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尹湾汉墓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西南约2千米的高岭上,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发掘汉墓6座,出土了大量铜、铁、陶、骨角、漆木、玉、琉璃器和纺织品。其中在6号墓0土木牍23枚,竹简133枚。竹简有《神乌傅》、《元延二年日记》、《刑德行时》、《行道吉凶》,木牍有《集簿》、《东海郡吏员簿》、《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东……[详细] |
![]() | 藤花落遗址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中云办事处西诸曹居委会南部,处于南云台山和中云台山之间的冲积平原上。藤花落古城由内外两道城垣组成。外城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由城墙、城壕、城门等组成,面积约14万平方米。南北长435米、东西宽325米、城周1520米。墙宽21~25米、残高1.2米,由堆筑和版筑相结合筑成。内城有城垣、道路、城门……[详细] |
![]() | 曲阳城遗址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曲阳乡城南村西的北小岭南。曲阳城自西汉始为东海郡曲阳县县治。城址略呈长方形,南北长260米,东西宽200米。现存北、西、南三面三段城墙和北、西、南三面三个城门。城墙残高3—4米,基宽约5米,板筑,黄土夯成,夯层清晰。城门仅存宽约8米的缺口。遗址中有汉代云纹瓦当、绳纹陶尊、罐、筒瓦、板瓦及陶器……[详细] |
![]() | 大伊山石棺葬遗址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1995年4月大伊山石棺葬遗址新石器时代灌云县伊山镇……[详细] |
![]() | 大贤庄遗址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山左口乡前贤村西南2000米的马陵山中段山顶、山坡。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1974年发现,1978、1979、1984年先后进行了采集发掘。1974年在此处发现旧石器。1978年采集了200多件石制品。石片工具多于石核工具,在制作方法上多采用锤击法、砸击法、碰砧法;器……[详细] |
![]() | 刘志洲山宋金交战战场遗迹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岗嘴村和酒店村之间的刘志洲山、夹山、哑吧山。遗址有船画石刻7处,刻船20艘,船的尺寸在30—300厘米之间;有巨石垒成的戍守城垣,残长约500米,宽4.7米,残高约2米,并有马面。另外在夹山、刘志洲山北坡还有当年士兵留下的“招信军”、“招信前部”、“苏总管”、“安淮军”、……[详细] |
![]() | 白虎山摩崖题刻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朐阳办事处白虎山居委会的白虎山上。现存唐、宋、金、元、明、清及年代不详的题刻近30处,其中有年款的唐刻1处、宋刻4处、金刻2处、元刻2处、明刻1处、清刻6处。在连云港市,白虎山摩崖题刻含有唐以来六代延续不断、保存完好的石刻是仅有的。其中唐刻于今已甚难得,金元之刻在江苏省也是凤毛麟角,特别……[详细] |
![]() | 伊芦山六神台佛教造像俗称落神台、六神台,为唐代佛教石刻造像群。该造像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乡龚庄村南伊芦山西峰北侧。造像于早年即遭破坏,整个造像刻在六神台西南高约5米,宽约10米的峭壁上,共42尊,分两组。一组在六神台绝顶西南下1米处绝壁上约2平方米的石窟内,利用天然洞穴稍作加工而成。窟内东壁上有高浮雕像6尊,其……[详细] |
![]() | 刘志洲山石刻苑囿图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岗嘴村刘志洲山东南坡。石刻苑囿图刻在刘志洲山东南坡一块20米长的天然石壁上,现残存画面南北长6.3米,南部高0.6米,北部高1.6米,刻面约8平方米。画面由亭阁和禽兽等图案组成,两座亭阁式建筑位于画面中心偏右处。该亭阁为干栏式建筑,共两层,直坡屋盖。第一层屋顶中部刻有穿璧纹饰,……[详细] |
![]() | 东连岛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岛镇东连岛村苏马湾海边沙滩。1987年发现,东连岛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共有两处,一块在苏马湾,海拔约5米;另一块在连岛东端的羊窝头,刻石面向北方的大海,在海拔约8米处。羊窝头刻石现已风化断成两截,只剩下20多字;而苏马湾刻石,全文60个字,字字清楚可辨,内容为:“东海郡朐……[详细] |
![]() | 石棚山摩崖题名石刻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朐阳办事处石棚山上。石棚山上石刻很多,共有29处。有金代石刻“新设山路记”题刻、明代石刻“廖世昭题刻”、“小九曲”、王同“高行清风”题刻、清代石刻“吴廷翰诗刻”、“王先谦题刻”、“师亮采题刻”以及“万花岩”、“锦岩”、“石曼卿读书处”等无年款的题刻。碑刻有明代“畏岩”碑和“太守张公去……[详细] |
![]() | “东海郁林观东岩壁记”摩崖题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1982年3月“东海郁林观东岩壁记”摩崖题刻唐开元七年(719)连云港云台山麓 ……[详细] |
![]() | 位于连云港市云台乡大村水库之滨,称“大村塔’。因此塔是为供养“释迎真身舍利”和“阿育王灵牙”而建,故名“阿育王塔”。因塔原建于海清寺前,又称“海清寺塔”。据塔的第五层东南面嵌的碑文记载,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起塔至天圣九年镌名于阿育王塔第五级内安放佛像,天圣九年二月三日完工,距今已近千年的历史。昔日殿宇已不复存在。……[详细] |
![]() | 大伊山石棺墓位于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乡任庄村大伊山东麓青风岭上。1981年发现时,遗址仅存西北角。现存遗址东西长70米、南北宽45米,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时代距今约6500年,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石棺墓。1985年2—4月进行抢救性发掘,1986年3—4月进行第二次发掘。两次发掘共揭露面积550平方米,清理出新石器……[详细] |
![]() | 连云港市博物馆位于环境幽雅的苍梧路西端,占地面积32亩,总建筑面积4105平方米,收藏16000余件各类文物,等级文物近8000件。博物馆现有职工30人,在职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7人。建馆近50年来已初步发展成拥有历史、自然、艺术等多项专题陈列。其中,历史文物陈列馆展示了连云港地区上迄1至2万年前的旧……[详细] |
![]() | 前三岛是分布在江苏连云港东北黄海南部的平山岛、达山岛和车牛山岛三个小岛的统称。三岛总面积0.32平方公里,距连云港港口54.6公里。船近前三岛,一幅天、海、岛的三维立体画会立即呈现在你的眼前。平山岛得名于山体平缓,其远观像一只巨鳄在蔚蓝色的大海上嬉戏。在晴好的日子里,从达山岛眺望,它的外形仿如两位脚对脚仰面平卧的贵妇人……[详细] |
![]() | 唐隶宋篆摩崖在花果山山门以西不远处,原有建于隋代开皇年间(581—660年)的郁林观,14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能够指出它的遗址所在之处,完全得益于石壁上的那块唐碑《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记》。唐碑镌刻在一块天然的平整巨石上,净面高2米,宽3.8米,苍劲的隶书气韵恢弘。由于石质优良,从唐代流传至今,依然字迹清楚如新,是国内……[详细] |
![]() | 导 游 羽山山顶原有一口殛泉,有面盆大,常年不涸。古书上说鲧死后变成三条腿的鳖,住在这个泉中,所以殛泉每遇阴雨天气,泉水便腥不可闻。 羽山上还有三缝石,高约10米,石上有3道整齐的劈缝,传说是舜杀鲧时试剑的痕迹。 介 绍 东海县现存最古老的景点是著名的羽山。羽山在东海县城西北部。 传说:史载上古时洪水滔天,民不聊……[详细] |
![]() | 义僧亭过三元宫拾级而上,不远处便是义僧亭。1938年夏天,三元宫惨遭日寇飞机轰炸后,寺僧们联络山民共20余人奋起自卫,多次成功地伏击了搜山的日寇。1939年农历七月十四日早晨,日寇集中300余人,兵分四路围剿三元宫及所属寺庙,戳死仁芳法师,绑走德选等四位法师和六位山民,除放走一位山民外,其余全部活埋。几天后,日寇又两次……[详细] |
![]() | 明代崇祯四年(1631年)由高晋卿等三个太监出资在东磊围屏山前兴建延福观。从此东磊便成为云台山一带道教的主要基地,三四百年间香火旺盛,甚至连围屏山也赋予了一个道教的名称——钟鼎,山上所有的景点都染有浓重的道教色彩。由于延福观紧靠围屏山,地势险要,又隐蔽于绿色丛林之中,躲过了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成为云台山中唯一免遭此劫的……[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