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旅游

黄山市旅游景点介绍

  《黄山报》旧址位于黄山区新明乡荷花坑组,时代为清。《黄山报》旧址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山茶林场场部大楼旧址位于黄山区谭家桥镇,时代为近现代。黄山茶林场场部大楼旧址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屯溪茶校”苏式教学楼位于屯溪区黎阳镇,时代为1956年。“屯溪茶校”苏式教学楼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休宁中学校史馆位于休宁县万安镇,时代为近现代。休宁中学校史馆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振英故居位于休宁县鹤城乡,时代为民国。系典型的清代徽派古民居。张振英故居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无名烈士纪念碑位于休宁县鹤城乡,时代为近现代。无名烈士纪念碑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柯庆施故居位于歙县杞梓里镇,时代为清。柯庆施故居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粟裕将军墓及谭家桥战斗指挥台位于黄山区谭家桥镇,时代为民国。谭家桥战斗遗址位于今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石门岗。,红军与国民党围剿军展开激战,特别是争夺石门岗制高点的拉锯战最为激烈。战斗持续到黄昏,终因寡不敌众,千余名指战员伤亡,年仅22岁的寻淮洲(红10军团19师师长)身负重伤,在转移途中牺牲。粟裕将军曾先后3次来到谭家桥……[详细]
  戴震藏书楼位于屯溪区隆阜中街,时代为清。戴震藏书楼位于安徽屯溪西北郊的隆阜。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隆阜(今屯溪)人,为清代进步思想家、著名学者,“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学问渊博,在天文、数学、历史、地理、音韵、文字、训诂等方面均有成就。后人将其著作成《戴氏遗书》。藏书楼于五十年代以来,经过两次修葺,1982年改名戴……[详细]
  祁山摩崖石刻位于县城祁山西北面山腰,目前所能见到的石刻有两方,一方名为“佛”字,无款识,另一方曰“灵峰”由明人楚蛟所题,两方均为篆书,其中“佛”字为阳刻,字的结体刚劲有力,线条明快,直径达1.5m左右,“佛”字左侧阴刻“山中灵气”4字,亦篆书,上方百米处刻有“最上一乘”4字,题款“夕沙”。石刻前原有平台,据传,为“青萝……[详细]
  落石台石刻位于休宁县海阳镇,时代为宋明清。落石台石刻位于休宁县下位溪南岸断石山,因崖崩陨落而成大石台,故名。落石台的落石寒波,属海阳八景之一。该处山水奇秀,滨溪石壁削立。崖壁尚存石刻16处,有宋邑令吕大防书断石二字及山高水长、鳞峋写照、三山聚秀等。其中字迹清楚的八处,模糊的五处,已趋风化的三处。字体有隶、楷、行书等,年……[详细]
  章山题壁位于黟县碧山村章山,时代为宋。章山题壁座落于碧阳镇碧山村漳河上游,距碧山村约2公里,题壁系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乡贤汪廷圭及当时村中一些退隐官宦,乡坤和文人等12位老人在谷雨日游览遵孝寺时的题词刻石。题壁高达10余米,宽约5米,每字大约20cm见方,共有楷书166字,题壁距今790余年的历史,虽部分石刻已……[详细]
  板石潭石刻位于黄山区仙源镇,时代为宋。板石潭摩岩石刻,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在仙源麻川河旁,因河旁有200平方米平面花岗岩石,石旁有深潭供人垂钓,先贤在此游玩时,曾题诗刻文于板石上,故称板石摩岩。现在字迹清晰的诗文尚有5首,如明太平知县刘元凯(又名刘云鹏)诗文曰:“移怀就溪山,鱼鸟来争鸣,呼童分一瓢,化作天边斗。”此石……[详细]
  歙县徽州古城城墙位于歙县徽城镇,时代为隋—清。徽州古城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歙县县城徽城镇中心,东北与绩溪县和浙江省临安市交界,东南与浙江省淳安县、开化县毗连,西南与屯溪区、休宁县相邻,西北与徽州区、黄山区接壤。徽州古城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建于明、重修于清的歙县古……[详细]
  县城古井群(三元井、杏墩井、下程家井、西街井、桂墩里(三元)井、上程家井、汪家井、明贤里井、费家弄井、莲花塘井等10口)位于黟县碧阳镇郭门、北街、麻田社区,时代为唐、宋、明、清等。县城古井群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松谷亭位于歙县溪头镇,时代为清。松谷亭位于歙县溪头镇蓝田村外。建于清中期。两层,重檐,平面呈正方形。台基高约:米。下层有四壁,外有廊,望柱石板栏杆。上层四面均设有窗户。飞檐翘角,攒尖顶,镇以宝珠。亭东有种玉里门、汪氏节孝坊和古树林,风景优雅。现为歙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松谷亭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继善亭位于徽州区呈坎镇灵山村西,时代为明。继善亭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佘溪廊桥位于黟县宏潭乡佘溪村,时代为清。佘溪廊桥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挹秀桥位于黟县碧阳镇,时代为清。挹秀桥,坐落在黟县碧阳镇石山,漳河与西武河汇合处,俗称石山桥。清顺治十年(1653年),知县窦士范及绅士余启光、汪琼、吴经世捐资建造。乾隆三十四年,汪德禄重建,后被洪水冲毁。民国3年(1914年)横岗人吴翥重建,并在桥头建亭,名“吴翥亭”。桥以“黟县青”为材料,桥长55米,宽4.5米,高……[详细]
  钟秀桥位于祁门县柏溪乡柏溪村柏溪河上,三孔、红岩石砌筑,东西走向,桥长28.3米,宽5米,高度7米,单孔跨度7米。船形桥墩,桥面设石栏杆。桥名碑“钟秀桥”。2017年8月列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