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葛仙楼它位于鄂州市西北部,武汉市洪山区东侧,长江之南,秀海湖畔,葛仙楼建筑为五层,高44.326米,建筑面积为812.95平方米,葛仙楼依青山绿水而立,红墙碧瓦,气势恢宏。它是2016年葛店镇政府为了纪念著名道教理论家、医药学家、炼丹术士葛洪而建。据史料记载,葛洪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官僚贵族家庭,葛洪字稚川,道号抱朴子,丹……[详细] |
![]() | 城子山遗址位于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孙彭村四组孙彭湾,中心点地理坐标为北纬30°3146.2,东经114°46’09.5”,高程为19米。遗址呈不规则圆形台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从遗址东西两面断层来看,文化层厚达1~2米。保护范围:以遗址所处台地边缘为界。四至坐标为东北角北纬30°31′49.64155″,东经114……[详细] |
![]() | 杏福园景区AAAA 湖北杏福园景区位于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是一处以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为基础,以台湾精致花卉宠物区、七迹湖度假慢生活区、湖乡亲水运动区和台湾休闲瓜果采摘区为主要功能区的旅游区。园区打造了科普馆、兰花馆、草花馆、立体栽培馆、共享厨房、风筝草原、粉红沙滩、植物迷宫、亲水乐园等旅游设施。2023年1月初,湖……[详细] |
![]() | 白雉山在湖北鄂州市市东15公里处,位于碧石镇之南,汀祖镇之西,是融山、水、溪、谷和田园村庄为一体的风景区。相传远古有仙人骑驾白雉至此憩留,仙人乘兴而去,而白雉化为主峰,遂得此名。明诗人汪必东有诗写道:“武昌之峰插云起,欲飞不飞秀如雉……”南边的小山脉构成了弧形弓背,长约6公里;北边的小山脉酷似笔直的弓弦,长约3.5公里……[详细] |
![]() | 鄂城天主堂位于市区十字西街(小西门内),始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1947年进行过一次改建。主体建筑有圣堂、教务室、安琪小学等。从1945年到1966年间,除徐、林两名外国神父外,还有三个中国神父在此主持教务。该堂有多年没有群众性的宗教活动,而安琪小学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城关镇政府接收,仅剩下李道昌一人在此开……[详细] |
![]() | 苏轼谪居黄州时,时常来武昌西山游览,在西山留下的诸多遗迹中,尤以九曲亭、东坡饼、菩萨泉和诗文著称。九曲亭位于西山九曲岭吴王岘上。传说孙权建造了一艘可乘千人的舰船《长安号》,试航于长江,遇大风船被巨浪打破,就从樊口登山,凿山开路填起一道山岘,名曰“吴王岘”,并在岘上筑小亭祀之。亭已毁。苏轼来游此后,复修此亭,名曰九曲亭,……[详细] |
![]() | 三贤亭位于录泉寺内大雄宝殿右侧。亭周围崖壁上有滴滴泉、涵息泉、活水泉,崖上披萝挂蔓,树荫蔽日,竹影婆娑,四时泉水叮咚,幽静清雅。相传晋陶侃、唐元结、宋苏轼常在此游憩。明嘉靖初年,知县许穑卿建亭祀之,名曰“三贤亭”,指以上三位贤士。因亭周有三股泉水,故又俗名“三泉亭”。清兵部尚书、三江总督彭玉麟巡视长江水师时,曾于西山留……[详细] |
![]() | 民信闸简介吴兆麟(公元1882年~1942),字畏三,号宽元,谱名锡敏。鄂州市葛店岳陂村宗国岭人。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当辛亥革命的第一-在第八镇工程第八营打响时,各队纷纷而起响应,并公推吴兆麟担任革命军临时总指挥。在吴兆麟的指挥下,武昌城内各队士兵纷纷向楚望--火库出发,城外的炮兵营拖炮入城占领高地。一时间,革命风……[详细] |
![]() | 徐王矿冶遗址简介宋代古遗址,位于鄂州市汀祖镇张铁村徐王湾西南山坳,遗址面积约1000平方米,1985年考古调查时发现。目前尚未发现矿井、炼炉遗迹。遗物散布遗址四周,从采取的标本来看,有陶器、瓷器等。陶器有生活用具釉陶罐、四系壶及建筑材料板瓦等;瓷器有碗。现遗址地面(原张铁村炉基湾)生长有铜矿草,旁边有红褐铁矿粉、矿渣遍……[详细] |
![]() | 鸡鸣祠遗址简介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位于鄂州市梁子湖区东沟镇沙湾村庙下刘湾西北40米处。1989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呈不规则圆形台地,高出四周约2米,面积3000平方米。从遗址东北部局部断面来看,文化层厚0.5—1.0米,未见遗迹。所采集遗物标本仅为石斧一件,未明显发现陶器等遗物;但地表遍布近现代砖、瓦残片,据当地人……[详细] |
![]() | 梅家祠遗址简介商代古文化遗址,位于鄂州市太和镇莲花黄村下庄北400米,东至铁贺公路,西至截流沟。1989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呈不规则圆形台地,高出地面5—6米,东西长250米,南北宽60米,面积约15000平方米,现存文化层厚0.15—0.4米。发现遗物主要有陶器,陶质陶色为泥质灰陶和夹砂红陶,有少量黑陶。纹饰有弦纹……[详细] |
![]() | 余国柱墓简介为清代古墓葬,位于鄂城区花湖镇华山村金陈阮湾湾中陈克墫家房屋西北边,面积12平方米,呈南北向,保存完好。据《中国名人大辞典》载:“余国柱,大冶县人,为清顺治进士,康熙年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大冶县志》载:“余国柱墓在流水里华山下”,即今花湖镇金陈阮湾内。这是一座碗墓葬,其中一部分碗早年已挖毁,还有一部分仍……[详细] |
![]() | 邱家张墓区简介宋代古墓群,位于梁子湖区涂家垴镇熊易湾太公山北400米,面积约800平方米。1989年文物调查时发现,墓区布局一般为南北向,少数为东西向。墓葬排列比较密集,间距5—25米不等。其中已暴露砖室墓一座,地面还残存封土堆1.6米,但不见夯筑情况。墓室结构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米,东西宽约2米,券顶采用楔形砖垒砌。……[详细] |
![]() | 陈中孚墓简介为清代历史名人墓葬,位于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葛店镇秀海村东北弥陀寺。陈中孚,字心畲,清嘉庆六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三年授山西道监察御史,后任山东巡抚,漕运总督。《武昌县志》载“陈中孚墓在县西九十里,御赐墓葬”。该墓为陈中孚及王、杨二夫人并列排葬,分别立碑,墓葬规模大,结构完整,其中杨夫人墓早年被毁。现存墓……[详细] |
![]() | 骆李墓群简介为三国•宋代古墓区,位于华容区段店镇骆李村骆李湾西北400米;骆李墓群东边200米为骆李小学,南为316国道,西距骆家上湾1000米,北距朱家港200米,总面积约6000㎡。1970年文物调查时发现此墓群,它呈南北向排列;相距5—15米不等,墓上残存有封土堆,从暴露的墓葬看,多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详细] |
![]() | 东方红砖厂墓区简介为六朝古墓葬,位于鄂城区花湖镇院湾村王家嘴湾东北面。王家嘴湾的东北部有一座东西向的山岗,呈圆形,面积约近5000平方米,墓区的东部和南部曾被砖厂取土挖掉。1996年在王家嘴湾南部曾发掘了两座六朝砖室墓,出土了青瓷碗、瓷盏、盘口壶、瓷罐等文物。此墓区以山岗为保护范围,向四周延伸100米为控制地带。200……[详细] |
![]() | 王家堤墓区简介为六朝时期古墓区,位于鄂城区燕矶镇鸭畈村王家堤后20米曹三友家屋后。面积约5000㎡,呈东西向分布在王家堤北边的空地上,原为农田与旱地。1954年挖土做堤时发现墓葬,为南北方向,上面残存封土2—3米,局部墓葬已被全部破坏。根据向当地农家考查询问,结合墓葬外部结构,以及对墓砖规格、纹饰、质地的分析,确认与鄂……[详细] |
![]() | 石马嘴墓简介为明代古墓葬,位于鄂城区花湖镇刘钊村石马嘴湾东南300米,南距花马湖200米。墓前方有两块基石相距22米左右,另有一匹石马埋入草丛土中,原有的石龟等物已不见,另有一只石兔在70年代李耀玉家做屋时已搬离原位,1990年做屋时又搬至其房前即现在所处位置。石刻的质地与造型均为明代,此墓葬文物保护范围从湾南坡地有两……[详细] |
![]() | 抗日碉堡,为抗日战争时期纪念性建筑。位于鄂州市梁子湖区梁子岛北的公山正中。抗战时期,盘踞在梁子岛的土匪成渠为保护自身武装力量,抵御抗日力量和日寇进攻,强令百姓拆毁寺庙,青砖运至梁子岛北公山正中,用石灰与青砖垒砌墙壁,楼板用厚木板铺成,建成三层炮楼。此炮楼结构坚固牢靠,四角分明,规模适中。由于成渠滥杀无辜试图掩盖劣迹,就……[详细] |
![]() | 万年台,为古代戏台,原位于明清武昌城西北部城隍庙内(现锻压机床厂),为城隍庙建筑群的一部分。城隍庙为鄂州最早的儒学,由东晋征西将军庾亮创办,宋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儒学迁建南门后,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县孟吉建城隍庙、万年台。清顺治、咸丰、光绪年间均有重建或维修。1958年,城隍庙被鄂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