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鼓楼区旅游

鼓楼区旅游景点介绍

  邓拓(1912~1966年),原名邓子健,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竹屿人,家住道山路第一山房。父邓鸿予举人出身。民国15年(1926年),邓拓就读于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民国18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社会经济系。翌年冬,加入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参加中国共产党。翌年秋,转学到上海法政学院,曾任社会科学家联盟和上海反帝大同……[详细]
  舒啸台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代著名学者、莆田人黄仲昭,在九仙观主编《八闽通志》,花6年时间,成书达87卷,这是福建第一部全省性的志书。黄仲昭和他的助手,在疲劳时,常在一块巨石前的平地上活动筋骨,呼啸高歌。当时镇守福建的太监陈道,为表达对黄仲昭的敬意,手书“舒啸台”,并让人刻在巨石上。……[详细]
  九日台音乐厅于山又名“九日山”,山顶建有“九日台音乐厅”,建筑面积2635平方米,拥有308个座位。是福卅市投资千余万元,经过严格的建筑声学设计、装修一流的专业音乐厅,用于举办各种音乐会。……[详细]
  揽鳌亭相传于山原是东海蓬莱仙境中的一座山峰,被六只巨鳌驮到闽江口,因安放地点争执不下,发生争斗,明御史王英怕此山又被六鳌驮走,特建“揽鳌亭”,意在揽住此山。……[详细]
  平远台补山上的平远台毁于战火后,明朝重建时移至螯顶峰,是在明代宋嘉福院的遣址上重建的,曾建有雄伟的楼阁,后被毁。重建时“平远台”三个行楷大字,是明万历五年(1755年),由闽县张炜所书,雄浑而厚重。可惜己被岩石上附生的大榕树树根团团裹住,“平”字己完全被树根覆盖,只留下形似梳妆台镜框的椭园形岩面,尚可一睹“远台”二字。……[详细]
  福州九仙洞位于于山。相传何氏九兄弟,唯有老大额上开一眼,有点视力,其余都是瞎子。他们住在洞中,白天采草伐薪,汲井水炼丹,丹成服下,又用井水洗眼,即复明。复明后九兄弟云游四方,来到福建仙游县的九鲤湖,以丹喂鲤,鲤成精,九兄弟骑鲤飞升而成仙,故名“九仙洞”。几块巨石被大自然随意堆垒在一起,中间自然地形成了一个石洞。洞内黑漆……[详细]
  明正德十四年,明朝掌管通商的太监尚春站在于山蓬莱峰上南望,一派绿野尽收眼底,感叹城南景色翠绿宜人,令人心旷神怡。于是让人在山上建亭,取名“吸翠亭”。……[详细]
  廓然台位于于山蓬莱峰上,为宋代精通音乐理论的礼部侍郎陈旸命名,高僧鸿份手书,其意是站在蓬莱峰上南望,视野开阔,风景绝佳,让人豁然开朗,故命名“廓然台”。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此观天,写有五律《寄题九日廓然亭》,祥见白云寺“历代九仙诗词”。……[详细]
  白云寺白云寺始建于五代后唐清泰元年(934年),取名“地藏通文寺”。宋大中祥符年间,改为“南法云寺。明、清年间两度重建,改名“白云寺”,文革中遭毁,仅存该寺的大雄宝殿。考虑到于山有丰富的古文化遣迹,特别是摩崖石刻,有据可查的从宋代以来就有100多处。福卅市将白云寺辟为“历代九仙诗词展厅”,喜欢诗词的朋友,可多花一些时间……[详细]
  万象亭上方,补山精舍西侧,有一座巨大的岩石和一株高大的古榕树,岩石上刻有一字大大的“寿”字,人称“榕寿岩”。“寿榕”在2002年“福卅十大古榕”的评选中,荣获第三,获得第一美称的是“福卅国家森林公园”的“榕树王”。“寿榕”生长在峭壁之上,树干直径9米,树高30多米,树冠直径达40多米。寿榕根生岩缝,根裹岩,岩围榕,榕岩……[详细]
  福州定光寺俗称白塔寺,是于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唐天佑二年(905年),是由闽王王审知创建,为宫殿式建筑。两年后,为祝贺朱温即位,改名为“万岁寺”(俗名塔寺),是当时福州最辉煌的名寺之一。……[详细]
  裴仙宫位于福州城内肃威路,建于北宋年间(1046~1067年)宫中供奉主神———鹤发白须老人即裴仙师或称裴仙爷。裴仙师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俗名周简洁,浙江绍兴人氏。相传,他在督署为幕客时,关心民间疾苦,辅政多施恩泽于民;平时宣扬道义,勉励人们从善行善,故深受民间百姓称道。福州裴仙宫历经沧桑,迨至民国,为福建省长公署及福建……[详细]
  三坊七巷天后宫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郎官巷中,位于严复故居斜对面,是福州旧城内仅存天后宫。目前建筑为清代重修并保存至今,与比邻的绥安会馆同为一体,为清绥安会馆附属建筑,祀天后妈祖,系建宁人出资修建。重修于清代,占地面积1470平方米。郎官巷天后宫为坐南朝北的单进建筑,临街开三个门,进大门后依次是前殿、正殿和后殿……[详细]
  华林寺大殿坐落于福州市区北部的屏山南麓。华林寺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当时北方地区已经被北宋王朝统一,而吴越国王钱氏还割据福州,福州郡守--钱氏的臣下鲍樇让在此建寺,初名“越山(屏山)吉祥禅院”。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赐额改名为“华林寺”。寺院原有殿、法堂、环峰亭、绝学寮等,但早已毁废,现仅存大殿。大……[详细]
  是从福州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路面商贾云集。南后街,据历史记载自宋代起就是一条繁华市街,它西起杨桥路十字路口,南至吉庇路,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它的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由北向南三坊的顺序依次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的顺序依次为杨桥巷、郎宫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详细]
  在福州市澳门路,靠近乌山风景区。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一度被占为民居。1982年,按原样重修,并辟为林则徐纪念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祠门朝东,第一道为枣红色屏墙,设左右边门,额题“中兴宗衮”、“左海伟人”,内壁嵌“虎门销烟”大型浮雕。第二道为牌楼形门墙,中为正门,额题“林文忠公祠”……[详细]
  金牛山公园大门楼耸立在杨桥西路的北侧,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巨大白色蝙蝠,格外雄伟壮观。公园前面是浩浩荡荡的闽江“北港”支流西河。金牛山公园坐北朝南占地130公顷,依山而建,首先扑入眼帘的是一片用彩色地砖铺成的金牛广场,一只2米多高铜铸的金牛安详地躺卧在广场上,金光闪闪。金牛广场以缀满马尼拉草的斜坡草坪为屏风,绿意盎然,爽眼……[详细]
  林则徐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禁毒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三坊七巷重要旅游景点之一。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伟大的中华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驱、“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高尚情操,时刻激励着我们。福州市林则徐……[详细]
  福州鳌峰书院为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巡抚张伯行建,址在今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鳌峰坊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福州格致中学旁边。书院广置书籍,校刊55种儒家著作,添建120间书舍,后增为140间。书院内有花园和一口大荷池,周围还有假山、石洞、楼、亭、池、榭,一路夹植松、杉、竹、柳,环境幽美。康熙五十年(1711年),御……[详细]
  福州大觉寺,全称丁戊山大觉寺,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东泰路。始建于唐咸通十三年(872年),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比丘尼珠亮法师重修,属净土道场,1998年日雄法师、炎雄法师负责重建,寺院建筑三座,土木结构,大雄宝殿的结构为塔形,十分奇特。历史渊源  据《榕城考古略》记载:“会城旧有三山目,又曰九山。谚云:‘三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