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官山革命烈士墓位于文成县大峃镇珊门村官山。1954年初建,1985年重建。占地面积11854.8平方米,由墓穴、纪念碑及绿地组成。纪念碑为三叶式,花岗岩砌成,高15米,正面摹刻毛泽东题词“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墓穴岩石结构,埋有北伐战争阵亡烈士1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烈士82名,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烈士115名,解放战争……[详细] |
![]() | 依仁石拱桥位于文成县黄坦镇依仁村口,南北向横跨依仁溪上。原为提梁式,清嘉庆十六年(1811)在桥上扩建马氏天仙宫,改砌单孔石拱桥,采用横联砌置,合缝紧密。桥总长12米,总宽27.43米,矢高5米,净跨7米。基脚为溪上天然岩层,取材全用坚硬花岗岩石。桥面西侧留有2.7米宽以供通道,其余建造两进回廊宫殿,含头门、戏台、正殿……[详细] |
![]() | 白云庵位于文成县大峃镇珊门村云峰山,又称岩庵。唐代始建,明永乐十五年(1417)重建,现存主体建筑,建于清代。大雄宝殿坐北朝南,依悬崖洞壁而筑,半露脊檐,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塑三宝佛,左右为僧房,墙壁绘有壁画。大殿前为阔深各4.5米、0-式歇山造韦驮殿;西首简建山门;东向过石梯步附建地藏殿、观音阁;另距20……[详细] |
![]() | 栖真寺位于文成县黄坦镇严土本村。始建于唐元和七年(812),北宋治平四年(1067)扩建,元、明、清几经修建,后毁,仅存山门和僧房。1990年当地人集资重建,中轴线上建有山门、金刚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占地面积3060平方米,建筑面积969平方米。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梁架结构,重檐歇山造。大雄宝殿前东西两……[详细] |
![]() | 七甲寺遗址位于文成县大峃镇垟树村玉泉山,坐西朝东偏北。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唐末遭兵乱烧毁。后多次重建,“文革”间被毁。1984年当地人与华侨集资,按原建筑规模,中轴线西至东依次为西方殿(1982年建)、大雄宝殿(1987年建)、地藏殿(1995年建)、大悲殿(1995年建)、天王殿(1991年建)、玉泉塔(七……[详细] |
![]() | 圣泉洞位于文成县大峃镇龙溪村樟山自然村,主体建筑含圣泉洞、观音洞。圣泉洞坐落在狮首形的摩崖上,洞口坐北朝南,属天然奇洞,高3米,面阔10米,进深8米,顶面平整,北壁神座,亦属平整摩崖。东西两角各有清泉长流,故名“圣泉洞”,洞口正上方摩崖上有阴刻篆书体“圣泉洞”三个大字。元至正壬午年(1342)修建。观音洞距圣泉洞右上方……[详细] |
![]() | 碗岗山窑址位于文成县珊溪镇坦岐村后山。分布范围1200平方米。堆积层厚1-3米。产品主要有碗、洗、盘、盆、壶、碟,胎质细腻、坚硬。釉色以青绿、青黄为主,釉质润厚,晶莹透亮。产品以素面为主,部分刻画篦纹、弦纹、莲瓣纹和双鱼纹。另外有少量黑褐瓷,器形仅见罐、壶两类。窑具有圆筒形匣钵和矮足喇叭形垫具两式,外表明显保留窑汗。烧……[详细] |
![]() | 樟山摩崖造像位于文成县大峃镇龙溪村樟山自然村,原56省道公路旁。元泰定三年(1326)石刻,坐北朝南,似不规则球形状,单一花岗岩巨石。南面石刻造像浅浮雕,上刻屋檐,下刻三尊全身赤脚行走像,前为男性,目注右手经卷,左手执朝笏,高1.31米;中似女性,右手擎燃灯小锛,左手置胸前作膜拜状,高1.35米,后为短衣袒怀侍童,双手……[详细] |
![]() | 灵隐寺位于文成县富岙乡石竹寮村。元至正三年(1343)始建,清康熙(1662-1722)间被山洪冲毁。当地人嫌址狭溪窄,劈溪并砌石拱桥10座,通阔32米,净跨8米,添作基面重建。从西而东,以巨墙隔成两纵轴式:南为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顶式。正面建有戏台,并由两廊衔接形成合院式。北系护国高妙侯徐三相公神庙,建……[详细] |
![]() | 辞岭亭位于文成县南田镇南田村。明崇祯元年(1628)始建,民国十一年(1922)族人集资重修。亭面阔三间,木构筑,重檐歇山顶。坐北朝南,东西两侧檐柱外用块石垒砌山墙,北面后墙明间开拱券式门,天耳山山道从亭中穿过。明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登上皇位,刘基次子刘璟不服,弃官归隐华阳,强诏不仕,被逮入京,与乡人……[详细] |
![]() | 降龙庵位于文成县南田镇水垟村,又名下龙庵。坐西朝东偏南,始建时间失考,明万历年间(1573-1619)重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于清乾隆(1736-1795)时重建,面阔五间,进深六间。明间藻井及天花板绘有山水与人物故事彩图,单檐歇山顶。殿前两侧附建轩楼各三间,总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庵内保留乾隆廿五年(1760)“参龙……[详细] |
![]() | 庆云寺位于文成县双桂乡双垟包村。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清乾隆、光绪间曾两次重建。除部分石柱础和两口大铁锅属明代原物外,现存建筑基本保持晚清风格。寺由金刚殿和大雄宝殿组成合院。金刚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均系木构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总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金刚殿明间为戏台。平面呈方形,边长4……[详细] |
![]() | 刘琏祠位于文成县南田镇九都村旧宅底自然村,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重建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坐东北朝西南,由门台、仪门、南北厢廊、正厅组成合院式砖木结构。门台砖砌筑,双落翼式硬山顶。仪门面阔五开间,双落翼悬山顶,明间进深四柱七檩,五架梁带前后单步梁。南北厢廊均三开间,抬梁式梁架。正厅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五开间……[详细] |
![]() | 桥头井位于文成县大峃镇桥头井村。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始建,由三块自然岩石围成,称“凉水井”;万历四十七年(1619),井体用岩石砌成圆形;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改用块石砌成方形。1990年由当地村委会集资重修,改造为石砌长方形。井栏砖砌,高60厘米,周围石阶铺就。井水至今清冽甘醇,久旱不干。……[详细] |
![]() | 周攀龙墓位于文成县南田镇十源村,坐北朝南,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扶椅式,由墓室和三级拜坛组成,外砌风火墙环绕全穴。用料全为青石。第三级拜坛方形块石铺地,两外侧均置有旗杆夹一座,墓室正立面嵌雕板三块,阴刻篆体“周公墓”三字,每字边框刻有缠枝草花纹,墓穴圈椅扶手前设蹲狮一对,设神龛一座。外墓圈中间设四柱三间神位牌楼……[详细] |
![]() | 明星寺位于文成县二源乡谈阳村后山。始建于清道光廿四年(1844),民国十七年(1928)重建。由头门、大雄宝殿、白衣丞相殿及两厢组成全院。后遭破坏,仅存古铜钟一口,上铸“明星禅寺”、“民国廿一年”字样。1988年由当地群众集资重建,建筑面积850平方米,易名明星寺。前进为台门,二进为白衣丞相-神庙,后进为大雄宝殿,供奉……[详细] |
![]() | 净因寺位于文成县双桂乡城底村。原为五显爷庙,创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民国四年(1915)重建,始称净因寺,总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大雄宝殿近经重修,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梁架斗拱仿清式,规模宏伟。前由石板铺就内院,两旁设厢楼。院前为圣门,木石结构。大殿左侧,筑有雕饰荷花的石踏跺41级,沿着坡高13.……[详细] |
![]() | 邓公祠位于文成县东龙乡东民村猪头山南麓(因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淹没此处,现搬迁至县城金鱼山)。原属两进回廊合院式木构建筑。头进、戏台已被拆除。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现存主体建筑,正厅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面阔19.5米,进深9.93米。抬梁式结构,月梁雕刻精致,两侧浮雕龙凤,正中浮雕折扇形、圆形开框图案,内容主要为……[详细] |
![]() | 富相国祠位于文成县西坑畲族镇梧溪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建。两进回廊式合院建筑,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前厅与正厅均为七开间,两厢廊各三开间。前厅明间为戏台,与正厅相对,深宽均5米。戏台两旁次间开设出入大门,门厅前平行排立旗杆石六对。正厅明间塑有富弼坐像,两侧塑侍从,……[详细] |
![]() | 文成公祠位于文成县大峃镇诚意社区,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坐西朝东,由正厅、厢楼、前厅、戏台、门台组成。正厅面阔五开间,明间进深四柱九檩,抬梁式结构,五架梁带前后双步梁,歇山顶。南北厢楼均两层,三开间。前厅面阔五开间,明间设戏台,施八角式藻井,前厅前立二座旗杆夹,花岗岩质。门台三山造,悬山顶,三开间,明间为花岗岩质……[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