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泰州市旅游

泰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萧人夫烈士牺牲时年仅二十四岁。1923年1月23日,萧人夫出生在江苏省泰兴。1938年,年仅十五岁的萧人夫投笔从戎,抗日救国,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过抗大人事科科长、区长、团参谋长、营长、教导员等职,在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皖南事变中他率领部队迎接新四军东进,与日伪军浴血奋战七天七夜……[详细]
  坐落在广陵镇曹市村的徐斌烈士墓修建于1950年7月,后来被重新翻修,如今占地面积40平方米。徐斌烈士墓由墓碑和墓身组成,墓身周围砌有水泥栏杆,虽然外面看起来朴实无华,但站在墓前依然能够感受到徐斌烈士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徐斌是华东二级英雄,也是泰兴的骄傲。在国家危难之时,徐斌烈士满腔热血地奔赴延安抗大学习,学成之后便毅然……[详细]
  1924年初,沈毅受党的指派到泰兴传播革命真理,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初秋原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在泰兴刁家网(刁氏宗祠)成立,次年底改建为泰兴县特别支部。1928年初,“特支”改建为泰兴县委,沈毅任县委书记。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在江北特委传达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的鼓舞下,沈毅领导农民武装举行“五一”如泰农民暴-动-……[详细]
  东方禅寺坐落在泰兴市古溪镇,始建于唐末,兴于北宋北宋嘉佑年间。清嘉庆二十年,四方信众捐资重修,建成殿房九十九间半,盛极一时。然而抗战时期正殿及部分殿房毁于兵火,文革--中古寺遗存被毁坏殆尽,只留下“东方禅寺”一座古碑。东方禅寺在当地被称为西寺,除了供奉平常寺院皆有的诸佛菩萨之外,东方禅寺还有自己的-伽蓝——东岳神君,在……[详细]
  在泰兴市原大生镇政府东南十米,有一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桥——大生桥。光绪十二年《县志》里记载,大生桥原名为“大孙桥”,至于为何改叫大生桥,有两种传说。一说在大生桥东面有一小石桥,桥面仅有三块长石条,叫“小孙桥”,大生桥与之对应便叫“大孙桥”;一说本来是叫“大僧桥”,由于泰兴的方言缘故,逐渐喊成“大生桥”。但不管是何种……[详细]
  在江苏省泰兴市滨江镇长沟村南部曾经有一座玄坛庙,岁月轮转变化,玄坛庙在时光风化中消失,只余下一座古戏台。玄坛庙古戏台仿佛从很久以前就一直默默陪伴在长沟村村民左右,没有人知道它始建于哪一年,只能从它后屋桁梁上刻着的“大清嘉庆四年重修”的题记上得知一点有关它年岁的消息。戏台为歇山屋面,高7.5米,面阔8.7米,进深4.5米……[详细]
  王勃《滕王阁序》有言道“襟三江而带五湖”,襟江书院由此而得名。以《滕王阁序》作为名字的出处,也是希望在书院里读书的莘莘学子们能够拥有广阔的胸襟,老当益壮,穷且益坚,永远不要失去雄心壮志。襟江书院始建于清咸丰十年至十一年间,1987年重修。现存建筑坐北朝南,由大门、重门、厢房、讲堂组成,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详细]
  黄桥何家是镇上四大家族之一,家传悠久,从南宋至今已有三十余代。位于黄桥镇珠巷西首的何氏宗祠,记载着这一大家族的历史。何氏宗祠被称为江北第一祠。这江北第一祠是中国新闻记者协会主席邵华泽题写的,他还题写过一个“江南第一祠”——胡锦涛同志祖籍安徽绩溪的胡氏宗祠,一南一北,两个第一祠,遥相辉映。何氏宗祠主体为明清建筑,其中三间……[详细]
  1940年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华中、开辟苏北的指示,率苏南主力经扬中县北渡长江,到达江都县吴家桥地区,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改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同年10月,为保卫苏中抗日根据地,陈毅领导的指挥部,以七千人的兵力,战胜了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所率政府军89军1.5万,歼灭其一万一千余人,取得了黄桥决……[详细]
  新四军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旧址,这个名字有些长还有些难记,它其实还有个名字叫“丁家花园”。黄桥镇上曾有四大望族,丁家便是其中之一,丁家花园顾名思义,是丁家的一座小园林。这是一个清代的园林建筑,园内回廊曲径,雕梁画栋,多竹堂、小于舟、桂花厅、蝙蝠厅、蝴蝶厅错落有致,砖雕石刻,假山鱼池,丹桂翠竹相映成趣。别致的苏北园林已……[详细]
  口岸中学创始人故居,位于柴墟东路,300㎡左右,二进二院,典型的泰州地区建筑风格。赵友勤,生于1881年口岸赵家场,从小热爱读书,广泛涉猎算术、历史、地理等学科。18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南京大学前身——南京两江师范学堂,毕业后怀着赤子之心先后到泰兴张桥小学、宣堡小学、天津扶轮中学任教。1927年回到家乡,主持口岸小学,……[详细]
  位于高港区柴墟西路64号,面积约250平方米,二进一院,两边厢房,前门面房,后二层木结构小楼。由周绍赢与其弟周绍康创办于清咸丰年间,时值太平天国运动,遂取名“天圣堂”,一来是合乎时宜,表示太平天国年间兴业祈求太平安定;二来是寓意开店兴旺,表示客居口岸的外乡人借一方水土,为兴业创造一片生机。是高港区现存最早的历史建筑。是……[详细]
  位于高港区柴墟西路96号,口岸地区长江码头水产品经销的唯一存留建筑物,200㎡左右,现遗存两进一院,青石铺院。解放后,为烟酒公司办公场所。……[详细]
  位于泰州市高港区长江沿岸,为泰州江堤的一段,泰州共有长江岸线95.6公里,堤防167.7公里,高港区拥有沿江岸线24.2公里,另有多座各类通江建筑物。建筑物形式及点缀风格与环境协调一致,堤防示范区与闸站建筑物形成串珠式景点,像一个个璀灿的明珠点缀在长江沿线。江堤在近年得到泰州市政府和当地政府的大力加固修缮,大部分江堤临……[详细]
  许庄街道蔡庄村发现的蔡姓地主宅院、油坊、粮库等遗留民国时期建筑群,原系民国时期当地远近闻名的富豪地主蔡伯阳家族所有。现有遗存房屋占地30余亩,建于民国年间,有供居住和使用的宅院,也有用作粮库和油坊的产业类建筑,现存古建40余间。原有地主宅院规模、布局完整,建筑分东西两个区间,有分有合,功能清晰,前后多进、青砖小瓦、用材……[详细]
  位于大泗镇佴庄,1947年7月,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即将打响第一仗——宣堡战斗。华中野战军一、六两师一起围歼宣堡之敌,七纵队三个团佯攻佴家庄,牵制佴家庄的敌人,同时狙击泰州、姜堰增援宣堡之敌。7月13日夜11时战斗开始了,五十九团一营担任主攻,只一个小时就歼灭佴家庄-敌军。14日拂晓,张甸敌军一个营企图增援,在霍堡被……[详细]
  刁铺龙王庙位于泰州市高港刁街道办环溪路19号,今三泰啤酒厂内。又称为“龙王禅寺”、龙慧庵,清乾隆时建,后曾有过修缮,旧时有房屋30余间,南北两排正房,前排为山门殿,后排为龙王殿,两派之间为主院,东侧厢房将寺院隔为偏正套院。现仅存大殿一座,南向,硬山屋面,青砖小瓦,面阔5间19米,进深9桁11.4米,抬梁式结构,前加双步……[详细]
  位于泰州市高港区龙窝北路114-115号,为民国初年湖北大冶木商刘汉舫所建。木号建筑量较大,由30余间青砖小瓦房屋组成,南北长约50余米,东北宽约19.6米,建筑面积约830平方米。该组建筑整体造型独特,因其所处位置三面环水,西临出江要冲 — 济川港,故该建筑因地形而设计,主体建筑都坐东朝西,四周高大的马头墙将所有建筑……[详细]
  位于高港区口岸街道办龙窝北路1号,为清晚期建筑。浴室规模不大,古貌犹存,浴室西临南官河,取水便捷,浴室南北宽约16米,东西进深约17.4米。旧大门西向,现已由西门改为南门,面阔三间,为增气派,门面建造成带有欧式风格牌楼,并用红色釉面砖装饰。大理石石刻匾额“龙泉池”,出自清代举人陈琢如先生之手。两个洗浴用石凳,锅形浴池,……[详细]
  位于泰州市高港区口岸街道解放街44号,宅为晚清至民国时期建筑,座西朝东,平面呈四方形(俗称小四方楼),东西两进二层小楼,面阔3间10米,南北长10米,东西宽16米。整个建筑由两进七檀带廊小楼组成,两楼之间南北两侧用廊连接,形成四合院式楼屋。天井用青石板铺成。楼上四廊用欧式铸铁护栏,天井四周的柱子上嵌挂木雕小花篮,底楼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