓葬区地上建筑是一组仿汉建筑群,建筑群中有“……[详细]
  大唐.唐钧博物馆位于禹州市苌庄镇玩花台村。唐代苌庄窑是唐钧的发源地。经考古专家秦大树、徐华峰考证,苌庄窑遗址群是禹州乃至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唐代窑瓷群。唐钧博物馆依托苌庄窑瓷群历史优势,积极挖掘唐钧文化,经过不懈努力创建了禹州市唐钧博物馆。本着专业化的发展思路,唐钧博物馆以唐钧为主题,展品两千余件,充分展示了钧瓷的历史发展轨迹,其涵盖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给参观者展示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观者穿越时空,与唐钧对话,跟古老的钧瓷文化对接,使钧瓷的传承与创新有了依据。唐钧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钧瓷遗产和钧瓷文化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钧瓷进行分类,是为公众普及钧瓷……[详细]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河南古代壁画馆)原名洛阳古墓博物馆,1987年4月建成并对公众开放。馆区占地155亩,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是一座以历代墓葬和墓葬壁画为陈列内容的大型专题性博物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分为历代典型墓葬、北魏帝王陵、河南古代壁画馆三大展区。历代典型墓葬展区搬迁复原上自西汉,下迄宋金时期的代表性墓葬25座。这些整体搬迁的墓葬,内容囊括墓室建筑、砖雕艺术、精美壁画、出土文物等,最为特别的是这里展出的是整座墓葬,它既包括墓室建筑,又包括墓内出土文物,并且保持了文物出土时所在空间环境和位置,因此,这些展品中蕴含有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河南古代壁画馆的壁画内容囊括了羽化升仙、天象星宿、宴饮……[详细]
  中国岩盐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中国岩盐之都”,总投资2000余万元,占地面积26亩,2016年8月正式破土动工,2017年12月1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该馆展览主题“文明结晶”,由《岩盐之都》、《盐的生产》、《盐与社会》、《生命之源》四部分组成。馆内陈列以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历史照片为基础,采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辅助以喷绘、灯箱、图片、蜡像、雕塑、场景、沙盘模型等演示手法,突出展现了中国盐业的辉煌成就和叶县岩盐的开发进程。河南在历史上不产盐,属于纯销区,长期依赖外省供给,直到改革开放后,国家为了全面推进基础工业建设,在叶县勘探石油时,偶然发现在叶县境内约1100米的地下,蕴藏着一个特大……[详细]
  【地理位置】位于新郑市区黄帝故里西侧300米处,占地8091平方米,建筑面积2138平方米,总投资250万元,是河南省县(市)级规模最大、馆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1997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介绍】博物馆的主楼坐北向南,为两层歇山式仿古建筑,长43.2米,宽16米,高16米。主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顶上层两坡,下部四坡,全部用琉璃瓦勾彻,金碧辉煌,雄伟壮观。主楼两侧,各建卷棚式厢房11间。主楼正前方有高脊飞檐式仿古大门,与主楼相直辖市。大门外两侧,各立一尊石狮,高2米。庭院内道路整洁宽畅,草坪四季长青,满院花香四溢。庭院正中央,立一尊国家级珍贵文物青铜莲鹤方壶……[详细]
  商城博物馆位于偃师市区西部,西距洛阳约35公里,是以研究、陈列、宣传夏商文化为主的专题博物馆。1985年筹建,1987年4月正式建成开放。该馆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展览部分包括3个展厅。正中大殿为第一展室,面积260平方米,主要展出“二里头文化”、“尸乡沟商城遗址”,出土文物包括二里头1号宫殿复原模型、商城4号宫殿模型以及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共238件。第二展室展出偃师县文物工作者历年来配合基建出土的历代文物珍品,包括仰韶文化的彩陶器、汉晋文化遗物、唐三彩等250件。第三展室为临时性陈列,曾举办过《历代文物珍品展览》、《唐三彩专题展览》、《百年风云——大型图片展》……[详细]
  开封博物馆始建于1962年3月,其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省馆迁郑后在其原址三胜街正式成立的。因馆址原有建筑残破,不适应各方面业务的开展,遂于1986年选择现址扩建为如今的新馆。新馆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包府坑中路,于1988年9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开封文化事业的一大盛事。2007年由市0出资进行了室内外装修改造,大大提升了参观和展览环境,提升了展览水平,引用了多项高科技展览手段,极大的丰富了展览内容。开封市博物馆是中国地方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新馆位于环境幽雅、风光旖旎、翠柳垂荫的包公湖南岸与隔湖相望的包公祠相互映辉,成为包公湖风景区著名的文化艺术宝库和旅游胜地。全馆总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详细]
  张衡博物馆位于南阳市北郊二十公里的石桥镇,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张衡的诞辰和长眠之地,是一座有关张衡的文献收集、科学研究、文物保护、宣传教育、观光旅游的专题性博物馆。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东汉南阳郡西鄂人(今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曾任尚书、河间相等职,是我国古代卓越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他在地震、天文、文学、数字、地理、机械制造、艺术等方面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以其崇高的精神,光辉的业绩,杰出的成就,高尚的品格而名垂青史,为世人景仰,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详细]
  沁阳博物馆是国家三级文物博物馆,位于沁阳市覃怀东路,是在原天宁寺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天宁寺历史悠久,创建于隋代,时名长寿寺,唐武后时易名为大云寺,金代又更名为“天宁寺”,至明清达到鼎盛时期。博物馆现有面积10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沁阳市博物馆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三圣塔为主体。馆中设苑,石苑内150米的长廊内陈列着历代石刻造像,书法碑碣和墓志石(《河内石苑石刻艺术陈列》)200多件,上自汉魏,下迄明清,以其宝贵的史料价值,卓越的造型艺术和精湛的书法技艺为国内外学者、艺术家和广大书法爱好者所珍视。此外沁阳市博物馆还有另外两个基本陈列:《沁阳革命史迹陈列》、《唐代大诗人李商隐……[详细]
  郑州市登封窑陶瓷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修复、复制、体验、创作等为一体的陶瓷博物馆。主要收藏以登封窑陶瓷标本为主,同时包括周边其它窑口的陶瓷标本。博物馆除藏品展示外,还复制了一条传统陶瓷生产线,再现了宋代陶瓷加工、制作、烧造的工艺流程。登封窑古陶瓷博物馆是一个非营利性民间文化机构,是以弘扬嵩山陶瓷文化为主旨、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永久性公益机构,也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博物馆收藏有新石器文化以来的陶瓷标本两万多件(片),并有一条系统完整的宋代北方陶瓷生产工序和工艺流程。一个现代陶瓷艺术创新基地——登封窑水墨瓷文化创意园。通过这些古代陶瓷标本、传统复仿制品、现代陶瓷精品和传统制……[详细]
  定鼎门,隋唐洛阳城外郭城正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隋初名建国门,唐时更名定鼎门,位于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隋炀帝营建东都,次年迁都洛阳,成为第一个通过定鼎门的中国古代帝王。之后,定鼎门相继被唐、后梁、后唐、后周和北宋定为洛阳外郭城正门,直到北宋末年,才逐渐废弃,定鼎门作为郭城南垣正门的时间长达530年。是中国古代延用时间最长的城门。定鼎门还是隋唐东都西通长安,南通江都的要津。盛唐前期的定鼎门保存较为完整,由墩台、门道、隔墙、飞廊、阙台、涵道、马道等组成。墩台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4.5米,南北宽21.04米,墩台台体残高1.05米。现存墩台主要有含沙量较大的黄褐色土夯成,坚硬,内仅含少量陶渣和碎瓦……[详细]
  宣和陶瓷博物馆位于禹州市禹王大道中段,占地3600平方米,是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禹州市民政局正式注册登记的许昌市首家民办陶瓷博物馆。以保护和传承禹州悠久的陶瓷文化为己任,以保存、展示与介绍历史文物,吸收和宣扬古今文化艺术的精髓为宗旨,向公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古陶瓷发展史及禹州陶瓷发展史,弘扬禹州灿烂的文化,致力于文化领域的开拓与发展。并且在釉色配方和制作方面有较大的创新,竭力打造出具有强烈感召力的钧瓷艺术珍品,深受广大钧瓷爱好者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禹州宣和陶瓷博物馆位处华夏腹地颖水河畔,凝聚中原文化的深厚积淀,汇集成馆,力求全面再现颍川古郡曾经的辉煌与纯真大美。禹州宣和陶瓷博物馆占地三千多平……[详细]
  洛阳匾额博物馆是全国第一个以收藏、展示和保护历代匾额为主的国有匾额专题博物馆。现已从洛阳民俗博物馆馆藏的1725块匾额中遴选出各类精品匾额500余块,分别辟为功德声望厅、贞节贤孝厅、官府门第厅、婚喜寿庆厅、医德教泽厅、寺庙宗祠厅、书斋堂号厅、精品匾额厅8个陈列展厅。这些匾额时间跨越明代、清代、民国等历史时期,最早可至明代天顺年间,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该馆仿清代建筑风格,院内亭台楼阁间翠竹幽幽,玉兰飘香,白鹅戏水,是一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文化景观。总投资近500万元的洛阳匾额博物馆,洛阳匾额博物馆内藏匾额1700余块。分为医德教泽匾额厅、功德声望匾额厅、官府门第匾额厅、婚……[详细]
  洛阳古墓博物馆又称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位于郊区邙山乡冢头村东,北魏宣武帝景陵之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年来发掘的上万座古墓中,精选出23座典型墓葬,上迄西汉,下至北宋,分系列展示,并辅以有关丧葬礼俗的文物和资料,是一座以陈列历代代表性墓葬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筹建于1984年,1987年4月18日建成开放。该馆占地130余亩,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整个建筑采用轴线对称传统手法,分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上前半部分为汉白玉仿汉门阙,上部装饰以朱雀。馆表在院中西侧,汉白玉雕,上有夏鼐先生亲书贴金大字“洛阳古墓博物馆”。大殿为全馆的序幕厅,为仿汉五脊重檐歇山式。殿中置“洛阳历史墓葬分布图”模型于……[详细]
  鹤壁市博物馆创建于1976年3月20日,新馆于2004年迁到淇滨区湘江路12号,是一座集陈列展览、收藏保管、科学研究、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型博物馆。建筑面积184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9000平方米,于2005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并于2009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馆藏文物总数有5万余件,分别有瓷器、陶器、铁器、铜器、玉器、钱币、字画、化石、铜镜、石器、银器、蚌贝、木器等13类。博物馆二楼为《鹤壁好人馆》,该展览于2017年5月开馆,面积约2770平方米,共收录模范好人126名,其中,荣获国家级荣誉42人,省级荣誉36人,市级荣誉48人,本馆以聚焦身边感动、传递道德光芒为主线,……[详细]
  三门峡市博物馆座落在市区西部陕州风景区内,位于宝轮寺塔北侧,是在日本友人石川一郎先生捐资200万元的基础上,于1989年11月建成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总的建筑风格是:馆中有园,园中有馆,古朴庄重,秀丽典雅。该馆主要收藏三门峡地区出土的历史文物和自然资源标本,向世人展示三门峡自古至今灿烂的文化遗产和丰富资源。同时还举办不同类型的展览活动,反映三门峡市的建设成就、豫西地区古朴、淳厚的民风民俗以及从大禹治水到现代治理黄河、开发黄河、利用黄河的历史概貌。……[详细]
  龙门博物馆立足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位于龙门石窟风景区北入口处,背依西山,面朝伊河,南邻石窟佛龛,北接繁华之地。建造于这一灵秀之地的龙门博物馆以佛教为专题,主要收藏、展示、研究佛教文化器物,同时注重对河洛文明遗存的展示,于山水相应间,集文化、信仰、世俗于一体。龙门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在2013年4月牡丹文化节期间正式向游客开放。十年磨砺,终将佛教内涵、河洛文明完美融入馆体建设中:圆融无碍的建设理念与佛教内涵相契合,佛塔底座式的建筑外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而朝伊洛河八卦台方向倾斜的建筑中心则隐含河洛文明。展厅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两层,完全具备保护、研究、展示文物以及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的功能。努……[详细]
  许昌博物馆位于许昌市文峰路中段明代文峰塔省级文物保护区内,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66平方米,子1987年12月底建成,博物馆造型新颖,风格独特,展区展厅呈南北对称的两个U字形,中间由亭台,回廊连接,组成三个开阔的庭院。票务咨询:参观票务咨询、团体参观订票电话:0374-2961915或18337481296(9:00-16::00),投诉电话:0374-2961900周边乘车:11路、108路、102路、17路在市委、或市政府站下车。地址:河南许昌东城区许都公园南邻,许都大剧院东邻,北邻许昌市委、市政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