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茂名市旅游

茂名市旅游景点介绍

  高州市潘仙观位于高州市区南关街小观山,环境幽雅别致,背倚傍山、古榕参天,面朝鉴水,双龙戏珠,与大观山隔江相望,手足情牵,环抱瀛洲绿岛。左面宝光古塔生辉,右面渔歌晚唱、鸟语花香。潘仙观原名为玄真观,后改清虚观,历史源远,于2004年重新规划修建。建筑面积八百多平方米,仿明清建筑风格,以四合院模式建造,雄伟壮观,古朴高雅。……[详细]
  三仙庙位于根子镇公垌村望楼岭上。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1958年曾部分拆除;1992年8月重修。该庙占地面积2678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97平方米。这是高州县内占地面积较大的庙宇。庙内奉祀“云霄”、“琼霄”、“碧霄”三姐妹,故称“三仙庙”,又称“三霄娘娘庙”。三霄娘娘的传说,均来源于刘紫姑——何媚。何媚是唐代中期民间之……[详细]
  宫皇庙位于高州市石鼓镇南茂坡村,始建于清嘉庆庚申年(1800年)十二月,民国15年(1926年)重修。原庙分三进,分别为宫皇庙、魁星楼、三圣宫,组成一个占地5亩的建筑群体。该建筑群于70年代先后倾圮,只剩后殿的藏经阁。藏经阁为两层楼阁式建筑,面阔3间,进深1间。两侧和前面出廊,抬梁与穿斗式混合结构,梁架均有雕刻或彩绘。……[详细]
  封诰楼在广东化州市新安镇曲径村北约0.5公里。该楼坐北向南,面向石山凤凰岗,占地200平方米,楼高9.5米,为二层建筑。大门上方挂“凤岗公祠”刻匾,底层1厅2厢相通,地板铺砖,天板雕花,四侧斗拱飞檐。红樯绿瓦,有顶脊二龙戏珠,彩色壁画。楼上四面回廓。金匾“奉天诰命”挂正门楣,祠党之右建有三圣堂,楼、祠、堂为一体,是古朴……[详细]
  旧城冼太庙位于广东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始建于隋朝,是纪念冼夫人的最早的庙宇,现存建筑是明嘉靖年间重建,清代重修。旧城村是南朝梁置的电白郡和隋置的电白县城址,据考证,是冼夫人及其家族活动的主要基地,冼夫人去世不久即由官府立庙祭祀纪念而建置,是全国最早的冼太庙。后年久而毁,明嘉靖年间高州知府欧阳烈访旧址而重建。冼太庙主体建……[详细]
  云门祠,座落于茂名市茂南区镇盛镇白沙茅朗村,原是国民党35集团军司令邓龙光兄弟为祀奉其祖父邓云门所建,始建于1935年,至1936年春竣工。1986年8月21日云门祠被茂南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茂南府[1986]13号)。该祠堂座北向南,背靠梅江,面对彭村湖,水暗花明,景色秀丽。整座祠堂,包括围墙内的……[详细]
  凌十八故居位于信宜市钱排镇北内塘坳村。建于清道光年间,土木结构,为面宽5间的四合院式建筑。正厅有屏幅一块,上 书“安德堂”三个大字,两边配联:“安分心常乐,德深意少忧”。有人说是凌十八手笔;也有人说是凌十八的父亲凌玉超所写。凌十八(1819━1852年),名才锦,排行十八,故称凌十八,太平天国拜上帝会首领,出生于此处。……[详细]
  香港学赈会青年回国服务团团部旧址 位于高州镇西关路益寿庵。原是明代庵堂建筑,面阔21.32米、进深37.31米,面积约800平方米。现保存完好。 1938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为了恢复地方组织,推动广东南路的抗日救亡运动,以“香港学赈会青年回国服务团”名义,派遣以刘谈锋为团长的20多人服务团到达高州,团部设在“益寿庵”……[详细]
  钟鼓楼坐落于电城镇十字街口,原属神电卫城的一座指挥烽火台,亦是粤西南海滩涂沿海共二十四座烽火台的主要驻兵指挥台之首,明天启七年(1627年)建。崇祯二年(1629年),知县李祁将其改为“文昌阁”,题额曰:“云门”。清康熙年间,知县郭指南重修。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知县蒋善功再作修葺,民国期间也曾有过修缮。上世纪五六……[详细]
  白梅书房城 位于化州市文楼镇白梅墟南隅的书房嘴村。始建于明代,砖木结构。由城池、书房、炮楼、居室构成城堡式村寨,占地4万平方米。城墙高9米、边长200米。炮楼高18米的3座,高12米的6座。每座建筑面积30平方米,开圆形、十字形炮眼,各楼回廊贯通,铁炮防卫。城开三门:中门“大夫第”、东门“参军第”、西门“武德第”。书房……[详细]
  茂名文武帝庙位于茂名市茂南区鳌头墟。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和光绪八年(1882年)及民国二年(1913年)先后三次重修,现庙为清代建筑风格。四进院落式布局,面宽38米、进深26米,建筑面积988平方米。主体建筑均为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灰雕高脊,翘角垂檐,粉墙灰瓦。厅里以八……[详细]
  锡三公祠 位于信宜市朱砂镇双砥村,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祠坐西北向东南,砖木结构。三山门,中间大门,两侧略小。大门上原有石匾,门口两侧原有石狮、石鼓,后被拆除。祠堂面宽75米、进深50米、高7.9米。两侧有对称的平房建筑群共89间,占地共3700平方米。正厅有拜堂,梁柱及檐柱皆有雕屏,雕刻八仙过海、郭子仪贺寿……[详细]
  信宜学宫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文明街,始建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其后多次修建。至清乾隆四年(1739年)改建成建筑群,有棂星门、贤关坊、圣域坊、泮池、大成殿、东西配殿、东西庑、明伦堂、尊经阁。学宫座北向南,东西通面宽30米,南北通进深为120米,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现仅存棂星门、贤关坊、圣域坊和大成殿。大……[详细]
  化州学宫位于化州河西宝山公园南隅。北依宝山,南对驿道(今广海公路)。始建于北宋,先建黉宫、石龙书院。后于宋嘉定二年(1209年)建崇圣祠。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重建大成殿、东西庑、讲堂(明伦堂)。现貌为清式建筑,红墙黄琉璃瓦,土木砖石构筑。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为主轴,东西配置祠宫、厢庑、斋舍等70余间,青云巷左……[详细]
  起凤书院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文明横街。坐北向南。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知县斐正时创建。初建时为三座二廊。道光二十年(1840年),知县罗嘉会重建,添设廊庑号舍,兼为试院,又称“考棚”。光绪五年(1879年),于书院正座之上层建楼,称为“登瀛楼”,取“登楼远望”小瀛洲,“胜景尽收眼底”之意。同时,增设厅堂6间,……[详细]
  三乐学堂 位于化州市平定镇旺洞管理区。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是明举人陈宗礼讲学的场所。青砖青瓦,土木构筑。坐北向南,二进,总面宽80,总进深75米,占地6000平方米。三乐,按《孟子·尽心上》说:“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因之名三乐学堂。清……[详细]
  杨国威墓位于信宜市新宝镇滑苔坑山顶,座西北向东南,墓为灰沙结构,基本完好,长10.8米,中设双围栏,内围栏宽2.8米,外围栏宽4.4米。设四级拜堂,一级宽7.3米,二级宽7米,三级宽5米,四级宽2.3米。二级拜堂中有残石狮一对,石狮长40厘米,高25厘米。墓碑高90厘米,宽75厘米,云石楷书阴刻,因年久风雨侵蚀字迹漫漶……[详细]
  洪豫夫妇墓 位于化州市东山镇博金村石马岭。是二次葬的夫妻合葬墓。座西向东,西枕鉴江,背倚石马岭,占地600平方米。墓圈砖筑,内置圆雕石轿二座,各长1.7、高1.2、横宽1米,相距2米并列,墓碑刻“显考诰封中议大夫谥端方介素庵陈氏淑人之墓”,“大明正统丙寅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完坟,清嘉庆十三年重修。”墓前神道罗列石狮、石羊、……[详细]
  范祖禹墓 位于化州市河西狮子岭(石牛岗)南麓(今市人民医院北隅),坐北向南,背依龙冈盘石,面向钦廉驿道。明制土筑圆墓,用砖砌墓环,周长12.6米,墓碑高1.6米、宽0.95米。碑铭:“宋翰林学士范公之墓”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立。碑座石龟,周围砖砌。墓前1米处砌砖壁一座。三门各高2.5米,门楣镌刻“范祖禹之墓”五……[详细]
  黄十九墓 位于电白县电城镇大岗岭。墓始葬于祥兴元年(1278年)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修。坐北向南。墓作砖石灰沙结构。墓基上段长5.05米、宽4米,下段长4.9米、宽6米。碑长84厘米、宽56厘米,中署“皇宋敕封忠烈侯黄十九公墓”,右记“大清乾隆五十七年岁壬子季款旦福。”黄十九原籍福建莆田人,落籍电白县庄洞,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