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仙镇东有大山,三峰矗立,外形似狮,下有深洞,名三狮洞。世传仙人王乔炼药于此,因名王仙山,又名王乔山。《荆州记》:“醴陵县东四十里,有大山,山有三石室。室中有石床,石臼。父老相传,昔有道士学仙于此,即合金沙之臼云”。傅熊湘曾在洞口题直径一尺余“太山石室”四字。卧狮伏光洞上,洞口高、宽、深各十余米,可容数百人,洞顶清泉滴……[详细] |
![]() | 留仙寨,又名建安山,俗名油尖寨,位于八步桥乡东端寨下村,紧邻板杉乡株树下村。山高、路陡、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宋元时,林密多蛇、鸟、走兽。但山顶较平坦。历代醴陵兵祸,元末最惨,争战频繁,烧杀抢掠,加上灾疫不断,幸存者多外出逃生。县境仅存两百来户。民国版《醴陵县志》载:“丁、李、席、闵、彭、简、黄等18姓居民,结伙避居建安……[详细] |
![]() | 仙岳山,又名丁仙山,海拨351.9米,屹立于瓷城之南。登山远眺,既可俯瞰全城,又见渌水如带,群山起伏,林木葱郁。春来杜鹃艳,秋到枫叶红,风光如画。相传东晋时,晋阳县令丁令威,弃官学道,云游来醴陵,筑观于城南山上,得道后,乘白鹤飞升,因名此山为丁仙山,观为丁仙观。明成化间(1465-1487),道士姚安禅重建丁仙观。清光……[详细] |
![]() | 云岩寺,座落贺家桥镇寺冲村九峰山麓。昙晟,俗姓王,少年出家,曾师事百丈慧海禅师。昙晟云游来醴陵贺家桥九峰山麓,见群山回护,山岩陡峭,寒林滴翠,古松参天,清泉涌流,祥云缭绕,俨然佛境,便在岩下面壁坐禅。后投澧州药山惟俨门下得法。唐大和年间(827-835)再来九峰山下,在原坐禅岩旁建云岩寺,开坛说法,僧俗云集,寺冲即由此……[详细] |
![]() | 老百姓历来崇敬清官,民国时,醴陵县境有9处包公庙。冷水包公庙是市内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明代建筑。现存包公庙,位于栗山坝镇冷水村,始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清朝曾多次维修。1928年,主殿部分损毁。1985年,当地群众集资,按原貌修复。庙座北朝南。主殿为砖木石结构,硬山式顶,门两旁有对联:“孝于亲,忠于君,劳心于国,……[详细] |
![]() | 状元洲位于城区渌水中,有横桥与渌江桥连接。明初为菜园,后为武童试马场。清光绪末,辟为桑园。石拱桥建成后建为公园。大革命失败时,状元洲是国发党反动派杀害0人和革命者的刑场。1930年9月,红一方面军攻打长沙后,回师赣南途中,毛泽东、-、彭德怀等率部在醴陵整休,司令部设状元洲原桥公所内。毛泽东还参加了0湘东特委会议。三楼木……[详细] |
![]() | 芋园文化旅游景区(李立三故居)AAAA ![]() ![]() ![]() 故居位于渌江乡福建围村。1891年,立三祖父元吉购置,土木结构平房,占地面积2355平方米,建筑面积922平方米,座东朝西,黄色围墙,八字柴门,门额题“芋园”。门联为“春华秋实,日升月恒”。进柴门15米为正屋,大门石刻门额由原中央总书记题“李立三同志故居”。为纪念其革命功勋,省人民政府于1983年拨款19万余元,按原貌……[详细] |
![]() | 官庄水库是市内最大的水库,位于官庄乡境。著名爱国将领、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程潜旧居正在库区内。从涧江引水灌田,是醴陵北乡人民宿愿。1957年起,县人民委员会组织力量,分流域开展水利普查,全面勘测,统一规划醴陵农田水利的建设蓝图及分期实施方案。1958年动工,组织两万多民工,拦截涧江水,筑坝成库----山区人工湖……[详细] |
![]() | 秦人村景区2.5平方公里,其中有长1000余米的竹廊,形式古雅,结构精巧,堪称天下一绝。沿景点线索,即可步武陵渔朗踪迹,游览人间仙境。穿过秦人古洞,就进入了世外桃源。洞外是一个荒古神奇的世界。秦时明月,照耀着远古;晨钟暮鼓,传递着苍凉;良田美池,流淌着自由;黄发垂髫,共享怡乐。那古朴的秦居,芳香的擂茶;那深巷的犬吠,桑……[详细] |
![]() | 名“湘刹夹流”。古寺宝塔建子明万历丁已年(1617年),清道光年间重修,咸丰元年(1851年)再修,至今保持完好。塔砖石砌,高墩,六角,实心,峻峭挺秀与寺相对,竞相增辉。孤峰拔起,古寺耸立于苍松繁阴之间,宝塔倒映于碧波之中,登临鸟瞰,县城的壮丽景观尽收眼底。……[详细] |
![]() | 株洲市区高楼林立之间,美丽的湘江河畔,小憩着翁郁叠翠的神农公园,园中秀木葱笼的奔龙山上,有一座九重高阁,这就是神农阁。民间传说,奔龙山原来叫做“崩隆山”,很久很久以前,炎帝神农氏尝百草、寻草药来到这里,他看见这座石山山崖上有一颗黑蘑菇,欲用他的赭鞭打过去,看看有什么药性,正当他扬起鞭子时,不小心脚踩下一个圆石头,神农氏……[详细] |
![]() | 关王庙和吴王塔位于鸿仙乡关王村。大革命时期,关王庙为醴陵北二区农会会址。是农民组织武装起义和对土豪劣绅及团防局进行斗争的重要场所。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将在北二区内被捕的0党员及农会积极分子数百人齐集关王庙附近的吴王塔前进行杀害。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革命先烈,教育后代,党和政府对庙、塔进行了修缮。……[详细] |
![]() | 宝宁寺中有享誉中国佛教界的“三绝”和“三奇”。三绝:一是普同塔,二是祖师塔,三是《宝宁寺志》和王夫之的《宝宁寺志叙》。三奇:一是千年沉水樟,二是四季青绿的观音芋,三是常汲不涸的千年古井。千年古刹宝宁寺坐落在株洲攸县酒埠江风景区酒仙湖景区酒仙湖之滨,地处黄丰桥镇乌井村。宝宁寺创建于唐天宝10年即公元751年,是湖南最早的……[详细] |
![]() | 1928年1月12日,渌口地区工农自卫军攻打渌口团防局失利,27名自卫军战士牺牲。渌口一片-,殉难者家属不能前来收尸,除亲友出面领走部分尸外,还有张启茂、张华山、易元胜、袁发树、易升翠、张大桂、刘奉年、唐文申等18位烈士和l位外乡遇难者的尸体抛在杨家山。杨家园的民众立即筹款购置棺木,将十九具尸体同葬于一冢,称“十九人堆……[详细] |
![]() | 仙山公园--西山,座落于醴陵河西,南接仙岳山,北濒渌水,1993年建为仙山公园,园内有靖兴寺、宋名臣祠,祠前有千前古樟,祠右为禄江书院,书院下首有洗心泉、红拂墓。相传李靖南平岭桂时,红拂随行,在醴病逝,葬于西山。自公园南大门上山,设多处游乐场所,径蜿蜒,鸟语花香。进公园北大门拾级而上,为烈士陵园,再上为左权将军纪念碑。……[详细] |
![]() | 炎帝陵AAAAA ![]() ![]() 炎帝陵又称“天子坟”,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炎陵山山麓。相传上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来南方巡视,尝草采药,为民治病,不幸误尝毒草身亡,安葬于此。炎帝是一位伟大人物,他开发了华夏的原始农业,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他创造木制耒耜,教民耕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他遍尝百草,为人医病,是华夏中草药的第……[详细] |
![]() | 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AAAA ![]() 这里群山密集,险峰如林,森林密布。自然景观有桃源洞瀑布、“雄狮滚绣球”石崖、白水寨瀑布、田心里清溪涧等景点40多处和大森林云海林涛。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有树81科、191属、478种,脊椎动物20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0多种、重点保护动物30余种。境内四季分明,是一个集风景观赏和科学考察于一体的旅游佳境……[详细] |
![]() | 广目天山寺(原名观音寺),位于湖南省醴陵市佛祖岭观音崖之高峰,距长沙市90公里,毗邻株洲45公里,交通便利,规模初具。其巍巍屹立,旭日万状,尽扫醴城之风光。一九四一年左右,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广目天山寺惨遭毁灭。八十年代初,果妙尼师率徒众,移址募捐重建,寺址现位于醴陵市一0六国道旁。在各级政府领导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人……[详细] |
![]() | 文明三塔为位于湖南攸县洣水河畔的三座石塔,分别为文明上塔,文明中塔,文明下塔。文明上塔位于县城对河之米水南岸窑湾山头,距城1公里。明万历丙子年(1576年),知县徐希明倡建。该塔八方七层,高21米,红石为基,青砖为体,底边长3.58米,占地面积42m2。祁阳石门额,上携“文明塔”三字,工整有力。文明中塔位于县城西郊米水……[详细] |
![]() | 渌口博物馆是杨得志故居主体文旅综合开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渌口区第一座博物馆。渌口博物馆建筑面积约3200平方米,设有杨得志上将生平业绩陈列、渌口历史文化、临时展览三个主体展厅。红色基因与自然生态相得益彰,在弘扬红色历史文化,传播革命精神,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渌口历史文化、临时展览两个展厅仍在建……[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