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安阳市旅游

安阳市旅游景点介绍

  大寒遗址 商代 安阳县白壁镇大寒村南岗上 位于安阳县白壁镇大寒村南岗上,为一处仰韶、龙山、商周文化层叠压的古文化遗址。遗址现存基本完整,面积达3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1.5-10米。出土器物有陶罐、陶盆、陶牛、陶车、石斧、石铲、骨器、蚌器及铜器等。该遗址既有仰韶时期的彩陶片,龙山时期的方格纹……[详细]
  灵泉寺和尚塔(含附近碑碣石刻) 唐 安阳县西南25公里灵泉寺旧址上 灵泉寺和尚塔,位于安阳西南25公里灵泉寺旧址上,塔道高 3.5米,分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雕饰朴素,是道凭法师的烧身塔。建于大齐河清2年(公元563年),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塔。……[详细]
  渔洋村遗址(含明清民居建筑)新石器时代安阳县渔洋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漳河岸边,北望河北,东有平原,西为丘陵。四周村村相连,远远望去,渔洋村与其它村子没有什么不同,是个极其普通的小村庄。但只有走入其中,你才可以从一砖一瓦中感受厚重的文化。曲曲折折的青石板一路延伸,直到我们看到一座用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精美鹅卵石搭建的古寨门……[详细]
  申村冶铁遗址,位于林州市河顺镇申村村东,年代为唐、宋、元时期。申村冶铁遗址南北长1公里,东西宽0.5公里。遗址的东半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季节河,河两岸的土崖高10余米,在西南崖的上部发现一个大型烧焦炭残炉,直径7米至8米,高2米至3米。炉南地面上铺着一层矿粉,焦炉的两边是炼铁的中心区,发现排列着横8行、纵9行的炉底多层,……[详细]
  滑县大王庙,明代古建筑,是大运河滑县段的重要遗存古迹,据记载,大王庙是明万历十八年由做盐业、绸缎业等八大商家集资建造,原名“十方院”。在十方院内,建有大小庙宇三十余座。建国后遭渐次拆除,仅剩明代大王庙正殿。该殿座属“一殿一卷”勾连搭式建筑,大殿坐东朝西,俯瞰卫河,这里供奉的全是与水有关的“神”:大王庙正殿供奉的谢、黄、……[详细]
  正阳集冶铁遗址 汉 林县 位于林州市东岗镇正阳集风霜沟南半部,介于沟北老君庙与沟南三官庙之间。遗址炼炉建于河流旁边高台地,发现有炼渣、矿粉等遗存。史载西汉武帝时曾在全国设铁官四十九处。《汉书·地理志》载:“林虑山有铁”;《后汉书·夏馥传》云:“林虑山出铁”。结合文献记载及现存遗迹、遗物,可知这是一处由冶炼到熔铸,汉至……[详细]
  三义寨遗址位于滑县老爷庙乡三义寨村,属于黄河中下游黄河故道区,遗址座落在南北两个相距50米的高台上。今年7至1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滑县文管所对遗址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平方米。该区域内文化堆积厚达12米,包涵了龙山、先商、商、西周、东周、汉和宋代的文化遗存。 据介绍,在遗址上部发现战国至西汉……[详细]
  【滑县大刘营铁枪寺文化遗址】在滑县老城北约三十里,有村名赵乎。村北旧有一寺,本名“明月寺”。五代后梁宣义军节度使王彦章曾屯兵于此,且死后有石刻画像供奉于此。因王彦章号“王铁枪”,故民间俗称此寺为“铁枪寺”。 ​​​​……[详细]
  白营遗址位于汤阴县城东白营镇白营村,是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南龙山文化遗址,分为早、中、晚三期。遗址面积约18200平方米。遗址的河南龙山文化层堆积厚,保存较好,内涵丰富,是豫北地区龙山文化遗址的典型代表,对研究当时社会状况、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详细]
  永和桥,位于安阳东20公里永和集村洹河故道,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专家考证,该桥创建于隋。《旧五史.梁太祖本纪》载:“魏军屯内黄,丙辰,帝于之接战,自内黄至永定桥。”这是该桥的最早记载,当时这里还不叫永和,而叫永定,故称永定桥。《省通志》载:“永和桥在府城东四十里,即此桥,宋改永定县为永和,故桥也易名”。该桥明代……[详细]
  理固塔原立于村北寺院,后移村东关帝庙,系唐早期七级密檐式石塔,须弥座平面呈正文形,边宽98厘米,往上逐层收敛,通高3.17米。塔南向开拱券式佛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俑人,龛额雕铺首兽面,两侧雕青龙,上方门左右外侧雕金刚力士,内侧雕供养人。塔身凹刻化佛29尊,余面线刻缠枝牡丹,塔刹为出莲宝瓶。该塔雕艺精谌,造型玲珑,然久经……[详细]
  画像石墓时代:汉地址:内黄县百条河园林场……[详细]
  五里岗墓地面积20万平方米,南水北调总干渠占压面积4万平方米,占压古墓500多座。五里岗考古队队长孔德铭介绍,目前已发掘了200多座,这些墓葬排列有序,没有随葬品,死者都是青壮男性,初步断定这是一处战国晚期与战争有关的墓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郝本性说,这里应该是史书上记载的信陵君窃符救赵解邯郸之围的地方。公元前……[详细]
  河南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固岸村和施家河村东部的高台地上,漳河南岸,总干渠里程728公里处,海拔87—93米。发掘面积25000余平方米。已经清理出和正在清理的墓葬333座,据不完全统计,已发掘出的墓葬有战国32座、秦汉68座、魏晋6座(曹魏3座)、十六国3座、北朝144座(东魏50座、北齐92座、……[详细]
  智全石塔,金代大定十八年(1178)修建。该塔坐北朝南,东临洹河,西倚丘陵,为幢式塔,通高四点一米,整个塔身已向东南倾斜严重。从下至上依次为塔基、基座、束腰、塔身、华盖、鼓形石、寿花、宝瓶。……[详细]
  林州文庙,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人民路北侧市委招待所后院,关于林州文庙的历史,据现有史料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北宋时期。《宋史·王猎传》载:“仁宗年间,参知政事范仲淹荐长垣人王猎为林虑县令,至和2年(1055年),始立孔子庙。”由此可见,林州文庙创建至2013年已有952年。到元朝至正元年,林州知事李诚重建文庙,后又经过明……[详细]
  林州文峰塔位于河南省林州市龙湖·龙头山城市公园(又称龙凤山景区、龙头山),为平面六边形七层楼阁式砖石塔,通高约20米。于清乾隆12年(1745)开始修建,经过一次续修,至道光17年(1837)完成。现在的文峰塔经解放后修葺后仍保持其原有建制,为平面六边形七层楼阁式砖石塔,通高约20米。塔建在六边形石砌基础之上,上部为七……[详细]
  黄华塔林,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西七公里处的城郊乡黄华村,座落在黄华谷觉仁院,分上下两处塔林。黄华神苑,即黄华山或黄华谷,位于林虑山主峰中段东侧。清乾隆十七年(1752)《林县志》载:“野老云,每岁晚秋黄花(多为野菊花,花与华音谐)满谷,故名。”这里人文景观众多,佛塔耸峙,史传为佛门道教圣地。觉仁院始建于隋代,规模宏大……[详细]
  汤阴文庙始建于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元代毁于兵燹,明洪武二年(1369年),县丞邢庸主持重建,成化五年(1469年)知县尚玑扩建,使该庙形成较大规模。民国时,曾于此设汤阴师范。1966年之后,庙内一些建筑被拆除和改建。于今仅存主体建筑大成殿。文庙大成殿位于汤阴县城内,今文化街中部,现存汤阴县实验中学校园内。200……[详细]
  汤阴县玄帝庙,位于汤阴县城东15公里菜园镇东街,北临汤河,东靠鹤台公路,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代乾隆五十六年重修,现存山门、大殿、玉皇阁等十五间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据现存的碑文记载:“玉皇玄帝创自前明嘉靖……”,“大清乾隆五十六年重修”,原菜园东街小学曾使用。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