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余县金莲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大余县城伯坚大道北端金莲山上。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大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奋斗,前赴后继,不怕牺牲,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姓名记载的革命烈士有159人。为纪念先烈,教育后人,大余县委、县人委于1964年10月建成金莲山革命烈士陵园。金莲山革命烈士陵园占地面积5050平方米,内有革……[详细] |
![]() | 长岭会议旧址位于大余县河洞乡长岭村沙湾罗学文家。1935年4月中旬,项英、陈毅在大余县河洞乡长岭村沙湾农民罗学文家中,主持召开了党政军干部全体会议,近70人参加了会议,史称“长岭会议”。会议制定了“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游击斗争方针。并进行了分兵部署,将红军游击队分散到各区去开展斗……[详细] |
![]() | 红五军宿营地旧址位于大余县新城镇周屋村周屋宗祠。1929年1月下旬,红五军500余人在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下,突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的“会剿”,从大汾突围,向赣南转移,于2月9日到达大余新城。当晚驻营于章江南岸有数百户人家的周屋村。深夜一时许,突遭尾追之敌4个营的袭击,彭德怀命令部队迅速往信丰县方向转移。周屋……[详细] |
![]() | 红四军大余战斗旧址位于县城东北郊区天柱岭、惜母岭、东山岭。次日晨,正在集合早餐的红28团遭到国民党军第21旅李文彬部的突然袭击。战斗中,红28团党代表何挺颖、独立营营长张威、红31团营长周舫、28团特务连连长郑特等百余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战至傍晚,趁夜色。红四军遂撤出战斗,向赣粤边的南雄县上、下杨梅、乌迳转移。现因城市……[详细] |
![]() | 红四军军事会议旧址位于大余县老城学前街天主教堂。1929年1月23日,从井冈山突围前来赣南游击的红四军3600余人攻占大余县城,前委机关设在天主教堂内。当天上午,红四军前委在老城余西街北内路吕屋,召开全军排以上干部会议,前委书记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下午,毛泽东、朱德在中山桥下的河坝里召开了军民大会,向贫苦群众散发了红四……[详细] |
![]() | 南昌起义军余部大余整编旧址位于大余县城余西街建设路13号县供销社院内南康乡祠。1927年10月26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800多人到达大余县城,司令部设在南康乡祠。为保存这支弱小的革命队伍,朱德、陈毅在大余城用一个星期时间对部队进行组织整顿。首先对部队中的党、团员进行了重新登记,成立了党支部,以加强党的基层工……[详细] |
![]() | 东山大码头位于江西大余县城东部,章江之滨,距梅关大桥约150米。码头东、南、北三面临水,河面开阔,地形优越。始建于唐代,至宋代臻于完备,其装卸货物场地面积约20亩,可供几艘货船同时装卸,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的重要交通运输埠口、中转码头,在粤汉铁路、余雄公路通车之前发挥过巨大的枢纽作用。现存遗址包括台阶、拴船柱、登船台、牌……[详细] |
![]() | 新溪毛泽东旧居位于崇义县长龙镇新溪村老街小组,年代为1934年。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王尔琢烈士墓位于江西省崇义县思顺乡思顺村思顺圩外的虎形岭上,1928年8月25日,因追击叛徒,牺牲于思顺圩,时年二十五岁。遗体即葬于虎形山。1969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初创时期的著名战将:王尔琢烈士,由崇义县政府在思顺乡虎形岭上第一次简易修建王尔琢烈士墓,1983年1月重修,2006年再次重修。萧克将军为墓碑题字。……[详细] |
![]() | 上堡整训旧址群(含朱德陈毅旧居、水北军营旧址(陇西堂、和乐堂、五福堂、李氏民居)、黄土坳军营旧址、莲塘军营旧址)“八一”起义部队上堡整训旧址位于崇义县上堡乡上堡村。1927年11月上旬,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在大余整编后的南昌起义部队“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纵队部及主力600余人由大余进入崇义上堡进行军事整训,史称“上堡……[详细] |
![]() | 铁屎岭冶铅遗址位于崇义县铅厂镇铅厂村小屋及上街小组,年代为宋。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平茶寮碑,是明朝大儒王守仁在平定江西地方武装起义后留下的记功碑。今位于江西赣州市崇义县思顺乡齐云山村,现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明朝中叶,江西边远山区地方武装盘踞为患,数十年不得解决。朝廷启用王阳明巡抚南赣和江西。正德十二年(1517年)十月,王阳明率军平定桶冈、横水,剿灭以谢志山(一作谢志珊)为首的地方武装。勒石记功,……[详细] |
![]() | 田心围位于龙南县武当镇大坝村,建于明末清初,整体结构前低后高、前方后圆。杨太围是房间最多的客家围屋,达600多间。围屋中心是一栋三堂式祠堂,外有三条围拢屋环抱,正面设有角堡,除正中大门外,两翼各设一侧门,侧门设计成城楼样式,兼作围屋的炮楼,门前有禾坪和半月形池塘。整座围屋高两层,外墙均用鹅卵石和三合土筑成,内墙多用土坯……[详细] |
![]() | 沙坝围坐落在龙关公路旁,距龙南县城12.5公里。是龙南县里仁镇境内的一座小围屋,结构严谨,造型美观。由于围屋四周无村舍屋场,更显得鹤立鸡群,引人注目。此围建于清代雍正年间,均为李姓,围屋始祖从里仁粟园迁入。至2017年,已有14代。围屋的规模较小,只能住十几户,100多人。此围正方形建筑结构。围屋四角有4座三层炮楼,居……[详细] |
![]() | 渔仔潭围,又称客家酒堡,位于赣州市龙南县里仁镇新里村渔仔潭,距县城10公里。渔仔潭现有李、黎两姓农户28户,人口153人,是一个依山傍水、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原生态古村落,渔子潭围是龙南客家围屋中山水格局保存最完整的围屋代表。渔仔潭围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近200年历史,系粟园围十八世孙李遇德从事客家酿酒致富后建此围,因……[详细] |
![]() | 大纶祖祠位于龙南县城东面11公里的里仁镇正桂村老屋下围屋内,与左侧大缤祖祠合称“鸳鸯厅”,又名“忠义堂”,由李姓开基祖大纶、大缤兄弟始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大缤祖祠早年已毁,现存大纶祖祠。祠堂坐东南朝西北,分门厅、前厅、中厅和后厅三栋,属四进三井式结构祠堂建筑。整座祠堂面阔12.2米,进深49.9米,建筑面积为……[详细] |
![]() | 龙头塔位于龙南县与全南县交界处的龙头山峰顶,传说为现龙南镇龙州村黄姓人牵头于清朝末年所建的一座风水塔,建塔的目的一说是因当年桃江龙头滩河段一带较为复杂,多为暗礁险滩,峡高浪急,有水妖作怪,经常发生翻船覆排的事故。龙南古八景之一---龙头雪浪,即指龙头滩喘急的浪花飞溅在岩礁上如莹白的雪花飘洒。为镇邪辟妖,保佑过往船只的安……[详细] |
![]() | 龙南文塔文塔位于离县城二公里的西南方,在龙南镇金钩村与渡江乡马头岭交界的五公山顶上,处桃江和龙全公路的东侧。古时候,五公山森林茂密、古树参天,时有虎豹等猛兽出没伤害人畜。桃江从离龙南县城二百余里的全南冬桃岭发源,至五公山下遇一巨大岩石阻挡、旋涡叠起、水深丈余,常有船排被卷入水底,还有巨蟒潜于河中伤害玩水孩童。为防御虎豹……[详细] |
![]() | 在龙南县城东北面距县城约二十公里的关西镇,有一座清代早期所建的关西塔,关西塔耸立于程口、邹坑两村交界的田螺坑尾山顶上,因为建塔的缘故,当地群众把山称之为“宝塔山”,宝塔山是典型的笔靠山。关西塔是一座六角形、外砖内木结构的风水塔,通体为红褐色,塔高五层,逐层缩小。第一层为封闭式,边宽3米,对边距离约6米,高2.5米,无门……[详细] |
![]() | 罗坝塔位于距龙南县城25公里的汶龙镇罗坝村境内罗坝岽顶,故名,是由汶龙镇罗坝村蔡氏家族集资建造的风水塔。罗坝村地处发源于岿美山的罗溪冲积而成的小盆地里,罗溪自岿美山发源后蜿蜒数十里至罗坝岽山谷口,拐弯流入相邻的里陂村,再流至临塘乡水口汇入渥江。罗坝村里除邱姓、李姓人外,大多数人为蔡氏裔孙。罗坝蔡氏始祖蔡七郎原迁居福建长……[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