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旅游

宁波市旅游景点介绍

  徐福庙建在巍巍达蓬山东麓的凤浦岙徐家村,庙中塑有徐福像,上挂着一块一米长、半米宽的黑底金字匾,上 书“徐福之福”,可惜金字匾已被毁。庙周围环境清幽、空旷,虽无达蓬山腹地的“飘忽滂,激怒,雷声,回穴错迁”的粗犷,也无达蓬山腹地的奇洞怪石、危岩峭壁、红枫绿荆、深壁低谷的俊美,但也是个白瀑落潭、涧水冲石、青松翠竹的山岙,潺潺……[详细]
  在达蓬山南坡腹地竹林深处的秦渡庵遗址前,立着一块花岗岩石碑,上 书“秦渡庵” 三个遒劲的大字,这是自称徐福后裔的日本前首相羽田孜的手迹。 秦渡庵遗址地势平缓,环境清幽,翠竹藤萝,浓荫蔽日,鸟语花香,流水潺潺,是个安顿歇息的好地方。相传秦时徐福曾扎营安寨于此,命人砍柴、搭篷,开掘饮水池。至唐初,徐氏后人在此建造东渡庵一座……[详细]
  卫山位于观海卫镇老城的北部,这座高120米的小山原名浪港山。之所以有如此之名,原因有二:一是此山当年在海浪中沉浮,只露出尖尖的山峰;二是在山的北面原是汪洋一片,汹涌的海潮常常肆无忌惮地袭击山南的村落,而小山往往显得无能为力,人们把这小山比成为海浪的栖息之地。卫山一名,到了明代初才被冠之。 镇峰塔位于卫山西侧的它山岭上,……[详细]
  慈溪东部地区的商贸重镇——观海卫,有着不平凡的历史身世。古时这里地处海陆之交,形势险要。宋代已设寨驻军,控扼海道。明初海患频繁。洪武十九年(1386年),朱元璋派他的开国元勋汤和到沿海筹建军事要隘,在浪港山下筑城凿池,屯兵设卫。军卫因“城成而海水当其前”,故名观海卫。“卫”是明代军队的一种编制,其防区可以包括几府,“卫……[详细]
  鸣鹤古镇,多姿多彩。历史文化在这里凝聚成悠久而丰富的风景。十几群明清时代的老宅如一座座丰碑,闪烁着古老智慧的光芒。当我们穿过狭长的青石板弄堂,触摸这苔绿斑斑的墙壁,推开油漆斑驳的大门,走进这幽深而古老的院宅时,可发现在这片清冷和寂静中,折射出令人目眩的科学之光。据有关史料记载,虞世南的先祖虞耸,曾在这里建造过世界上第一……[详细]
  “鸣鹤”一名,始于唐代。唐名臣虞世南之重孙虞九皋字鸣鹤。九皋在长安进士及第后不幸病逝,乡人闻噩耗后悲恸不已,为追思虞氏家族之业绩,遂将故乡以“鸣鹤”称之,一直沿用至今。 “舢板红船独橹摇,春风游女尚垂髫,东西一一逢桥数,记取陡塘第七桥。”这首清代叶声闻创作的白湖竹枝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具有街河特色的风俗民情画卷。鸣鹤……[详细]
  小河曲折而静谧,了无声息,伴随着鸣鹤场这座古祠走过了500多个春秋。明代弘治年间官员彭侍郎勤政为民的美德,未因岁月的流逝而消失。时至今日,当人们前去古祠瞻仰,触摸这斑驳陆离的老墙时,似乎仍可感受到彭侍郎整理盐政的皇皇业绩。鸣鹤一地,古为盐场。到了明中叶以后,这里已成“东南邦赋之最”。然而就在这歌舞升平的背后,鸣鹤的盐民……[详细]
  头低尾高的龙窑,面湖倚山而卧。这不仅是上林湖的骄傲,也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如今,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汗与火的洗礼之后,又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唐至五代,是整个上林湖窑群的鼎盛时期。文化的发达和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使上林湖的瓷窑在数量上激增。能工巧匠的聚集,使青瓷的制作工艺日臻完美。这一时期的每一件器物,无论……[详细]
  这座位于匡堰镇寺龙村钓竿山下的古窑址,经历了从晚唐到南宋长达近300年的烧造时间,其遗存之丰厚,品种之多样,实为越窑群体中之佼佼者。1998年至1999年,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先后两次联手考古发掘,终于使这座近千年无人知晓的窑址得以重见天日。窑址的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发现的龙窑窑址……[详细]
  兰屿村是位于范市镇河头村东南部的一个自然村。兰屿一名,传说与秦始皇东巡上达蓬山有关。当地的一些老人一谈及兰屿,都津津乐道。当年秦始皇来到仙霞岭,看到这里地形如一座小岛隆起,上面又长满芝兰,芳香馥郁,就坐在上面,往下观看,并问随行官员,此地何名?但这些随行官员都答不上,于是秦始皇拈须一笑,说既然都不知道这儿的地名,那我就……[详细]
  在慈溪众多的古树名木中,有一棵特别耀眼,这就是生长在范市镇河头村傅家塘的一棵老樟树。据园林管理部门考证,这棵古樟的树龄在1000年以上。三座小山——庙山、老鹰山、上埭山各据一方,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一条清清的小河从三角形的区域内穿越而过,使得只有几十家农户的傅家塘自然村显得格外地醒目。这条名叫前房河的清澈小河,不但是傅家……[详细]
  从慈溪城区东北行10余公里,可见一山,形如黛眉,横卧在葱翠的三北平原上,这就是古称悬泥山的胜山。沿胜山脚下的老街,跨过古老的得胜桥,曲折西行,映入眼帘的是戚继光纪念馆和胜山禅寺。穿过巍峨的山门牌轩,寺院内天王殿、天后宫、大雄宝殿,各抱地势。黄色墙壁、雕花饰藻的殿阁,雄伟壮丽,屋顶琉璃瓦映日漾光。香烟缭绕、钟磬梵音中,金……[详细]
  凤浦湖离慈溪市城区30公里,位于龙山镇凤浦岙村,像一弯半月镶嵌在达蓬山与九龙山的重峦叠嶂之间,北面青灰色纤尘不染的岩石,筑成围湖长堤。据传两千年前,这里还是汪洋一片,是秦始皇时徐福东渡的启航地。民国《镇海县志》记载:清乾隆时,湖围18里,同治十三年(1874年),县令高桐偕里人杨洪元捐资重修,烟波浩淼,水鸟翔集。每至三……[详细]
  白洋湖,古称旧阳湖,位于观海卫镇鸣鹤西南部。它像一块镶嵌在群山上的玉镜,烟波浩瀚,水鸟翔集。晚清诗人姚燮曾留下“空水了无翳,天色浮之莹。一碧曳山远,薄岚含渐暝”的诗句。白洋湖的湖水出奇地清冽,清流澄碧,水光潋滟。湖岸上的灌木、花草,还有树杈间偶尔欢蹦跳跃的松鼠、山雀,在水里看得清清楚楚。环湖的山峦峰峰相叠,绿林萦绕,而……[详细]
  在似仙似幻的栲栳山,有一个神奇而迷人的碧潭,这就是著名的西湾王龙潭。王龙潭,亦名米筛龙潭,阔4米,深1.5米,长满青苔,清澈甘甜。王龙潭最大的特点是“可亲可近”,上游米筛瀑布集栲栳山水精华,如雾如帘,如雪如玉。向北望去,苍松、修竹、油桐、碧桃、杨梅、山茶满山盖翠,野趣盎然。山下公路如玉带似的飘落在溪边丛林之中,下瞰碧潭……[详细]
  化安山位于余姚市陆埠镇西偏南四明山北麓的十五岙村,又称剡中。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黄梨洲曾隐居于此,从事著述,百年之后又归葬于此。化安山树木郁葱,流水潺潺,有化安瀑布、化安泉、石湫、剡湖等自然景观,宋《会稽志》载说,其风光秀媚,可与嵊县剡溪媲美。当时的化安瀑布从高30米-40米飞奔而下,中经一石,分为二流,下面……[详细]
  保庆路历史街区位于南城西南片,街巷有保庆路、笋行弄、潭井弄等,文物古迹有余姚市级文保单位明代大学士吕本故居---宰辅第和赵考古祠。历史上曾经是居住和商业混合用地。 保庆路传统居住街区:位于古城区南城内,重点保护区为笋行弄以南至保庆路、潭井弄以东至现存古建筑东沿,包括宰辅第、赵考古祠和周边民居,面积2.50公顷。传统风貌……[详细]
  老西门历史街区位于北城六浦桥至舜水南路之间,街巷有老西门路、山西路等,文物古迹有六浦桥。历史上曾经是居住和商业混合用地。六浦桥周围小桥流水,颇具南方水乡特色。老西门历史街区:位于北城老西门,重点保护区东起舜水南路,西至六浦桥西桥头,南到老西门路南侧,北到山西新村南缘,包括六浦桥及西护城河两岸传统民居,面积2.12公顷。……[详细]
  马家堰古村落位于余姚市牟山镇西北。马家堰东、西两条街均为清代建筑,木式结构店铺门面和铺设的大隐石板路大部分依旧保留完好。据悉,这里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曾是宁绍地区农村经济交易的集散地,交通便捷、货源充沛;每当逢单集日,数以百计的商贾都云集到这里,通宵达旦客流如群。 马家堰北首,即古堰址旁的关帝殿是余姚市第……[详细]
  泗门镇阁老府传统文化保护区,位于河塍路以西、望安路以北阁老府区块,该区块内集中分布了余姚市级文保单位状元楼,余姚市级文保点成之庄,三省堂,及多个文物史迹大方伯头门、洗砚池,大学士第,万安桥等。保护范围:状元楼、三省堂、洗砚池、大学士第、成之庄、万安桥。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河塍路以东20米,北至西大街以北20米,西至成之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