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 > 宁化县旅游

宁化县旅游景点介绍

  红军桥遗址位于宁化县石壁镇立新村五组,系县道石(壁)淮(土)线南北横跨禾口溪处。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化县禾口区(今宁化县石壁镇)是宁化县最早建立的苏区之一,一直有中央和地方红军驻防。1933年农历五月,宁化县禾口区立新乡(今宁化县石壁镇立新村)渡头桥被洪水冲毁。为解决军民通行所需,驻禾口红军与当地群众共同新建了一座多……[详细]
  禾口区扩红指挥部旧址董氏民宅位于宁化县石壁镇立新村五组下八社自然村(镇集镇所在地)。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为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更大规模的军事“围剿”,中央多次要求各地猛烈扩大红军。1933年9月,中共宁化县委、武层县苏维埃政府作出决定,9月份全县扩红2500人,要求各区、乡掀起扩红突击运动高潮,努力完……[详细]
  中共武层区委、武层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余氏宗祠位于宁化县济村乡武层村西面约500米处。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宁化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党对宁化苏区的统一领导,1931年11月,在淮阳区淮阳乡(今淮土乡淮阳村)刘氏家庙成立中共宁化县委、宁化县苏维埃政府,宁化苏区进入全盛发展时期。1932年1月,设立……[详细]
  治平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宁化县治平乡治平村马背岭崠。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治平境内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和党群组织,常有红军和游击队活动,在建立和保卫新生红色政权的对敌战斗中,许多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和苏区干部牺牲。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治平乡人民政府于1967年3月建竣治平革命烈士纪念碑。治平革命烈士……[详细]
  曹盛福革命烈士墓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上曹村(乡集镇所在地)寨上。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宁化着手开展建党建政工作。1931年7月,在红12军的指导下,首批成立了曹坊、禾口、淮阳(今宁化县淮土乡)三个区苏维埃政府。曹盛福于1930年参加革命,1934年5月至10月任曹坊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在任曹坊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期……[详细]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旧址敬湖公祠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下曹村庄下,省道205线从西侧约200米处经过。1934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寻淮洲、粟裕等领导的红7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7月6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余人,在中央代表曾红易、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率领下,由瑞金出发北上,经长汀进入宁化,在曹……[详细]
  中共三黄支部旧址风车庙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三黄村。1929年4月下旬,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对闽西对敌斗争工作指示“尽可能向新的区域发展(如宁化等县)”,中共长汀临时县委指派中-员、省立七中(设长汀)学生徐赤生(曹坊根竹人,宁化第一个中-员)回宁化开展革命活动。徐赤生回宁化后,首先在曹坊进步青年、觉悟农民中发展农会会员,组建秘密……[详细]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部旧址安俊公厅厦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下曹村坑头片24、25号。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并得寸进尺,频频挑起事端,进犯我华北地区,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慨,全国各大城市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日侵略大--,要求国民党当局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但国民党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继续重……[详细]
  宁化西南五乡(曹坊)农民武装暴-动-指挥部旧址曹氏家庙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上曹村上曹自然村。1930年初,毛泽东、朱德率红4军千里回师赣南途经宁化,对中共宁化地下组织作出明确指示,要迅速发动工农武装暴-动-,领导农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中共宁化地下组织及时研究部署了暴-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各党支部分头行动,做好暴-动-前的……[详细]
  秘密农会旧址曹氏宗祠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上曹村上曹自然村。1929年4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指示中共闽西特委,对敌斗争工作尽可能向新的区域发展(如宁化等县)。根据省委指示,中共长汀临时县委指派中-员、省立七中(设长汀)学生徐赤生(曹坊根竹人,宁化第一个中-员)回宁化开展革命活动。徐赤生回曹坊后,利用亲友、同学关系,积极宣传……[详细]
  泉上土堡战斗遗址位于宁化县泉上镇罗李村土堡自然村李氏城堡。1933年7月1日,以红3军团(暂缺第6师)和红19师组成的红军东方军从江西乐安、广昌等地分两路挥师挺进宁化,于7月5日在宁化以西地区完成战略集结。7月5日晚红军东方军发布作战命令,以红5师为先头梯队、红4师为后梯队,急速挥师泉上,对泉上土堡之敌实施战术包围。泉……[详细]
  泉上土堡战斗延祥阻击战指挥部旧址位于宁化县泉上镇延祥村孔坑9号。泉上土堡位于泉上罗里,扼宁、清、归三县要冲,是赣东南经宁化通往闽中腹地和闽西通往闽北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3年7月初,红军东方军入闽时,泉上土堡内土堡龟缩国民党军第52师307团及宁化等县地方-武装1200余人,及当地住户120多户人家,不仅……[详细]
  中共泉上县委、泉上县苏维埃政府遗址李氏宗祠位于宁化县泉上镇泉上村下岩组(集镇所在地)。1933年7月,红军东方军入闽作战取得泉上土堡战斗胜利,解放了宁化东北片。为加强党对新区的统一领导,1933年8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48次会议决定增设泉上县,并成立中共泉上县委、泉上县苏维埃政府,王惠民等4人先后任县委书记……[详细]
  石下红军烈士墓位于宁化县湖村镇石下村(集镇所在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村境内建立了县、区、乡苏维埃政府和党群组织,常有红军部队驻防和行军作战途经湖村,设有多家红军医院和兵工厂,在建立和保卫新生红色政权、保护红军医院和兵工厂的对敌战斗中,许多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和苏区干部牺牲。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详细]
  棠地河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宁化县水茜乡棠地村河下塅坳子山上。1934年10月,中央苏区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至1934年12月,宁化、泉上、彭湃苏区相继沦陷,闽赣省转入游击战争。1935年1月31日,中共闽赣省委、闽赣省苏维埃政府、闽赣军区1000余人从归化枫溪原计划转……[详细]
  下曹建筑群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下曹村,年代为清。简介:该村落形成于元末明初,现存多为清中晚期建筑,最具代表性的有杨冈公祠、敬湖公祠、泰宇公厅厦、立人公厅厦、廷玉公厅厦、安俊公厅厦、九龙寺等7处。杨冈公祠坐北朝南,由门楼、戏台、两侧谯楼、正堂等组成;正堂面阔三间,进深九柱,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敬湖公祠坐东朝西,由门楼、……[详细]
  小溪谢氏家庙位于宁化县翠江镇小溪村,年代为清。简介:清康熙年间(1662—1722)建。坐西南朝东北,由游坪、门楼、下堂、廊庑、正堂、后堂、化胎、右侧襄功堂等组成,占地面积1061平方米。正堂面阔五间,进深六柱,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襄功堂由主门、廊庑、正堂等组成,正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顶。193……[详细]
  下伊伊公庙位于宁化县河龙乡下伊村,年代为清。简介:又称水南古庙,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建,坐西朝东,由门楼、下殿、正殿、配殿等组成,建筑面积342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柱,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附属文物有历次修缮碑刻9通。2013年,下伊伊公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小……[详细]
  上曹曹氏家庙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上曹村,年代为清。简介:又名榆林祠,清乾隆五年(1740)建。坐东北朝西南,由前埕、门楼、下堂、天井、院廊、正堂、后天井、厢房、后花园、护厝等组成,建筑面积1261平方米。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八柱带前廊,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1930年曹坊乡农民武装暴-动-时曾在家庙内活动,1930年成立……[详细]
  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群位于宁化县淮土乡上街镇凤山村,年代为1934年。简介:由红军街(凤山村24-30号、31-33号、23、34、39、3、17号等7处古民居)和五通庙、王宅、红军井、红军看病所等四处建筑构成。1931年至1934年期间,红十二军、红三军团第四师等多支部队驻扎在凤凰山今凤山村等地,不少红军伤病员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