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宜宾市旅游

宜宾市旅游景点介绍

  石少渠烈士墓位于屏山县烈士陵园内。石少渠(1892—1931年),字仁崇(从),化名陈书源、邓济(继)时、邓培之,屏山县屏山镇人。1918年,考入川军在绵阳办的“军官教育团”。毕业后,相继在川军熊克武、石青阳、汤子漠、陈洪范等部队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后继任国民革命军二十军暂编第十三师参谋长、贺龙混成旅参谋长。……[详细]
  徐经邦烈士墓位于宜宾市屏山县富荣镇朝阳村2组。徐经邦(1897—1927),字文钦,屏山县富荣镇人。1917年,进入屏山县立高等小学校学习,1920年因成绩优异,被县政府公费选送到川南师范学校。后加入恽代英组织的进步青年组织“学行励进会”。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冬,结识中共重庆……[详细]
  红军岩位于兴文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兴文石海“大漏斗”岩壁,距离兴文县县城26公里。1935年2月6日,红军长征路过兴文县,红一军团后卫部队一个战士为逃避敌人抓捕,跳下悬崖牺牲,当地百姓一直将红军战士跳岩牺牲之处叫作“红军岩”。1996年,兴文县人民政府、兴文县石林管理处在红军岩下修建了烈士墓,刻……[详细]
  大河红军墓位于兴文县大河苗族乡李子关村,距离兴文县县城28公里。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转战于云贵川边界,一渡赤水后进入四川,红一军团途经金鹅(今兴文县大河苗族乡)并宿营于此。当时,国民党军队为防止红军入川,沿长江设了重兵把守。在李子关处,红军遭遇敌军和地方-民团袭击,在与敌人战斗中红军战士数人牺牲。2005年……[详细]
  红军长征纪念碑位于兴文县大坝苗族乡朝阳村2组,小地名尖山子,距离兴文县县城26公里。1935年2月3日,红军长征时,红一军团突破敌军三道防线,从叙永、金鹅进驻大坝宿营,林彪的军团部驻于大坝关帝庙(今大坝第一小学)。次日离开大坝时遭地方民团阻击,红军在大坝境内牺牲30余人。2月7日,彭德怀的红三军团部分队伍经大坝的芭茅湾……[详细]
  沙坝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兴文县大坝苗族乡沙坝村,小地名柏杨坡,距离兴文县县城31公里。1935年2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从大河至大坝,兵分两路前往云南扎西(今云南威信),其中一路是红一军团经大坝到建武,在撤离大坝时途径沙坝,沿途所经过的“大菩萨”、“五十二步”(皆为小地名)都是当年红军与敌激战处。当时红军后卫部队在柏……[详细]
  朱德诗碑位于兴文县县城西侧的香水山,建筑占地面积200平方米。1916年,讨袁护国军与北洋军在泸州蓝田、棉花坡一带进行激战。时任护国军第一军支队长(旅长)的朱德于5月亲率一个营到古宋筹集粮草和补充兵员。抵古宋次日,登临城北香水山,并到寺庙游览,在庙中,即兴吟诗一首:“已饥已溺是吾忧,急济心怀几度秋;铁柱幸胜家国任,铜驼……[详细]
  兴文建武红军长征纪念碑、红军碑林位于兴文县九丝城镇建武村,距离兴文县县城55公里。兴文县建武(历史上曾为县城)为中共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地,也是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征战地,在这里先后牺牲了10余红军战士,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组织部长(原为红八军团-部长)戴元怀就牺牲在建武境内。1930年代,党组织曾在建武辖区内建农会,组织武装暴-……[详细]
  兴文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纪念馆)位于兴文县县城白塔山。馆内园林绿化率45%以上,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有2个展室,图片200多幅和部分革命历史文物。兴文县是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南纵队的策源地和转战地。1935年2月10日,红军长征途中,根据扎西会议关于创建川滇黔边区新的根据地的决定,中共……[详细]
  兴文县烈士陵园位于兴文县城东侧白塔山顶,周围皆为森林,陵园绿化率达50%。1956年修建的原古宋县烈士陵园,位于兴文县城中心大操场。烈士墓有43座,包括解放兴文(古宋)时牺牲的解放军官兵,征粮剿匪牺牲的军队和地方干部,以及和平时期因公殉职的干部战士。1983年10月区划调整,兴文县城搬迁至古宋镇,为县城改造需要,199……[详细]
  连天山——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隐蔽休整地连天山位于兴文县五星乡龙凤村与江安县大井乡、仁和乡交界处。山势绵延数十里,林木丰盛。面积25平方公里,海拔800多米。1935年11月末,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孤军深入敌后,长期战斗伤亡增多,人力物力得不到补充,人员由1000多人逐渐减少到100多人。因此,在长……[详细]
  红军干部纪念地(虎山亭)虎山亭位于兴文县僰王山镇高潮村9组,依山傍水公路一侧小山包上。距离兴文县县城23公里。黄虎山,红军长征时为国家保卫局第五连连长。1936年中共中央组建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后,将第五连全部划归川南游击纵队,黄虎山担任纵队第五大队长。后川南游击纵队改名为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他任二大队大队长。当年3月,黄……[详细]
  和山书院位于兴文县县城第二中学校园内。和山书院为清光绪年间所建,为中式穿斗建筑,建筑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现保荐基本完整。在和山书院旧址,存留有清末年间的“振兴文教”石碑。清末废科举行新学,1903年和山书院改名为泸卫高等小学堂,1911年于此创办古宋中学,招两个班,附设于泸卫高等小学堂;1929年,开办古宋初中,春秋……[详细]
  凌霄城,又名拱极城,位于兴文县西南与长宁县交界处,属僰王山镇,为宋时抗元名城。海拔1080米,孤峰崛起,三面峭壁,仅一路(断颈岩)可通,山顶平坦,占地60多亩。距离兴文县县城38公里。1930年2月1日,共产党人王泽嘉、袁敦厚领导的川南革命军独立团180多人,持-140余支,以1个团3个营的队伍,进驻凌霄城,囤积粮草,……[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与川南游击支队合队处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与川南游击支队合队处位于兴文县僰王山镇博望村,处于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僰王山园区,距离兴文县县城29公里。建筑为中式平房,占地面积100平方米。1935年3月,红军川南游击纵队转战至兴文县建武,南六游击队领导人刘复初赶至建武,向中共川南特委和纵……[详细]
  袁海扬烈士墓,位于珙县仁义乡仁义村,距珙县县城48公里。袁海扬(1906~1928),出生于珙县仁义乡(原属宁泰乡)桂香塝。1923年考入宜宾叙属联立中学。1926年任叙州学生联合会常委。同年秋,入宜宾中山中学学习,加入共青团,担任团支部委员,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10月,经党组织推荐送重庆中法大学就读。1927年……[详细]
  戴元怀烈士墓,位于珙县石碑乡红卫村10社,小地名“观音井”,距珙县县城87公里。戴元怀(1909年—1935年),字安澜,江西省泰和县苑前乡人。1928年参加党领导的武装斗争。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任部队青年工作部部长,1931年调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任中共粤赣省委宣传部部长。1934年任会……[详细]
  吴必鼎烈士墓位于珙县珙泉镇新华街珙县烈士陵园内。吴必鼎(1907—1930),珙县仁义乡人。1926年,加入“青年励学社”,开始阅读《向导》进步书刊。民国1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任中共珙县特支委员,负责农运工作。采用“五子会”方式迅速发展农会会员至三四千人,拟举行农民暴-动-。1929年2月,率部汇入……[详细]
  大雪山——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根据地,位于筠连县大雪山镇,距筠连县城60公里,位居川滇两省四县(筠连县、珙县、云南威信县、彝良县)交汇处。1935年2月,中央红军西聚扎西时,决定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在川滇黔边区牵制和打击敌人,发展游击战争,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详细]
  古楼坝——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攻占筠连县城战斗遗址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攻占筠连县城战斗遗址主要集中在进军线路中的古楼坝和筠连县城。古楼坝位于筠连县城筠连镇石门村,距筠连县城12.5公里,唐代“石门路”穿越其间。在古楼坝与巡司坝交界处有关楼一座,名隐豹关,建于清咸丰八年(1869年)。1935年2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