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 > 云龙区旅游

云龙区旅游景点介绍

  徐州汉代采石场遗址位于徐州市南云龙山北坡。2003年在市政建设中发现,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00米,总面积约20000平方米,清理出汉代采石坑68处,其中已采的空坑63处,石坯坑5处。另有刻字1处,石渣坑1处,墓葬2座。现场还发现许多开凿工具及工匠的生活用品等。遗址北部的大部分都已经被建设破坏,南部规划的保护范围……[详细]
  回龙窝涂家院坐北朝南,原有东、中、西三进院落,现仅存一进院部分建筑。该院大门朝西,平面呈扁四边形,现存的房屋为门道、一进院南厢房、配房、二进院南厢房改动较大,除门道一进院配房屋面为青砖小瓦,其余屋面被改造成现代的红砖瓦。推测为民国时期房屋。……[详细]
  回龙窝苏家院为一处民国时期古建筑,大院坐南朝北,由主房、左右厢房、门楼等组成。主房5 间,墙体完好,屋面经过现代红瓦整修,改动不大;左右厢房改动较大,屋面、墙体均为现代红砖红瓦。……[详细]
  东山寺墓地位于子房山西坡。子房山古称鸡鸣山,山西坡偏北的位置坡度较缓,似山脊,中间局部平坦。在这个相对平坦的区域曾建有纪念“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的子房祠。平地西北侧为东山寺,1998年徐州博物馆对此处进行了勘察。此次调查在原子房祠东南侧的位置发现有不少汉代的板瓦、筒瓦碎片,根据徐州汉墓的分布特点及地表情况,在发现瓦片的附……[详细]
  火神庙建于清代,现仅剩大殿一座,坐北朝南,面宽9.7 米、进深7.8 米、檐高3.76 米、屋顶高6.4 米。大殿三间,石基砖墙,砖雕、山花保存完好,屋内梁架结构,四柱、石础,用材硕大,做工考究,殿前有三层石阶。据附近老人讲,解放后曾翻修三次,但仅是修整屋面、换瓦等,未动墙体和基础。现在为子房山小学所在地。火神庙祭祀的……[详细]
  子房祠位于徐州城东的子房山,原名鸡鸣山,子房山的命名是为了纪念西汉留侯张良而取意的。子房山建有子房祠,又称留侯庙,原是明代宣德初年平江伯陈瑄所建,清嘉庆年间(1796—1820)徐州道张鼎重修。所建祭祀祠正院坐东向西,两进院落,大殿内原有张良塑像,现存《阳钟碑》等石碑4方;其中一块明末万年少书丹的石碑已经遗失,幸运的是……[详细]
  公明东巷民居坐北朝南,位于严家公馆北侧。原为一座民居,解放后修缮改造。但院落整体格局仍保存较好。共有堂屋四间,东厢房三间,西厢房二间,南屋四间。目前院内由三元印刷厂使用。……[详细]
  东甸子墓群位于狮子山乡东甸子团山,面积约1万平方米,约有墓葬10余座。1996年发掘北齐砖室墓2座,两座墓位于团山南麓,东西并列,相距20米。1号墓偏东,墓南向,平面呈凸字形,早年被盗,墓顶塌毁,由甬道和墓室组成。墓口以长方形砖,三顺一丁的砌法封堵,甬道长1.65 米,宽0.9 米,高1.76 米,墓室呈长方形,四壁略……[详细]
  津浦、陇海铁路徐州段位于徐州市境内,呈十字型贯穿徐州全境。津浦、陇海铁路为中国南北、东西向的主要铁路干线之一。津浦铁路始建于1908 年,陇海铁路始建于1904年,1912 年9 月,北洋政府续建铁路。自此,津浦、陇海铁路徐州段一直使用至今,期间站房、天桥等设施经多次维修改建,民国建筑的历史风貌已不存,但路线和轨道一直……[详细]
  郑氏宅于同治年间(1862-1874)在古庙的旧址上建造,坐西向东,有南北并列的两路二进院落,占地面积1670平方米,建筑面积803.29平方米,有房屋48间。大门朝东向,进过道前院,可去南、北跨院,向西进入主院。主院正房堂屋坐西面东,南主院堂屋面阔五间;北主院堂屋面阔三间,两院的左右厢房面阔均作三间,建于高台基上,设……[详细]
  刘家楼位于市云龙区户部山东文治巷12 号。建于民国时期,主楼坐北向南,砖木结构,上下二层,面阔各五间,廊额、抱柱等木雕精细。东楼面阔三间,并附有地下室。楼前为一方形小院,院门东向,门前有十几级高大台阶。门廊内的北墙上嵌有“落成纪念”石碑,已漫漶不清。2000 年以后,因环山路和户部山商贸城建设,迁建至距原院50米外的东……[详细]
  魏氏宅建于民国初年,建筑坐北向南,西邻崔焘宅,原有四进院落,后为花园。该院的门窗采用了拱券技术,玻璃窗,反映了民国时期建筑的特点,精巧典雅。现存有大门及主房,两进院落。占地面积294 平方米,建筑面积192 平方米,有房屋16间。2000 年进行维修。魏氏在徐以经营绸缎生意起家,为当时徐州仅有的富商大贾。当时魏宅也被称……[详细]
  刘家大院建于清末民初,位于户部山北侧,北邻状元街、郑家院,南靠戏马台。建筑坐南向北,共有东中西并排三进院落,院后的后花园于1985年改建为戏马台的一部分。现存主房、厢房等房屋14间,堂号“天禄阁”。占地面积575.75 平方米,建筑面积231.24平方米,2000年进行维修。刘氏先祖是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西汉著……[详细]
  翟氏宅始建于清代,宅院坐西向东,由东向西顺山而建,有二进院落,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1平方米,有房屋38间。该宅院最有特色的建筑为鸳鸯楼,面阔三间9.7米、进深5.1米、檐高7.5 米。宅后的伴云亭为翟宅的后花园,因地势高爽故云“伴云亭”,是当时文人雅士聚会之所。2000年进行维修。在户部山古民居中崔家、……[详细]
  余氏宅坐北向南,有左(西)、中、右(东)三路三进院落,近10个小四合院,共有房屋105间。占地面积4222.9 平方米,建筑面积1478平方米。建筑以中院为中心,中院东西各有一个花园。中院的大客厅面阔三间11.7 米,进深七檩8.5 米,前廊抱柱,檐高3.55 米,硬山顶。客厅后为起居室,正堂屋为整座大院的正房,通过东……[详细]
  李华甫宅,也被称作李家大楼,建在清末民初时期。坐南向北,为中西合璧建筑,由廊院和主楼组成,整个院落东西长33 米,南北宽32 米,占地面积1056平方米。拱券门廊,有山花,仿罗马式双柱,柱头塑草叶纹,大门两侧是花厅。主楼二层,东西长15 米,南北宽8.8米,檐高7.2 米,二楼的四周为阳台,并有三个楼梯,建筑面积540……[详细]
  崔焘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历经嘉庆、道光年间扩建,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大院即下院、上院和客屋院三部分组成,占地1万多平方米(近20亩)。每座大院计有房屋100余间,共有房屋320多间。院内有牌坊、祠堂、大厅、花厅、鸳鸯楼、后花园、厢房等,第二进堂楼为明代建筑,因年久失修有些房屋已湮废。2003年经重建维……[详细]
  老盐店为清末民国时期徐州盐务管理处设立的食盐发售处。原有盐库、煮盐坊、盐务官员办公房以及武装护盐队驻守房屋等100余间。1949年以后大部分改作民房。现存盐库及盐务官员办公房13 处,整体格局保存较完好。清政府为了加强盐运的管理在徐州设置了盐运司,负责盐业的发放,还有缉拿私商盐贩。当时整批买盐者先在“老盐店”审核条件,……[详细]
  李蟠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状元。原状元府有四进院落,占地面积近六、七千平方米,坐北朝南。大门上立有“状元及第”匾,正厅悬挂“鳌头独步”匾。宅内厅、堂、楼、阁、厢房、后花园一应具有,房屋300余间。现存中路三进,占地面积456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0平方米。主建筑“静庐”,面阔三间10 米,进深七檩6.2 米,硬……[详细]
  徐州城南门称迎恩门,后改称奎光门,俗称南门。外有半圆形瓮城,瓮城门亦南向,留有一个门洞,城门上有箭楼。城墙内外包砖,为单门道,门道铺青石。遗址埋于地下。南门,历代作为徐州的正门,它与彭城路北端的原市府机关大院(即徐州府衙门原址)处在同一条中轴线上。上世纪30年代,该处的商店在挖防空洞时,曾在地下四五米深处发现两个相对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