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无锡市旅游

无锡市旅游景点介绍

  妙光塔,又称南禅宝塔,位于无锡市南门外运河东岸。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建设于北宋雍熙年间(984-987),由邑人未承福捐资募建。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赐塔名“妙光”。元明两代屡有兴废,明正统十四年(1449)重建,即为今塔,后历经修缮。清咸丰、光绪年间遭火灾,仅剩无顶荒塔。1926年无锡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和唐申伯……[详细]
  马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无锡马山古竹之南的塔山上。建于1976中1月,4月22日正式落成。碑高9.9米,砖石混凝土结构,碑基呈六角形,上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舒同体金色大字,蔚为壮观。马山一称马迹政山,抗日战争中,日寇曾两次大规模侵犯马迹山,1938年,日寇血洗马山,残杀1500余人,其中马山人民999人;1943……[详细]
  北仓门蚕丝仓库位于无锡市北仓门37号,在通运路与县前东路之间。建于1938年。由一幢二层办公楼和两幢三层蚕茧仓库组成,均为坡顶砖木结构,清水外墙。仓库A楼面宽30米,进深20米;仓库B楼宽35米,进深20米;办公楼三间宽19米,进深二间12米。建筑群总面积近6000平方米,库房每层高近5米。设计要求为避光、避风、恒温、……[详细]
  荣德生旧居位于无锡崇安区健康路健康里16号和16号之一,原是荣德生长婿李国伟住宅,建于民国初年,是一座西式花园洋房。故居内原有门间、主楼、厢房、附房、网球场、前后花园及围墙。荣德生晚年长期居住于此,直到1952年7月病逝。荣德生(1875-1952),名宗铨,字德生,号乐农居士,无锡人。与胞兄荣宗敬同为近代著名工商业家……[详细]
  永泰丝厂旧址位于无锡市南长区南长街364号。永泰丝厂原在上海七浦路,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由薛南溟、周舜卿合资创办,后由薛氏独资经营。1926年5月,永泰丝厂迁至无锡大公桥堍,为无锡丝业诸厂之首。所产“金双鹿”丝曾获美国纽约万国博览会金象奖。新中国成立后,由公私合营再改为地方国营无锡丝织二厂。现存老厂茧库、办公楼各……[详细]
  锡金公园旧址,位于无锡市中心。曾名为无锡公园,俗称公花园,现名城中公园。其范围内包括楚春君黄歇于白水荡所建行宫、东晋王羲之寓所、祟安寺及道观“洞虚宫”局部、明盛冰壑方塘书院等废址。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辟建锡金公园,越年而成,有龙岗、归云坞及蓼莪、天绘亭,并迁入绣衣峰等,是我国最早的近代城市公园之一。191……[详细]
  振新纱厂,又称无锡第四棉纺厂、无锡四棉纺织限有限公司,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1906年创建,是中国近代、现代的一个纺织工厂。其旧址位于其旧址位于健康路南段、古运河南岸,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沿革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夏,荣瑞馨在上海北京路寿圣庵宴请工商界人士。期间荣德生出示章程,建议在无锡开一纱厂,得到叶慎斋、张石……[详细]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法国籍传教士隆盛来无锡传教,在城内永定桥沿河西河头道长巷天主弄附近建造小教堂,这是无锡地区第一座天主堂。三里桥天主教堂建成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最初只有三间堂房,这座教堂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外墙青砖白缝,绛红色的房屋,尖尖的屋顶。整体平面呈十字形。雄伟……[详细]
  扬名大桥座落于无锡市滨湖区太湖街道。该桥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建造,比清明桥还早建一百多年,初时仅为一孔。嘉靖年间重修。情乾隆五年(1740年)增建了左右两孔。咸丰十年(1860)遭毁。同治八年(1869)七月,由丁明奎倡议募捐,重建扬名大桥。扬名大桥全场40多米,高约3米。桥沿厚40厘米。桥面呈梯形,底宽4米,上……[详细]
  安阳书院位于阳山镇狮子山与长腰山之间,四面环河,环境幽静。始建于清同治三年,由浙江候补知府钱勖募资在原慈缘庵旧址上兴建,现有建筑包括书院大门、门厅、砖砌门楼、北侧厢房、主厅等均为清代建筑。2005年进行整修时建慕贤堂一所。建筑面积计480平方米。书院门前的单孔小石拱桥,为明代成化八年原物,采用当地产阳山石构筑,至今保存……[详细]
  华氏襄义庄位于镇南摇湾里,建于民国初年。为五间三进,另在门前侧码头建二间二层小楼。占地面积945平方米,建筑面积612平方米,原有义田500余亩。襄义庄庄董华文奎,原名文魁,字鈞巧,號鏞庭,去沪后名襄云。生咸丰二年五月十七日(1852),卒民国十四年(1925)。为华氏三省支北河亭派二十五世孙,国学生,翰林院孔目。早年……[详细]
  植福庵又名薛四娘娘庙,位于荡口古镇之西南约3公里的青荡村。植福庵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寺内供奉荡口地区特有的瘟神。现存大殿三间和五开间的戏楼一座。大殿系硬山顶平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9.51米,进深7.87米,系硬山顶殿堂建筑,虽经多次整修,但梁、柱、檩、枋及斗拱等木石结构大都为始建时的原物,四根檐柱和两根金柱……[详细]
  华氏始迁祖祠位于旺儿桥堍,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5平方米,由华氏十八世孙华允诚倡议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主奉荡口始迁祖华贞固神位。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修,乾隆四十年(1775)重建。光绪五年(1879)冬,华氏后裔在始迁祖祠东新建元总管祠,祠内供奉华贞固前三代祖先神位。现存有完整的楠木结构大厅……[详细]
  圆通禅寺始建于唐乾元二年(759),位于荡口镇北郊外,本名“乾元寺”。据传原是三国时吴国娄侯张昭将军的住宅,赤乌年间(239~240)施宅建禅寺。唐代会昌(841~846)中废,咸通八年(867)重建。宋景佑(1034~1038)时赐“圆通禅寺”匾额。明永乐八年(1410),僧人希进重建,正德(1506~1521)年间……[详细]
  三公祠坐落在鹅湖镇南新桥边,由明翰林院侍读学士华察为纪念苏淞巡按、监察御史孙慎,督粮苏淞、山东布政使司右参政翁大立以及无锡知县王其勤三人丈量土地、清厘田赋、造福一方的功德,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始建,占地面积252平方米,建筑面积108平方米。三公祠中有思泉亭、学海书院、望月楼以及遗爱堂、致斋所、衍庆道院。思泉亭筒……[详细]
  无锡县学旧址,亦称儒学、庙学,是古代无锡唯一的官立学校。创建于北宋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现存戟门、明伦堂、讲堂三所建筑,均为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重建。目前明伦堂和讲堂辟建为无锡碑刻陈列馆。戟门,即大成门,原为孔庙正门五间四架,明伦堂,即县学礼堂,三间九架,讲堂,即教室,三间六架。明伦堂前后檐柱大都为明代青……[详细]
  秦金墓位于无锡滨湖区胡埭镇秦尚书湾。秦金葬于胡埭镇归山的薛墩,原神道上设置华表、翁仲、石马、石亭、墓碑等。墓前武士俑头戴武士巾,身披战甲,手执长剑。武士俑高两米,宽零点七米,约重一点五吨。其口方鼻直、眉目清秀,身材比例合理,线条感很强,披风、铠甲、护腕、护心镜精雕细刻,栩栩如生。秦金墓墓主秦金,无锡胡埭人,北宋著名词人……[详细]
  秦氏墓群当地人俗称“秦大坟”,其中包括宋朝秦觏墓和明朝秦瀚、秦梁父子墓,主要的祭祀建筑均被毁于文革-。墓园北侧坟堂内有墙碑,称此地为秦氏故墓。秦觏墓园位于南坡,用黄石砌筑园墙,内有罗城、坟丘。秦瀚、秦梁父子墓,坟丘并列,罗城直径均达15米,为青石砌成,墓前有碑亭,当地仍有碑驮、亭基、亭顶石。亭前有石牌坊残基、断柱和石马……[详细]
  太湖工人疗养院位于滨湖区中犊山上,所在原是一座主峰标高为39.1米的小岛,面积约300亩,四面环水,东南以桥与鼋头渚公园相通,北面隔湖为管社山、小箕山、大箕山等景点。山清水秀,美景如画,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休、疗养胜地。疗养院于1951年委苏南企业公司建筑工程部设计建造,其式样是在吸取了我国北方传统官式建筑的造型与装饰图案……[详细]
  惠山泥人厂旧址建筑总面积1412平方米,目前惠山泥人厂仍保留三幢建厂初期的厂房建筑,结构为清水砖混、砖木结构墙体及门头,每幢建筑面积为6.5米×44米,总留存建筑面积为860平方米,是建国初期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结构,保存完好。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