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仲景故里位于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东南 。张仲景故里穰东镇张寨村东南现立高3米,宽0.65米的“医圣张仲景故里”碑一通,1993年,穰东镇政府划该镇仲景路东端6600平方米,作为张仲景纪念地。外围筑1.5米高透景护拦墙,纪念地内建张仲景纪念塔及医圣宫。塔为齿形四柱,自下而上,逐渐收敛交合为顶。塔顶有转盘彩灯两层,共计塔高……[详细] |
![]() | 英雄水闸是1948年1月9日,我桐柏军区28旅和三分区解放邓县(今邓州)破水攻城歼敌的主要障碍。高90公分,宽80公分。1948年1月9日,桐柏军区28旅和三分区部队包围了邓县城,打响了解放邓县战役。当时,邓县有内、外二城,城外均有护城河环绕,城墙高大,河宽水深,要攻城歼敌,必须首先炸毁水闸,放掉城河里的水。闸门是六、……[详细] |
![]() | 竹筲坡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北13公里处的白牛乡竹筲坡村西南方,严陵河南岸。遗址呈缓坡状,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4米。1957年发现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竹筲坡遗址采集的器物标本有:磨光的石斧、石钵、石铲、石刀等,陶器有纺轮、灰陶鼎、罐、碗、盆等,以灰陶为主,红陶、黑陶较少。纹饰有方格纹、刻划纹、蓖纹、绳纹等……[详细] |
![]() | 墨城在邓州市构林镇西北,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曾出土发现铜壶、陶片和两眼战国水井等文物,是战国墨子与鲁班所筑的演兵城,距今已有2458年。明《嘉靖邓州志》载:墨城,州南四十里。始筑无考,俗呼黑土城,盖’墨’字之误。现存有明嘉靖二十六年墨城碑一通。据《墨子》载:墨子听说鲁班在楚国造好了云梯要攻打宋国,宋大夫墨子……[详细] |
![]() | 土楼村遗址土楼村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汉代文化遗存为主的古村落遗址。在市区东南9公里,邓州——新野公路南侧。遗址地势略高,东西长约400米,宽约法三章130米,总面积5万平方米。遗址,内发现有墙基,汉井,水管道及空心砖墓等,出土文物有:鼓腹圆底饰绳纹的典型汉代陶罐,有红陶、灰陶。遗址地面上到处可见以汉文化特征为主的……[详细] |
![]() | 下岗遗址,又称黑龙庙遗址,位于邓州市西南20公里的林扒镇下郝岗村黑龙庙组东,是一处以新石器时代遗存为主要内容的聚落遗址,呈岗丘状,文化层厚1-2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1975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地村民因挖排水渠发现该遗址,因水渠横穿遗址而过,使遗址遭到部分破坏,并发现了红烧土块状的房基遗迹及灰……[详细] |
![]() | 邓州杏山楚长城位于河南省邓州市杏山旅游区杏山山区,此处属杏山村委会管理。邓州杏山楚长城分布于杏山山区的几个山头之上,主要有大山、朱连山、严山、老君山、清泉山等,主峰朱连山海拔470米,其余山峰海拔在200—400米之间,杏山山脉主向呈东西向,山脉之北是丹江库区。邓州杏山楚长城总长度约30公里,长城墙体在数个山头蜿蜒延伸……[详细] |
![]() | 房山秦汉墓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市东南11.5公里,腰店房营村房山组北侧。墓地为砂丘,长1500米,宽800米,高出地面8米左右。文物部门初步查明,有战国到汉代墓葬余座出土文物很多,常见的有铜蒜头壶,铜鼎、灰陶茧形壶、陶狗、陶鸡、陶鸭等。1979年当地群众发现一座残空心画像砖墓,为东汉早期墓葬。出土两块大型空心画像砖……[详细] |
![]() | 郭庄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北方16公里处的白牛乡郭庄村,严陵河南岸。遗址呈缓坡状,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1979年发现,1985年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郭庄遗址因1979年严陵河发洪水而被发现,采集到的器物有石器:石斧、石锛、石凿等,陶器有杯、碗、鼎、罐、纺轮等,以红陶、灰陶为主,纹饰有刻划纹、绳纹、方格纹……[详细] |
![]() | 六门堤遗址六门堤,位于市区西北隅,是汉代穰县湍河截流工程。也是召信臣兴建的数十处工程中最著名的一处,现存遗址有岔股路村北渠首和通往韩凹村北的槽渠一段。据《汉书?召信臣传》、《水经?湍水注》、《邓州陂堰志》等记载,西汉建昭五年(公元前34年),南阳太守召信臣“断湍水,立石碣,开三门,提水位,灌良田。”最长的渠道系由闸门渠……[详细] |
![]() | 霍去病墓,位于邓州市张村镇南冠军村西,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紧靠冠军中学,其东为学校操场。墓底平面呈园形,高7米,底直径30米,原来范围较大,后当地群众在西侧和南侧拉土,范围逐渐缩小,墓顶已为平地,周围种有树木。明《嘉靖邓州志》记载:“霍去病墓州西北四十里冠军城内”,即指此墓。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年),西汉……[详细] |
![]() | 冠军城遗址冠军故城位于今邓州张村镇冠军、苏楼、汤冢、上仓四村之间,南北长500米,东西宽400米,面积200000平方米。地上可见大量汉代砖瓦,地下多次出土陶器、铜器一类器物。清代曾出土汉代石华表一通。现存邓州城区第一小学校。明《嘉靖南阳府志》载:“冠军城在州西北五十里,即汉冠军县。武帝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即此。窦宪亦封焉……[详细] |
![]() | 涅阳城遗址涅阳故城,位于邓州穰东镇西北1.5公里张砦村一带。东起叶胡桥,西至赵河(涅水),北起玉皇店,南至赵河店,面积约200000平方公尺。城垣遗迹明显可见。历年来出土有汉砖、汉瓦、汉五铢钱及残陶器等。《水经·淯水注》载:“涅阳,汉初置县,属南阳郡。因在涅水之阳,故名。”《前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地理志》载:汉高……[详细] |
![]() | 临湍县遗址在邓州市罗庄乡南古村,东南至邓州八十五里。本汉冠军县地,后魏孝文帝割县北境置新城县,属南阳郡。废帝以近湍水,改为临湍。隋文帝复改为新城,天宝元年改为临湍县,据现场考查,河南邓州的西北部湍河东岸有一古城址,名南古县,文化层厚,面积大,历史上不断出土一些古代器物,如重修文庙、城隍庙碑记,犯人脚镣等。古碑记载,此地……[详细] |
![]() | 苏营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北13公里处的夏集乡苏营村,严陵河南岸,遗址呈缓坡状,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1957年发现,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苏营遗址采集到的器物标本有:石器:石斧、石铲、石锛、石凿等,均磨光。陶器有鼎、罐、盆、杯钵、纺轮等,以红陶、灰陶炷,黑陶较少,纹饰以绳纹为多,兼有刻划纹、方格纹,附加……[详细] |
![]() | 杨岗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南25公里小杨营乡杨岗村,是一处包含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和商周文化层的遗址。遗址呈缓坡状,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4米。1957年发现并被原邓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岗遗址采集到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有:石器有石斧、刀、石镰等,陶器有纺轮、灰陶鼎、罐、碗、杯等,骨器有骨箭头等,在遗址的南……[详细] |
![]() | 茅草寺遗址 位于河南省社旗县兴隆镇东4公里处。因原茅寺庙坐落在遗址上,故称“茅草寺遗址”。该遗址三面环河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50米,面积7.5万平方米。高出地面10米而呈小丘形。该遗址遗物较为丰富,陶片到处可见。该遗址为仰韶中晚期,相当于汉水上游二三期屈家岭、河南龙山文化。该遗址三面环河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详细] |
![]() | 沟湾遗址原名下集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上集镇张营村沟湾组东,老灌河(古称淅水)东岸二级台地上,周围群山环绕,地处盆地之中,东为小山,南为走马岭,西邻峰子山,北望小北山。1958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原长办考古队河南分队)调查发现该遗址,并于1959年对其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发现有仰韶、屈家岭、龙山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详细] |
![]() | 桃花源(原五龙潭景区)位于宝天曼国家地质公园南麓,距豫西南交通枢杻南阳市120公里,沿312国道转249省道即可到达。桃花源是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真实所在地,属游览、观光、度假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桃花源自2002年开工建设,2006年对外开放。……[详细] |
![]() | 宛西地方史料馆AA 宛西地方史料馆位于内乡县县衙大街,距内乡县衙400米。于2003年4月建成对外开放。该馆占地面积为9800平方米,分主展厅和东西两个展厅。厅内共展出各种图片160余幅,各种历史见证实物130件(包括真实0以及缴获日军的战利品)和蜡像一组,从时间到空间,客观真实地实现了三十年代自治时期的产生,发展和衰败的过程。……[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