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保定市旅游

保定市旅游景点介绍

  古莲台万佛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东南部,坐落在蠡县东北九公里处的梁家庄。据史料记载“古莲台”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所建的高台之一,三十八步台阶,高十余米,四周为莲花池所敷设围绕,故得“古莲台”之名;后因土山中天然生出一种小-花,故名“菊花山”。梁家庄以古莲台为中心围绕建村,全村有九条道路贯穿于此,如九龙吐珠一般,故又名“九……[详细]
  涞水县龙宫山庆华寺座落在涞水县永阳镇北洛平村北的龙宫山山腰,据现存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汉代,原寺院占山地数百亩,有树万余棵。其寺极盛时分上、中、下三院。(现只存上中两院),原寺院数十间,僧众百余人。是华北一带有名的古刹之一。龙宫山庆华寺五峰环抱,依山望水,苍松翠柏,清泉怪事,溪流泉湍,幽静僻雅,实乃修身养性参禅悟道,旅……[详细]
  清西陵行宫始建于乾隆十三年三月(1748年),完工于同年八月,是乾隆皇帝专为拜谒其父雍正的泰陵而建的。与其同时还建有房山的黄新庄行宫、涿州的丰壁店行宫、涞水的秋澜行宫。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三座行宫已荡然无存,而梁格庄行宫(清西陵行宫)却比较完好地保留下来。清西陵行宫,坐落于梁格庄村西,与御用喇嘛庙永福寺毗邻。南面有座小山……[详细]
  登梯寺位于仙人峪景区的葫芦谷五峰山中,寺庙始建于唐,重修于明嘉靖十八年,明重修碑记保存完好,史称小南寺,与谷中大南寺并称为南寺。此庙香火较盛,曾有七十多位僧众在此修行,现仍有十多位僧众,为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此寺为五台山的支系,五台山档案中有记载。在五峰山的中指峰顶部原有一口重达一吨的大钟,因为人们不知道这么重的大钟是……[详细]
  定州考棚位于定州市城内,为清代古建筑。1982年7月23日,定州考棚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定州有一处碑林,又称定州石刻馆。还有一处汉墓,距今已有1700多年。汉墓就在碑林院内。或者说,围绕汉墓建起了一处碑林。走进碑林院子,几十株高大的柏树蔽日遮天。迎门一处三开间的小型展室,陈列的展品介绍了两汉中山国在定州建都的历史以及部分汉中山王陵出土的文物。1982年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前建有展室,可通地下墓道……[详细]
  晏阳初旧居在定州中山东路定州中学的斜对面,一个典型的北方风格民居,不是门前有块碑,不是建筑油漆的鲜亮,无论如何都会让路人忽略视而不见的。晏阳初是四川巴中人,定州的旧居则是他“贫民教育运动”中在此的居所。整个旧居坐南朝北, 是一个正房加东西厢房组合的四合院,看介绍,其旧居只是原来建筑群的五分之一,许多已不复存在。房间里空……[详细]
  泰陵坐落于今河北省易县西15km永宁山下的太平峪。是清雍正皇帝的陵墓,其陵寝规模之宏大、体系之完备、建筑之精美,堪称清西陵诸陵之首。雍正帝登基后曾在遵化州九凤朝阳山选定陵址,后因风水原因而废弃,命亲王允祥和两江总督高其倬另觅新址,改选在易州永宁山下,首辟西陵。泰陵于雍正八年(1730年)始建,雍正十六年(1738年)建……[详细]
  昌陵为清仁宗嘉庆帝的陵墓,位于泰陵以西2里。地宫中还葬有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嘉庆2年去世)。昌陵陵址名为太平峪,原是乾隆为自己选定的万年吉地。后乾隆有旨渝:“嗣后吉地,各依昭穆次序,在东陵、西陵界内分建。”意思是父子两代皇帝不可在同一陵区建陵。所以乾隆又在东陵另选了陵址,与祖父康熙相守,把西陵太平峪赐给了儿子嘉庆,让其……[详细]
  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的陵寝,位于昌陵西南15公里处的龙泉峪。内葬宣宗道光皇帝、孝穆成皇后钮枯禄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咸丰皇帝的生母)。慕陵在清东西两陵区中,规制比较特殊,基本上不遵从祖陵制度,简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规制,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规模最小的一座,没有方城和明楼。隆恩殿面阔由五间改为三间,殿……[详细]
  崇陵是光绪皇帝的陵墓,也是我国最后一座帝王陵墓,位于泰陵的东南面约4公里的金龙峪,宣统元年(1909年)破土兴建,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地宫中合葬着光绪帝和他的隆裕皇后叶赫纳喇氏(1868-1913年)。光绪登基时,正值清朝面临内忧外患,一直到1908年光绪皇帝驾崩,陵还未建。他的梓宫(棺椁)在故宫观德殿暂安,1……[详细]
  永安寺塔,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城东10公里刁窝乡塔照村北50米处。当地人俗称“塔儿照塔”。建在当地原永安寺内,遂定名为永安寺塔。原寺坐北向南,包括山门、前殿、门楼、后殿、东、西配殿等建筑。寺拆毁于1952年,现仅存佛塔一座。此塔为八角密檐式实心砖塔,由塔基、塔身及7层密檐三部分组成,高19.1米。塔基呈须弥座式,高3.5米……[详细]
  伍侯塔坐落在顺平县城东北15公里腰山乡南伍侯村西北隅,系辽代建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塔基和塔身都有不同程度风化。该塔坐北朝南,为六角密檐式五层空心砖塔,。全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毛石基、砖基,毛石基平面呈六边形,高0.9米;砖基平面亦为六边形,高3.5米,共分六层,4-5层、5-6层之间的束腰均……[详细]
  双塔庵双塔又称太宁寺双塔,位于易县西陵乡太宁寺村西北1.5公里处的半山腰。现存双塔均为辽代建筑。南塔的创建年代是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北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创建于辽代,虽经明万历年间重修,但仍保存着辽代建筑风格。塔通高17.4米,分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塔座为须弥座,束腰部分每角置一力士像,每面分为……[详细]
  皇甫寺塔位于涞水县城东偏北7.5公里的寺皇甫村东北0.5公里处。是该地毗卢寺的一座舍利塔,后因寺毁,只留下塔和两通古碑(现仅一通存县城西岗处)。该塔便以村名被称做“皇甫寺塔”。据涞水县志记载,该塔为金朝大定年间所建,据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该塔为正8角形,十三层密檐式结构实心塔,通高22米,塔身直径为5米,塔下有方形石基……[详细]
  金山寺塔挺立在金山半山腰中的高1米、边长6米方形石砌平台上,塔通高8.18米,平面呈八角形,为十三层密檐式结构。须弥座塔基,高约1米,束腰部分浮雕海兽,环列八面,束腰上下有海马、海狮、缠枝、牡丹、海石榴等各种几何纹图案,使基座显得多姿多彩。再上是1.55米高的八棱塔柱,其南面正中浮雕无量寿佛兰尊,上刻“无量寿千佛舍利宝……[详细]
  下胡良桥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城北4公里的东仙坡镇下胡良村南的胡良河上,距永济桥北约2公里,始建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历史上无重修记载。桥为单路五孔石拱桥,长69米,宽9.14米,桥面两侧有栏板、望柱,两端抱鼓石已不存,是京保公路必经之路,1987年新辟路改道,此桥作为文物保护起来。在解放战争时期下胡良桥还曾经被炸断……[详细]
  在保定西南六十里的曲逆河上,有一座三拱大石桥。此桥叫过“双凤桥”,后来又改称“方顺桥”,说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历史上方顺桥地理地位及军事地位极高。日军曾在这一地区烧杀掠抢,发生过著名的保定战役;解放时期发生过著名的方顺桥会战;杨成武、郑维山、徐信、-邦等名将都曾在这一带作战。历史上记载该桥有过数次修缮,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详细]
  清河道署位于保定市兴华路3号,是全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道台衙门,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早是清代的地方政府行政机构,后成为军阀王占元公馆,抗战胜利后为-28军军部。现存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建筑保存完好,仍保留着清末官宅的特色。清河道署分东、中、西三路,南北方向的主轴线全长160余米。整座清河道署不仅以保存完整……[详细]
  时代:五代王处直墓:一九九四年六月,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西燕川村西坟山上的一座古墓被盗掘,后经曲阳县文物管理所抢救整理。根据墓内遗存文物及墓志认定为唐末、五代时期的墓葬,墓主人为王处直。其生前,官拜义武军(治所定州)节度使,节制易、定、祁三州,为河北地区的重要藩镇将领。王处直字允明乃王处存之弟,父王宗,祖籍是唐并州晋阳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