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本缅寺遗址位于思茅区龙潭乡龙潭村委会南本小组中心位置,占地900平方米,其东边是著名的双龙泉源头,泉水从村子南边流过,西边是竜林,北边背靠大山,是村民心中的风水宝地。 南本小组40多户人家,均为傣族。他们保持了傣族的全部生活习俗和信仰,如:泼水节、关门节、祭竜等,全民信仰小乘佛教。虽然缅寺已经被拆除,遗址现仅存……[详细] |
![]() | 六顺土司衙门遗址位于思茅区龙潭乡龙潭村,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六顺傣族土司,世袭印官(正四品),其势力范围东至勐茄户,西至澜沧江,南至整糯坝,以思茅署近郡城难以遥制,改移龙塘总权与之要枢。后清政府“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土司势力被打压,逐渐势微 其衙门也随之損毁。……[详细] |
![]() | 酒坊缅寺遗址位于思茅区思茅港镇莲花塘村酒房小组,始建于清代。酒房村民小组29户人家,全部是傣族,他们保持了傣族的全部习俗,村子的东北角是最好的位置,清朝时缅寺就建在那里,扫“四旧”时被拆除。虽然缅寺被拆除了,但是遗址却被完整的保存下来,他们把所有的柱础收集起来,重叠在一起摆放在遗址上,更多了几分象征意味和神秘。每逢节日……[详细] |
![]() | 蛮蚌大缅寺遗址位于思茅区思茅港镇茨竹林村委会蛮蚌小组,始建于清朝。现存一座佛塔,系南传上座部佛教傣族佛塔,塔基为须弥座式,塔身3层,呈叠式灯笼鼓形,由上下两半佛钵状石合成一层,层间有覆盖之塔檐石。塔高4.5米,塔基高0.9米。塔刹为葫芦顶,塔身下部稍大,上部微收,鼓形塔身呈6边形构成,每边宽0.6米。该遗址为当时六顺土……[详细] |
![]() | 蛮畔佛迹(佛祖手足印)位于思茅区思茅港镇莲花塘村蛮畔小组附近一块独立的石头上,石头大48立方米,石头的上面雕刻有一个手印和一个足印以及一个柱洞,相传为佛祖所留,傣族信众对此深信不疑,顶礼膜拜,每逢节日便前往祭祀,祭祀时,女人们只能在下面跪拜,男人则必须赤足才能上去,仪式神圣而庄严。蛮畔佛迹因为地震、雷电、腐蚀、等自然因……[详细] |
![]() | 石屏会馆位于思茅区思茅镇边城东路,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当时在普洱经营普洱茶的富商集资建设,清道光年间不断扩建,是清代石屏人士在全国建设的若干会馆之一,现存花厅、厢房等。2014年12月2日普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小干田茶马古道位于思茅区倚象镇菠萝村委会小干田社,小干田茶马古道所处为麻栗山,北可以至思茅、过永庆、可以直接通宁洱,南可以至西双版纳的勐旺、易武,直至国外,规模较官道小。现存该段茶马古道保存较好,是思茅茶马古道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详细] |
![]() | 白马山茶马古道位于思茅区思茅港镇弯手寨村西南4公里的澜沧江东岸,人工直接在江边岩石上凿成近千级台阶,非常壮观,现存状况较好。沿途风光秀丽,行走在茶马古道上,可以鸟瞰澜沧江,周边环境非常优良。白马山茶马古道是由思茅西行过澜沧江的茶马古道之一,其穿越傣族、布朗族、哈尼族聚居区,民族文化绚丽,该古道现在仍然为当地民众的生产、……[详细] |
![]() | 糯扎渡茶马古道位于思茅区思茅港镇哪澜村境内,是由思茅区西行经糯扎渡口过澜沧江至澜沧、勐海、孟连、缅甸等的茶马古道之一。是由思茅西行至澜沧的重要通道,历史上马帮不断,解放边境地区时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该茶马古道位于澜沧江东岸,由东向西,在密林之中延伸,沿途风光秀丽,地势险要,现存状况较好。……[详细] |
![]() | 竜竜茶马古道位于思茅区倚象镇竜竜村委会境内。古道由思茅出发,过竜竜村委会是南行至西双版纳勐旺、易武古茶山的官道,可以通往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过去六大古茶山所产的茶,多由此道路运往思茅和内地。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也由此路往返,同时,也是民族迁徙的路径,对于研究民族迁徙,以及茶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
![]() | 菜阳河茶马古道位于思茅区倚象镇渔塘村委会所属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内,北连竜竜茶马古道,南至西双版纳州勐旺、易武古茶山,通往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是南来北往的通商官道,是民族迁徙,以及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详细] |
![]() | 坡脚茶马古道位于思茅城北3公里,茶马古道形成于唐朝时的茶马互市,舖设青石路面则是在清,光绪17年。坡脚茶马古道自腊梅坡至坡脚,全长12公里,茶马古道在森林中穿行,其中有名的路段有土地坛,细腰子坡,山楂洞,樱桃台,炮台丫口,斑鸠坡,二台坡等,全部用石板舖设。沿途景色秀丽,空气清新。2013年5月3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详细] |
![]() | 林街清真寺,位于无量山脚下,风光旖旎的澜沧江东畔的林街乡林街村回营组中央,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是由林街名人马玉堂率回族群众捐资,聘请大理剑川工匠建盖,占地面积约一千一百八十一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七百五十平方米,由礼拜大殿、喧拜楼、厢房组成。有大殿和教拜楼,两幢建筑东西对向,大殿坐西朝东,教拜楼坐东朝西。……[详细] |
![]() | 芒岛佛寺位于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茂密村芒岛小组,建于清代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为南传佛教傣族佛寺,该寺坐北朝南,由山门、大殿、僧房、戒堂、后门及侧门等组成,全寺占地面积2436.3平方米。大殿为三檐歇山顶式围栏建筑,面阔3间,长20米,进深5间,宽15米。圆柱、门窗、藻井上均有以花卉、鸟兽、人物为主题的木……[详细] |
![]() | 芒中佛寺位于普洱市孟连县城以东娜允镇景吭村芒中小组,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系傣族南传上座部佛教寺宇,由大殿、僧房、引廊、佛塔等组成。占地面3050.41平方米,建筑面积678.73平方米,四周有石砌围墙。芒中佛寺,傣语称为“洼拉所坦”,以佛殿为中心呈纵向式分布,坐西朝东,佛殿前为走廊,西北侧为僧舍,东北侧为佛塔……[详细] |
![]() | 碧光中学旧址位于景谷县碧安乡勐主街东。该学校原由地方乡绅人士于1945 年捐款筹建,由正房和左右厢房组成,总面积369平方米,有操场和球场。1947 年中共地下党派人到该校任教,进行新民主主义思想宣传,并成立勐主特支进行革命活动。……[详细] |
![]() | 迁岗佛寺位于普洱市景谷县永平镇。……[详细] |
![]() | 那勐勐战斗遗址地处同心镇那勐勐村。1980年,农村实行责任制后,村民将遗址作为耕种,现遗址基本被毁,仅存部分古战场防御墙。……[详细] |
![]() | 杨正元故居地处德化镇那迁村半坡寨,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2003年9月15日,杨正元故居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向社会开放,作为教育场所。2007年月,经德化乡修缮后,保存基本完好。……[详细] |
![]() | 老达保景区AAAA 澜沧老达保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属免收门票的工农业旅游景区。景区管理日趋规范,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澜沧县老达保景区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拉祜族民居建筑、历史景观及民俗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芦笙舞》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也是《快乐……[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