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户部山原名南山,天启四年(1624年)因户部分司署移至山上办公,又名户部山。户部山位于徐州老城南门外,原名南山,是徐州城外最近的制高点,是控制徐州城的要地。早在秦汉之交,西楚霸王项羽就在山上筑台演兵、秋风戏马。南北朝时期的刘裕北伐至彭城,登南山而北望中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进时也曾据以窥彭城。历代文人墨客亦多登山怀古,……[详细] |
![]() | 永宁里翟家院坐北朝南,大门朝北,由东、西两院组成,东院由门道、东厢房组成,西院由主房、西厢房组成。除主房保存一般外,其余房屋改造严重,但院落总体格局尚在。户主翟家原为民国时期铜山县建设部门的官员。……[详细] |
![]() | 永宁里张氏宅坐北朝南,大门朝东,东西两进院,东院由门道、主房(北屋)组成,南为围墙,原有“福”字影壁,现已不存。西院由过道、主房、西厢房组成。主房明三暗五,南为院落和围墙。整座院落保存较好,主房部分被改造成红砖房,其余房屋保存较好,墙体完整。一进院门过道、隔扇花棂尚存。户主张姓原为民国时商人,现全部为民居。……[详细] |
![]() | 徐州“念佛堂”,又称奉亲庵、吕公堂。位于云龙山北土山东侧,始建于明代初年,原为供奉仙人吕洞宾的道观。清道光七年(1827年)重新修缮,变为佛寺。1933年居士慈修捐资增建西大殿和南配房,1934年向东续建了前院。1942年扩建山门,于门额嵌“念佛堂”石匾,门两侧嵌“佛日增辉”“0-常转”,门南墙壁镶嵌“南无阿弥陀佛”石……[详细] |
![]() | 《使院新修石幢记》石幢,现立于徐州博物馆内唐碑亭中,石幢为八棱柱体,现残高1.64 米,每面宽20-22厘米,楷书3行,每行38字,字径5厘米,为唐代高瑀所撰,谭藩所书,元和十二年(817年)刻石立碑。另有宋皇祐六年(1054年)和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增刻的跋语。碑文是赞誉唐代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李愿的功德。……[详细] |
![]() | 八音石存放在徐州博物馆展楼北厅,为一块形制奇异的灵璧石,称为“八音石”,石阔2.05米、高1.5米、重1吨余。八音石从明代始一直存放在徐州文庙大成殿后供人观瞻,为了更好的加以保护,1978年移至徐州博物馆乾隆行宫前。据传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穷奢极欲,好大喜功,欲在汴京的皇宫内建一座万寿山,派人前……[详细] |
![]() | 回龙窝林氏宅位于云龙区回龙窝街区内,坐北朝南,共有两进院落,在一进院有东、西两个偏院,与前面门楼形成一个闭合的小天井。林家院由主房、左右厢房、过道房、门房等组成,共有8座22间;一进院西偏院为会客厅。二进院过道房的过道原有四扇屏风,现已不存,过道房东屋为账房,西屋为库房。林家院虽然经过局部改造,但格局、形制、房屋结构基……[详细] |
![]() | 望湖亭位于云龙山西麓白鹿洞上面。云龙湖原名石狗湖,位于云龙山西,因云龙山而易今名,湖面开阔,景色秀美,站在云龙山上欣赏云龙湖,更有一番别样的的美景。清顺治十四年(1657)户部分司丁裕修建望湖亭,康熙年间徐州知州姜焯重建。在望湖亭的北侧有一块长1米,宽0.6米的摩崖石刻,石刻刻在一处天然断崖上,记述了望湖亭新建成后在亭……[详细] |
![]() | 戴季陶摩崖题刻位于云龙山北麓西南方。为戴季陶1930年9月书,石刻在一块高约3米的摩崖上。被称为“戴碑”。戴季陶原名戴传贤,曾为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蒋介石的好友。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九月登云龙山。在游览兴化寺时,随行人员中有人建议他为云龙山留字,此时正直“九?一八”事变,因感于时事,便写下了 “造林兴学富国强兵,……[详细] |
![]() | 摩崖石刻是在一块天然巨石上刻着“大观”二个楷体大字,字径约1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十七年三月立。归于玉龙山碑廊。……[详细] |
![]() | 云龙山碉堡群位于云龙区云龙山北坡,建于民国时期(1948年),是控制徐州城的重要制高点。沿登山要津有碉堡11座,钢筋混凝土结构,云龙山碉堡有圆形,也有的是矩形,并带有长的通道,像矩形或矩中带尖的“把儿”,半地下式,地面高约1米,有的在碉堡的顶部北、东、南三面,还各有一个垛口,内高2米余,枪眼十余个,射孔面向山下的北、西……[详细] |
![]() | “云龙山”石刻位于在云龙山北麓山门内。云龙山素为徐州名胜之冠。进山门前行十数步,石道右侧有顺山崖而下的天然巨石纵卧路旁,上刻“云龙山”三字,字径约1米,楷体。上题“万历十四年(1586)岁次丙戌秋七月吉旦”,下署“徐州兵备右参政柳城莫与齐书”。笔峰遒劲庄重,气势古朴恢弘。题刻的石崖上原建有一座东向的山门牌坊,后拆除,现……[详细] |
![]() | 兴化禅寺,位于徐州城南著名风景区云龙山东麓,为佛教禅宗寺院,1390年明洪武年间,缘北魏大石佛始建,沿山建石佛殿。宣德七年(1432)毁于大火,次年在原址重建。后来兴化禅寺几经战乱和重修,现已形成由大雄宝殿、大佛殿、天王殿、三圣殿、藏经楼、祖堂、法堂、方丈室、客堂、斋堂、库房及僧舍组成六进院落。兴化禅寺内供奉的阿弥陀佛……[详细] |
![]() | 奎河,凿挖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源出徐州市西南郊的云龙湖(原称石狗湖),河道于市区东南郊过津浦铁路,流经徐村、黄桥,于灌沟河口进入皖境;右纳灌沟河,经杨庄至吴楼西,左纳阎河;至口孜门,左纳孤山河;经栏杆至柏山,左有柏山进洪闸与老汪湖相通,经马园至夏桥,右纳方河;折东南流,于时村东注入濉河。河道全长76公里,其中徐……[详细] |
![]() | 张山人故址位于徐州市云龙山第二节山之颠,自云龙山北门拾级登达山顶,半月形院门,门额上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徐州知府田庚书写的“张山人故址”5个隶字。走进院门,有平坦开阔、铺有甬道的四方庭院,其东侧便是放鹤亭,放鹤亭西侧有饮鹤泉,泉亭相依已逾千载。距放鹤亭南20米,饮鹤泉南10多米处,还有一座建在高耸之处的小亭招鹤……[详细] |
![]() | 徐州钟鼓楼又称观火楼,始建于1930年,次年建成。楼高18.8米,四面五层,底宽顶窄,塔式结构,平顶。门窗结构为西式风格,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是当年徐州城内最高的建筑,用以观望东、南、西、北四区火警。抗日战争爆发后五楼上又装上了防空警报器,负责全城的防空警报任务。钟鼓楼原来有两座钟,一个机械钟,一个铸铁钟,铸铁钟因……[详细] |
![]() | 花园饭店建于1916年,现仍作宾馆使用,主楼为浅褐色西式二层楼房,坐北向南,有10多个房间,20多个高档床位,保存完好,楼外已被贴上瓷砖。1916年,苏州籍英美烟草商人吴继宏、吴继昌两兄弟出资两万银元,从上海请来建筑技师,仿照当时最时兴的德式别墅样式,兴建了花园饭店,厅堂内设红木家具,房内设施壁炉取暖,设有西式卫生间,……[详细] |
![]() | 津浦铁路抗战殉难员工纪念碑亭位于徐州市云龙山主山第一节山北坡,始建于1947年5月,为纪念津浦铁路抗战死难员工而立碑建亭。由于年久失修,1995年8月,值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徐州铁路分局募捐集资重修纪念碑亭。碑亭六角重檐,石碑为三角形锥体,高2.6米,底部宽0.73米,上部宽0.58米。碑面三面,正面面向西南,上刻“中……[详细] |
![]() | 徐州艺术专科学校(简称徐州艺专),创办于1924年,校址设在当时徐州东南隅的浙江会馆(原市政府南楼机关事务管理局)。现存西式楼房一座,主体两层,坐西向东,面阔15米,青石基础,青砖墙体,歇山屋面。二层原有阳台,现已改造。楼内为木质楼梯、木地板。创办徐州艺专的发起人共有七人,他们是:阎咏伯、王琴舫、王继述、萧龙士、王子云……[详细] |
![]() | 云龙山碑廊位于云龙山放鹤亭的背后,坐东向西大约十间面积的敞廊。这里原为三间僧房,1959年扩建为碑廊,占地面积225平方米,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将云龙山原有的碑碣及市内各处零散的石刻共42方镶嵌于此,加以保护。1998年重新维修。其中重要的碑刻有,碑廊南间正中镶嵌的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的《户部重修云龙山放鹤亭记》,正……[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