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东海丰公平大湖自然保护区是1998年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088公顷,分为公平水库区和大湖区。 区内河流纵横,湿地种类多。水域和湿地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0%,湿地内水产丰富,农作物种植面积广,海滨和周围大片良田为水禽的觅食、栖息、繁殖和候鸟越冬、停留、迁徙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调查表明,公平大湖自然保护区一……[详细] |
![]() | 得趣书屋是红色土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座落于海丰县海城镇桥-,在彭湃故居东侧,坐北向南,面临秀丽清澈的龙津河,面宽3间12米,深进8米,风火式山墙,旁侧有高大遒劲的红锦,为之增添秀伟的氛围。得趣书屋之所以成为革命胜迹,是因为它与彭湃的革命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1921年繁花竞艳之春,彭湃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系毕业回国,同年……[详细] |
![]() | 陈炯明“将军府”位于海城博约街东侧(即海丰迎宾馆对面),主要建筑是一座双层楼房,面阔五间,坐北向南,东、西两侧和北侧有厢房圈护,并分东、西各建一间两层小楼阁式哨房。主楼前面辟为庭院花园,中心置一攒尖顶凉亭。总面积2700平方米。将军府是陈炯明出任粤军总司令时所建。“将军府”现为老干部活动中心场馆。年轻一辈诸多不知这座特……[详细] |
![]() | 从空中鸟瞰里仁围古民居,整个建筑“九包五”的建筑风格一览无遗。从整体上看,这座历经一百多年的古民居保存十分完整,无论是房顶的灰瓦、房梁还是房体的石窗、石板条,大多保存完好。里仁围门坎的石板条巨大,长达六七米的石板条,铺设在主房正门,看上去非常壮观。据说,这些巨大的石板条是从福建用船运回来的。 这里的先人们在建造的时候,……[详细] |
![]() | 南门湖位于海城南门,占地约100亩。凿湖之地,原是海城吴氏等民户的田塘和土地。明崇祯二年(1629年),县令[周一敬]爰度县城衙门地理位置,议在县衙前面正南凿湖,左引城东龙津之水入南门湖,右流出城西西溪,并于西溪旁岸的谢道山上建宝塔,以镇水患。故率合邑乡绅,捐买吴姓等民户田塘凿湖,作为县衙“明堂积诸”。但时处明末,海丰……[详细] |
![]() | 建于1958年,位于海城东郊的龙山上(现龙津南桥旁),保护范围以纪念碑为中心,四面各距100米。碑座长3米,宽2.7米、高1.1米,通高12米。碑身正面直书“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字径35×45厘米,是[陶铸]同志所写。碑座正面横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书写碑文,其文曰(略)海丰县革命烈士纪念碑,是无数……[详细] |
![]() | 召贡弯垄温泉,在莲花山主峰东侧白扇地山下,距莲花山镇5公里,与鸡鸣寺、外商活动中心、云莲寺相邻,景区内建有生态农业观赏园,位居莲花山森林公目的中心地带。弯垄路,古称沙田岭路,约10公里长,是古代通往惠州府的驿道之一。沿途“婉蜒窈折,云树苍茫,飞泉激石,喷雪雷鸣。”每届春夏之交,杂树生花,莺飞草长,自然风光十分吸引人。清……[详细] |
![]() | 五龙寺位于海丰县城东镇,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五龙寺曾于1992年按原貌重修,它位于海丰县二环路旁,由于地势较低,多年受风吹水浸,建筑多处受损。为保护历史文物古迹,城东镇各界紧急行动起来,目前,该寺的抢修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1932年彭湃在该寺创办了赤山约小学,并在这里开展农-动。……[详细] |
![]() | 金竹寺,距海丰县城l2公里,位于莲花山镇银瓶山南麓的象岭上。清《海丰县志》云:“银瓶山……昂伏乾坎问,县祖山也。高千仞,状若瓶,产五色奇花,上有天池,秋冬不涸,春夏瀑落如练”。又云:“金竹庵,在银瓶山腰,苔石为曲径,上有瀑泉飞走石间。”该寺历史悠久,距今400多年,明万历年间由高僧印宗募建。因象岭丛生一种金色的竹林,遂……[详细] |
![]() | 丘东平故居位于海丰县梅陇镇马福兰村。马福兰村是广东海丰县一个典型的南方小村落,共三十来户人家。丘东平同志在这里度过了他的金色童年,后来投身彭湃同志领导的农-动。……[详细] |
![]() | 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系彭湃同志干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日创办。他亲自担任所长兼教员,讲授《东江农民运动状况》、《革命人生观》、《农民协会组织》、《政治经济学》、《革命文化学习》和军事训练等课程,结业后,学员先后被派往粤东各县从事农-动等工作。海丰妇女解放协会于一九二五年六月七日正式成立,推选彭湃同志为会长。海丰县人民委员会一……[详细] |
![]() | 海丰烈士陵园座落于海丰县城西郊的狗肚山,占地面积为11万平方米,陵园正门为重檐牌坊式仿古建筑,金黄色琉璃瓦盖顶,大理石和锦砖贴墙结构,气势雄伟壮观。牌坊横匾“烈士陵园”四个镏金大字,为广东省长叶选平所书,笔力遒劲,结构严谨。正门前面纵横各百米为陵园广场。正门后面是甬道,两侧栽种着苍松翠柏和各种花卉,还有两个小荷花池,既……[详细] |
![]() | 海丰县,历史悠久,以文物丰富而闻名于世,县城的城隍祖庙是其中之一。“0”城隍庙遭受严重破坏面目全非。经近几年来的重建修茸,如今焕然一新。海丰置县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县之城池的兴建曾数易其址。海丰最先的县城是在城东的一里,土城,元至正末年废。其次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陈规任知县,在城北(今彭湃医院)筑……[详细] |
![]() | 得趣书屋是红色土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座落于海丰县海城镇桥-,在彭湃故居东侧,坐北向南,面临秀丽清澈的龙津河,面宽3间12米,深进8米,风火式山墙,旁侧有高大遒劲的红锦,为之增添秀伟的氛围。得趣书室原是彭湃同志自家书室。一九二二年夏天,彭湃同志开始宣传、组织农-动,在这里与赤山、龙山的张妈安、李思贤等五位青年农民首先成立……[详细] |
![]() | 彭湃烈士铜像于1986年10月18日安放在红场中心,10月22日彭湃诞辰九十周年时揭幕。铜像坐北向南(面向红场大门),垫座由整齐花岗岩石箝制而成,高2.3米,长2米,宽1.7米。正面中间碑板铸塑元帅的题字“彭湃烈士像-题一九八六年四月四日”。下面铸塑“海丰县人民政府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二日立”。背面铸塑“作者潘鹤”四字。……[详细] |
![]() | 海丰县总农会旧址位于海丰县城东镇龙山西侧,东邻赤山约农会旧址,原是明朝所建天后宫(俗称龙山妈宫),面积256.25平方米左右。1922年10月赤山约农会的成立,对海丰农民运动的迅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到12月,海丰全县已有13个约成立了农会,辖98个乡,参加的有2760户,约16590人。1923年1月1日,海丰……[详细] |
![]() | 为纪念一九二七年南昌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师(通称红二师)和广州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师(通称红四师)在“红场”胜利会师,与海陆丰工农革命武装并肩战斗,参与创建、发展和保卫海陆丰革0据地,为缅怀其丰功伟绩,海丰县人民政府特建此二亭,以之纪念。……[详细] |
![]() | 佛门圣地准堤阁位于海丰县城东郊两里许,后依龙山,南横津水,风景幽美,龙山上巍巍烈士碑、寺阁旁森森翠竹林,都给准堤阁增色不少。准堤阁坐北向南,共占地近2000平方米。大门横额阳刻“准堤阁”三字,走廊石柱刻有一鹤顶格嵌字联曰:“准除邪念方离俗,提唱无文尚悟禅。”深具佛门禅宗气味。门前还书刻有两首“禅诗”,其中一首为:“人间……[详细] |
![]() | 冠峰温泉,旧称埔仔热水。在莲花山镇埔仔峒黄土岭,与佛教景观大道庵相邻,近年来被开发为温泉之乡;附近银溪风光旖旎,景色幽美,是游泳、消闲、理疗的好去处。埔仔峒群山环抱,溪涧纵横,谷地开阔,是海丰先民最早聚居的古峒,也是全国十三块红色革0据地之一,有红四师师部旧址、红军洞、红军墓等革命史迹。古文化遗址有域寨、永玻、矿坑、冶……[详细] |
![]() | 龙津桥位于海城东侧龙津河,为东西向。东侧桥引40米,全长80米。桥面宽7.5米,桥高7.5米。除两头桥墩外,中间设桥墩四个,桥而护以栏杆。龙津桥原于明代天顺七年(1463年),海丰县令[胡广]修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桥毁,邑人姚恭、苏炤、吴志高等架木以渡。崇祯十一年(1638年)桥又毁坏,县令[李炫]重造,翼以……[详细] |